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

文/ 子不语 时间: 美文欣赏
一  方萝第一次转入这家图书馆的时候,阴沉的天气仿佛洗净了平日的尘埃,石板的灰色在苍白的天空下分外突兀。  说这是一家图书馆,其实夸大其词,顶多算一家图书室罢了。方萝在心里轻蔑地笑了笑,不明白在这个大书店横行的时代,这种小图书室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方萝摇了摇头。  不过这家图书室倒是真的旧。  方萝上下打量着——这是过去人家才会用的大铁门,绿色的金属面上已锈迹斑斑,镂空的小铁窗更是早不见当年风光。大红色的春联贴在铁门两边,边角被撕去了一些。门前水泥的台阶看起来有些年月了,不过干净。不知道从哪里跑出一只土狗,毛色和砖缝中露出的泥土一样,淡黄色,缺少光泽。它路过方萝身边时,抬头看了她一眼,轻吠两声,带着好奇与些许的敌意。发什么疯?跑到这里来!方萝低声埋怨。她从小就怕狗。转身欲走,狗儿站在台阶下仰头看着她,眼睛黑亮黑亮的。她朝它一跺脚,然后转身走了进去。  “借书吗?”  屋里只有一个人,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女人,身上穿的大衣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款式,墨绿色,里头是草绿色的毛衣。方萝悄悄打量着她。她笑容荡漾的眼角有明显的鱼尾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十分和善。方萝却莫名觉得胆怯,就像是第一次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不……我只是……看看。”她飞快地瞥了那女人一眼,抬脚往里走。  “书都在里边架子上,慢慢看!”身后传来那女人的声音。  方萝低着头绕到书架后。太多小孩子看的书了,这是她的第一反应。这里简直就是给小孩子准备的启蒙课堂。矮矮的架子上整齐地摆着幼儿画报、插画读物、少儿故事、童话书等。墙壁上贴着如同幼儿园装饰的贴纸,胖胖的维尼熊正冲她咧嘴大笑。在这些为孩子准备的书架旁边,静静站立着一个巨大的漆成红色的木头书架,上面放着文学名著。这些书比起薄薄的幼儿读物个个都是大部头,有些封面仔细地用胶带修补过,大多数都旧了。她随手抽出一本,日历纸做的封面遮住了它本来的名字。《中外哲理诗精选》?她翻了翻出版日期,1987年。怎么会有这个时候的书?她把书放回书架,带起一阵灰尘。这里很久没人碰过了。  她低着头快步走出去,那女人的目光带着笑意追随在她身后。黄狗已经不在了,四下安静无声。走出这条小街前她回头看了一眼,那座屋子二楼的阳台上挂着彩色的招牌,除了“阅读中心”四个大字之外,其他的图案早已辨认不清。  为什么跑到这里来?方萝懊恼。父母很早就教导过,这种冷清又悠长的小街最是不安全。想到刚刚斑驳的招牌和面色和善的妇人,她仍然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穿过这条街,再拐几个路口,就到了这里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商店,学校,人群,窄窄的道路,给人拥挤不堪的感觉。她打量着街边的橱窗往家里走,远处大楼的顶端挂着王刚的西服广告,赞叹不已的面孔上糊着风吹日晒的泥点和污渍。简直俗不可耐!她翻了个白眼。西点店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她转头看去,新出炉的糕点在灯光下那么诱人。买菜的大妈拎着环保袋在菜市里扯着嗓门讨价还价,卖气球的中年大叔拉着线眼巴巴地站在超市门口。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包括街角的那家新华书店,转过它,就到家了。  那家新华书店她常去的,买些教辅,价钱贵得离谱。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镇里,学习压力却毫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小。成天埋头在题海中,自己有多久没看书了?她看着橱窗里厚厚的练习册苦笑:沿着同一条生活轨道不停打转的我,究竟是过了十七年,还是过了几千个一天呢?  她忽然决定,要再去那家“阅读中心”一次。  二  再次去那家图书室,还是那个女人,慈眉善目地对她笑着。  “又来了?”  方萝往里走,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句友善的问候。她有些狼狈,对那人轻轻点一点头,然后径直走到那个红色的书架前,抽出上次那本书——上次没看得仔细竟让她惦记至今。她拂去封面上的灰尘,轻轻翻开。内页满是时间的痕迹,泛着黄色。她翻了几页,都是些模糊听说但记忆不甚清晰的诗。直到她看到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仿佛与老友邂逅,翻书的手指颤抖了一下,停了下来。  上一次看到这首诗是在初一的时候,语文书上的某一篇课文。她记得另一首是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时候老师让他们郑重其事地背下,说是对以后大有帮助。也许后来同学们把它用到了作文中吧,她轻叹,反正自己没有那个能耐。不过依然很喜欢这首诗,明明只是林间的分岔路口,却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和未说出口的倔强。  “黄色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尽头。”  那个背书的下午,她在阳台上来回踱步,尚带稚嫩的声音念出同样的诗句,如今想来感慨万千。对面楼房水泥的外墙上跳动着她的影子,叽叽喳喳的麻雀都能让她心生欢悦。那时刚刚长大,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天真的内心跳动着改变世界的愿望与不被世界改变的自信。那时做梦,梦里是五彩变幻的世界,是行云走马的都市,是面带微笑的人群,是肆意生长的绿色植物,日子想来从不会有阴霾,就算下雨,她的头上也永远有一轮彩虹。  那时候她还不会骂脏话,还不会对别人毫不留情地翻白眼,还不会牙尖嘴利口无遮拦。那时候还坚信,自己能够走上另一条路,虽然人迹罕至,但幽静美丽。看看现在呢?她终于忍痛承认,那些啤酒肚上的层层脂肪里,真的埋葬着一个理想远大的少年。当时年少的她从分岔路口望去,她看见的是人迹罕至的小路曲折消失在远方,看不清尽头的样子。如今她向着尽头看去,却能清楚地看到千篇一律的坟墓,掩埋了一段又一段青春。她朝着墓园走去,就像走在绝望的单行道上,无法回头。  但这和现在乖戾的你有什么关系呢?心里有一个声音在低低质问,走上平凡之路的人那么多,那么多人用青春书写着标准的答卷,凭什么将这作为嚣张跋扈、喜怒无常的借口呢?何况,倘若真的重来一次,难道就能变得勇敢吗?  她“啪”的一声合上书。  三  “你也喜欢这首诗吗?”她转身,撞上一个温柔的声音。那个女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她身后。  “对……以前老师让我们背过。”方萝有些局促地说,不敢看那人的眼睛,虽然那双眼中依然盈满了笑意。  “我也很喜欢。”女人对她点点头,把手边的几本书放回书架上,回到了她的椅子上,打开杂志看起来。  方萝正打算轻手轻脚地离开,女人却叫住她: “要下雨了,你带伞了吗?”  方萝仰头看了看愈发阴沉的天,摇了摇头。  “可惜啊,今天我也没有带伞。不然,你到里面去看看书,等雨停了再走吧?”女人看着她,温柔的双眼让人不忍心拒绝。  “好吧。”方萝迟疑地点点头,跟着女人走到了房间的角落。打开门,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房间,整齐排列的桌子,迷你的书架。这里显然是另一个阅读室。  “你在这里看吧,过不了多久雨就会停的。”女人帮她擦了擦桌子,转身离去。  方萝回到书架前,厚厚的书上都积了灰尘,不知道选哪一本才好,于是又拿出刚刚没看完的《中外哲理诗精选》。白色的灯光照在发黄的扉页上,手指摩挲过粗糙的表面,她竟然在书页上发现淡淡的铅笔字——书的最后一页,龙飞凤舞地写着:“而我知路径绵延无尽,恐怕我难以回头。”  笔迹有些模糊,应该是在很久之前写上的,仍可看出笔锋刚健,难辨男女。这会是谁写在这里的呢?是外面那个女人吗?方萝探头看了一眼,她正低着头看杂志,神情安详仿佛一个织毛衣的老太太。不会是她吧?方萝看着这模糊的字迹,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样想着,对那个女人也亲近了几分。其实本来也没有敌意,只是觉得怪异,所以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吧?方萝想,她难道没有工作吗?整天守着这个小小的图书室,在这条小街里,和成堆的书做伴,不觉得寂寞吗?  雨果然不久就停了。夏天的雨,来势汹汹,退去时也毫不含糊。方萝向那女人道谢。 那人微笑地对她说:“不客气,你可以叫我柳姨。”  “那,谢谢你了,柳姨。”方萝回了她一个微笑,“我先走了。”  迈出门的一刹那,椅子上传来柳姨幽幽的声音:“这么久了,你是第一个这样年纪还会到我这里看书的小姑娘。”柳姨的脸藏在阴影里,带着浓浓的悲伤。  方萝的脚步顿了顿,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转头说出了这句话:“我还会再来的。”  走出小街的时候,路灯已经亮起。口袋里手机嗡嗡振动,父亲的汽车在路口等着她。  “跑到哪里去了?”父亲带着怒意问她,“不是跟你说过这样的地方不要再来了吗?你想看书,我们可以买了回家去看,这种地方书不多,人也少,来这里做什么?”  方萝看着车窗外闪烁的霓虹,想起那模糊的字迹,想起巨大的红色书架,平静地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爸。”  四  从此以后,方萝真的常常来这里。  在这里看一个下午的书,是她以前从没有想过的事。那个藏在门后的小房间,下午两点的阳光能照到第三排桌子。方萝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那些大部头书。偶尔,她会在书页的下方发现一两行铅笔字,字迹不同: “有什么故事藏在紧闭的门内/夜晚悄悄哭泣/只是猜想那些故事如果发生/我认识的人都会长久失去。”  写这些字的人大概是个温婉美丽的女子,方萝想,她一定遭遇了什么悲伤的事,看这本书时回想起了什么,故而会写下这些似诗非诗的句子。她会不会想到有人看到这些呢?如果她曾经想到,那她又会怎样猜想那个看到她笔迹的人呢?  这个房间的背后居然是个小小院子,种着蔬菜和两棵茶花。茶树墨绿色的叶子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绿色蔬菜看起来新鲜十足。那只黄狗趴在茶树旁边,百无聊赖地摇着尾巴。