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1
一、教学设想:
《渔家傲》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渔家傲》却是她的一篇豪放之作。本节课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教师抓住此词中“梦”事展开教学,以李清照的一生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层层展开,循序渐进。并将李清照其他词作与《渔家傲》进行对比,在朗读中感悟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区别,引导学生体会该词的情感,了解李清照传奇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诵读体会,学生感知宋词婉约派、豪放派的不同风格特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领会李清照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慨。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不同风格。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词。
对比诵读《醉花阴》《渔家傲》,体会词风不同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学生谈读后的感受。
明确:《醉花阴》表达了词人诗酒自娱的闲话,暗香盈袖的浪浸,明丽而继绵的甜蜜哀愁。
《渔家傲》表达了词人豪迈的气度,阔大的形象,雄奇的志愿。
介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特点。
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都不是一种写作风格,正如“大江东去”苏轼,也有着“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李清照亦有着刚柔相济的美。我们进一步学习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别具一格的豪放词《渔家傲》。让我们一同走进李清照。
(二)、读通顺。
1、感知内容
2、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3、读出节奏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
(三)、读梦事
1、读梦
明确:《渔家傲》记梦之作。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细读词作,勾画梦事的动词。接”、“连”二字把重重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转”,“舞“两字,则书词人在风浪联题加人适当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词中最能触动你的画面接云涛、星河流转、天人对语。
2、品梦
再读品梦。
用典引用贴切自然。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水击三千里,抟扶据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
李清照通过这首词要表达什么?
明确:此时的李清照不再是以泪洗面的弱女子,她有着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忧愁。优愁中有愤懑,感伤有倔强,有一种骨气在支撑着。正如梁启超对此词曾指出:“此似苏辛派,”
3、释梦
悟归情:领悟主旨思考:词人要归何处?为什么要归哪里?
(四)读出情。
读《如梦令》读《醉花阴》《声声慢》
明确:
(1)她生于书香门第,这个待字闺中的少女,羞涩调皮,聪敏率性。
(2)她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弹唱出一曲高山流水的琴瑟和鸣,纵使哀愁也是那般轻柔。
(3)49岁的丈夫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后改嫁的遇人不淑,被诬陷的牢狱之灾,时光在她的意念中度日如年的停滞了。随者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亡的历史之中,但她以女子之身,怀天下大事。体味着宋代士大夫共同的时代悲哀。留下了:“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和这首豪迈之词《渔家傲》。
再读: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浪漫与豪迈!
(五)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词。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或者其他词人及其作品,收集整理一些你喜欢的宋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意象,来分析意境,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景物,析意境,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边塞诗的名篇:《渔家傲》。
二、知人论世
1、这首词的作者是——范仲淹。所谓“知人论世”,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范仲淹。
2、(出示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让人惊叹。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其中的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风流人物”。
了解了范仲淹,下面我们就要来诵读这首词了!还记得我们的三步读诗法吗?
三、倾情诵读
(一)出示:三步读诗法
1、整体感知,字正腔圆地读,2、理解词意,有板有眼地读。
3、赏析品悟,有情有味地读。
(二)诵读第一步:整体感知,字正腔圆地读
1、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清晰、响亮,腔调圆润、饱满、婉转。
2、初读此词,你知道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什么吗?(板书: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3、男女生分读。注意字正腔圆。
(三)诵读第二步:理解词意,有板有眼地读
1、有板有眼——把握节奏、韵律、轻重缓急等。
2、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词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问问老师。
3、指名说说上下阕的意思。
4、指导有板有眼地读。
(四)诵读第三步:赏析品味,有情有味地读。
1、抓景物,析意境(赏析上片)
(1)请学生读上片,其他学生思考:上阕中哪个字是关键,也就是上片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板书:异
(2)“异”在何处?再读上片,画出词中描写的景物。
(3)请你再读读上片,关注这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来比较比较边塞秋景与江南秋景有何不同吗?
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上片的写景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5)这样的景物和下片抒情有什么联系呢?
插入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主动挑起了这保民卫国的重担,希望能击退外敌。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不但不敢入侵,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2、品情感(赏析下片)
(1)诗人的情感集中体现在哪个字上面?
明确:泪
(2)将士们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这一“泪”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3)这些情感体现在哪些诗句中?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全诗核心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范仲淹心中,大丈夫就应该像窦宪一样“北击匈奴,去塞三千余里,刻石记功。”就应该像霍去病一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就是他为什么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的原因。齐读下片。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有着满腔爱国情怀却壮志未酬的词人又何止范仲淹一人!
