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教案8篇(全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精选8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第1篇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
西部大开发与历史学科知识的结合点(1)历史上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和管辖(2)西部大开发中要正确处理好哪些问题
(民族关系、国防安全问题、国民经济发展问题)(3)西部开发的具体措施(4)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
(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5)香港、澳门回归
(6)历史上我党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意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3)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史地结合、政史结合、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西部大开发、祖国统一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外史知识结合,灵活地有联系地再现知识的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西部开发与祖国统一 2.难点:西藏、台湾问题
(三)教学设备
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完成课堂复习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
借鉴魏书生教书育人经验:采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
(五)板书设计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
二、祖国统一问题
1.历史上我国对西藏的开发和管辖 2.历史上我国对新疆的开发和管辖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香港、澳门沦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及顺利回归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三已经复习完中古史二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世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共六本书,完成了第一软复习计划,从今天起,我们开始第二轮专题复习,这一轮复习要做到古今知识点的结合、中外史知识点的结合,更要突出与现实相联系的热点问题,请同学们将书本、讲义、资料准备好,便于我们一边复习一边查阅相关的内容,同学们手中拿到了一份课堂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配合练习题重点复习西部大开发与祖国统一这两大热点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边思考边完成练习一、二(教师利用这个时间板书本课标题)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
学生完成练习的同时,教师巡视教室,查看学生的做题目的情况,将错得多的习题讲述一遍,做的好的习题结予表扬,然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做好双边活动。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西部及大开发的情况?
学生: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二大地区,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湖北省的恩施苗族两个自治州也划归“西部”范围。小结:回答很好,给予表扬
其中面积最大的的省:新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四川
学生: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4%,人口密度不到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一半。提问:西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比东部地区落后,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学生: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形复杂而封闭,自然条件恶劣,黄土高原更以水土地流失严重而闻名于世,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水资源制约,土地荒漠化、冰川后退,河流断流等生态问题特别突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高寒”是其发展的首要不利因素等。
教师小结:并可补充,中国历史是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史。正因为西部区位条件不利的因素多,我国更要加快对西部的开发建设,这对保障边疆安全、巩固边防意义重大,西部地区可开发的前景远大,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资源
西藏羊八井地热活动区,目前就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独特的自然景观:大漠风烟、雪域高原、岩溶地貌等。著名的文化遗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乐山大佛、都江堰、布达拉宫、塔尔寺等。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大开发的重点,还可提问:同学们去过上述哪些地方?给大家描述一下。
去过西安吗?商朝时势力最大时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陕西西安西北),三国两晋面北朝时,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定者长安(西安),隋唐定者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型艺术群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艺术宝屏,有战车、陶马、兵俑等。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可指导学生看古代史一册P128)提醒学生是会考必须掌握的重点。请一位学生回答所做习题之答案,正确的不再重复,错误的纠正。
提问:近代史上这一地区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具体史实有:学生:1864年,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70年,俄侵占新疆、英国进犯滇藏、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913年,英国在中印东段边界炮制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好,这一地区仍然存在危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安全问题上,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原因是什么?提问:
学生:在旧中国,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到90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联系世界史所学知识,请大家谈一谈美国的西进运动 学生:回答练习题中的习题。19-20世纪初,美国西部开发发生了著名的西进运动,要求学生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
教师总结:西进运动的过程就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土地的过程,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西进运动拓展了美国的疆域,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使得美先于法、德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宅地法》的内容和作用请学生回答:
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1861-1865年)南北战争(提问):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比较异同。请学生回答: 美国西部开发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目的也不同。学生:
美国:为了北方资本家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扩大领土,扩大殖民地。
中国:为了使东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提问: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美国在开发西部的早期,由于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问题,出现了“黑风暴”等生态灾害,南美大国巴西当初对亚马逊流域的开发事与原违,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致使目前亚马逊森林每年以5%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请学生回答从美国西部开发中可借鉴什么有益的东西?(略)提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有: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提问:世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学生可查阅有关回答:联合国公布的材料显示,当今世界人口、贫困、粮食安全、水资料、植被保护、能源等问题日益严重。举例: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在发展中国家,有24亿人缺乏最基本的用水卫生设施,到2025年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啊!讨论:(1)请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2-3条合理化建议?
