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并思考: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绕着哪个点旋转?是按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师演示指针由“1”到“3”。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师演示指针由3到6。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3、板书课题:旋转
4、归纳总结旋转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板书:点方向度数
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引导:(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教学例4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图形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承接“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说理能力;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4)汽车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播放动画生动形象)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
2、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________________沿相同________转动了相同的________;
3、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______,旋转角________;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探讨知识点,直观形象,探讨性质设计填空题,有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学效果特别好)
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
我来说我这节课的收获吧!
我还有疑惑,说出来大家帮帮我,我可不想掉队哟!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
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习的层次——设计。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
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具体设计中突出了以下构想: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4)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让学生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会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以读讲精练教学法为主导,数学言语表达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语言简洁、准确、严谨之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复印纸,方格纸两张,答题卡,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套)。
教学设计及意图: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那种运动呢?
第一个环节:复习检查
师:刚才我们课前说的是身体的运动,在数学里,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还记得有那几种吗?(旋转、平移和对称)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认是那种运动。(水车、荡秋千、道闸、风车)
师:咱们来看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哪种运动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了解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同时选取学生熟悉的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第二环节:设疑生趣。
师:今天咱们就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生疑,对于“秋千”和“车杆”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从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又创造出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最佳情境。]
第三环节:读讲探究。
第一步:读。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自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一位同学读。
2、学生汇报。
(1)请同学们齐读指针的第一次旋转结果。
(2)填空。请三位同学回答。
(3)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旋转的三要素。(老师板书:点、方向和角度)
师:综合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旋转与点、方向与角度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读,让学生能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体会数学语言之美。】
第二步:讲。
1、认识中心点。
师:回到刚才这幅图,这些物体的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把旋转中绕的点称为中心点。(板书:中心点),物体绕中心点旋转时,中心点是不动的。
师:在生活中,图形的旋转可以产生奇妙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个三角形绕着不同的中心点转到起来)
停下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3个图形完全一样)再看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出的图案就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中心点不动。
师小结:旋转中心有可能在图形上,也可能在图形外。
3、认识旋转方向。
师:旋转第二个要素是方向,看这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与钟面上指针走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手指空中顺时针方向转)
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闭眼感受)
4、完整的用语言描述指针的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发现了中心点、方向与度数是旋转的三要素。
下面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不能像例1那样完整描述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从“12”到“7”,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50°。(请2—3名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旋转度数是150°呢?
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要准确的描述指针的旋转,就要说清旋转的三要素。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用课件出示两个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旋转有方向和角度。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第三步:动手操作。
师:咱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物体的旋转,你们想不想自己转一转?
1、课件出示例2:把等腰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
1)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请你拿出方格纸一,等腰三角尺,找到点O,照我这样摆。每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2)课件演示旋转两次。
3)引导观察:咱们来仔细观察,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尺,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中心点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三角尺位置变了。
(强调:三角尺不管旋转几次,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
4)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到原位置。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设计意图:几何直观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第四步:讨论。
师:你们还想转吗?(请你们换另一把三角尺,拿出方格纸二)
1)请一位同学读题。
学生读讨论的问题:两条直角边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呢?
点A和点B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呢?(课件出示。)
2)学生操作,然后讨论。
第四环节:初步验证。
谁愿意上台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引导说边:点A旋转后的位置在哪里?(上台来指)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点A旋转后的点叫做对应点A′)
(顶点A到O的距离是7大格,旋转后得到的O与A′的距离也是7大格。)
OB的位置如何变化,顶点B转后在哪里?(加上课件演示)
我们来看看AB边是怎样旋转的?它也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
师小结:其实,三角尺的每条边都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边的的旋转与三角尺旋转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根据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由三角尺抽象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体会,三角形的旋转实际就是三条边的旋转,三条边的旋转就能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第四环节:系统整理。
集体完成判断题。(请三位同学读题)
1)、从“6”到“9”,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大家找一找旋转的三要素都有吗?)