六、课堂小结
一曲《渔家傲》唱出了范仲淹的思乡报国,唱出了他的无奈与悲伤,也写出了他的壮志未酬,更让我们知道了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不完的情怀,写不尽的思乡,让我们再次吟诵他的这首《渔家傲》,希望范仲淹那伟大的人格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2、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意象、品词句、品析诗词情感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浪漫的意境;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教学难点: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住着一个女神?她是谁?她为什么是你心中的女神?老师心中也有一个女神,她就是李清照,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谈女神。)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这是后人根据她在诗词中流露出的神韵,想象着她的美好样子。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去世,漂泊无依。曾跟随皇帝海上逃难,历尽风涛之险。
李清照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清丽明快。如:《如梦令》。后期变为凄凉悲痛。如:《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称“易安体”,她位居婉约派之首,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今天我们来读她的作品《渔家傲》,这是一首词。什么是词,谁来介绍?学生回答。
(二)了解“词”
词,又称长短句,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三)诵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感受词的音韵美。
2、读准节奏和韵律。
3、读懂词意。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
嗟:叹息。
谩:同“漫”,空,徒然。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四)细读入梦
1、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词是记梦之作,那么梦中有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注意说的时候,尽量添加上修饰语。
总结:这些景和物融合在一起,给你的感觉是?(奇特,富有想象力。)这样的画面绝不是在人间,像是在仙境。
2、在词中最能带给我们梦幻般感觉的句子是哪几句?你能描绘出来吗?
①提示:发挥想象,补充恰当的修饰语,多用四字短语,尽量使用修辞手法。
②小组交流、展示。
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茫茫的天空堆起团团白云,流动的云山就像奔涌的波涛,水面上袅袅晨雾缓缓升起,天地之间云雾缭绕。一阵狂风吹来,云雾飘散而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闪闪的星辰,似乎是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小结: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天上的银河似要转动,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奇特,带给我们如梦如幻般的感觉。
③朗读,想象美妙仙境。
3、刚才我们在词中找到的景和物在诗词中叫做意象,它们不但营造意境,还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五)品读悟梦
合作探究: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的情景。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殷勤”为情意恳切之意,在词人的梦里天帝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在现实中的帝王
是怎样的呢?(1129年9月,金兵南侵,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追随皇上的.路线开始逃难。高宗皇帝从建康出逃,一直漂泊在海上。李清照,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希望追上皇帝,送给朝廷,但始终没有追上。1130年,皇上看到
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于逃跑,干脆下令驱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更感到无限失望。)从此句,我们可读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也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怀才不遇,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国难当头,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三、课堂练习
下片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课堂小结
词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浪漫仙境,表达了怀才不遇和国难当头,身逢乱世,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但结尾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虽遭磨难,依然寻觅幸福,向往自由、光明、美好的情感。语言豪迈,格调雄奇,是李清照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首。
五、布置作业
课外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一剪梅》《声声慢》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宋词的天空中,群星璀璨,但被文学史上称为一代词宗的只有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渔家傲》
PPT出示课题
学习诗词,我们多是从哪入手?诵读!当代文人朱自清也说“诗歌的灵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诵读里。”在天上那一半我们是抓不住的,诗无达诂!因此我们要抓住诵读的那一半。古人欣赏诗词也常说“因声求气”,因:依靠、凭借、通过,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贴近李清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我们课堂的方向,诵读是我们抵达目标的途径,请大家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知事
1、自读:读准字音。重点:嗟转
2、齐读:读准停顿。
学生齐诵————先自评、教师评价
教师提示:略显平淡。说话的停顿完全用自然地语言节奏,读诗词却必须带几分形式化的音乐节奏,体现诗词作为歌的一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听准节奏,思考: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3、听读:(播放录音)
重点:九万里风/鹏正举
学生回答听到的内容:梦境、两个人的对话等
朗诵无论是节奏,还是在情感起伏变化上都处理的比较细腻,让我们沉醉。
你们认真倾听的态度更令人欣喜,这份认真将是我们领略李清照风采的最好姿态。请同学们再次读词,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写出梦的内容(学生写),然后说给大家听。
4、默读:熟知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你们的回答体现了你们认真的态度,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应该是什么?(梦)如果用一句话呢?
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天接云涛,星河流转)天人对语
天帝:问/归/何处?(板书)
诗人:报/去/三山(板书)
梦是人心中最真实的折射,你们李清照的这场梦又折射出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去读词。请拿起笔用批注阅读的方法,写一写你读到李清照,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品读:知情(批注阅读,合作探究)
思考:说说你读到的李清照?
请圈划能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关键词,用如下格式:
我从________这一句中(这个词)读到了一位________的李清照。
学生谈论交流回答
教师归纳
在同学们的赏析里,我们看到李清照她满心的苦闷,渴盼知音。渴盼聆听,渴盼帮助!
