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一
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园本教研的开展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为此,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做到: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园本教研能力;营造合作性的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促进园本课程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园本教研;价值观;合作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主阵地,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对幼儿园中的保教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实践,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的研究,是一种将幼儿园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切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研究,因此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实中,对园本教研的研究仍然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却忽视了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开展的影响。“‘做有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当下价值被抽空的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诉求。”[1]同样,在开展园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幼儿园文化的力量。
一、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
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其《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时代性命题。的确,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但文化又是能够感觉到的,它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调整人的行为,指引着人发展的方向。“真正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种由各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形成的浓郁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教育场。”[2]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组织机构,幼儿园文化具有理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具有引领和导向的功能,指引着保教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保教活动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认同。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能够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为园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方向与规则。缺少幼儿园文化渗透的园本教研,将是空洞而苍白的。另一方面,园本教研的开展也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园本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教研理念、组织形式、教研原则、教师主体地位的确定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当然,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也是建构、积淀幼儿园文化的过程,并体现了教师是创造文化主体的理念。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为了彰显幼儿园文化的教育性,发挥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的引领推动作用,在建设时应做到:
(一)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
“任何成功的园本文化建设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2]幼儿园文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价值观。幼儿园的价值观是幼儿园全体成员对幼儿园客观事物与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认识,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幼儿园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和逻辑起点。它反映了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做的,是一种无形的隐性力量。这一力量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能够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幼儿园的共同价值观统一起来。现实中,如果一所幼儿园的价值观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开展什么园本教研,都不会偏离《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实施等,教研的内容上会涉及到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在做法上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经验化的特点,突出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让幼儿在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获得新经验。“只有经由‘千锤百炼’的、经典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和应该出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因为这些教育内容才会给予幼儿以‘真、善、美’的体验,才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益,才是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负责。”[3]在园本教研的关注点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本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还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价值;不仅关注幼儿“要做些什么”,还要关注“如何去做”,构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目的是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园文化的价值观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内容自然会围绕着开设哪些类型的所谓“特色”课程班来收取更高的费用,不会考虑添置新的多样化的教具、玩具材料、图书资料,让幼儿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在行动中、操作中获得经验,从而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丰富性,影响幼儿创造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此外,如果一个幼儿园喜欢紧追教育潮流人云亦云,价值观念不明确的话,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会盲目模仿其他幼儿园的做法,而不考虑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师群体,无疑将会迷失方向,最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外出参观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展自主游戏的一些做法后,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他们这样做的背后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然后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思考应该借鉴什么,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中的价值,而不是全盘模仿。园本教研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切适性的特征,其建设的根基是幼儿园自身实际,这样的教研才是最具幼儿园特色、最能有效地促进本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说到底,“以园为本”的前提实际上是以幼儿为本、以幼儿教师为本、以幼儿园为本,每个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教师群体不同,幼儿园的文化自然也会不同,如果忽视本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这样的教研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
幼儿教师是最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的,提出的建议是适宜的、可行的,因此,幼儿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主体。园本教研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师更多参与教研的权力,让教师有意识、全方位地参与到园本教研过程中,成为教研问题的提出者、教研目标的制定者、教研过程中的主体者,教研效果的评价者。当前,在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将园本教研的形式定位在读杂志、读报告层面上,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做法,并简单照搬移植过来;有的幼儿园是园长的“一言堂”,教师被动地倾听与接受;有的幼儿园教研随意性强,没有制订教研制度;有的幼儿园仅仅局限在对教学活动的教研方面,却忽视了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教研等等;有的教研仅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却不能从高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教师发现不了研究的课题;有的教师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的教师不能在思辨中进行提炼;有的教师不能科学地把握研究方法,加之理论水平偏低,导致研究结论不够科学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将会影响园本教研的质量。实际上,园本教研涉及到了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教研目标的确定、教研内容的选择、主持人的素质、教研问题的确定、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教研效果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知识,需要幼儿教师培养并形成较强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并建设学习型的文化氛围,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把握住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学习并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的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然,在这个学习文化场中,幼儿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从单个个体的学习扩展到群体的学习,在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上的自我超越和共同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学习型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培训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主要是引导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研理论,了解开展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规律及方法,学会如何选择、确定园本教研内容,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训需要突出实用性、多样化、全面化、综合化的特点,以本园实际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开展高质量的保教活动为落脚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案例分析、专家引领、学术交流、亲身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究方式,理性地诊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措施,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其中,注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的反思是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调整,是实践同理论的对话,具有自省性、反观性、研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的确定、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应该经常反思教研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反思教研内容是否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教研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是否考虑到师幼互动;反思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等等。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园本教研中的各种典型事件,挖掘有价值的教育问题,经常与自我展开对话、与团队展开对话,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集体反思,使反思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进而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三)营造合作型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
进行园本教研,解决幼儿园或班级中带有全局性的、发展性的问题或热点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构建以本园人员为主体,有社会多方面人员支持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一是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研究的主体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但由于其自身在观念、时间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容易导致认识肤浅、理论引领高度不够的现象,研究缺乏较强的科学性。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实践中最需要的是专家对他们的理论指导,也可以说,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中,可以适时邀请高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深入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儿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一方面通过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座谈等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与幼儿教师一起开展教研的过程中,使幼儿教师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二是幼儿教师与教研员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一个研究的实体、一个学习化的组织,教师是一个有批判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者,它同样也离不开各区县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员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指导。幼儿教师与教研员通过展开平等对话,一起对感性认识进行探讨交流、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依靠集体智慧科学地解决个人遇到的困境,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的不断产生与创造。由于这种研究共同体具有联系普遍、直接、灵活、广泛等特点,提出的一些观点做法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容易“接地气”,深受幼儿教师欢迎。三是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教研既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在共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转变教师单纯的保教任务执行者的角色,而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有利于生成教育智慧,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园本研究的任务。园本教研的开展伴随于幼儿园工作的整个过程,园本教研的开展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文化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力量,因此需要我们在探讨开展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将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紧密融合,实现园本教研开展的价值。
作者:张文娟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释元,谢翌,邱霞燕.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5,(6).