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视发展科技、教育、重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两个文明一起抓。(教师总结)
(2)想一想,我们青少年学生可以为缓解严峻的资源形势做些什么?
学生:要从小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要从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等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并敢于同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做斗争。(教师总结)
二、祖国统一(板书)
1.西藏问题:是指境外反华势力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等种种借口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的图谋。
用史实说明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部分知识学的不错,回答正确,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2周年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提问:一五期间,兴建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西宁到格尔木一段已经通车,联系近代史,19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进犯西藏、但遭回击。1913年,又炮制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和以后的历代政府场不承认。填空由学生回答,教师不再重述。2.新疆(板书)
提问:西域指什么地方?两汉时,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主要受匈奴控制。学生回答填空题,教师指出错误的。3.台湾(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 提问:历史上的台湾曾几次与祖国分离,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里来的?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学生:历史上台湾曾两次与祖国分离,第一次是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盘距台湾38年的荷兰入侵者,1662年,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次,1895年,德政府在中日《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反映出中国人民不允许分割中国领土的民族决心,说明中国人民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光荣传统。(教师总结)
自由讨论:
1、你所了解的台湾,说说台湾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日月潭是最大的湖泊,建有日月潭水电站,这里风光绮丽,是游览胜地;台湾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宝岛,森林资源丰富,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等。台湾全省2200多万人口,居民中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台湾是典型的岛屿式外向型经济,2、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自由发挥),教师可总结
3、中国政府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谈谈你所了解的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教师总结,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又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学生回答题目,教师指导
4、香港、澳门回归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教室、总结,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香港是以自由港和服务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澳门实行自由港和自由经济政策,是高度外向型经济,他们的发展事实已充分证明了港澳地区与祖国大陆加强经济联系的必要性,台湾与大陆尽早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提问: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祖国的西部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了解和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哪些方面的锻炼?
学会了知识点的中外结合,古今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将练习题中未掌握的习题再巩固记忆,也可同桌之间发扬协助精神互抽互背,当堂巩固。
四、布置课后思考题
2012年3月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第2篇
世界近代史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③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位诗人、文艺先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
⑤进步性:反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孕育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文化条件;
⑥局限性:强调个人意志,以私有制为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西方人的贪欲,《马可西·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和获取黄金;东西方商路被阻断;生产力发展,帆船的改进,罗盘针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的积极资助。
(2)航海家及航线: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经古巴、海地到达美洲;
②迪亚士、:迪亚士到达印度洋;
③达·迦马找到新航路:达·迦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西班牙沿南美洲海岸线向西穿越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
(3)影响: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成一体;扩大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标志: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③决定性役:纳西比;
④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结束内战,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他多次解散议会,实行独裁。
⑤颁布文件:《权利法案》
a颁布机构:议会;b 主要内容: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
c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独立战争——实现美国独立;
① 爆发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开始标志:列克星顿的枪声;④ 决定性战役:萨拉托加;
⑤领导人——华盛顿:领导、指挥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建立完善民主法制,统一货币,发展民族工业,使美国步入正轨。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⑥颁布文件:《独立宣言》
a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b主要内容:阐述自由、民主原则,指出人人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C意义:标志着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
⑦性质及意义:独立战争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南北战争——实现美国统一
①爆发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导火线: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③开始标志:南方叛乱;
④领导人——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当选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黑奴;领导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结束内战,维护了美国统一。
⑤颁布文件:《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
⑥性质及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美国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导火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③开始标志:巴黎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④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领导人,领导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发动“雾月政变”执掌大权,进行改革,颁布《法典》,建立拿破仑帝国;对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从1806你起,发达侵略争霸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灾难,引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导致帝国灭亡。
⑤颁布文件:《人权宣言》
a 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 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实行三权分立(目的是制约权力,防止专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积累社会财富)。
c 意义:标志者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4、“三角贸易”:
(1)中心内容:黑奴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17世纪中叶,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2)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影响:使殖民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巨额资本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6、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南美、印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1)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2)英国的殖民掠夺
