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花隔云端
文/吴琼
在明清的古典文学史上,有一首题为《春日我闻室》的七言律诗,曾令著名作家郁达夫大为欣赏,国学大师陈寅恪读过之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其“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代文人们认为这首诗“艳过六朝,情深班蔡”。“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南国初春新到,残冬寒意依然。这带寒意的春风,裁削了花红柳绿,只让人感伤的珠泪儿不断。此时一别,江南柳絮只能梦中相看。岫烟弯月,从来都是忧愁的起源。故园画堂,人去楼空,再无消息可传。翠草碧树里,只有孤影相伴。虽然惦记着你家珍贵的兰桂,可到如今,也只能在东风吹来的时候,凭靠着围栏,一睹芳颜。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歌妓。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浙江嘉兴人。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年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明末士风颓靡,士大夫文人纵情诗酒,放浪形骸,为了迎合他们的耳目声色之好,名媛声妓、青楼歌馆应运而生。有的甚至专门收养幼女,从小训练,使她们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掌握琴棋书画、诗词歌舞诸般技艺,卖与达官贵人们做婢妾,从中牟利,柳如是便是这样的命运。
如是最初被宋朝理学的鼻祖周敦颐的后裔周道登看中,做了他的小妾。周道登妻妾成群,因她年龄最小,最为美貌多姿,周道登本来对她极其宠爱,但这招来了别人的嫉恨与诬陷,被蒙冤赶出了周家,流落松江为妓。那一年,她才十四岁。此后,在松江水道上常能看到一叶扁舟载着一位神情飘逸、风姿俊秀的女子荡舟江心。身穿一件翠绿丝锦绣袍,腰系鹅黄丝编宽带,脚套青色薄底软靴,头戴翠绿什锦书生巾,面色玉润,细长的两道剑眉下闪着一双星星般明朗的眼睛,可这双眼睛里却很少带笑,而是久久的注视着波光涟涟的松江水,慢慢的滚下两行泪珠。明末吴越一代人文荟萃、文社林立,名流交相唱和,咏诗著文,清议朝政,裁量人物。放浪翠湖青山之间,与高才明辈以文会友,以如是的明慧美艳、风华绝代和豁达的性情,很快便引起了他们的注目。当时名噪一时的诗坛云间派诗人宋征舆、李侍问、陈子龙都是她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如是不但诗词书画日益精进,而且经常参加文社聚会,思想上也深受党社空气熏习。当时曾有人作一首《菩萨蛮》专门称赞柳如是——“仙源隐者应如是,桃花引惹渔郎至。一笑不相亲,再来何处寻?春城寒食句,青满章台路。休道柳如眉,目痕今似谁?”
然而,柳如是作为青楼女子,表面上流连于灵山秀水,忘返于诗酒唱会,却饱尝了屈辱心酸,内心深处充满了痛苦。她憧憬着纯洁的爱情,盼望有人与她平等相待,帮她脱籍从良,可那些飘飘公子们都把她当做闲花野草,取乐消遣。宋征舆曾痴情于如是,但因母亲不能接纳她妓女的身份终究未能将她迎娶进门;陈子龙也曾与如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然而上有严母、下有贤妻,他亦未能与其双宿双飞。直到有一天,她迎来了一段忘年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苏州常熟人,出身名门,学问渊博,是当时的东林巨子,明清之际的文坛领袖。与柳如是的相识,自然也是始于二人的共同志趣,钱谦益偶然间看到了柳如是活跃在诗坛上的诗集《湖上草》深爱其才,经友人介绍,终于得见。二人几乎是一见钟情,常有诗词互赠,一来二去的感情日益深厚。当时柳如是正被一广有资财又为人奸险的小人所纠缠,又患病于舟中,钱谦益托友人再三劝说柳如是到他家中休养,如是深受感动。1641年初夏,二人终于结为夫妻,虽然是纳妾,可钱谦益却以全礼明媒正娶,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柳如是再是如何的好,毕竟是位青楼歌妓,很多人为此致书攻讨,甚至掷砖投草,但钱谦益丝毫不为所动,与柳如是依旧恩爱交融,不离不弃。
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83岁高龄的钱谦益溘然长逝,柳如是悲痛欲绝。祸不单行,钱谦益尸骨未寒,树倒猢狲散,一群忘恩负义之徒受人挑唆,不顾钱谦益晚年困顿,以卖文度日,仍以吊销之名前去讹诈钱财。柳如是为保住钱家祖产,当场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吓退了一群恶人。但歌妓毕竟是歌妓,世俗的眼光无法改变,柳如是死后竟不被容许与钱谦益合葬,只在远处葬于一座孤冢,唯有一缕香魂与爱人长相厮守。
美人如花隔云端相关文章:
★ 励志文章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