[2]白燕.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 四川省 幼儿教师 队伍建设
一、四川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2014年4月到6月,笔者分别对绵阳、成都等较发达地区及凉山、甘孜等少数民族的百余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除了问卷调查外,还采取了专访的方式,对个别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通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调查,我们统计到,截至2013年底,我省在园幼儿数达1301954人,幼儿园园数约11759所,其中涉及教育部门、地方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集体、民办和其他部门。幼儿园校舍共8922818幢,其中包括“活动室”、“卫生间”、“睡眠室”;幼儿园在园园长、专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务情况等。现重点将教师队伍的研究做以下总结:
(一)性别现状
有效调查表的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男性教师不足2%。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率不断提高。但我国目前幼儿园中,教师女多男少,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学前教育界对儿童性都形成和中国教育事业“雏形”师资队伍状况的不断关注,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状况,调整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年龄情况
教师年龄不仅是教师队伍稳定程度的表现,而且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热爱的表现。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约占67.05%,30岁至45岁的约占28.1%,45岁至60岁的约占4.85%。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最多,对于激发幼儿教师队伍的活力十分有利;中青年教师占据近三分之一,表明当前幼教队伍中有一股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半数以上的园长集中在中青年教师年龄阶段,这些都为一进步建设幼教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回收的609份教师问卷中,被调查的幼师大专学历占57.54%,本科学历占9.5%,高中、中职占32.87%,研究生占0.09%。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学历差异明显,其中城市、乡镇对学历的要求较高;农村幼儿园对学历的要求较低。调查显示,取得“小学高级”和“小学一级”的教师居多。但是未定职的年轻教师占很大的比例,特别在民办幼儿园中没有职称的幼儿教师多,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四)职业认同感状况
根据调查,四川省参加调查的21个地市州中53.53%的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持喜欢态度,因为他们是自行选择学前专业的,并且在三年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并在幼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增强了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但有46.47%的教师对本职业只是持应付态度,他们一般不会花费业余的时间做与职业有关的事情,对班里的孩子和家长均缺乏沟通和了解。
(五)教师专业素质方面
从所掌握的数据看,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非常看重,6种基本技能在幼儿园园长心目中重要性的程度依次是“口语技能”、“美术技能”、“舞蹈技能”、“歌唱能力”、“演奏能力”和“计算机技能”。80%以上的园长认为以上六种专业能力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是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90%以上的园长认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是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
二、四川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教育体制和幼儿教师的保障不完善
幼儿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
国家对教育体系中的其他阶段均投入很多,而幼儿教育因目前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得到国家太多的支持。国家应该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保证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所受教育的连贯性,又可以保障困难家庭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社会的功利性风气使幼儿园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幼儿园教师在与学校的对话中,完全处于劣势。一个孩子如果取得一定的成就,社会自然会把这些成就归功于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而很少有人会提及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付出辛勤劳动的幼儿园教师。
(二)、幼教事业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
从各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城市的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比乡镇的好;乡镇的发展比农村的好;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又比欠发达地区发展得好;汉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好。因此,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如每个建制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幼儿园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人员,对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师资支持和经费补助,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建设。一些地方幼儿园的经费管理失控,导致幼儿园出现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在幼儿园收费的管理上,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幼儿园收费长期过低,导致幼儿园缺乏基本的发展条件;二是一些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高收费、乱收费,比如说开展兴趣班、实验班、特色班等,严重损害大多数幼儿家长的利益,也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观。
(三)幼儿园教师评价指导存在误区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幼儿园重视对幼儿技能的培养,忽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综合能力。幼儿园经常组织舞蹈比赛、唱歌比赛,往往说到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舞蹈和唱歌水平时,教师们都可侃侃而谈,但说到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时,有些教师感到陌生。因此,在学前教育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懂得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合理运用。
二是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存在严重的误区,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注重对应聘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很少涉及对应聘者教育能力的考核,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对在职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中。
(四)幼儿园教师素质偏低
在四川省大多数地市州,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整体偏低,主要体现在学历、职业道德等方面。从对教师的调查中,专科及中专(高中)学历的人数众多,本科相对较少,研究生在乡村幼儿园中所占的比例几乎为零。有的幼师对幼儿教育事业并不热爱,抱着拿工资、混日子的心态,这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也是对幼教事业的不负责。除了业务素质外,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理论研究能力。在园长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中,科研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是园长对教师要求最低的两项。没有强有力的理论研究队伍,不会有理论研究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给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纲要》以国家文件明确了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在普及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要进行大力支持。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提高社会对幼儿的关注度,确保幼儿专项经费的投入;综合考虑地域和人口分布状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设立园所布局。鼓励和支持幼儿园设立和发展,合理安排布点。要加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通过撤、扩、并等方式大力整治幼儿园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办园质量差的幼儿园。要按照“适度规模、确保质量、就近入园”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每个村或者几个临近村办好一所幼儿园,进一步优化办园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要求。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向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人们也给予了教师高度的尊重。但是幼儿园教师却没有享受到这一待遇,其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有关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偏低,与社会支持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四川省地区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因此这几年幼师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较好。此外,还要正确定义幼师的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幼师每日工作量。在四川地区,尤其是县级幼儿园,平均幼儿数高达70人/班,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与工薪待遇的反差很大。适当减少幼师日常工作量,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时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薪待遇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幼儿园教师提供的是教书育人的复杂劳动,其报酬理应数倍于社会的简单劳动提供者。有鉴于此,幼儿园教师过低的物质待遇是不可接受的。物质条件是基础,唯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方能激发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自主加入学前教育的行列,特别是要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以及男性加入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改观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历、素质偏低及� 当然,只有教师个人的主观积极性得到提高,幼师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
(四)加强各园区联系,开展园区间的互动合作
现在各园区的教师只是关注本园区的动态和教学纲要,也和本园区的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讨论,虽然教育局等部分开展了一些各园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但是总体效果不好。应通过听课等方式加强各园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调查表明,95%以上的教师更喜欢,或者更希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面对面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积累经验。因此,可开展园区间幼儿教师的互换活动,例如一年或者几年的互换,特别是城镇和乡村园区的互换有利于缩小城乡幼儿园的差距。
(五)加强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质量,办好幼儿园,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关键在园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园长就意味着一所好的幼儿园。因此,各地市州应该定期开展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上岗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继续开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针对幼儿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园长开展专题研修培训,组织开展以总结幼儿园管理经验、研究幼儿园教育热点和难点为主题内容的专题研修培训,采用参观、访谈、观摩、互动等多种形式,系统讲解幼儿园办园条件和办园行为规范,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园保健、膳食安排等内容,进一步规范乡镇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提高园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幼儿园管理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应针对幼儿教师学历方面的不足,采取积极的改进提高措施,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是最重要的,组织教师的再培训,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还可以提高学前保教质量,对教师起到启发和引领作用,更有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安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市A幼儿园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10.