①对美洲的掠夺,引起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人民的反抗,玻利瓦尔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
如何搞好初三历史复习 第3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度重视基础知识
近几年, 重庆市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以来, 考查内容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为主, 虽然基础知识覆盖面相对较少, 但并不意味基础知识不重要, 相反, 基础知识是能力展现的载体, 通过近几年考生的失误, 说明了基础知识不牢的危险性。这里强调的是重视基础知识, 并不是一定要求死记硬背, 而是让学生进行筛选、优化, 把握主干知识, 理清基本线索, 达到‘知一而知它’的熟悉程度。
二、加大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尽可能把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相似联系等灵活地运用于复习中。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中的‘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时, 我要求学生把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几次战争进行对比, 制作一个综合简表, 先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比较项目 (如时间、原因、标志、简单过程、影响) 。接着让学生思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更让学生熟悉了教材内容。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在复习中, 针对一些学生感到困难, 又失分较多的题型, 多训练其解题思路, 提高它们的解题能力。如材料题是中考的一大主题, 分值大, 失分也较多。对这类题我们应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如 (1) 先看问题, 再读材料, 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2) 仔细阅读, 理清材料主旨, 找出相关信息 (时间、人物、观点、事件、引文出处等) 。 (3) 结合材料, 联系教材内容。 (4) 紧扣题意, 认真作答。
四、落实目标测试
复习时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首先应选好练习题。其基本标准是:要有代表性;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 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培养能力价值, 使学生练习后能力有所提高;题目尽可能新颖, 能激发学生作题激情。其次在课堂上定时定量,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第三, 练习后及时评讲。这样才能查漏补缺, 又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五、关注时代热点, 加大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热点问题可以说是中考关注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首先应对热点问题进行筛选, 从而确立重点, 确立后去找热点问题与历史教材的链结点和关系。例如2008年重庆中考历史试题中有一大题: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回眸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改革先后作出过哪些重大调整, 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总之, 要做好历史教学的复习工作, 离不开我们用心的工作, 需要用创新的精神去探究、实践, 要用“心”促“新”。
初三历史复习策略 第4篇
一、整体把握,四册教材
历史是有机整体,复习时必须从整体把握,高屋建瓴。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先帮学生整理出一个知识结构图,让他们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框架。比如,初三的内容,我就把它分为几个类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资产阶级改革;三是三次工业革命;四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五是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六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七是经济危机。先将它们分类,然后进行类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初二的内容我则是按照时间段来分的:一是中国近代的屈辱;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抗争;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四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成果。使本来琐碎的历史事件有了相互间的联系,学生顿时觉得好像知识变少了,课本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了。这样做,既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加快了学生考试查阅的速度。
二、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不管在什么时候,基础总是最重要的。就像一幢房子,如果基础不牢,那么就算再华丽,也会倒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就算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不能牢固掌握,最终也是没有用的。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第一步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从这个程度上说,历史开卷考试的背记更为重要和必要。事实上,近两年来我校在“开卷”下的高分(甚至是满分)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闭卷”形式下完成的。今年我在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后,就开始了扎实有效的基础复习:即以课本为主,按册分单元系统复习。复习时尽量做到慢、稳、细。具体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按照教材内容,教师把每课的重要知识提纲打印在纸上,教师限时让学生记忆。我们每个班级二十多个学生挨个提问,根据学生本人背题的质量定提问的多少,这样滥竽充数的学生就少了,都积极主动地去记忆。背得快的、老师认为合格的学生,让他们把每课的内容从头至尾看一遍。二是下节课我要对复习的重点知识进行默写。我在批改默写时,会把学生错得较多的知识记录下来,下节课时再跟学生进行纠正巩固。而对于默写较差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再次找他进行背诵。学生都不愿这么反复被折腾,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基础知识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光背不练”是不行的。由于中考名校调研这本复习资料是针对我省中考考点编排的,题目的类型和中考的模式完全相同。我每复习完一单元都要抽出一节课检测一下学生的复习情况,三个班级的卷子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批阅完。老师虽累点,但能节省学生时间,并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的混淆,材料题的理解错误,对题目的审题不清等等。对于上面的题目,进行逐条讲解,对于学生在做题时的疑惑,进行分析点拨解释。对于解题技巧,我通过具体的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以便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做选择题,一定要找出给你的信息点(比如说,一些时间、地点、关键性的词语等等)开始,我先找,让学生注意。到后来,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并且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另外,有些题目在一定范围内可作适当的变化或迁移延伸与拓展。
三、专题复习,纵横串联
经过系统、全面的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三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进行专题复习。在全面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使知识科学化,系统化。把以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所谓“横”的联系就是要把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如,复习到中国史时,横向联系同时期的世界史内容,帮助学生理出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异同点。如将中国近代史中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联系,古今中外的改革等等知识点。所谓“纵”的联系,就是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综合性的知识考察,就会对他们很有帮助。特别是材料题,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连的事件柔和在一起,它不可能只考一个单一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以至能够灵活运用。
四、编错题集,以史为鉴
教师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卷子中的错误记录下来编成错题集。鼓励学生时常翻阅错题集,从中可以使学生回顾史实,对做错的习题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个有心人,学生容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及时记录,也跟学生一样编集成册,每节课前把一些易错题写在小黑板上,强化学生记忆。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第5篇
一、中国古代史
1、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断;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东,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疆。
2、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赋税很重、刑法残酷);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结果:最终失败;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思想,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同年,刘邦入咸阳,秦灭亡。