2)、从“6”到“9”,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3)、从“9”到“6”,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第五环节:分组精练。
师: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星级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可以都做。
第六环节:自批自改。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完成的三星题。
1、一星题。师:左侧和右侧车杆的旋转有什么不同?(中心点不同,旋转的方向不同)物体的旋转只要有一个要素不同,它的旋转就不一样。
2、二星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进行对比)师:物体绕同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位置是相同的。
3、三星题。让学生说作图的方法。
请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把它更正好。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可以多样化,本环节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旋转的理解,掌握旋转后图形的画法。】
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选择题,把学生自己作图出现的错误典型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找到错误的原因,加深对旋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七环节:概括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器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图形的变换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
图案制作过程的课件、方格纸。
教学方案:
一、欣赏图案
教师谈话,并用课件出示书中的两幅图案,学生观察、交流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激励性对话。
通过启发性谈话,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图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设计图案作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分别认识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这三种图形变换方式。其实,在许多图案中,经常同时有2种或3种图形变换方式。请看两个图案。
课件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案。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图案,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幅都是用梯形组成的。
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第一幅图也可以通过旋转得到了。
第二幅图是三角形旋转得到的。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喜欢这样的图案吗?
生:喜欢。
师:想不想学会设计这样的图案?
生:想学。
二、设计图案
1.说明设计图案的奥秘,学生利用课件动态地展示第一个图案的制作过程。先完成第①、②两步。
2.讨论:下面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③、④两步。
通过动态展示一个梯形是怎样一步步变换成漂亮的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设计图案方法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喜欢这样的图案吗?
生:喜欢。
师:想不想学会设计这样的图案?
生:想学。
师:老师告诉你们,用一个简单的图形,巧妙地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精美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设计第一个图案。
教师用课件呈现了方格图。
师:在方格纸上先画一个梯形。
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
师:然后画出这个梯形的对称图形。
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怎么办?
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如:
生1:画出这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生2:画出这个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生3: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5个方格。
……
如果出现第3个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观察整图的有色部分,使学生了解平移后,有色部分的位置与原方案不同。可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平移的方法怎样可以设计出第一个图案。得出:先画出所有的小梯形,再涂色就可以了。
师:这几种方法都行,现在,我们画出这个图形按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件展示:
三、自制图案
1.教师谈话鼓励学生自制图案。
2.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作品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能灵活运用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空间,提高学生作图的技巧。
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成功感。
接着依次画出两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得到完整的图案。
师:一个简单的梯形借助对称和旋转就可以得到这幅漂亮的图案。同学们一定想自己设计一幅喜欢的图案。剪下附页的方格纸自己试一试。
学生动手设计图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展示作品,可以让两三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制作过程。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
1、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
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2、看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也想玩一玩呀?那么就请同学们想办法让手中的东西、桌子上的东西、包中的东西旋转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会玩?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
1、刚才大家都让自己手中的东西旋转了起来,玩的开心吗?下面我们换一个玩法。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基本图形旋转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呢?
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在实践中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
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转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他们的位置。请大家在学具中任选一个图形,亲自演练一下他们的旋转过程吧!
2、学生演练图形旋转的过程。
3、找同学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是绕哪一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
4、教师在学生演示完以后要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旋转方法?
5、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这两幅图的旋转过程,进一步引领学生观察和说清楚图形的旋转过程。
三、小结图形旋转的要素
1、大家今天不光玩的开心,我们还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请大家思考:我们怎样清楚的表述一个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呢?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1、中心点2、旋转方向3、旋转的角度
4、提出建议:希望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选择一个图形创设一幅自己喜欢的美丽图案。
附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1、中心点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旋转的性质和作图。
【教学难点】
探索和应用旋转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课件。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利用PPT课件与几何画板课件相结合,探索旋转的有关性质,并引导学生归纳操作要点,通过实例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领悟旋转的知识。几何画板的动画、可自由变化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功能为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图形的画法,并能通过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诊断分析】
1、课时安排
“§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教学时间计划为1课时,本课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钟面FLASH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通过钟面上亮点的转动过渡到平面上点的转动,并让学生发出指令,在黑板上画出点的旋转图形,让学生深刻领会旋转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得出旋转的定义,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这三个要素。再从点进一步到线段、三角形的旋转,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另一方,通过画图、度量等活动,共同探索、讨论,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性质进行正确作图,掌握作图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刺激学生更深入学习的欲望。
2、活动与画法说明
在研究旋转图形的画法时,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从一个点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逐步深入,基于点的旋转比较简单,又是画旋转图形的基础,采用边画图边探索归纳性质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大胆地发现和归纳。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意识,又增强了理论总结能力。
活动二的第一题中要求学生将三角形绕一边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为本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一题的最后一题则是一个完全开放型的题目,只说画出三角形ABC的旋转图形,让学生自己下指令来画图,这样的做法,更加深了学生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而在最后一题的练习中要求学生脱离量角器等工具,利用方格纸来画旋转图形,使学生画图的技能更加全面化,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在活动一的探索和活动二的操作画图过程中,学生大量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3、反思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归纳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2个开放性的问题:
⑴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2)想利用旋转的知识做点什么吗?
