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
一、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0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02—2004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01〕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10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2
为切实提高常委会监督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9月2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振广同志带领下,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实地察看了鲁城镇卫生院、文峰山人民医院、兰陵镇卫生院及朱堡村卫生室相关现场,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作来抓,按照“找准切入点、夯实落脚点、紧扣着眼点、寻求突破点”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全县卫生事业呈现出“和谐奋进、提质增速、务实创新、亮点纷呈、群众受益”的良好态势。
(一)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启动了县人民医院东城新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等3个县级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已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张。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完成了车辋、层山、庄坞3处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磨山、大仲村、向城3处卫生院病房楼建设项目相继动工建设。以打造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为目标,对全县20处乡镇卫生院的院容院貌进行了“五化建设”,乡镇卫生院脏乱差形象得到明显改善。相继完成21处基层中医“国医堂”建设,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国医堂”全覆盖,全县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按照“一手抓评审验收、一手抓监管巩固,两手抓、两不误、同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完成了475处乡村卫生一体管理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逐步树立卫生第一窗口形象。深入开展了控制烟草、限制食盐摄入、全民健身等预防性干预行动,在城区设立健康自助监测点30处,完成了泇河西岸健康步道和塔山健康主题公园的规划和打造工作,并于6月份成功通过“省级慢病防治示范县”考核验收。
(二)资源整合持续优化。一是整合县域医疗资源,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增加辅助检查设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实现了县医院、中医院对磨山、车辋两处乡镇卫生院的全方位托管。18处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组建成立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全面开展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免费妇科疾病筛查、免费放置节育环、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医疗资源集约化经营,卞庄卫生院探索实施了县域内大型医疗、高新技术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县域内现有大型医疗设备和高新技术设备的社会效益,避免了重复投资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坚持边试行边完善,鲁城、金岭、矿坑等11处乡镇,先后试点推行了“参合群众起付线外包住院”服务模式,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的同时,引导群众小病不出乡镇,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三)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兰陵县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严格落实县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规定,促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向乡镇卫生院的流动。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室建设标准化、乡医管理合同化、卫生工作经常化、督导考核常态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定期督导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向质量型、精细化的转变。强力推进“监管服务常态化、联合执法制度化、执法文书规范化”三位一体执法模式,扎实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两非”和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等综合监督执法,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对全县475处村卫生室实行四化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实行所有权、人事、药品、劳务分配等统一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将县直股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各乡镇卫生院资金全部纳入县卫计局核算中心账户统一监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了“院财、局管、院用”监督管理模式,有效杜绝了医疗机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四)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积极嫁接县外优势医疗资源,兰陵、磨山、大仲村、文峰山、卞庄等基层医院分别与徐州市肿瘤医院、铁道部第十六局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合作开办肿瘤、脑瘫、肛肠等联合病房(专科),借助上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服务经验,进一步培植我县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学科,为辖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便捷、高水准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了“深化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活动,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药品管理”四个方面着手,为群众创造更舒适的就医环境、更便捷的诊疗流程、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医疗机构推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设立了“患者随访中心”,不断改进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卫生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设立一体管理村卫生室专用财务账户,对全县19处乡镇337个村卫生室1151名乡村医生工资实行了统一打卡发放,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处,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9处、乡镇卫生院20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75处,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85个,与25.69万户家庭签定了服务协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6.3万份,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共同承担者全县人民群众的医疗、防疫和保健任务,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县级各种优势医疗资源向县直医疗机构倾斜,而乡镇和村两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略显不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县直医疗机构,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医务人员层次不高和医疗设备设施的缺乏,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基层群众就医观念发生了变化,大病小病都往城区医院跑,服务人群逐渐减少,基层医疗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二)基层卫生队伍需要加强。通过改革,虽然乡镇卫生院的医技人员结构得到了优化,但依然存在关键岗位人员不足,高学历、业务骨干、农村实用中初级技术人才奇缺。部分医疗机构因编制受限而无法聘用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造成临时聘用人员偏多,人员流动性大,麻醉、影像等部分专业人才缺乏。基层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医务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乡村医生呈现明显老龄化。
(三)保障机制不够。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未完全到位,基层医务人员实际收入比以前明显偏低,影响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全员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广大乡村医务人员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乡镇医保结算网络平台技术维护人员缺乏,目前虽已完成覆盖城乡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的建设,但由于乡镇医疗机构缺乏技术维护人员,一旦网络平台遇到故障,乡镇的医保患者就不能方便地进行结算。
(四)“就医难”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我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虽已初步形成,但镇、村卫生资源比较匮乏,村级卫生室多是个体医生转型,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较难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基层广大群众普遍对医疗设备不足、医务人员短缺、诊疗水平有限的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进市县级医院就医,结果导致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局面。
三、几点建议
视察组认为,对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遗留老问题,另一方面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必然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有计划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医务人员,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调配,对重要岗位上的医疗技术骨干的待遇要优先予以考虑,并积极争取和吸收相关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充实进来,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提得高”。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县以上业务单位进修学习;乡村医生由县级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考试逐步具备执业资格。要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优化执业环境和就医环境,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乡村医生从待遇、进修、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建设,指定专人定期对乡镇医疗机构医保结算网络平台进行维护,确保结算网络畅通无阻。
(二)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地理位置、原有医疗资源分布、辐射半径的人口、道路交通、就医人流的走向等情况进一步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布局,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完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体系,建立城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互利合作机制,加大县直医院定期下乡对口支医的工作力度,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应成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平台,在加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其功能服务和公益性的.宣传,从而逐步引导基层群众养成“小病解决在基层,大病转诊市医院”的就医习惯。