4、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文景之治
背景: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
措施:文景二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影响:百姓逐渐富裕起来,钱、粮充足,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6、汉武帝的大一统
原因: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议),设太学;
意义: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王莽专政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西汉灭亡,建立“新”,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8、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不断,政权名存实亡。
9、昌盛的秦汉文化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称“蔡侯纸”;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以来的数学成就;东汉张衡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华佗、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编成“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他为“医圣”。
10、唐的建立
618年,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称为唐高祖。
11、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背景: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吸取秦王的教训;措施: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勤于政事,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社会繁荣,史称“贞观之治”。纪上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碍
3、目的或任务: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4、特点:①反封建性②资产阶级领导③具有长期性,曲折性。
5、结果:成功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共和。
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并归纳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的基本特征。
答:相同点:(1)爆发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矛盾激化引起革命。(2)领导阶级和主力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主力是人民群众。(3)革命的任务相同,都要完成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4)进程和结果大致相同,即革命中充满了斗争和曲折,即革命中充满了斗争和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是以民族独立的形式表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三、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中期)
1、推动性事件: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美国 内战 背景 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经过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1865年北方胜利,内战结束。
文献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影响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商人、新兴地主、一些大名和武士要求改变现状。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影响主义国家;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背景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影响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3、方式:战争或改革(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
典型例题:
1、比较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4、“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名言出自于
A.徐悲鸿 B.鲁迅 C.李四光 D.沈钧儒
15、《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光未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根据新课标要求,这部分题目有点难度,请你耐心仔细,做到条理清晰,争取多拿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共2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1年,日本右翼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出一套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完全抹煞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地的侵略罪行。①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分)
②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3分)
③在该事件中有多少中国人惨遭杀害?(3分)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3.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的问题时,注意: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复习巩固: 选择题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4.属于我**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
①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②河姆渡居民③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湖南玉蟾岩居民 6.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父系氏族公社遗址
7.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8.下面几个时期的氏族公社居民中,不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是()
A.大汶口氏族公社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二、材料分析题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
的影响。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他看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灭来警惕自己,告诫子孙。他认为君臣关系“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这些内容说明唐太宗是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第二个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个方面,太宗重视纳谏。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乘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太宗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这样既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义。唐太宗还大力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第五个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第六个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贞观末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1.政治经济措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出唐玄宗的政绩。)
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极力主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营造,重奖进谏之臣;宋璟主张放宽赋税、减轻刑罚、选拔人才、官吏称职。唐玄宗对他们重用为相,致使政治清明。
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可让学生背诵杜甫《忆昔》)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开元时期统治者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述政局稳定,经济繁
3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38、p102:李大钊的文章、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只有向俄国学习,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改变中国现状。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39、p104:比较党的“一大”和“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党的 “一大 ”的奋斗目标是 在 中国实现 共产主义,“二大 ”则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重申党的最终奋斗 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同时,提出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因此能够实事求是,制定奋斗目标。
40、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答:两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
两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
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41、孙中山会不会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为什么?
