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琼 时间: 经典美文

  

  文/吴琼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伟大的军事家、被称为兵圣的孙武认为:行军打仗时,兵的形态就像水一样,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关键是避开设防严密实力强大的敌人而攻击其薄弱环节;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克敌制胜的关键是军队能够根据敌情来采取制胜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自然界中有很多跟水一样没有形态的东西,比如风、火、雾。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有形的东西,比如天上的星星呈五角形,地上的房屋大多数建成了方形,埃及的金字塔是三角形,在这些形状当中,中国人对于“圆”这种形态有着最为特殊的情怀。

  圆,是思念。就像每个月农历十五的夜晚,月圆的时候,心里装着一个人,却不在身边,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是望着天上那轮满月,还是会觉得比月缺的时候思念更浓、更加深刻。你会想像着月亮里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是不是真的住着一个嫦娥,嫦娥是不是真的曾经是后羿的妻子,两人曾是民间一对恩爱的夫妻,她因为偷吃了王母赐给后羿的仙丹才升天到了广寒宫,她是不是也很后悔,也很思念后羿,月缺月圆是不是也在牵动着她的心。

  圆,是期盼。在有关于祝福的话语里,随处可见关于“圆”的词汇。节日里人们期盼着阖家团圆,在为某件事情付出很多努力时人们期盼着功成圆满,就连夫妻失散后的重聚与决裂后的和好都要用破镜重圆来形容。可见,世人是把圆这种形态当做了七巧板,全部拼齐才叫圆,缺了一块就不圆了。所以,人们不管花费多大力气、多少心思都要凑足这七巧板,不想让它有任何一部分的缺失。

  圆,是美满。中国人喜欢用美食来表达节日的喜悦和阖家团圆的欣慰,每到这样的时候,一桌佳肴是必不可少的。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的习惯中,饭碗是圆形的,餐盘是圆形的,酒杯是圆形的,茶杯是圆形的,饭桌也习惯用圆的,所有的人围坐在桌边坐成一个圆形,这大概就是一种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概念。圆,不仅仅体现在抽象的事物、精神的层面、朦胧的意象中,更是融入到了千百年来的生活习俗,在平常的小事中随处可见。

  圆,是精神的寄托。最为典型的事例是人们把中秋的月饼做成了圆形。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正是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觉得月饼的形状与八月十五之夜天上那轮满月极为相似,便笑着说应该把这圆圆的月饼邀圆月共享。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记》中写道:“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可见,“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是大众化的,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地位等级的界限,也没有群体成份的界限,它不仅仅是汉人的文化传统,也是吐蕃人的馈赠习俗,不仅仅是王公贵族的节日盛宴,也是平民百姓的相互赠予,不仅仅是武将的凯旋而归,也是文人的深刻情怀。

  圆,存在于每一个灯火阑珊的角落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圆相关文章:

月有阴晴圆缺作文15篇

《圆》

  圆  文/吴琼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