[2]焦天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潍房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三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 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 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城市幼教资源随想
经济的发展让任何领域都有了不少进步与改善,其中也包括学前教育领域。十几年前的学前教育并不受重视,教育机构也较涣散,私立幼儿园占学前教育大半壁江山,然而当时的私立幼儿园多以盈利为目的,只管小孩吃喝拉撒睡,不受伤可以让父母放心即可。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被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管理论文,近年来在许多刊物上都看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多数文章都是致力于如何改善农村幼教资源不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较,城市的幼教资源相对丰富,但总体利用率却较低,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更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不管是在幼儿师资的软实力还是游戏材料等硬实力总体都优于农村。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的幼教师资分布极不均衡,多数优秀的幼儿教师都集中在少量的公办园,而私立幼儿园的整体师资水平较低。
在不同幼教机构间由于竞争也导致园与园之间的闭锁,在同园内也存在师资的不合理利用和不均衡。有较长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保育和幼儿园行政教育方面,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帮助新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保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已从事幼教事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论经验还是资历都远远优于新教师,因此形成了倚老卖老的心态,保育员没有及时将该班幼儿实际情况告诉新教师教育管理论文,导致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太会“对症下药”。
在幼儿园中放眼望去,你不可否认的是,几乎都是女教师没有男老师。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幼儿园体育活动缺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虽然女老师比男老师更细心,更耐心,但在城市里的孩子本身运动场地缺乏,社区运动资源不全,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们当做宝贝,放在嘴里怕融了,捧在手心怕化了,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的锻炼如:爬山,游泳等,幼儿正规体育锻炼就更少了教育管理论文,幼儿园中男孩也更加缺乏阳刚之气。这样我们就更需要幼儿园男老师这支队伍,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正确的观念,让有意从事幼教事业的男老师大胆光彩的走进来,齐心为幼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游戏材料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不同,各园的硬件教学材料与游戏材料也存在差异。有些园所有大型玩具和共享材料区,宽广的游戏场地,但有些园所却由于地价等限制,无法扩大规模让幼儿有更大的游戏场地。有的幼儿园有很久没有用的或者旧的游戏材料。如在xx市机关幼儿园中,不仅有属于公有的活动玩具,也有属于各班的玩具,在班级间有些材料却没有合理利用。
既然城市幼教界存在着这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教育管理论文,如何去合理利用?
针对城市幼教师资力量丰富雄厚,各园有各园的特色,怎样才能将这些资源更合理的利用,以促进该地区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呢?方法一,可以先由各园推选本园中优秀教师一名,将各园推选的优秀教师集中成三人一组,三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活动,到其他的幼儿园公开讲学,将各讲学实例实况录播,做成碟子,每个幼儿园一张碟子,甚至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每年年末投票选出最优秀教案和教师。方法二,各园推荐一个优秀教案实况录播教育管理论文,在各碟中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讲学,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竞争,也有利于幼儿得到更公平和更优秀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总得来说就是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将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公开给各地区借鉴。
在各园材料或教具的合理利用上,由教育部门用一辆车,在各园公讲时,发动该园小朋友将自己不爱的或者不常玩的玩具收集,拿到其他幼儿园让小朋友们自由挑选,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得到意外的欣喜,他们会乐于参与,年末再发动各园捐赠一些幼儿自己的玩具,与之前活动剩下的玩具一起捐赠给其他贫困农村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也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虽然学前教育是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但幼儿园却早已存在数百年。有着上百年教学经验的幼儿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发现,有许多宝贵经验需要我们继承。作为一名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证明理论,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提高自己,努力促进每一位幼儿良好的发展,以共同促进幼教事业整体的发展为己任。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五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能力;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33-03
2005年8月,笔者在浙江省三个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班上随机抽样201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一次教育活动设计与分析的书面调查。〔1〕 在调查中笔者为教师提供了如下案例。
王老师正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诗歌《摇篮》。〔2〕突然,明明举手问:“王老师,白天天空中是看不到星星的,可是诗歌中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呢?”其他幼儿一听也恍然大悟,纷纷叫了起来:“对呀,白天我们没有看到星星呀。”“是不是诗歌写错了?”……活动室一下子变得“闹哄哄”的。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么处理?(请设计后续教育活动并予以说明。)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都肯定了明明对诗歌内容提出的质疑。教师对明明的肯定主要包括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指出诗歌中存在的问题等。同时,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应该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这说明目前幼儿园教师对传统的“教师权威”、“教材权威”观念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比较尊重幼儿的学习反应,具有较强的接纳、鼓励幼儿大胆提问的意识。
在肯定了幼儿的提问之后,参与调查的教师分别作出了不同的教育活动设计及分析。
1.盲目肯定幼儿的观点
教师同意白天天空中看不到星星的观点,尝试引导幼儿改编诗歌。22人作出了这种设计,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1%。这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解释“白天天空中为什么看不见星星”这一常识现象,盲目肯定幼儿的观点,容易对幼儿造成误导。
2.直接解答幼儿的疑惑
(1)教师敷衍或错误解答幼儿的问题,如“诗歌里写的是晚上,晚上天空中是有星星的”,“星星出去玩了(上幼儿园了、睡着了)”,“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方法,只是一种假设”等。还有部分教师的解答缺乏恰当的逻辑联系,如告诉幼儿“天上没有星星,我们来做星星”,“妈妈的爱是看不见的,但还是存在的,所以白天虽然看不到星星,但星星还是存在的”等。另有部分教师的活动设计是引导幼儿“课后找资料或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等。此类设计者共103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受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影响,因此,教师用直接解答幼儿疑问的方式继续进行诗歌欣赏教学,这是一种可取的教学策略。但是,要解答幼儿的问题,首先应该分析幼儿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还要分析这个问题到底要问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提问者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提问者隐藏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作出判断。 显而易见,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应该有充分的依据作出这样的判断:大班幼儿对晚上天空中的星星是有一定认知经验的,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关注白天天空中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如果教师作出“晚上不是有星星吗?诗歌里写的是晚上”这样的解答,就有可能误导幼儿得出白天天空中没有星星的错误结论。教师用与文学作品的想象基调相匹配的拟人化方式回答幼儿的问题,如果能得到幼儿的认可,这种应对策略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很遗憾,大部分教师运用的语言缺乏审美意味,直白空洞,与诗歌教学的审美气氛不相融。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诗歌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且不说这种解答方式分解了诗歌的文学意味,更值得教师思考的是,为什么幼儿不提“大海里没有鱼宝宝”,“花园里没有花宝宝”,偏偏提出“天空中没有星宝宝”呢?幼儿的问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本次调查显示,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问题背后隐藏的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的判断,给予幼儿的解答是低效的。有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教师能解答的,教师采用课后查资料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师对诗歌欣赏过程中幼儿提出的疑问不作解释,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虽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程度越来越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的任务、作用方面是有区别的,如果教师不顾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家庭背景,频繁布置一些让家长感到为难或无能为力的任务,这是不合适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教师告诉幼儿易于理解的科学现象,如“白天太阳光比星星的光亮,所以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我们看不到星星”。此类设计者为28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14%。
3.设计实验、讨论,引导幼儿寻找问题答案
部分教师建议师幼互动,开展讨论,激活幼儿的原有经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形成问题的答案。但是调查显示,有10%的教师设计的提问缺乏明确的思路,无法有效组织幼儿进行问题讨论。比如,“星星是一直住在天上的吗?星星会不会走动呢?”这明显是为幼儿提供了错误暗示。又如,“让幼儿提出自己关于星星想知道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与解决“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的问题没有关系,而且会影响幼儿的思路。再如,“我会引导幼儿去想,白天的星星到哪儿去了呢?晚上蓝天怎么会变黑呢?”从“白天的星星到哪儿去了”到“晚上蓝天怎么会变黑呢”,这种大幅度的思维跳跃,有可能影响幼儿解决问题。可见,目前幼儿园教师虽然对诸如“让幼儿讨论和互动”、“让幼儿动手操作”等词语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为什么要让幼儿讨论和操作,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幼儿讨论和操作,讨论和操作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组织和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和操作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实际教学行为缺乏有效性。
调查显示,有28位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和小实验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幼儿的困惑。有的教师设计分别拉上和打开活动室窗帘,让幼儿实际观察不同光线强度下物体的发亮情况,帮助幼儿理解“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有的教师设计利用手电筒、蜡烛、打火机做实验,让幼儿对室内外发亮物体的发亮情况进行比较,对室外远距离和近距离观察亮光的结果进行对比。调查显示,这些设计直观形象,简便易行,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尊重。但是非常遗憾,作出这种设计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比率较低,仅占14%。
二、结论与启示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自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育实践中开始更多地思考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强调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和富有意义地学习。然而,从调查结果看,浙江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储备。(2)教育素养较低,缺乏对幼儿问题背后隐藏的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的识别能力,缺乏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应对教学中的非预期性教学事件的能力不足,教学有效性尚需提高。(3)对教育改革理念的理解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由于受到文化和教育素养的局限,不少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改革以来提倡的教育理念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思考,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3〕“跟风”和“形式主义”泛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受到幼儿园教师素质的牵制。