答:同意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42、阅读教材P105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说说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加强对学员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3)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43、北伐战争:
(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
(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
(2)“北伐为什么能够取得迅猛的发展?”
(共产党人的勇猛作战和工农大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初三历史复习 第6篇
一:梳理知识要点,狠抓基础知识。(10 – 13周)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要细要慢。依据课本逐册、逐课的全面复习,为
学生提供每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一般是要先从教材
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二:专题归纳,纵横串联,关注时政热点。(14 – 16周)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零碎的、孤
立,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所以在这阶段,要归类总结,纵横串联,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如构
建和谐社会、西藏新疆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
实、中国与美日关系、国际格局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三:模拟冲刺,以题为纲,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17 – 18
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专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
固。精选一些试题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在这一轮的复习中,我们采取如下策略:做好试题的解析工作,解析主要包括试题命制的意图、特点和解题规律,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各种类型试题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和技能。考前至少要做三到四份模拟试题,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力争通过本轮达到自我评价及查漏补缺的效果,为学业水平的复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另外,三轮复习在时间的安排上我将按照采用4:3:2的比例进行。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复习也同样没有固定的方法。浅显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第7篇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3、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史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6.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7.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是称霸基础,提出“尊王攘夷”口号。
8.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0.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11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政治方面)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在地方:建立郡县制。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军事方面)御匈奴,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思想方面)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3.秦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相争。
1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削弱诸侯势力(推恩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学说成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军事上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15.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6汉朝时人们把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或阳关进入今新疆,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更远的地方这条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叫做“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7、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邺。
18.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中原混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江南自然条件好,经济迅速发展。
19.386年,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改革措施:他规定鲜卑人改穿汉服、使用汉语、采用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制度。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第五单元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0.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周、秦至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
21.南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多年。
2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巨著。北魏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百科全书。
23.中医上的“四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的;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1600多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基础,他被称为“医圣”。
