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家风 曲丹 - 家风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历史上曾留下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下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文化学者于丹给出自己的理解:
厚道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
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于丹认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其实是家教和门风。
于丹讲了一个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故事,他从小生活特别贫寒,母亲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后来做到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当他把腌制好的那些罚没的鱼给母亲送去,母亲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作为一个官吏,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不但不能使我受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这样的母亲真是深明大义,正是有了这样的母亲,陶侃后来才官至大司马。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于丹说:“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母亲扮演重要角色
在于丹看来,在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女人影响着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国语》记载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公父文伯的母亲对儿子说了一段话,就是著名的《论劳逸》:“你知道古代的圣贤怎么治理人民?就是把百姓带到特别贫瘠的土地上让他们安居,因为只有开垦贫瘠土地的人才特别勤劳,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他获得的东西才会特别珍惜;而沃土不养能干的人,沃土养懒汉,因为他靠天吃饭。生于沃土本来应该是件幸运的事,但有多少人生于沃土本身有出息?”
教孩子从小独立承担责任
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隔辈教育也是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于丹认为,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都说隔辈亲,你去看周围的老人,不管说她身上疼啦,不舒服啦,看到孙子的时候,立马精神百倍,这叫‘孙子疗法’,你再看带孙子的老人,不管这个爷爷曾经是个多么严厉的将军,这个奶奶曾是一个多么有规矩的大学教授,一带孩子,规矩全没了,这就要说到在家庭教养中,祖父祖母要给孩子什么。”于丹说,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年轻人说,这现实世界太残酷了,这跟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态度有关,“你以什么态度进入现实,如果老是像对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凡事过于依赖,推卸责任,那进入社会,还有人能让你这么埋怨吗?一个人能不能够融合社会,要看在家里老人是怎么对他的,其实,老人往往因为自己的溺爱,反而让孩子长成一个不自立的人。”在于丹看来,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
说到老人教孩子,于丹还特别提到了一种现象,即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于丹认为,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西方人教孩子从小独立,但东方人都觉得要呵护,这是为什么?在于丹看来,这其实也跟农耕文明有关。
“我们是家族都维系在土地上,过去中国家大业大,往往是一辈子大家都住在一起,但是今天的中国不一样了,中国今天在走城镇一体化的道路,这个一体化的进程非常快,看看现在的单元楼,还能够是像过去那样大家都聚在一起吗?”于丹说道。
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于丹认为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今天的中国在世界看来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化形势的要求。”
来源/智慧学习型中国
原标题/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主编、监制/振华
责编/张燕
制作/兰宇、滕跃升
【[卷]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资产】家教和门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