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数字卡片及“>”、“<”卡片。
3.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活动准备、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活动过程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生活中。数学教学如果把“身边数学”引入教学,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孩子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发展。因此,我选择《等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由简到难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物产生联系,这样幼儿学得活,易掌握,不仅将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扩大认识面,而且对开拓幼儿思维,培养思维准确性,并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面包,两根一样大的火腿,刀子,各种形状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学习等分。
1、教师简单讲故事《两只笨狗熊》。
师: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他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么分才公平呢?请小朋友帮他们想想办法?幼:一人一半、从中间分
2、出示“面包”,个别幼儿尝试等分“面包”的方法。
师:请你用你的办法帮哥儿俩分面包。请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分的。幼:他是从中间分的。
师:对了,从中间分,这样才公平。
3、教师用小刀切开“面包”验证。
师:分开的两个面包大小是否一样?幼:大小一样
4、小结等分含义。
师:把一个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几份,这种方法叫等分。分成几份叫几等分,像狗熊这样把面包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图形是几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分别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师:为什么这些图形是等分图形?
幼:它们大小都一样、形状也一样。所以是等分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几等分?
幼:因为它们分成大小、形状一样的几份就是几等分。
师:请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图形。(出示正方形、长方形、扇形、三角形、圆形。)
师:为什么这些不是等分图形呢?幼:分的大小不一样、分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等分图形。
二、幼儿操作尝试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儿各自选择图形,探索等分的多种方法,请幼儿示范讲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边对边对折)、我也是对折从中间分的(角对角对折)
幼:对折再对折、中间画两条线。
幼:我的方法是对折再对折(边对边对折)、我的方法是角对角对折。
三、了解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两根火腿肠先让幼儿比较是否一样长。
2、将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后的一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再将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样?
3、小结:等分后的一份比原来小,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教学反思:
在《等分》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以幼儿熟悉的故事导入,把幼儿带进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再一个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图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
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排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排序兴趣
1、出示“桃子”图片,来了哪些动物?
2、动物们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桃子该让谁先吃?
二、自主操作,唤醒排序经验
1、要求:给动物排队,说说你的理由。
2、幼儿自主排序。
3、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三、跟进阅读,梳理排序方式
(一)按某一特征正向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2、按体重的重轻排序
3、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4、梳理:同样的动物按不同的特征排序,结果不同。
(二)按某一特征逆向排序
1、毛毛虫按什么顺序排才能得第一?
2、出示毛毛虫第一的排序,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如果让毛毛虫得第一还可以怎样排?幼儿操作
4、生活中有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
5、梳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结果相反。
四、排序游戏,迁移排序经验
3-4名幼儿合作游戏,按各种特征进行排序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6间房子图片;1—10数字卡片;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搬家
今天森林王国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了(出示图片)谁住在1号房间?谁住在2号房间——
幼儿找找动物都分别住在哪个房间。
二、给小动物找邻居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住几号房间?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2、请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
三、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1、小动物有了邻居,房间门牌数字也有自己的邻居,X的邻居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是什么?引出相邻数。
2、分别找出数字2—9的的相邻数。观察数字,揭示数字前一个比后一个小1,后一个比前一个大1。师说数字,分别说出它的大邻居小邻居是谁。
3、帮助动物找房间:如小猫的房间是4个小邻居,幼儿说出以后把小猫图片粘贴到相应位置。
四:游戏:邻居拍拍手
请10名幼儿,任意选一张1—10的数字卡片,师说出一名幼儿所拿的数字,如5,请拿数字4和6的小朋友站出来,并拍相应数字对应的次数,拿4的小朋友拍手4下,拿6的小朋友拍手6下,然后站到一起,成为邻居。
活动延伸:
找找自己家的邻居都有谁。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小班上册,学习内容:颜色配对、求同存异、归类、按规律排序、对应、认识长短、按长短排序、区别“1”和许多、比多少、3以内的点数、4以内的点数、5以内的点数、圆形、正方形、图形分类、区别上下。
小班下册,学习内容:配对、按一种特征分类、变得一样多、按大小排序、比较高矮、按高矮排序、对应、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内数物结合、目测数群、认识长方形、感知三角形、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上册(第三册):物体的对应、按粗细排序、10以内的点数、目测数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数物结合、数字标识、数字描红、序数1-10、10以内的倒数、认识半圆形、认识椭圆形、认识梯形、图形拼搭、区别上中下。中班下册(第四册):按特征分类,比较宽窄,按规律排序,认识时间,复习基数和序数,20以内点数,认读50以内的数,数物结合,20以内倒数,10以内数的守恒,认识单双数,2~9相邻数的关系,10以内数的等差关系,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分类和联想。
