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3年6月17日 地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人物: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阿富汗教育部部长加努尼及两国有关官员 事宜:中国广州看世界杂志社组织捐赠的2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两所阿富汗战争孤儿就读的学校――中阿看世界友好学校签字仪式 得知签字仪式完成,看世界杂志社便沉浸于一片欢乐之中, 噙着热泪,大家都争取在第一时间把这一等待多时的消息告诉关心、支持和参与“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活动”的人们。此时,一种让我们感动的力量如此深刻地贯彻我们的肺腑,如此强烈地在我们的脉管中鼓动,它的勃勃生机似乎伸手可握。 人总会为某种力量而感动。 从去年10月我们发起为阿富汗战争孤儿筹资建校活动以来,我们就一直被一种力量感动着。这种力量让我们不能自已、催我们不断前行,如移山的愚公挥锄不息…… 目光回望―― 去年的金秋我们曾在忧虑中忐忑。我们揪心是阿富汗战争孤儿生命苗火的无力扑动,我们不安的是对我们自身力量的怀疑。但是,当我们把开展“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活动”的计划告诉我们的读者和广州市民后,我们震撼了: 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蹒跚学步的孩童来了;年轻的母亲来了;质朴的农民工来了;边远山区的教师来了;下岗的工人也来了;还有、还有一群有着智障的残疾青年他们也赶来了…… 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们的衣襟一次次被泪水打湿。 “快乐起来吧,阿富汗儿童。” “我暂时没机会回到课堂了,希望阿富汗儿童能有机会上学。” “我是中国孩子的母亲,我也要把母爱给阿富汗的孤儿。”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努力微不足道,但千万人的齐心协力定能帮助阿富汗儿童点燃起希望之火。” …… 人们带来了对阿富汗儿童的声声祝福。 数十次前往革命老区百色访贫问苦的全国扶贫状元、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数次倾囊倾情,慷慨义举让人动容。他说:“待学校建成后,我要去阿富汗看看那里的孩子。” 新华社国际部的记者们送来了善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教授们送来了善款,广州市工会、广州市妇联、市共青团也在系统内发起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出版报、南方电视台、广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把活动的消息传向了更远的地方,告诉了更多的人们。 从此,问讯的电话铃声不断;参与的人士不绝。我们的肩膀开始坚实起来,心中的忐忑也烟消云散。一滴滴关爱的甘泉逐渐汇成股股爱流,这爱流今天终于聚合为澎湃的力量,开始荡涤缠绕阿富汗孤儿心智的愚昧和落后。 孙玉玺大使得悉这一切后,激动地对使馆工作人员说:“这200万元中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用好每一分钱,把事情办好,要让《看世界》的读者和广州市民放心。” 就这样,我们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原本不能企及的目标,完成了一个集腋成裘的新演义,它让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有了新的感悟。这一切都是源于一种让我们感动的力量:生命对生命的关怀。 (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雷 文/本刊记者 童金波)
有一种力量让我感动 [一种让我们感动的力量]相关文章:
★ 用“感”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