幼儿园教育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师资队伍的实际状况。比如园本课程构建,大部分教师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再如,在对幼儿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学习瑞吉欧的档案记录,但是在实践中缺乏对幼儿发展进行系统记录和评价的能力,也缺乏必备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这些现象值得改革者深思。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不具备教师素质的人员进入了幼儿园教师队伍,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声誉等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管理部门应尽快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幼儿园教师无证上岗现象。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各地幼教师资培养机构纷纷成立,但是许多机构对如何培养幼教师资准备不足,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年培养量已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4〕 规范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资质,保持师资培养的适当规模,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这应该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幼教师资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说与做的脱节一直是培养机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师范教育中,学生接受的往往是脱离具体地域条件和文化背景的抽象概念,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学习教材、听教师讲课和应付考试上。〔5〕 许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工作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导致新教师适应工作时间长、教育能力起点低的原因之一。另外,许多在职教师参加各种研讨会、报告会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通过这种途径虽然接受了信息,开阔了思路,但是这种学习对他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通常是低效的,因为他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不少幼儿园教师表现出对教育理念的“虚知”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应该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如案例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等,大力提倡基于真实情景和问题解决的“园本培训”,提高教师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2005年统计资料〔R〕.2005.
〔2〕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委员会。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资料手册:语言〔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2.
〔3〕李辉。美英及我国台港地区和内地幼教改革述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2).
〔4〕陈德枝,秦金亮。两省区幼儿园教师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eaching Abilit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u Lili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
继续教育;教育理念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特点
“教育”是以知识为媒介教会他人学习、思考的过程,是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条件创造更高、更丰富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继续教育是在1930年左右兴起的,称之为CEE,是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活动,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现代继续教育是继学校全日制教育之后的各种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当今,科技、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原有的知识结构难以应对发展需求,提高队伍素质、挖掘人才的潜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幼儿园发展要求
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是是满足幼儿日常活动的基本需求,是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精神环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符合幼儿审美趣味的人文环境。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对各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幼儿园环境是及其重要的。
1.硬件设施建设
符合幼儿成长特点、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幼儿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对幼儿园设计者提出了很多要求,来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例如:1.园所结构设计要以幼儿安全为第一要务;2.幼儿园应设立环境优良的区域内;3.园所内布局要合理,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本土的文化特色相结合;4.教室区域布局得当,各区域(游戏区、手工室)要根据其职能合理安排;5.配备幼教相关的杂志及幼儿图书;6.配备必要的卫生消毒用具以及防火设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的幼儿园基础设施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物质基础。
2.教育理念
俗话讲“三岁决定孩子一生”,说明幼儿教育对儿童身心成长尤为重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就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去的多数幼儿园教育以“学生安全不出事”作为教育的标准。幼儿园应以“面向未来,服务家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办园宗旨;“以德治园,质量强园,特色立园,科研兴园”为办园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办园园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
3.幼儿园师资
幼儿园教师是引领幼儿学习、认识社会环境并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参与者。良好的师资团队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是幼儿园发展应探讨的永恒性课题。一,建设合理规章制度激发全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二,确立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三、通过教学展示、课改讲座、师带徒、公开研究成果等形式,培养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教师,进而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四,教学、研讨相结合,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在参与课题的规划、实践、反思和修正等过程,系统的研究课题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互相分享教学、研究经验,进而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
三、幼儿园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幼儿园也面临着改革,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伴随着激烈竞争,幼儿园数量会继续增加,要求提升办园质量,使
1.园所数量会增加
根据国家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前后,全国幼儿入园率会达到80%以上,预计全国平均每个省未来十年将增加3000所左右幼儿园。目前城乡幼儿教育水平是较为落后的,因此农村以及县级地区是未来幼儿园发展的重点。
2.公办、民办幼儿园竞争加剧
相较于民办幼儿园,公办园的收费较低,缘于其办学的成本。从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历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运营成本。因此未来公办、民办幼儿园各自的发展趋势是:公办园为普惠性园所,私立园发展成为优质园、名园,这就要求教师的能力素养不断提升,提高办园质量。
3.数量增加逐步过渡到质量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高中,再到21世纪初期大学全面扩招,对各个年龄阶段教育重点开展,却唯独没有涉及幼儿教育。在当时无完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小城镇,一些托儿所、私立幼儿园在这个大背景下油然而生。这些托儿所、私立园大都以“照看好孩子”为办学准则。在幼儿园教育发展问题中,必须解决现有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办园质量问题,并且在各乡镇建设中心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4.幼儿园品牌化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以及家长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能否得到家长的认同成为幼儿园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从我国中小学发展进程来看,非名校、无名师、无好口碑的学校便无人问津,招不到生源,未来幼儿园发展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也必将面临一样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系中,国外人们会联想到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国内会联想到北大和清华,这是品牌学校的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儿园品牌化建设是未来幼儿园教育的趋势。
四、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具备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办学质量的品牌幼儿园。这就要求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者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幼儿园发展需要,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幼儿园师资建设的需求
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进修,丰富理论知识,是提升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前教育专业以函授、中专、大专的教育为主,在学时间较短,理论知识薄弱,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一线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教师本人的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保障。
2.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水平
在我国,广大的幼儿园教师与儿童接触最多,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总结。同时,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缘于理论知识较为薄弱,难以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投入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将有代表性的教学经验转化成已有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系统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反之,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所得出经验转化成理论,指导实践。另外,各地区幼儿园之间要通过会议、课题、竞赛、精品课程等形式加强研讨,互相借鉴经验教训。
3.提高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目的是综合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取得个人单独行动无法取得的效果,发挥出团队最大的优势,起到发展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体系中,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课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的发展程度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幼儿园管理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的管理职能,有效的利用幼儿园建设与幼教事业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确保幼教质量的提高。处理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建设、运用社会资源、改善管理的思维方式等发展因素,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发展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做好幼儿园管理就要求园内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提升素养,对外多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营造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五、结语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学前教育事业和未来幼儿园发展的保障。在继续教育学习上,要进行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科研素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未来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是优质园、名园,而优质园、名园的基础就是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顺应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06).
