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文/ 散文网 时间: 教育随笔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 学习内容

城市文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具体到怎样才能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的有效渗透,我将通过教学案例,结合数年教学过程的思考作分析。

一、体育教师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上无时不在感染、影响着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观察、模仿身边的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的言行举止。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很多教学行为更直观,所以体育教师切不可不拘小节,把粗、懒、散等不良习气和作风当做一件小事。比如我经常见到一些体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把双手插到裤兜里,或穿牛仔裤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意中地模仿,影响课堂效果;反之在课堂的整队集合过程中,一些学生一直在队列中说话、做小动作,这时如果教师一直以立正姿势面对大家,并直视这些学生,就会使他们因看到教师的严肃形象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时,往往就会转移注意力。

二、在课堂常规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的教育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要有课堂常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遵规守纪的教育有很好的效果。在课堂常规贯彻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出勤和考核制度,加强课堂组织性纪律性,严格审查请假的见习生情况,对一些因小问题就要求请假的学生进行教育。如一些学生因为锻炼过后正常的肌肉酸痛就要求请假,这时可以给这些学生传授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或讲一些体育成功人士的奋斗过程,以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三、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体操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教初二年级女生的“跨越式跳高”时,很多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动作,但到一位稍胖的女生时,她对我说:“老师,我不跳。”我问:“为什么不跳?”她说:“害怕跳不过去。”我想,她的体育成绩一直不好,可能是对这个项目感到心里没底,这时我就适时加以德育教育,强调这个项目的锻炼目的就是在提高弹跳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并对她说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困难,只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努力向困难挑战,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结合她的情况适当降低了栏的高度,最终在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中,这位同学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高度。

2.在球类项目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这项运动项目中,老师要处理好学生善于表现的个性特点与球类规则之间的矛盾,结合这项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数学。比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对于各种违例及犯规的情况老师要严格要求,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差,总是在自己玩的同时忽略了老师的口令,这就要求在课前老师针对中学生个性特点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并结合球类集体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在比赛中让学生感受到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的力量和相互之间的配合,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在比赛过程中教育学生相互信任,在同伴出现错误时,不要盲目指责,要正确地对待裁判的判罚。

3.在中长跑项目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耐力性项目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优秀意志品质。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普遍都反映中长跑教学难度较大,往往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究其原因,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特别是市区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从小没有吃过苦,而且文化课学业压力大,导致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耐力项目不同于球类项目,枯燥、乏味、单调,而且有不同程度的难受体验,所以体育教师在强调体育锻炼促进文化课学习功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具体要深入了解,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但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分群体制定目标。自从我们洛阳市中招分数由原来的30分提高到60分以来,特别是耐力项目的分值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利用这一有利政策,对学生实施鼓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清长跑的技术要点,对运动系统及身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当中途出现“极点”时,应正确对待,克服困难,坚持跑完全程,以养成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4.在体育比赛及体育游戏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此类项目中着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各类体育比赛及游戏项目深受广大初中学生喜欢,所以在组织此类项目的活动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体育比赛及日常的体育游戏一般都要有胜负高低之分,且都有严格的比赛规则,这就要求在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和游戏都是因为有规则的约束,才富有观赏性、艺术性和锻炼性。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教师要严格执法,让学生意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强调纪律观念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的保证,也强调遵守校纪校规才能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征,体育学科中的教学、比赛和锻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不怕困难,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有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维护集体荣誉的品质。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产生综合的影响,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但也因为体育课多为室外课,活动范围大,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给教育目的的实施带来了一些困难,这就要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去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反思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一、健康的体育教学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体育教学的结构变化

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姿多彩,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积极主动、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三、健康的体育教学以适应社会应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学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的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2)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在:①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②游戏类的教材;③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④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⑤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各环节的时间安排等,要体现灵活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长、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做到适时合理的安排。如安排投掷教学时,可让学生选择投掷纸飞机、小沙包、小皮球活动。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之效。

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而无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关心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3

1 教师转变教育思想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做到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意识,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等。

作为七年级的体育教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在小学的体育教育很缺乏,以至于导致许多现实问题。有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自己跟其他同学的关系疏远,从而成为体育课上的旁观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此类情况更为突出。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本身来讲,都具有想要融入到大家团队当中去的强烈愿望,但是,往往自己就给自己加以束缚,怕别人嘲笑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排除在课堂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的干预。教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来组织教学。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与课程理念相吻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对教学的直接作用。