看得累了,方萝趴在房间的小窗户向后院望去。老式的建筑顶端是一片浅蓝色的天空,木窗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方萝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绿色植物,迎着阳光向上长,而白云的顶端飘浮着曾经五颜六色的梦。  慢慢地和柳姨自然也熟络起来。方萝知道来柳姨这里看书的大多是小朋友,家住在附近,买不起新华书店里包装精美的故事书,就来这里。方萝还记得自己也曾在新华书店里看过书,小心翼翼地靠在书架上,凶巴巴的营业员阿姨一直盯着她,恨不得赶她走。不像这里,居然还有一个阅览室。当然也可以借回家看,交五十块钱,一年可以来这里随便借阅。只是那些厚厚的名著在方萝来前始终无人问津。对啊,附近住的是民工的孩子,读完初中后大多都步入社会,谁还会有闲心慢慢翻这些书呢?  只是,这样柳姨就基本没有收入。她是怎么维持这家店的呢?有一天方萝问了柳姨这个问题。柳姨微微一笑: “我以前是经商的。” 果然,难怪有闲情逸致。  “只不过,你看的那些书,都是我以前读的,只有那些画报,才是后来买来的,方便给小孩子看嘛。”  商人也有爱看书的习惯?方萝上下打量柳姨。她身上丝毫看不出商人的市侩气,反而多了一份教书先生的宁静。  “到了四十岁,我忽然意识到以前的生活是多么无趣,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在这里买了一间房子,开了一家‘阅读中心’。我原想,这附近的孩子一定没有看书的习惯,而我在这里开这家阅览室,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书本的兴趣,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看书的场所。我自己自然也有一个看书的地方,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刚开始的时候人当然很多,我甚至还小赚了一笔,我很高兴,以为附近的孩子真的因为这家店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来人却慢慢少了,更从来不见一个你这样年龄的孩子。我慢慢也就明白了,他们只是一时图个新鲜,哪里会有持久的热情?  “你知道吗,从前我也很喜欢《未选择的路》,后来老了,没有以前和生活抗争的激情,而我也走上了少有人迹的那一条路,我累了,没有愿望再去过回以前的生活。  “现在这样也很好,至少我自己终日和书本为伴,那就这样吧。”  柳姨说这番话的时候,方萝没有在她脸上看到救世主的自豪和因与众不同所具有的兴奋,她始终是平静的,好像这是理所当然。  “那你有孩子吗?”方萝问。  柳姨的眉头皱了皱:“有的,大学毕业准备工作的时候,他居然和我说要去支教。那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怎么会想去做啊?但是他不听我的话,还是去了西藏,现在很少回来,我也很难见到他了。”  “柳姨,他也在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方萝很想这么说,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离开柳姨的阅览室时,几年前背过的诗句一直在方萝的脑海中回荡:也许多年后在某一个地方/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黄色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五  父母发现她常常流连于这里,几番长谈之后,方萝去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少。  柳姨还是和从前一样,安静地在角落里读着杂志。方萝开始行色匆匆地往返补习班,不过偶尔路过那条小街,看到那只悠闲散步的黄狗,还是会想起那个大雨的下午,白色灯光下书页上龙飞凤舞的笔迹。“而我知路径绵延无尽,恐怕我难以回头。”她轻声在心里念着,心下明白,这话既是给柳姨,也是给奔波路上的自己的。  也许,如果柳姨年轻二十岁,我们会很有话聊吧。方萝想起柳姨在书页上写下的字句,如今大约能够明白她当时的心境。那潦草的手笔,也许出自她那去了西藏的儿子吧?想必那也是一个极爱读书的人,不知他在西藏,是仍然保持着当初的决心与热情,还是和柳姨一样,早已在生活的打磨下锈迹斑斑呢?  希望是前者,毕竟我们还年轻,毕竟不能失去探索的勇气,即便路途绵绵无尽,回头之日遥遥无期。方萝想:柳姨的愿望,至少在我身上成功了。现在我看到的,是干篇一律的结局前隐藏着柳暗花明,生活不可能只有两个路口,永远存在着无数个拐角,无数条分岔。  后来方萝又去了一趟柳姨那里,她找出了那本《中外哲理诗精选》,用铅笔在那行字迹旁边写道: “当生活尚不如意,我已知转机。到最后,都会如愿以偿。”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方萝看着照在第三排桌子的阳光,竟愣了过去。

未选择的路相关文章:

你的欲望我的悲怆

电子秤

发现平凡事物的另一面

爱情课

《未选择的路》

一  方萝第一次转入这家图书馆的时候,阴沉的天气仿佛洗净了平日的尘埃,石板的灰色在苍白的天空下分外突兀。  说这是一家图书馆,其实夸大其词,顶多算一家图书室罢了。方萝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