24.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金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叫钟鼎文。之后先后出现了小篆,隶书和楷书,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秦国推行的文字叫小篆。
25.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德”去教化人民。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初三历史复习探究之我见 第8篇
初起年学级校的的历第史一科个备实课验组长班, 和三肩个负三普此束, , 通班三我的年都历来会史每了科一解教年到学的一任中些务考学。一生结的因历考几个试方情面况:, 时归间类紧起, 试来题不无外法乎完这史海口○成手面, ;等丢。材分学料严生解重考析;试题问之不答所懂题以得答出如题现何不此下全复灵其市类一情是况, 学原生因忽是视很了多开的, 我卷考试认为, 习中山平家认, 为时对到对知考历识试史点时科掌才的握查复不看习牢课功固本夫, 资不他料到们探村学照学样生可基以础顺薄利弱过, 缺关;其乏积累二是, 对农
陈
究历史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其三是学生语文基础差, 造成审题能力、组织答题能力有限, 才造东涛之成分。材以料上解这析些题原和因问的答出题现严, 有重些失我年给学轻生的, 那老师是大往错往特把错责的任全。我部认推见为我大, 们的除, 的了科我学任们生老科自师任身的老的责师原任应因还当之是怎外很样,
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 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我们科任老师的复习方法上。
三年实践证明, 我们科任要搞好复习课难度并不小, 我认为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时间紧, 知识点多。进入初三以后, 我们首先要完成九年级两本课本的教学任务, 然后才进行复习, 而复习的内容又包括七年级的两本课本、八年级两本课本、九年级两本课本, 和海南乡土教材。时间这么短, 我们又要取得成绩, 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是困难的。其二, 从我们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思想不重视, 兴趣不浓厚的特点, 我们老师要扭转他们相当不容易。其三, 我们有些科任老师知识面并不广, 复习方法相当单调。既然在复习中困难重重, 究竟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我认为方法总是会有的, 下面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谈谈我对历史中考复习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单元复习, 认认真真把好基础关
在每个单元的复习过程中, 我往往总是先确定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然后各个击破, 最后布置思考题进行总结, 而且利用晚修时间进行测试、讲解试题等。例如我在复习唐朝的历史时, 首先是向学生展示这单元的复习内容: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的文化, 接着才进行详细的复习。在复习贞观之治时, 我是这样安排的;在黑板上板书:1、李世民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贞观之治的措施有哪些?3、盛世的景象如何?4、唐太宗是怎样一任皇帝?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后我才进行总结, 这个知识点就被击破了。最后归纳总结唐朝的特征, 可提示从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文化上进行思考。除了课堂上的复习之外, 我还利用晚修和第三节课的时间适当安排一些测试并及时讲评。
二、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
在历史复习过程中, 指导学生从一个个概念入手, 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 运用逻辑的方法, 即从简单的历史范畴逐步进入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范畴, 这样便能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问题的实质, 并层层延展, 对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辩能力, 从而将历史复习教学置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例如:“绝对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社会一切财富的幻想, 只要对这个历史概念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就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又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概括孙中山前后期思想的两个基本概念。“三民主义”的重大缺陷是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而“新三民主义”则在三大政策的基础上容纳了这样一项重大内容。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差异, 学生便能判断这两种思想谁高谁低。
三、重视对课材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的复习
所谓的重点、热点问题往往是课材中最为重要的, 又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复习, 我往往采用的方法是把不同时期或古今中外的同一类问题列举加以分析。例如我在讲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 我是这样复习的:我先把汉朝、唐朝、明朝、清朝的对外事例罗列出来, 汉朝主要讲丝绸之路、唐朝主要讲唐朝同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交往, 明朝主要讲郑和下西洋, 清朝主要讲闭关锁国政策, 引导学生分析其不同影响, 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政策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去认识问题。这一时期, 我还适当安排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深化。历史复习要避免简单的死记硬背, 教师应借助于基本理论的指导,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各种重点、热点问题作分析, 以便更好的记忆和掌握。
四、进行全面有效的测试和讲评
离中考最后一个月时间, 除了学校模拟测试外, 我还安排至少三次的测试, 通过评卷, 发现问题, 进行补漏。
五、为了保证中考复习, 我还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九年级两本课本的讲解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完成, 从第一学期到最后一个月至第二学期四月底, 完成单元复习, 五月份利用三个周时间完成重点、热点问题的复习, 五月底至六月进行测试。
六、为了复习效果, 我还经常钻研课材、资料,
还坚持下班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认真制订复习计划
由于我在复习方面的努力, 三年来我取得丰硕的成果。在2005~2006年的中考考试中, 我所任教的实验班230班55名同学全取得A级, 在2006~2007年的中考中, 我所任教的实验班246班, 全班58人中有50名考取A级;在2007~2008年的中考中, 我所任教的实验班262班在考试中也相当顺利。除此之外, 我所任教的普通班成绩也不断上升。
上一篇:实用的九年级历史教案7篇
下一篇:最新九年级历史教案(优质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