因为此时李清照正颠簸在逃难的人群里,她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希望追上皇帝,送给朝廷,但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于逃跑,干脆下令驱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感到无限失望。
但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弱女子,她伟大之处就在于:即使在痛苦与失意中,仍然保有男儿一般永不屈服的自我!
它借助《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种大鹏起飞的浩大声势,表达自己的有壮举。并隐括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表达自己不停求索的情怀。
我们把文学创作中这种引用古籍中的古诗或词句,丰富而含蓄的表达内容和思想的修辞方法叫做“用典”,这些典故恰恰体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不屈与倔强。这是次灵魂,请大家用诵读去体会。
请各小组设计自己的诵读并展示给大家
(五)赏读:知志
1、小组组织朗读,并展示。
2、师总结指导朗读。
起句所写景雄阔宏大,浩淼梦幻,语速要慢,起句要高昂,尾音要延长;天帝问询情意恳切,“归何处”要亲切,要轻一些;
下片我的回答:前两句情感基调较低,“谩”字中有无奈,有悲愤,要重读;“九万里风鹏正举”述说自己要有壮举,声调要高起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诗人的心之所归,一定高昂且坚定!
齐读
(六)比读:知人
人们说李清照是半生阳光半生冷,她出生在书香门第,年少时无拘无束,聪敏率性。成家后,夫妻志同道合,鉴古玩,品美酒,赏佳景,琴瑟和鸣,温暖幸福。
但随着丈夫的离世,金人南下的铁蹄,李清照淹没在国破家亡的历史中,她以女子之身怀天下之事,思公卿之责,慷慨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七)结语:
历经磨难,李清照不再是以泪洗面的弱女子,它有着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忧愁,这忧愁中有愤懑,感伤中有倔强,柔韧中有坚毅,有一种骨气在支撑着她挺起腰身,直面惨烈的世道,站在人生归途(板书)的十字路口,她依然选择自由与安宁(板书)
这是人生的至善之境,又是人生上下求索的坚毅追求!
读词,读到最后,不仅懂了作者,也是在读我们自己!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
理解并准确把握词中描绘的意境,深入理解词中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能够熟练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感受其豪放与婉约交织的艺术风格。
运用联想、想象,引导学生构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李清照词中的壮志豪情和女性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借鉴词中对待生活困境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精准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借景抒情等。
难点:
深入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独特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以播放一段描绘云海翻腾、晓雾缭绕的自然景观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刚才看到的画面吗?”借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介绍作者李清照:简述其生平、主要成就及词风特点,特别强调她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介绍作品背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她在国破家亡、个人生活遭遇剧变后的复杂心境。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节奏、韵律及情感处理。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词的音韵美。
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全词,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四、精读赏析,深入理解
分句解析:逐句解析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词人面对困境时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意境构建:鼓励学生根据词句描述,运用想象力构建词中的画面,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之美。
情感解读:分析词中流露出的词人复杂情感(如孤独、迷茫、壮志、期待等),探讨词人在逆境中的心理变化和人生态度。
五、艺术手法探究
象征手法: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等句中“鹏”、“蓬舟”、“三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词人借助这些形象表达的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
借景抒情:分析词中如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来寄托词人的情感,理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句的借景抒情手法。
六、诵读与背诵
分组诵读:学生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比拼谁更能准确把握词的节奏、情感,提升诵读水平。
集体背诵: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齐声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展现出的壮志豪情、独立人格以及独特的艺术。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掌握词中的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蕴含的自由精神和对光明的追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感受词中豪放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词的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李清照作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引出新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介绍词牌名和作品背景。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词作,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
学生齐读,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三、细读品味
分组讨论,理解词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词中豪放的艺术风格。
学生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深入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词中蕴含的自由精神和对光明的追求,探讨李清照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特色。
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理解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比较李清照其他作品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在风格和内容上的异同。
学生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加深对李清照文学成就的了解。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并写一篇读后感。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词中豪放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词作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品味其豪放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深入理解词作的深层含义。
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词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诵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词作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简介李清照及其文学地位,介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创作背景。
2、诵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配乐朗诵,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3、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艺术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深入品味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
探讨词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如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等。
5、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并写一篇关于李清照及其词作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词意,了解其创作背景。
(2)学习并鉴赏李清照词中豪放与婉约交织的艺术风格,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3)积累重点字词,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内涵,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运用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词中的意境,提升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李清照在词中表达的壮志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鉴赏李清照词中的豪放与婉约交织的艺术风格。
难点:通过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和人生理想,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描绘云海翻涌、星河璀璨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壮丽景象,进而引出课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作者李清照。
(二)初步感知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词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学生跟读、自由读,力求准确把握词的韵味。
内容梳理:请学生简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补充完善,共同梳理出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绘的景象及抒发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
艺术特色分析:
(1)豪放与婉约交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等豪放之语与“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等婉约之词,体会李清照词风的独特之处。
(2)比喻、象征手法:解析词中“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等富含象征意义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意境探究:
(1)“天接云涛连晓雾”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2)“星河欲转千帆舞”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结合词人生平,揣摩其深层情感。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理想追求?
