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 乡下人
为了强身健体,也为了闲来无聊,我常去爬山。济南英雄山附近连绵起伏的几座小山,经过几年的治理,已经成了游人如织的好去处。山上有亭,有阁,有专业的单杠、双杠,还有吊环。春有花香鸟语,夏有八面来风,秋有金菊红叶,冬有翠柏山岚。加之朝晖夕阴,气象变幻无穷,聚拢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晨练和休闲的人。每天清晨,太阳未出山,人们就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上山了,那种热闹劲儿仿佛是赶庙会。
无数通幽的曲径上走动着无数的游人。他们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笑傲山野,一个个神清气爽,面色红润,身板硬朗。有人还带了水,带了饭,带了扑克、象棋,不在山上玩个痛快,不会下山。这些多半是中老年人,不是退休的职工,就是离休的干部,他们衣食无缺,病有医保,无忧无虑地欢度着晚年。
我与这些人在山上为伴时,望着他们滋润的脸庞,笔直的腰板,脑海里时常出现老父亲的形象:佝偻的背,黢黑的脸,饱经风霜的皱纹,布满血丝的浑浊的双眼。我的心禁不住一阵酸楚,随之感慨万千,这世间是多么不公啊!且不说明星荧屏一笑值千金,也不说贪官污吏多腐败,单就这同属于底层的农工之别,城乡之别吧,也是天上地下啊!
我50岁就退休了,可老父亲70多岁了,只因是农民,还要在地里辛勤地劳作。他只要还能动,就没有退休养老一说。自己种着两亩麦子,辛辛苦苦半年多,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等费用,所剩寥寥无几。遇到歉收,一切都要白白付出了。为了多换点钱,父亲便接着种西瓜,这是比种麦子还要加倍辛勤管理的。忙完麦收,父亲就整天泡在瓜地里了。他蹲在地上,翻瓜秧,打瓜叉,授花粉,一颗秧一颗秧地往前挪。弯着腰,弓着背,从地这头挪到地那头,再挪回来,不管是风吹着还是日晒着,一刻也不闲着。待到瓜稍大点,他便吃在田里,住在田里,小心提防着偷瓜贼。前些年收了西瓜就往济南、青岛还有郑州送。有一年,几家人联合租了一辆大卡车,拉西瓜到青岛去,结果那边才卖几分钱一斤,大家半年的心血全都付之东流,还得再掏腰包付租车的钱。
那两亩地曾经是父亲全部的世界。他对他的世界倾注着真情,倾注着心血,腰累弯了,背累驼了,却日复一日地吃着最简单的饭食,馒头加玉米糊糊。虽然也有自家种的青菜,确没空去做。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就开始刺痛。
我常思量,假如我是大款,会给父母买套房子,再雇上保姆,让老人家轻轻松松地颐养天年。然而,女儿低能,没能让老人安享清福。纵然有那个财力的,也只能让自己的父母过得好一点吧,还有亿万的农村父老依然如故啊!
记得有个学者说过,一个市民的平均生活花费等于三个农民的花费。我想差距不止如此吧,农民们付出的辛劳之大,生活诉求和生活质量之低,几乎是城里人无法想象的。他们毫无怨言地劳作着,耕耘着,他们是金字塔的基石,是托起高山的平原,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根。
因为他们颜面黑、穿的差,有相当一部分的城里人瞧不起他们,甚至“农民”一度成为城镇青年骂人的“时髦”用词。然而,我怎么能不对他们肃然起敬,不对他们心怀感恩!
现在,我的父亲母亲都已去了天国,他们终于都不用再辛苦操劳了。我想,那边应该没有城乡之别,没有贵贱之分吧!
文爱荣 于济南
城里人 乡下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