[2]孙爱琴,吕瑞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3).
[3]张向红。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0(24).
[4]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平。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七
开幕式由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幼儿师范学校王莉娅校长主持。理事长秦金亮教授介绍了本次年会的主要任务,简要分析了幼师院校面临的生源质量、幼儿园教师教育入职标准、学校转型等方面的全局性困境,表达了推进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信心。东道主福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陈代伟院长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介绍了该校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秘书长邵宝祥教授代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马力会长向年会致贺词,对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委员会工作的期望。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唐鲁榕处长向代表们介绍了师范司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情况。
围绕“幼儿师范学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这一主题,年会分并入高校的幼师、独立升格的幼师、未升格但举办专科的幼师和办中等幼师的学校四个小组开展讨论并进行大会交流。讨论热烈而深刻。“并入高校的幼师”组和“独立升格的幼师”组总结了“并入式”和“独立升格式”转型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未升格但举办专科的幼师”组和“办中等幼师的学校”组则分析了转型面临的问题,表达了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信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参加“并入高校的幼师”和“独立升格的幼师”两个小组讨论的院校,转型方式各不相同,有实质性合并的,也有松散性合并的,更有挂靠本科院校办学的。如江苏省采取将幼师院校统一挂靠省教育学院的模式,由政府为幼师院校的转型提供基本平台,保存了幼师的优质办学资源,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发展。在讨论中,代表们认识到,这些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初步完成了由中专向高校的转型,虽然也存在着办学自主性减少、自主空间不大、在高校受到的关注程度低、学前教育专业拓展困难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转型给这些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提升了办学层次,创造了发展中的优势。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及专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学校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在讨论中,大家也提出初步完成转型的幼师院校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亮点,通过自身工作的成效获得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
参与“未升格但举办专科的幼师”和“办中等幼师的学校”两个小组讨论的幼儿师范学校,尚未完成转型,是目前承担幼儿园教师教育任务的主力。在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两类学校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遇到的困难最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由于这类学校长期是中专办学模式,向高校转型困难较大,因此这类学校本来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今却有被排斥于幼儿园教师教育之外的可能;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目前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五年一贯制”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但这种模式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有被取消之虞,学校的生存面临困境,出路不明。代表们认为,造成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片面借鉴国外教师教育和幼儿教育发展的经验,师范教育从三级向两级转变过快,简单套用小学教师的培养经验,不顾各地实际一刀切,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滞后,等等。
尽管幼儿师范学校的转型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这些尚未完成转型的学校在讨论中表达了积极面对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代表们认为,幼师学校要完成转型,仅靠学校之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优质的幼儿园教师教育资源不流失,帮助学校成功转型。为此,代表们希望通过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向有关部门转达幼师院校群体的关切:(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师教育又是这一基础的关键,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政府要明确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幼师学校基础薄弱,必须探讨幼儿园教师教育转型的适宜路径,帮助幼师学校完成转型,而不是任由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流失,建议继续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3)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格局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质量难以保证,应该制订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准入标准,明确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体,确保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质量;(4)研究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特殊性,不盲目照搬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模式与经验;(5)尽快组织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的研发;(6)建议恢复国家对师范生的补贴制度,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教育专业。
本次年会还召开了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信息建设工作的专题会议,讨论了今后各理事单位信息沟通和建设的任务。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八
论文摘 要 园本教研作为促进幼教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教师自我发展搭建平台。本文阐述了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的园本教研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①而园本教研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所谓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以教师群体性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引领的教研活动方式。②而教师个人的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也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者缺一不可。园本教研作为促进幼教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教师自我发展搭建平台。
1 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1.1 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形成和改进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师个体教育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在日常生活、教育实践与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教育的个体性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判断,并影响其教育行为。③教师个体教育观念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反思、教师间的互动及教育理论引导,而在园本教研中,教师恰恰可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来改善和更新个体教育观念。园本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地建构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理论、形成个体的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④
1.2 园本教研是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性智慧的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⑤园本教研能够促使园长和教师逐渐将教育实践理念化,并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化。通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性知识得以形成和巩固,教师的专业水平也随之提高。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动经验,并丰富自己的行动策略,进而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最终将感性的、表面的经验内化为实践能力。所以说园本教研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1.3 园本教研有利于完善和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
园本教研作为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在开展园本教研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为开展研究作相应的知识准备。首先,幼儿教师需要经常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如学前教育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研究信息,以及相应的搜集和检索资料的能力。其次,在教研专家引领下,教师学习适合自我的教育理论。再次,教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并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挂念和教学方法。在这种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得以更新,幼儿教师会不断拓展个人的内在理论,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1.4 园本教研有利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在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体验包括: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的教师进行的自我反省和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反思。园本教研要求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对自己实践的教育行为进行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进行深刻反思。教学反思不仅能够启发了幼儿教师对原有问题的新思考,还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的信念和认知,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因此,教学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⑥
2 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研究意识不够
教师的研究意识不够,对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未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参与园本教研时存在观望、等待的现象,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轻视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剖析,忽视最基本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⑦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导致他们对园本教研的意义、教育理念和方式等都认识不深刻,研究意识不够。而幼儿教师研究意识不够,又进一步导致他们参与园本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轻视教学反思体验等等。
2.2 园本教研活动形式化
在当前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并未亲身参与到内容的选择、的的确定以及形式的设计等活动当中去,因此教师也难以开展相应的行动研究。很多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的形式只仅限于专家讲座、对专业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进行学习等等,而案例辩析、现场研讨等研讨方式较少见。而且园本教研的内容往往也是管理者选择的、自认为有价值的。而园本教研的目的更多是传达、讲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或者教育方法进行等。因此,形式化园本教研活动是无法让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最终也就不利于其专业成长。
2.3 目的功利化
由于一些幼儿园管理者本身对园本教研缺乏本质和深刻的理解,导致他们在开展园本教研过程中过于追求功利化。不少幼儿园的管理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幼儿园的声誉、形象问题,并没有落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表现在:在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却被课题研究所取代;还有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时,只关注少数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忽略了广大幼儿教师的现有水平,最终使得园本教研活动局限为优秀教师的教研活动,不能真正解决广大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2.4 制度性保障缺乏
当前的园本教研普遍缺乏制度性保障,表现在园本教研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一定的规范机制和管理机制。⑧由于园本教研缺乏制度性保障,教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等也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支持,造成许多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往往把园本教研看做一种例行的“公事”,并没有真正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而深入教研。因此,教研活动更多时候成为了一种经验的总结或交流,一种形式和任务,而并非是幼儿教师的自觉行动。
3 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下的园本教研
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下的园本教研,应该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幼儿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的教学研究(说、看、评)、教学观摩后研讨、课例研究、教学后记、教育随笔等多种活动方式的研究。园本教研是推进幼教改革的“活水源头”,是促进幼教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唤醒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研究意识
倡导园本教研,关键是让幼儿教师高度重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唤醒他们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增强其研究意识。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帮助幼儿教师由“要我研”的思想转变为“我要研”得思想,提高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幼儿教师自身应该养成教研的习惯,增强研究的意识,使园本教� 当园本教� 只有园本教�
3.2 注重内容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活动