(四)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选取李清照另一首代表性的婉约词(如《声声慢》),对比分析两首词在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讨论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李清照及其词作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词作。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中豪放与婉约交织的艺术风格,以及词人深沉而热烈的理想追求,再次欣赏全词,巩固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尝试为这首词配一幅插画或写一篇赏析短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风格,掌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品味词的语言,学习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深入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品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李清照及其词作风格,引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二)新课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律。
讲解词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
分析词中的情感与意境,让学生感受李清照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讨论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品味词的语言美。
(三)课堂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词作,尝试背诵。
分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强调词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四)作业布置
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搜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阅读和赏析。
六、板书设计: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象、情感、意境、艺术风格)
七、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态度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词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坚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的意境,把握词人的情感变化及词中所寓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理解词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运用,领悟词人的豪放风格在女性词人作品中的独特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星空、云海、航船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引出本词描绘的壮丽景象,进而导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学习。
环节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节奏、重音及情感处理,引导学生再次跟读,体验词的音乐美感。
环节三:内容解析
分小组讨论,梳理词的大致内容,概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象(如“云涛”、“星河”、“白鸥”等)及其象征意义,理解词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讨论词人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决心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
环节四:艺术特色赏析
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豪放风格体现在何处,如何打破了传统女性词婉约柔美的刻板印象。
探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等句中展现出的'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斗志。
环节五:主题深化
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探讨词人创作此词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境,理解词中所寓含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抗争。
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从词中获得的启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保持对理想的追求。
环节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艺术特点、情感内涵以及词人的人生态度,深化对词的理解。
环节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词,进一步感受其语言魅力。
以“我心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词中所体现的精神风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与收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内容,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其对美的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层思想和情感。
体会李清照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境法: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李清照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引出课题《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简要介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
二、朗读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深入理解
分析词的上片,引导学生理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壮丽景象,感受词人的豪迈气概。
分析词的下片,重点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所表达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才华无法施展的无奈。
探讨“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所蕴含的词人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四、品味鉴赏
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语言特点,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分析词的风格特点,体会李清照词的`豪放风格。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主旨和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词人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李清照的词,进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内容,并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内容,掌握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以及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的情感内涵和意境之美。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进学生对词中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独立人格与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
增强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鉴赏词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艺术手法。
体会李清照词的独特风格及其所体现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个人抱负与现实困境的冲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云海日出或海天一色的壮丽画面,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引发对词题“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想象。
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李清照及其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少有的豪放之作,展示其词风的多样性。
二、初读感知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词的节奏韵律,指导学生注意词牌特点及断句、重音等朗读技巧。
学生自读:学生自主朗读全词,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基调。
三、精读赏析
环节一:解读意象,构建画面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几个关键意象(如“云涛”、“星河”、“风露”、“蓬舟”等),绘制一幅词中景象的简笔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分享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画作,讲解创作思路,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整合各幅画面,形成整体的词境认知。
环节二:品析情感,揣摩心境
问题探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孤独、迷茫、壮志未酬、对自由的向往等)
词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如何体现的?
词人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什么愿望?
角色扮演: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词中的“我”、云涛、星河等角色,进行情境对话,进一步揣摩词人的内心世界。
四、艺术手法解析
教师讲解:解析词中的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九万里风鹏”象征词人的凌云壮志,“蓬舟”象征词人飘摇不定的生活状态。
小组讨论:讨论这些艺术手法如何增强词的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力。
五、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比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与李清照其他代表作(如《声声慢》)在题材、情感、风格上的异同,深化对李清照词风多样性的认识。
主题探讨:针对“面对生活困境,我们应如何坚守自我、追求理想”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中展现出的壮阔意境、复杂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坚守。
作业布置:
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在不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掌握其中的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蕴含的豪迈气概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并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李清照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二、朗读词作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词作的音韵之美。
三、理解词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作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讲解,重点解释生词难句。
四、赏析词作
赏析上片:引导学生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句子中感受词中壮阔的意境和浪漫的风格。
赏析下片:通过讨论“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等句子,理解李清照对人生和创作的感慨。
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倾向,品味词作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和词作的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追求自由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
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搜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阅读和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通用1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