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黄了
今天开车,穿过乡下大片麦田,看到这里的麦子已经黄了,突然想起老家的麦子,已经到五月下旬,在过些日子就六月了,家乡的麦子差不多也黄了吧!想到这里让我不经想起了小时候老家收麦子。
俗话说:最忙六月天!到了六月就到了老家一年一度收麦子的时节。老家在北方,北方种麦子,八月种、来年五六月收,三年两茬。到了收麦子时,也是父老乡亲最忙活的日子,一个月里起早贪黑是常事,一直忙到麦子晒干装进粮仓才算告一段落。
北方人收种都是跟季节,芒种季节一过,平原坝下的早麦就开始收割了。老一辈人世世代代耕种,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没点经验是不行的。
记得六七岁时,我们年龄还小,妹妹才四五岁,父母亲才不过三十而已,祖父祖母还都年轻在世。到了收麦子时,天还没亮,大人们就早早起来磨刃子了(割麦子的刀具),磨完收拾准备好干粮和开水,一大家子人就上地了!
围着大片麦田,你一把我一把,一会一个缺口,一会两人就割完碰到一块,到了中午一块地差不多割完一大一半,背麦子人看割的差不多了就往回里背,大麦朵一个差不多十多斤,小麦朵就几斤,父亲一次最多时能背二十来个,下坡路不休息二十几分钟就到家了,等割麦子人还没割够数,他们就已经又到地里呢!我们小时候也背麦子,七八岁的时候一次背两三个,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可以背六七个呢!但那时总不喜欢给自家背麦子,而是喜欢给舅舅家背,到了星期天放假休息,就给舅舅背麦子,他跟我算钱,一个麦子两毛钱,一早上背个五六回,就有了三四块钱的零花钱了,不仅给零花钱,舅舅还会给我们买冰棍、雪糕,一个冰棍两毛钱,一个雪糕四毛钱,背完麦子,一个大红鹰雪糕可以甜一下午,也让我们记住了那个夏天的美好。
老家收麦子稍晚点,这和海拔地势有关,平原地区温度高,相对暖和,麦子熟的早,而老家地处丘陵,属于山区,海拔高一些,节气来的晚点,麦子熟的稍晚点。
世纪初,老家很多人还都不富裕,出去打工也没有太多的就业岗位,为了活路过好日子,于是新起了一种务工叫“赶场”(给别人家割麦子),务工的人群叫“麦客(kei)子”。每年到了五月下旬,三五成群的人组队去平原地区赶场,远的到临近的县市,近的到别的乡镇,最快七八天,最慢半个月,一家割完就到另一家,半个月下来挣个几百块钱回来再收自家麦子,时间刚好。赶场是个辛苦活,一来那个季节已经天热,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气温达到三十七八度,汗流浃背,很多人服不下来。二来赶场要手速快,割麦子慢了不行,挣不到钱不说,雇主还不愿意请你,麦子熟了多缓一天,就多晒一天太阳,麦穗太干容易零落,落在地里就减了收成。
麦子收割背到家里就要准备撵麦,早几年没有拖拉机的时候,靠牲口拉碾子撵。早上天一亮,父母、叔伯就去场里摊麦子,摊好等太阳出来晒会就开始撵了,撵完一圈翻一遍再撵,撵完一圈翻一遍再撵,这一圈撵完就开始挑麦草杆了,两齿叉挑完大秸秆,用密一点的四叉挑撵断的短麦草杆,再用六齿叉挑更小的秸秆,完了连同麦子秸秆颗粒皮扫到一起(叫扫场),等有风时就可以甩场了(壳和麦粒分离工作),甩场装完麦子差不多就天黑了!这样的一天很忙,也很充实,一季麦子收割来下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过了很多年,现在收种麦子已经是机械化了,从最初的牲口耕种拉撵到拖拉机脱粒机耕种收割,再到今天的微耕机收割机一次性耕种收割,种麦子收麦子由原来的十天半个月、一个月到现在的一两天或两三天,再也不见了麦客子,也没有起早贪黑的摊场、撵麦、甩场。
回想起来,收麦子已经是很早的事了,现在父老乡亲大多已经不在靠种庄稼为生,种庄稼的人也越来越少,相比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打工挣钱成了他们的活路,村里最忙的季节少了很多身影!
现在,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大小的孩子再也见不到丰收时忙碌而喜悦欢快的场景呢!庆幸的我们虽然背井离乡,但我们至少还有乡愁的记忆,而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他们除了学校读书,没见过农村生产生活,更没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他们,该记住点什么呢!
2022年5月21日叶城
麦子黄了相关文章:
★ 保护黄河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