大班上册(第五册):多角度的分类和排序,测量,认识“0”,5~10的分解和组合,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数在生活
中的运用,多边形,面积守恒,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认识左右,认识货币,简单规律和推理。
大班下册(第六册):感知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日历,认识整点,认识半点,二等分,四等分,认读100以内的数,按数群计数,感知数位,数与量的对应,写数字,2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整10加、整10减,分类计数,简单统计,连加、连减,相同数连加,平均分配,圆柱体,体积守恒,容积守恒,运用货币。
学前班上册(第七册):比较厚薄,认识快慢,按特定的规律排序,长度守恒,图形的传递,写数字,认识运算符号,20以内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0”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区别基数和序数,50以内的倒数,图形的拼摆,相同和不同,认识疏密,量的推理,对应关系,逻辑关系。
学前班下册(第八册):简单的统计图,量的传递,认识时间,工具测量,简单的组合,等量代换,感知数位,写数字,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等量交换,百以内的进位加法,百以内不退位减法,百以内退位减法,相同数连加,初步认识乘
法和除法,等分图形,运用货币,观察力训练,推理能力训练,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千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床,常有孩子把鞋子、袜子拿错、穿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鞋子、袜子、鞋垫为活动材料的《找朋友》数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是:
1、认识目标: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准备是服务于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上,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鞋子、袜子和鞋垫。这些物品让小班孩子具有亲切感,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师共同探索。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鞋架一个、夹子若干、玩具小熊一只。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转换活动场所,衔接下一个活动环节。知识准备是已学的儿歌《袜子歌》
四、说教学方法、重点
(一)这是一次数学配对活动,其中有机整合了语言领域的儿歌改编活动,但教学仍以配对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形成“双”的概念和正确为鞋子、袜子、鞋垫正确配对这一环节上。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我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找朋友”里面,以幼儿为主体,我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
(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根据图意将算术填写完整。
3、尝试按组分别数苹果,将数字填写在正确的位置,进行10以内的加法练习。
4、愿意结合颜色边操作边讲述:×个红苹果加上×个绿苹果,一共有×个苹果。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磁性数字卡。
2、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菠萝宝宝昨天回家啦,今天它跟我们一样又来上学啦,我们先跟它打个招呼吧!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10。师:嗨!小朋友。生:嗨!菠萝宝宝8(用这样打招呼形式分别认识其他几个数)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阵阵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秋风吹》。
二、展示图画,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实物、图示以及各种符号的意义,认识"+""-"和"="。
1、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看这里有三组非常诱人的苹果!你们数数看每组有几个苹果呢?
2、分析理解图中右边苹果、格子和符号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在每组苹果右边的图示是什么意思?这些苹果和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右边的苹果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格子里写数字,表示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两种苹果一共有几个。)这是什么符号?(教师的手分别指示加号和等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说出加号表示红苹果和绿苹果合起来的意思,等号表示合起来红苹果和绿苹果一共有几个。)
3、迁移经验,进一步理解图中左边的苹果与右边格子,符号的关系,学习完成练习的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每组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正确填写在格子里。看谁看得准,数得快。
三、尝试根据图意点苹果,填写数字,并进行加法计算。
1、教师:请小朋友看书仔细数数,填数字。(观察幼儿完成练习情况,给予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帮助,同时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2、自由交流结果,互相检查结果。
四、介绍自己的练习结果,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1、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练习结果说一说,板书在黑板。
2、提出不意见,正确学习加法计算。
3、对照答案,进行自检。
小朋友,你们写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吗?请你对一对,边对边说你的练习,(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几个红苹果加上几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遮挡计数的方法,知道看见的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2、能仔细地观察物品的造型,发现被遮挡的部分,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
3、知道活动中轻声数数,为别人的操作提供方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笔幼儿有用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玩积木,请搭出你喜欢的造型?你用了多少个积木搭成的?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也用积木搭了一辆小汽车,请你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积木?
表扬在活动中轻声数数,不影响同伴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回答。(6、8)为什么我们数的不一样呢?你是怎样数的?
3、数有遮挡的积木造型。
教师小结:在数数的时候,看见的要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4、幼儿分组数积木,并记录。
数积木: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积木造型,数一数,圈出正确的答案。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摆的时候一定要和图片上造型一致,完成的孩子可以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的数数方法,我们回去给其他的孩子讲一讲!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