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到选择园本教研的内容、确定教研目的以及设计教研形式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行动研究。一方面,确保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幼儿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日常的教学研究(说、看、评)、教学观摩后研讨、专题教研分析、课例研究、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以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3.3 要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落实园本教研
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能够保证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幼儿园要建立园本教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园本教研中各类参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园本教研开展所需遵循的一般模式和程序,使得园本教� 如 “常规备课和个性备课制度” “骨干专业引领制度”“教研组长任职制度”等。⑩幼儿园应建立和完善一套开放有效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园本教研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到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周文华。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
② 朱家雄。纪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6.
③ 张艳蕾,涂阳慧。园本教研: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生成的新平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2).
④⑩张艳蕾,涂阳慧。园本教研:教师个体教育跣念形成和发展的催化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2).
⑤ 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8(7).
⑥ 王晓戎。以园本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7(22).
⑦ 张婕,朱家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是园本教研的关键[j].幼儿教育,2005(9).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九
一、会议主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的学术报告。刘晶波教授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深入剖析了现今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刘晶波教授还对本次研讨会参会代表提交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地区分布、研究力量、研究类别、研究方法、论文逻辑结构、论文主题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她从四个方面对《指南》中与社会领域相关的内容,包括《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制定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特点及其与《纲要》的关系等作了深入分析。张明红副教授指出,《纲要》与《指南》方向一致,《指南》是贯彻《纲要》的抓手。两者虽然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对象,但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她强调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导向,而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指南》实质上提炼了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经验。张明红副教授认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更注重环境创设,为儿童提供交往和实践的机会,关注和尊重儿童的个性,通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活动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教师和家长则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榜样。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为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指南》指导下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冯晓霞教授从对社会性、社会化等关键概念的分析入手,阐释了社会领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她指出,《指南》社会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冯晓霞教授认为,《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原则能够反映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即体验性学习、强化与自我强化、环境熏陶与同化、观察学习与替代性强化等。她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即注重社会学习的融合性与渗透性,通过环境影响和感染幼儿,强调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等。
二、分会场论文交流
在论文交流环节,本次研讨会共设三个分会场。来自上海、北京、江苏、甘肃、福建、山西、山东、浙江等地的12位幼教工作者分别就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交流。
第一分会场由福建师范大学林菁教授主持,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混龄教育、亲子活动、礼仪教育和社会教育活动实践等。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就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社会性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们的共识是社会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不足,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最终提高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效。
第二分会场由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主持。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个案研究、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集团管理模式下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幼儿社会的解读等。侯莉敏教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应当遵循卢梭提出的“由里向外”的原则。
第三分会场由山东女子学院朱海琳教授主持。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园合作、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建构、同伴交往和体验式学习等。与会代表不仅交流了各自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理解,并且与朱海琳教授一起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朱海琳教授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需要专家引领,也需要教师的反思和互助;日常生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以有效提升社会教育的效果;社会教育还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现场活动观摩
会议期间,来自南京、厦门、武夷山的5位幼儿园教师为代表们现场呈现了5个不同主题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请你来喝茶”引导幼儿领略了博大精深的武夷山茶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礼仪教育。“独一无二的我”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家一起玩”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引导混龄幼儿互动,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节水小卫士”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旨在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卖玩具”让幼儿初步理解了市场规则,同时帮助幼儿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精彩的教学活动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在闭幕式上,专家们还为本次研讨会论文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化。本次研讨会展示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鲜活的实践经验,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积极支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应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加强互动交流,整合研究力量,以切实促进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真正推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健康发展。
Exploring Proper Preschool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hildre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 Summary of the 4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Domain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十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摘要】对2011~2013年间有关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相关文献所作的分析发现,自2010年国家出台多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来,幼儿园课程领域的研究日趋活跃,这其中,对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从总体上看,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重心不够集中,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互动。今后的研究需对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课程与游戏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评价、课程领导力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研究热点;计量统计;内容分析;2011~2013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01-07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被单列一章,从“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方面显示了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关注。随后,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11月底,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12月初,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自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势头相对较猛的三年。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获得有益学习经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期刊、硕博论文、相关论著及相关论坛较多反映了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基于此,本研究对2011~2013年间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收录在国家图书馆的硕博论文、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研究专著以及各种会议上与幼儿园课程研究有关的学术报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透视2011~2013年间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并从中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选取2011~2013年间出版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学术期刊、学术专著以及正式答辩通过的硕博论文和相关会议论文中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其中的学术专著,不包括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教材。
研究者采用网络数据库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界定“时间”等检索项,输入“幼儿园课程”进行初步检索。对于未纳入中国知网的学术专著、学术会议中的相关资料,采取人工检索方式加以弥补,最终共收集到文献资料395篇(其中学术专著4本,硕士论文65篇,博士论文6篇,学术期刊文献310篇,学术会议报告6篇,报纸文章4篇)。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计量统计和内容分析。
二、研究内容分类
从总体上看,这三年来,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说明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研究者基于所收集到的文献,并参考有关课程以及幼儿园课程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相对合理、全面覆盖的分类表。这其中,主要参考了施良方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2〕、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3〕、王春燕的《幼儿园课程概论》〔4〕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科教材。根据这个分类表,研究者将研究文献内容分成13个类别,分别是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幼儿园课程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国外幼儿园课程。
需要说明几点:(1)由于所收集的研究文献内容庞杂,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类时,研究者对类别作出了一些操作性定义规定。比如,将“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界定为与实践相对而言的,对幼儿园课程所作的理论层面的思考,包括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功能、特点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2)有的研究文献可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比如有关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既可归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类别,也可归到“农村幼儿园课程”类别。为此,本研究根据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以及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及研究重点,最终将文献归为其中的一个类别,不进行重复归类统计。(3)对于所收集的学术专著,本研究也根据其主要内容将其归入一个类别。
统计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3年,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依据研究文献数量)前六位依次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及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其余类别的研究文献所占百分比均不足5%。从中可以发现,虽然研究者对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对于课程中两个比较重要的要素,即课程的编制和评价的研究并不多。
三、研究热点问题分析
1.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