(3)接下去还想知道些什么?
通过课后反思,让学生的对图形的旋转的认知系统化,并激发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创造美的欲望,并获得继续探究的动力、
【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旋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产生旋转的概念。
也希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通过图形旋转的多样变化,也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对象及特点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内容及分析
《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的图形,并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线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操作、验证、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培养转化思想,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图形。
所选技术及使用目的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一节案例,曾获台州市二等奖。我使用的是希沃白板5制作的交互式课件。授课的班级是我校六(1)班的学生。下面我就以3个教学片断来总结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片断:从生活中的各种旋转引入课题。(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把倒着的“旋转”两字通过旋转正过来,既引入课题,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卫星、小球、升降杆、指针、风车的旋转引入点、线、面的旋转,为下面的展开作好铺垫。)
第2个片断:发现旋转的本质特性。设计意图在学生画三角形按不同方向旋转90°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旋转特征: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同时发现三角形的旋转可以转化对应点旋转或对应线段旋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概括能力。)
第3个片断:欣赏由旋转运动而成的美丽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由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等图形旋转二成的美丽图形,既是图形旋转的拓展,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旋转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3个片断:欣赏由旋转运动而成的美丽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由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等图形旋转二成的美丽图形,既是图形旋转的拓展,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旋转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倒着的"旋转",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旋转)是的,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
2.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指出分别是什么在旋转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旋转吗?能举个例子吗?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它们分别是什么在旋转?
3.引入点线面
师:卫星和小球的旋转可以看作点在旋转,升降杆和指针的旋转可以看作线段在旋转,风车的旋转可以看作…(面的旋转)。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研究点的旋转.(板书:点)
二、新课教学
(一)点的旋转
1.想象
师:B点绕A点旋转一周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想象一下。(停顿)有答案了吗?用手势比划一下。(圆)
2.指出顺时针,逆时针
师:谁能上来比划一下?像A同学比划的那样跟时针旋转方向一样的叫顺时针方向;(板:顺)比划一下顺时针方向;跟时针方向相反的叫逆时针方向。(板:逆)比划顺时针方向。
3.发现什么?
师:B点旋转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B点到A点的距离相等)能到上面来具体说说吗?
过渡语:如果AB是一条线段,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板:线)
(二)线段的旋转
1.出示课前作品,都是旋转90度吗?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小尝试,老师收集几位同学的作品。都是旋转90度吗?
2.引出旋转三要素
师:都是旋转90度,为什么画得结果会不一样呢?同桌互相讨论。
预设:(绕得点不一样、旋转方向不一样)旋转中心不一样。板书:(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不同(板书:旋转方向)什么是相同的?(板书:旋转角度)
3.用三要素说旋转过程
(1)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称为旋转的三要素。你能用旋转三要素来完整说说旋转过程吗?线段AB绕点()旋转()度。
(2)其他3幅同桌互相说说。师;剩下的3副图挑一副跟你同桌说一说?
4.找对应点,发现规律
(1)找B点的对应点
a.师:请(第一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谁听清楚她刚才怎么说?
b.师:大家听清楚她是怎么说吗?她说B到A的距离是4格,B’到A的距离也是4格,那么我们把B’叫做B点的对应点。
(2)找其他点的对应点
师:这样的对应点还有吗?这点的对应点在哪里?怎么找的?这点呢?怎么找的?这样的点有几个?对应点呢?
(3)发现线段旋转特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组的点和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点到对应点和中心点到对应点距离都相等)
(4)找关键点
师:同学们看,刚才你们说线段AB上有无数个点,那么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画出所有点的对应点吗?(不用)只要画出哪一点的对应点?(B)B点就是这条线段的关键点。
5.找联系。
师:这是线段的旋转,这是点的旋转,它们有什么联系?
得出:线段的旋转其实就是对应点的旋转。
(三)面的旋转
过渡语:如果把AB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三角形又是怎样旋转的呢?下面我们研究面的旋转(板书:面)
1.生尝试画三角形的旋转
(1)出示题目,请看操作要求:
a.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再画。
b.也可以先想一想,再画。
C.想办法说明你的画法是对的。
提醒:有需要的可以请学具来帮帮忙!
(2)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判断、验证画法
(1)判断。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几号是正确的?
(2)指出错误原因。
a.谁来说说2号错在哪里?
(预设:方向错了)
b.谁来说说3号错在哪里?
