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饮料加工厂”情境,但孩子并没有到过饮料加工厂亲身体验过,对有些工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饮料加工厂”,当孩子们觉得安装灯泡、拉杆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喜羊羊搬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喜羊羊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饮料加工厂”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
五、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课堂上能够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2
《平移和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关于“运动与图形”的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和认识了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还要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和旋转以及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图形的转化。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还停留在旧教材上。原来教材是把认识平移和旋转以及方格纸上的平移集中在一课时的,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才知道现在教材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三上和四下分开进行,可以说这节课的任务减轻了许多,主要内容就是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呢?我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整体进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教材是先教学平移,再教学旋转的,但是身边物体的运动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觉得整体进入更合适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初步感受到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
2、举例说明,学生评价。让学生举一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就是丰富学生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发现学生举例子时还是会出现问题,试上时我是自己判断的,感觉学生失去了一次思辨的机会,所以这节课我进行了调整,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自己用手势判断,同桌讨论,都参与进来,真正把重心下移。在一些学生举例后,让没有机会发言的孩子跟同桌交流,让同桌判断,使所有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
3、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对于平移,书上要求把数学书从左上角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又增添了两个要求,(1)再平移到桌子正中间,(2)除此以外,还能怎么平移,就是让学生把对平移的认识从上下左右拓宽到斜向,从桌面拓宽到空间,从而感受到平移的特点:平移之后,物体的位置变了,但是方向不变。而对于旋转的操作,书上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就是把圆盘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我觉得这里和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认识可以结合起来教学。因为四下学习这个内容时是借助停车时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教学的,其实它是截取了钟面的一部分,对有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而这个圆盘其实就可以看成钟面,又是比较完整的钟面,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是个很好的道具,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进行了前置。同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老师出题,学生互出,让学生对这两种方向建立起比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研讨,我认识到了自己上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情境的选择还应该更加慎重。有些活动使学生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在选择素材时还应该考虑地更深,有所取舍。2、虽然这节课是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但是一些数学的严密性还应该注意。平移之后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所以学生一些有问题的举例应该进行改正。3、结合体验,可以将平移和旋转在一起体验,如书可以平移,也可以旋转,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各自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3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新知,力求体现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在生活实际中加以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应用意识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能力,在活动中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以前一个知识点作铺垫,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恰当地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多媒体动画出示鱼儿游学生一边观看屏幕一边用手势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运动方式分类。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以及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和掌握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个教学内容在本册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算得上是比较难的知识点,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教师演示时,要求学生看着课件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就是找对应点、对应线,而不是数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个知识太抽象,学生无法接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显著。
二、根据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在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游乐园里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发现生1: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转动的。生2:火车、缆车、滑梯是一类,它们直线移动。在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让学生欣赏平移和旋转在生活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巧妙连接等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领悟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我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出示小屋平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小屋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就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旋转与平移》按排了关于物体的两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的知识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有关的物体旋转与平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主要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用课件,直观导入
游乐场是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场景,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利用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有旋转的风车、有向前行的火车等旋转与平移的实例,使学生发现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做动作,加深体会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旋转"与"平移"。学生们在兴致勃勃地互相探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
3、想象中,扩展延伸
学生们之间不断地交流,不断体验,使他们灵活地掌握了知识点。在这节课最后,我鼓励学生们回想、并大量例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的实例,这样不仅使本节课的知识融合到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要不断引导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理想。仅仅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课堂上要有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们把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是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理解数知识,二者相得益彰。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5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结合教材,我创设了“火车开动、电梯升降、国旗升起”的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它们的运动,并找到共性,然后举例身边的`平移现象。旋转也同样。光从学生的掌握来看,似乎效果很不错,但课后我又重新思考,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第二种的课堂是否会更加开放呢?于是我第二节在4班的课就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引入,发现后一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相对来说课堂也更开放。在观察、讨论、分析中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会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小羊划船”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在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分三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树叶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思:2、4、6号树叶也能与绿色树叶重合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四、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要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合作,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用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平移和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2、展示时,我试图让学生的展示做到最精,所以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我选择了让学生口头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重点、难点,我们可以让学生重点展示、多种方法展示,每个组都进行展示,不同的组展示不同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在对重点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选择了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不至于使交流留于形式。
4、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扎实、有效!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6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7
星期四的家长开放日,我上了一节《平移和旋转》,感受颇深。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这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语文考试反思
★ 体育课教学反思
★ 政治考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