有关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研究文献共有68篇。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研究文献是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或者学科视角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途径、方式和主体等。有学者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认为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以及课程资源都是课程实施的要素,缺一不可。〔5〕受多元文化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诸如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相适应、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有出入等问题。因此,有学者提出要着力构建形式与内容并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体系。〔6〕构建这个多元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7〕有学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注重对话性、游戏性、体验性以及生成性。〔8〕除了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宏观思考外,有学者在微观层面专门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师幼“失语”现象,先“从静态层面入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后“从动态层面分析幼儿园课程实施与权力控制的关系”,再“从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动出发,揭示了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剥夺幼儿话语权利的社会现实”。〔9〕
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实践探讨角度多样。许多学者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有讨论如何将武术学习内容有效融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有讨论如何将民间工艺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讨论如何基于艺术作品欣赏设计和组织舞蹈教学活动的,等等。也有学者对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还有学者重点研究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问题。这些研究文献的共性是强调幼儿园课程实施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等等。
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的研究文献共有39篇。有一些研究集中讨论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教学有效性问题。不少学者通过使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对集体教学活动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支持、教学设计与组织得分最高,目标与内容得分最低。〔10〕对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调查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整体情感氛围和谐,教师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基本适宜,但教学支持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大多缺乏教学机智;幼儿情绪体验较好,但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11〕研究者努力寻找原因,给出建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类研究大多针对的是特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结论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地域性、时效性限制也比较明显。研究者大多强调集体教学活动应当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有一部分研究关注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问题,认为语言作为教师传递知识、与幼儿互动的载体,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这其中对教师的提问语和应答语的研究最多。有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存在数量过多、质量较低等问题。〔12〕教师的应答语则往往是在教师提问之后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存在简单重复、机械单一、缺少有效总结提升等问题。
2.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
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研究文献共65篇,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生活化、课程整合以及各种理论、模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等问题。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涉及到“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13〕“如何在环境中显现幼儿园课程价值”〔14〕“如何使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15〕等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及学习者的需要与幼儿园课程的属性之间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16〕有研究者对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进行了梳理,发现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犹如“钟摆”,受“传统蒙学思想”“教育理论思潮”“课程实验的力度和广度”“时代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几经变迁,今天已走向“和合”状态。〔17〕不少研究者强调,幼儿园课程要有“适宜性”,要“回归生态”〔18〕“回归自然”〔19〕。幼儿园课程“要让儿童在与教师的生命对话中”,将自己“原本内在的东西逐渐外显”,“展现自己的生命能量”,“进而不断建构智慧、建构生命”。〔20〕因此,幼儿园课程的构建应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并据此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进行课程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与教育密切联系,教育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有研究者对课程生活化的“缘由”“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应“融于教育”〔21〕“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22〕等。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被肢解”的。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研究受到较多关注,有研究将技术手段与课程相整合,有研究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等整合进幼儿园课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整合手段的多样性和整合内容的多元性。
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各种理论给了研究者很多启发。例如,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幼儿园课程要重在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开展多元评价,重视家园共育等。有研究者对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幼儿园课程应当“体现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从而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百年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们走的是一条主动借鉴西方经验的道路,因此有许多研究者借鉴国外的各种幼儿园课程指导理论,比如“多元智能理论”“自然主义”“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等,分析其对我国当代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与建议。有研究者则重视研究各种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问题。广泛吸收他国经验,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创新、发展进步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3.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是这三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共有54篇研究文献。其中,关于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最受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大部分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为主。第二,研究内容的地域分布较广,如,有关于对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研究,〔23〕有关于对浙江民间木偶戏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有关于将苏州“三坊七巷”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的研究,等等。但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着较突出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教师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相关培训不够以及没有形成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外部系统等问题。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发现教师素质不够高是根本原因。基于此,研究者从教师专业发展、家园合作、社区以及政府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如何建设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等,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课程资源就是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综合。”这一定义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从空间上看,既有对园内资源的研究,也有对园外资源的研究。其中,对园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多,有对家长、社区以及园所周边自然、社会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等。从资源属性上看,有对物质资源的研究,也有对非物质资源的研究。前者包括对活动室里的“自然角”等的研究,后者包括对诸如“节庆文化”“民间文学”等的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化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具有多元性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不少。课程资源库可为教师设计、实施课程提供支持,间接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24〕不少研究者认为,课程资源库可以在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教师视野、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
有关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研究文献共有37篇。总体上看,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元研究较少,大多是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也有对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就元研究而言,有研究者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问题。〔25〕有研究者从文化视野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问题,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滋养、浸润着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反过来又体现和反映了园本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蕴。有关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运用了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地域性的个案研究较多,从中揭示园本课程开发存在的某些普遍问题,例如,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认识较片面、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不足、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较欠缺、教师对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充分等。有关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总结,大多是对本园园本课程开发经验的梳理,例如“绿色田园”教育课程〔26〕、创意美术课程、“十子”活动课程等,这些研究大多会从园本课程的价值,开发原则,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的来说,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开发的民主性与开放性。园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通常会“体现国家课程的精神,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和谐发展”。〔27〕
5.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这方面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幼儿园课程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鹤琴、张雪门为代表的关注儿童经验的课程改革,到四五十年代 〔28〕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走的是一条从完全西化到逐渐中国化的道路,时至今日,本土化特色日益明显,呈现出“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发展心理学为主”“课程的类型多样且彼此融合”“课程的生活化被进一步重视”“课程开发的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兼备”的鲜明特点。〔29〕
第二类研究通常聚焦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问题。例如,结合《纲要》,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30〕、课程内容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这类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课程要回归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很多研究者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课程内容超载、课程小学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研究者根据经济学博弈论理论,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陷入了“囚徒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除了要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方面有所变革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选择性激励制度”,需拓宽课程改革的思路。〔31〕
6.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顿曾从社会学角度对课程作过这样的界定,“课程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有学者认为,课程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新旧文化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冲突、相互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新文化在旧文化走向衰亡的基础上不断被创造的过程。〔32〕2011~2013年间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尤以对民间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的研究最多。除了期刊论文外,有3本相关著作值得关注,它们是《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33〕《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34〕和《民族妙韵慧童心: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35〕这类研究涉及地域广泛,内容丰富。诸如蒙古族文化、土家族民间艺术、闽南文化等均进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视野。有研究者将民间童谣、民间文学、民间习俗(例如二十四节气)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有研究者将美术、音乐、文学乃至美食等纳入幼儿园课程文化研究范围。研究者认为,民间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能体现本土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良好资源。许多研究者通过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将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融入园本课程。