(预设:对称,用三角形转一下)
c.4号呢?
(预设:图形大小改变。让学生去转一下)
(3)刚才你们都说第一种是正确的`,怎么证明呢?
三角形旋转师:你是用整个图形旋转的方法验证的。
线段验证师:这两条线段就是oA,oB的关键线段。
对应点验证师:你是用找对应点的方法验证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证明。
其实三角的旋转实质上就是对应线段的旋转,也可以是对应点的旋转。
3.总结画法
师:通过刚才的尝试练习你觉得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这题是怎么画的?绕那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几度?
4.发现旋转特征
师:比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特征)
5.揭示旋转性质
(1)师:在三角形斜边上取一点,想象一下旋转后这一点在哪里?你发现它们到中心点的距离是?在三角形里面取一点,想象一下旋转后这点在哪里?它们到中心点的距离是?
(2)小结:正因为对应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所以旋转后的图形大小形状不变,改变的是它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开放式练习
(1)过渡:同学们会画三角形的旋转了。现在你还可以把这个三角形绕()点按()方向旋转呢?在学习单上试一试。
反馈:a.你们猜一猜他是怎么旋转的?猜对了吗?
b.纠错。师:他想这么画?你觉得他画对了吗?错在哪里?谁能帮他画出正确的图?
2.旋转拓展
师:三角形除了同学们画的绕A点、0点旋转,还可以绕中间点旋转,看!也可以绕三角形外的一点旋转,看!
四、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顾一下是怎么学的?
师出示课件,我们先研究点的旋转,再研究线段的旋转,最后研究面的旋转,从简单到复杂。而面的旋转实质就是关键线段的旋转,关键点的旋转。看似复杂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抓住它们共同点和联系进行学习。
五、图案欣赏
过渡语:其实旋转里面还有很多学问。
1.其他角度、其他图形旋转
师:比如旋转的角度不只是90度,还可以这样旋转。(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树叶也可以旋转,紫荆花是这样旋转成的。
2.瞧!这些美丽的图案怎么来的?(旋转)
小结:旋转里面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1.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的编排是这样的:例1是时针的旋转,例2发现旋转特征,例3画三角形旋转,知识点比较杂乱而分散。而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点旋转——线旋转——面旋转”这条主线,把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再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整节课层次分明、娓娓道来。
2.巧妙提供素材;
《旋转》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节课。难就难在空对空,学生说不清楚。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巧妙得提供给学生小三角形、小棒等学具素材,让学生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说理,有依有据。
3.开放设计练习
在练习环节我先设计了一道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把这个三角形绕喜欢的点,按喜欢方向旋转,不仅及时检测教学效果,还发散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绕其他点旋转,再一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及时总结方法
课的最后我先问学生学了什么,再回顾怎么学的?然后出示课件,帮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反思性行为中,梳理盘点整节课的内容,渗透转化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多,老师上课有点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多一点。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旋转的美
生:真美呀!
师: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做了什么运动得到的吗?(旋转)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2、仔细观察,认识旋转的要素
1、出示生活中物体
师:你知道下面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吗?
生:电风扇、风车、旋转木马、地球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秋千、汽车的车轮、过山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3、师:仔细观察它们都绕一个什么在旋转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旋转吗?(-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旋转,那物体是怎样旋转的?旋转有什么特征呢?
3、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旋转”现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
不同点:图形旋转的方向不同
4、用你的手比划一下,时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把时钟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风车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相反,叫什么旋转?(逆时针旋转)
5、出示:电风扇、地球、齿轮
师:旋转你会判断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吗?
6、再次用手势确认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研究图形的旋转必要考虑(中心点、方向)除了以上所述的,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吗?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7、师:你要仔细观察哦!
8、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12”。
师:刚刚我们在研究指针的旋转时除了说到了中心点和方向外还说到了什么?(角度)
师:现在你知道叙说物体的旋转要说清楚什么了吗?
9、小结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三、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2、研究面的旋转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课件出示:你能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道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三角形学具在学习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同桌交流结果。
3、学生演示汇报(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中心点、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变。
4、课件演示(观察并回答: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抛开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脑思考,熟练旋转的应用。
四、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图形在旋转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其实生活亦然,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每天都有好心情!