在新课改实施的条件下,针对七年级新生的现实情况,为了培养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所获得的欣喜感受。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也应该采用多变的形式,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形式上多加考虑,使学生有新鲜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教学中的有效载体。

3 运动技能教学是“立课之本”

体育技能的教授是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教师职责所在。如果说体育课上体育技能的教授成为一片空白的话,那么体育课与学生参加业余体育活动有何区别,又何谈什么体育教学,那么体育课的存在有多大意义。把“放羊式”体育教学说成“开放式”体育教学,是一种完成不负责任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至于体育器材、场地等问题对体育教学是有影响的。但体育教学条件是可以克服的,是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而不能仅仅因为器材和场地不足,而放弃体育课教学,或者体育技能的传授。

4 传统模式与新课标理念继承与摒弃的反思

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重“教”轻“学”比较普遍,以教师为中心,以至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学大纲规定什么教什么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新课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调动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课标的评价模式比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准确、公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基本局限于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在应用新评价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学生持续发展的因素。

5 体育教学反思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在熟悉新课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只有在“三熟悉”的基础上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和科学处理教材进行备课,才不会失去依据和针对性,才不会步入教学的误区和歧途。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抄写教材内容和动作要领,而应着重设计好课的教法与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突破;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 体育教学中课堂控制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动”。学生只有多“动”,才会得到发展,也才会有高的学习效率。但在课堂上做活动,活动一到高兴时课堂往往会出现失控。如果一下子停下来,学生们不乐意。进行下去吧,整堂课就乱哄哄。可见在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控制课堂?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加以教学,做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2、要明确学习小组与小组长的职责,学习材料和教具利用充分合理,同时教师能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所作所为。

3、要指导学生遵守这些规则,而不是让学生立刻就仓促行动,然后再徒劳地大声呼喊着维持秩序。

4、要认真地计划教学活动,从而使之能在教师的控制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4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5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1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 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2.2.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2.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2.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数学;反思教学法;构建;初中生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今天,初中数学工作的过程与初中自身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说,初中是由众多的学生与老师组成的,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的联盟。人要在其中能有发挥个人的特质,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初中的初中生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初中生数学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初中生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初中生数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中生反思教学法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初中的初中生学习建设在整个初中生数学思维建设中,必然处在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应当得到我们各初中在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时的重视和发展,将发展学习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中,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初中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2]。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培养的人才内外兼修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在各初中,纷纷开展着很多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活动形式,最普遍的是诚信考试倡议[3]。

当然,我们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单单的学习考试倡议,略显单调了些,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教育体系。在开展的比较多样活动的学校,很多活动往往会为教学活动让路,大部分是通过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来开展,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和不配合,使得活动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初中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形象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促进数学的学习。

(二)数学教学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数学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数学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需要与初中生进行情感交流以、促膝谈心,找准初中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4]。在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过程、研究成果与感受,特别是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每组用时不超过8分钟;挑选其他同学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每小组的汇报时间,注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评析和提升,以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学生课题选择的现实性,发现等量关系的个数和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操作的适切性、独特性,材料的条理性,汇报的清晰性等。活动再反思与课后,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借鉴和自己小组的反思,对本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整理,汇集各小组报告出一期墙报或小论文集。

(三)数学教学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一是在实行初中的数学管理中,任何形式数学下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数学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数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初中与数学分离开来理解,也从根本上放弃了数学的本质,造成初中生的畸形发展,完全背离了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初中数学发展下的初中生培养,是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不结合人的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具体材料的数学化,即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转化为数学模型;二是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即通过辨析、归纳、直觉、类比、想象,寻找方向和线索,用逻辑方法把数学材料组织到逻辑体系中去;三是数学结论的应用化,即把理解和掌握结论转变为更加具体的思维,并能同所面临的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应用结论。不难看出,上述阶段其实是思维活动由上升—探索—再上升这样一个螺旋发展过程。数学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活动教学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情境。

结论

培养我们社会型的初中生,关键在于塑造他们的学习素质,相信我们通过数学培养下的人,即使才能略低,也能很合理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存。重视数学,在初中里建立学习的风尚,对于初中环境的优美和初中生的健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培养社会型初中生的必要途径。(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区黎里中学)

参考文献:

[1]孔政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2).

[2]刘艳.凸显探究主体 提升探究实效——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05).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通用六篇相关文章: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5篇)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1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 学习内容城市文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体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具体到怎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