关于幼儿园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这类研究需要研究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有关,而这恰恰是一线幼儿园教师比较缺乏的。因此,这类研究主要是由高校教师做的。3篇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属性与文化适宜性问题。研究者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世界的永恒属性;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文化适宜性课程为儿童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具备文化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应回归儿童的文化、生活、生命的本真等。〔36〕
四、研究特点及展望
文献调研发现,2011~2013年,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日趋活跃,内容涉及面广,大致可分为13个类别,包括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编制、幼儿园课程实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师和家长等。不过,分析发现,相关的研究主题分布不够均匀,如研究课程实施问题的多达68篇,研究课程基本理论问题的有65篇,而研究课程编制问题的只有6篇。因此,从总体上看,虽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但研究重心并不集中,对幼儿园课程编制与评价这类重要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此外,从研究文献看,虽说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的研究,但绝大多数是单一的研究者,所以很多研究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
分析当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幼儿园课程研究宜更多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问题。课程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对课程的基本定位。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30多年来,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从生活本位到生命本位,越来越强调幼儿园课程要充分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提升幼儿的生命质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发以后,公众对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加关注。因此,如何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更好地学习,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是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问题。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手段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分离或平行的问题依然存在。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课程与游戏整合的理论问题以及整合的路径和策略,从而促使游戏真正与课程融为一体。
三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指南》也强调,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课程资源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支持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应更多地从实践出发,重视成功经验的推广。当然,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是幼儿园课程评价问题。课程评价是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今后宜对课程评价的机制、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展开更多的研究。
五是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问题。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幼儿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
参考文献:
〔1〕〔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5,128,128.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王甜,刘琴。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生态学分析〔J〕.新课程,2012,(10):6-16.
〔6〕李倩。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2,(12):186-187.
〔7〕赵海燕,杨晓萍。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理念〔J〕.社会科学家,2013,(8):119-122.
〔8〕刘晓燕。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3-45.
〔9〕尚伟伟。凝固的主体: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师幼“失语”现象的审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陈琼,王春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以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01(11):7-11.
〔11〕杨莉君,胡洁琼,杜暑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12〕李香玲。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6):96-98.
〔1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3.
〔14〕刘晓红。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5〕王燕媚,崔永平。回归生态:幼儿园课程的应然取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3-4.
〔16〕鲍亚。试论当前幼儿园课程的美育价值〔J〕.家教世界,2013,(20):46-47.
〔17〕钱晔。略谈幼儿园课程价值在环境中的显现〔J〕.考试周刊,2011,(38):235.
〔18〕文焰。幼儿园课程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48-149.
〔19〕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3.
〔20〕郑轩,王芬,王春燕。一项关于儿童、教师与课程隐喻的调查报告〔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44(4):11-15.
〔21〕卞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融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2,(12):173-174.
〔22〕刘依群。让幼儿园课程进入生活〔J〕.科学大众,2013,(5):102.
〔23〕高娃。蒙古族幼儿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呼科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4〕原晋霞,汪丽。试论幼儿园课程资源室建设〔J〕.教育导刊,2011,(11):36-39 .
〔25〕左瑞勇,李婷婷。园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的文化哲学探讨:以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为视角〔J〕.教育导刊,2011,(2):41-43.
〔26〕张丹霞。“绿色田园”教育课程的开发〔J〕.浙江教育科学,2011,(3):62-64.
〔27〕严仲连。论园本课程的存在〔J〕.教育导刊,2003,(7):4-9.
〔28〕林兰。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2-5.
〔29〕潘茂明。外国化、中国化、本土生长: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路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1-143.
〔30〕刘爱霞。浅谈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49.
〔31〕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2〕崔新玲。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137-139.
〔33〕王春燕。浙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浙江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M〕.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4〕顾剑英。爱上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绥化市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324-02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以后教育过程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充分地印证了这一观点。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了直接与关键的作用。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展的优秀儿童。那么,在目前学前教师普遍出身文科的背景下,其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科学素养要求,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选择绥化市北林区的 17 所幼儿园的 183名教师作为调查的对象。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差别不大。问卷中科学知识设计了15道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能正确回答9道以上的问题。对于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F=2.780,p>0.05)。在科学方法得分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方法得分差异极其显著(F=31.976,p
2.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非常显著(F=5.529,p
幼儿园教师中无职级教师占绝大多数,获得职级的教师只是少部分。从整体上看,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表现出了差异,但是却出现了高职级的教师得分比低一级教师低的情况(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情况表明,目前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并不是很科学。获得高职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并不一定比低一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高。
3.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幼儿园教师年龄的不断增长,科学知识的均分在不断地变大,但是这种均分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的水平。而在科学方法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F=4.644,p
从整体上看,幼儿园30岁左右的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情况看,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具有年龄的差异。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得分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在认识论上,一般倾向于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新理念也不敏感。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取性下降,对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因而出现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下降的趋势。
4.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教龄的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最高,但是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教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科学方法得分上,出现了随教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是差异检验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极其显著(F=15.439,p
在教龄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的科学态度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是最高的,其次是具有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最后是具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30岁左右,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幼儿园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工作都是由她们负责实施的。这部分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注重了解科学方法,而且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对于工作有更高的目标,对于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十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他们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及科学素养总分明显高于其他教师。
5.公、私立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总分、方法总分、科学素养总分的均分比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均分高,而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均分比公立幼儿园教师的均分高。
分别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总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4.595,p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从整体上来讲低于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私立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却忽视教师素质这一最重要的“软件”建设。而另一方面,尽管很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水平比公立幼儿园高,有可能吸引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但是从总体上讲,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比较缺乏,教师缺乏安全感,而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聘用上的随意性也很强,教学工作及教师发展缺乏长久的计划性和稳定性,这些因素造成了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极强,不利于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除科学知识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高学历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但科学素养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总分分别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得分。
2.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二,改革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第三,促进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第四,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 魏冰。西方科学素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6):16.
[3] 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60.
[4] 王,黄慧娟,许明。PISA:科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4):49.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最新11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