【再次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可以很美,】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固定不变
顺时针方向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0
图形的旋转一课是课标修订后关于图形与变换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在图形与几何一节中新增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变换等,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1.小学设置图形变换内容的意义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这部分知识?学习它们究竟有哪些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就其内容来说,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形式。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知识,其改变了人们静止观察世界的传统方式,提倡从运动变换的视角研究几何问题。二是从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变换相关的现象,像机械传送带、升降的电梯、旋转的电风扇等,我们希望学生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这些现象。
2.图形的旋转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要求
课标的三个学段里面都涉及了图形的旋转,那么这部分内容在不同学段当中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其实课标中将图形的变换之图形的旋转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分为了三个学段:第一个学段:结合实例感知旋转现象;第二个学段:了解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能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其图形旋转90度后所形成的图形;第三学段:探索并理解图形旋转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根据题目要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三个学段的目标设置是由易至难,是一个逐渐由直观思维上升至抽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节课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就是继续和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的旋转概念,即能够识别旋转现象,会画图。纵观三个学段的教材,本学段内容其实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的旧知识推动四年级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学习相关性质等打下基础。教学时我们需要把握好具体目标,除了立足教材,还需了解学生。
3.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1)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构成: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轴对称变换,通过具体实例能够辨别这三种基本变换,但这种辨别是浅层次的,在认识上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
(2)需要关注学生因年龄不同从而引起的思维变化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感到新奇,从而会好动,他们的思维还是从具体形象的物象感知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所以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还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
4.图形的旋转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认识顺时针、逆时针的概念。
第二,理解角度旋转的概念。
第三,基本掌握简单图形的旋转变换方法。
教学时,可利用教具——钟表,根据分针的旋转规律,认识说明什么是顺时针方向(与分针走向相同的方向);然后让学生指出时针、秒针的旋转方向是什么方向,从感官上帮助学生建立顺时针旋转的基本概念;其次说明与指针走向()的方向为(),这个让学生自己尝试回答。举例强化训练学生对顺、逆时针方向的认识:大风车、生活小区门口转杆、酒店旋转门、自行车脚蹬前进方向等,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基本概念来分析并正确说出其运动方向特征。在描述过程中强调绕着某某旋转,帮助学生准确描述旋转现象的同时,可于潜移默化中渗透旋转中心知识。究竟旋转到哪里?需要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描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旋转的角度了。至此,学生就可以利用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正确地描述旋转现象了。之后开始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首先出示题目: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建议他们用书后剪下的实物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再把正确位置画下来,之后的交流很重要,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画旋转图形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不仅能正确描述一些旋转现象,也明白了不管是平移也好、旋转也罢,画变换后的图形,抓住对应点或对应边很重要,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为了达成目标,设置了教学重难点,为了攻破重难点,又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如何描述旋转现象是学生掌握旋转的关键要素,形成了一种将某图形绕着某点顺(逆)时针旋转()度固定表达方式;学生在画将某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时,可以抓住关键线段先进行旋转,待画出对应线段后只要再连接另外的端点,即能达到目的。这些目标的达成将为学生以后第三学段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从而不断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知识生长如同花开,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教师尽心尽力地培育。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便可静静等待学生知识之花盛开!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
2.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教学准备:方格纸、简单的基本图形(2个)、自制的可转动教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图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板书: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转一转。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其中很多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欣赏:(演示课件)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来的。你们想不想也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一个漂亮的图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尝试着旋转,变出投影中的图案。
⑴请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后:
师:老师相信在每个同学心里一定有了一个答案,但这只是你的一个猜想,到底用你的方法能不能变出这个图案呢?我们还需要动手试试。同时,你要一边旋转一边思考,你是怎么转的?
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⑶全班交流
①弄清固定点就是中心点,可以用字母O表示,用数学语言就是围绕点O旋转。
②弄清旋转的方向,同时简单复习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③弄清楚为什么是旋转了90,你从哪里看出来是90?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三点:旋转时,要围绕一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⑷学生再次体验旋转的方法,同时说清楚旋转的过程。在旋转卡纸上进行旋转,(此环节可参照上课录像。)
①课件演示制图过程
②课件演示完整的制图过程
③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课件再次演示:请学生观察一个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3.新课小结:
同学自己动手、动脑将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完整的美丽图案。
三、活动深化,巩固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的练习。
2.学生再次活动(小三角板旋转,变出不同的图案。)
引导发现: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可以变出不同的图形;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但每次旋转的角度不同,也可以变出不同的图案。
四、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师:生活中需要各种不同的美,有时人们就会利用旋转能变出美丽图案这一特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请继续欣赏(课件演示,地砖、磁砖、窗花、布艺设计等)
2.学生设计图案
利用手中的图形或身边的一些器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3.作品展示
五、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问: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六、板书设计:
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同学们观察并总结其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玩风车的情境开始引入课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展示地球、荡秋千图片,让学生思考: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地球、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小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回答。
2、小结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定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P和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叙述一个旋转过程要注意旋转的三个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议一议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角是什么?
(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
4、总结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3)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三、讲例
例1、如图,O是△ABC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
将△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经旋转
变换后的像。
思考题: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上中点,那么经过上述的旋转后,点M到了什么位置?
2、香港区徽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图案”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得到的?
3、本图案可以看做是一个菱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拓展提高
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
绕点A逆时针旋转,能与△ACP,重合,如果AP=3,
那么PP,的长等于多少?
2、正方形ABCD的BC边上有一点E,∠DAE的平分线交CD与点F,求证:AE=DF+BE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3
活动目标: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3)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全体幼儿起立: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5)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结束部分: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延伸活动;各种旋律的物品: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4
选题内容
《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的内容,这部分教学要努力体现旋转的理念与思想,是传统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一节新授课,是在三年级下册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研究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明确基本图形在旋转形成美丽图案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学生分析我校学生一部分是陕西师大教师的孩子或孙子,家长的素质较好,有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条件。一部分是外面的学生,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对学生的学习很关心,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制作一些简单的积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状况较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技能目标:
(1)对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能作积极的反应,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
(1)体验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形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积极发问、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择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案的过程。工具应用意图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平时解答、理解过程中感到有一定困难、一定难度的内容,因而我们借助了计算机工具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些图形旋转的课件和交互工具软件,主要强调借助这样一些课件和工具软件,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尝试,让他们产生更多直观、形象的感受。从观察、探索、猜想到验证、创作,都充分运用课件和交互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图形的旋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层次和步骤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会欣赏)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我会探索)
此环节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基本图形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扩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新知,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3、启发引导,拓展思维(我会做)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交互课件操作,创造并提出一些新问题,解决问题,电脑随机演示学生的答案给予验证,实现人机互动。
4、人机互动、欣赏图案(数学万化筒)
一个简单的椭圆,通过输入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旋转点,最后形成美丽的图案,而且图案的奇妙变化在刹那间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带给学生强有力的视觉、思维冲击,时刻激发学生想迫切欣赏图案之美,在图案变化的过程中有猜测、有想象、有验证、有兴奋,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更进一步理解。而计算机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动手实践、设计图案(我会设计)学生设计美丽的图案,设计完之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准备如何使用?同时召开作品展示会。同时让学生在网上欣赏一些老师所在学校的起他班级同学设计的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欣赏一些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欣赏其他设计师设计的图案,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的资源,并带给学生另外的学习方式。
6、回顾反思、效果评价。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视屏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刚才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说说你玩过什么项目?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运动的不同,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同时出示课题:平移与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平移、旋转特点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4)出示动画:荡秋千,
师提问:荡秋千是平移还是旋转?
(5)分组讨论:平移与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区别?
(6)各组汇报,教师板书:平移,运动方向不改变;旋转,运动方向改变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3、练习(教具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课件动画演示:要移动一个图形,先把构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呈现游乐场活动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学生同桌交流,说说如何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一分类。
3、学生汇报如何分类,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4、教师小结:像刚才这些直直地移动是平移现象;而像风车这样转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
5、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等思维过程,能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6、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物体平移的时候是怎么动的,旋转的时候又是怎么动的。
7、想好的同学站起来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学生出来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归纳平移的特征:物体平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没有改变的。
8、想好的同学再做一个旋转的动作。一学生出来展示。
9、结合课本练习和生活实例,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10、举例说说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二、探索新知。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及时评价:你们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棒。)(如果学生提到车轮在旋转,就要及时补充:汽车沿着直线行驶的时候,车轮在旋转,车身相对于公路来说是在平移。)
2、孩子们找到得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如果是平移,请你用两根食指平着,举过头顶,大声说出来,如果是旋转,请你用手表示一个圈,举过头顶,大声说出来。(课件展示:高空缆车、字幕、钟面、电扇,电梯、齿轮、飞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这张小房子的卡片。(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来相互重合?)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操作。
小结:细心的孩子发现没有,我们每次平移后,小房子卡片的位置有变化吗?卡片的方向有变化?
三、练习。
1、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还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上面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同桌交流,生汇报,涂的那一个?你是怎样找到的?
2、刚才孩子们找得很准确,那你能连一连吗?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四欣赏美丽的图片。
五、自我评价,总结内化。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精选1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