(三)夯实农村基础,切实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当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积极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逐步补充乡镇卫生院人员,吸纳尚未就业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老弱病残人群的巡回诊疗、定期回访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切实改善农村技术骨干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组织城市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对医疗新业务、新技术及医学科研的扶持力度,对传统中医、中药学科的实行人财物扶持和政策倾斜,推动基层医院各学科全面进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作用。
(四)探索建立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救治救助,积极做好患者登记和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整合效应,逐步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医务人员精神障碍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要加强对其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就诊或求助者中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时提供就医指导或转诊服务。将心理援助内容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援助。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发挥其在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3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情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对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养和奖励的院(所)长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提取一定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专门人才的学术交流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办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4
6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清荣同志的带领下,本调研组先后深入XX、XX、XX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以及县医院、卫计局、医改办、医保局等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强化管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改扩建12所乡镇卫生院,178个村级卫生室达到“五化”标准,成立县精神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新建县医院住院大楼。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名医堂”、“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17个乡镇卫生院建起“国医堂”。社会力量办成综合医院3家,在建医养融合医疗机构1家。县医院4个临床科室、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申报创建市级甲类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1个针灸科和5个放射影像科申报创建市级乙类重点专科。组建120急救指挥中心,县医院完成介入诊疗中心建设。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思路,依托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带动17个乡镇卫生院,组建3个医疗联合体。全县构建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法制、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对能力不断提高。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态势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遏制了艾滋病蔓延势头,实现了国家免疫规划跨越式发展,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100%。
3、计生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工作网络、全覆盖利益导向、全域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依法管理、全参与公共服务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五全”工作体系,积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面兑现计生奖扶政策,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并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范畴,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上网采购率、使用率、零差率政策执行到位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过度医疗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到有效解决。各级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组建了分级诊疗科,完善了二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机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5、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有效。各医疗机构按照“精准识别、跟踪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实施精准式医疗救助。一是设立精准扶贫对象服务窗口,公开承诺、公示、宣传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各类优惠政策。对贫困户需要住院的,免收门诊诊疗费,减免10%的急救服务费,住院治疗在新农合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5%减免。二是严格把握入院指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服务中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按标准收费,按规定核销,控制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三是对扶贫对象实施“一对一”服务,随时掌握动态,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前期的预防保健和后期的健康指导,力促其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坚持集中帮扶与定期帮扶相结合,定期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跟进健康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自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精准锁定因病致贫返贫对象6533户19588人,建立了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大数据库,认真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大行动”。截止5月底,全县乡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门诊费1.43万元、住院费114.73万元,其他费用4.41万元;县医院减免住院费200余万元,全县累计减免费用320.55余万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科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县乡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格局尚未形成,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现象难以有效遏制;专科门诊特色不鲜明,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医疗保障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占比过大,还未有一家乡镇民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闲置,利用效率不高;全县村级达标卫生室没有实现全覆盖,按照“五化”标准,还有66个未达标。如XX16个村级卫生室,达标的有9个;XX16个村、1个社区卫生室,1个村未达标,2个村还没建卫生室;XX镇11个村卫生室,1个未达标。
2、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少数乡镇医院对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导致群众期望值过高,就地就近满足群众医疗卫生健康的基本需求与乡、村医疗机构职能定位的矛盾比较突出,“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特别是有些乡镇卫生院盲目跟进“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全力上大项目,进高端设备,导致医疗建设项目普遍超预算,新增大量债务,加重了运行负担。XX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已消化276万元,仍负债374万元。XX镇卫生院累计负债高达660万元,仅XX年县财政就投入化债资金210万元,仍余230万元。XX镇中心卫生院现有债务407万元。
3、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不足。按每千服务人口核定1.4个编制的医改要求,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649人。机构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又增加了计划生育基本服务职能,计划生育服务站56名同志统一划转至乡镇卫生院,按理编制应随之增加,但近年来因调出、退休、自然减员、组建食药监局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划转34人等原因,由医改时核定的649人反而减少到615人,同时减少了财政差额补助的人员经费。为积极应对农村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乡镇卫生院大量使用临时工,有的编外用工超过编内人员,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人员经费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支出。如XX镇中心卫生院定编29人,在职54人,其中,在编22人,临时聘用32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均未向临时用工人员交纳“五险一金”,为后期管理埋下较大隐患。
4、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目前乡镇卫生院共945人,编制内573人,实际在岗557人(城区借用2人、改革前14人不在岗),临床医疗专业266人、护理专业119人、医技专业40人、其他人员148人;编外372人,临床医疗专业77人、护理专业181人、医技专业44人、其他人员70人。目前在岗的人员中医护比要求为1:1.2,实际仅为1:0.88,结构不合理。b超、检验、放射等医技岗位大部分东拼西凑、短期学习上岗;公共卫生人员不仅总量不足,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大部分为医技、护理等非专业岗位人员转岗,且以编外人员为主。全科医生、中医临床(含康复理疗)、西医临床(含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检验、护理、公共卫生、财务等人才尤为紧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设施简陋,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医学院本专毕业生来工作。由于乡镇就医对象少,临床经验少,医疗水平难提高,加剧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编制管理不够规范,人才引进渠道不够通畅,陷入“医护人员编制空缺、编外人员大量使用、技术人才引进不来”的怪圈。
5、新农合保障水平不够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本消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为防止基金透支,实行基金总量控制,乡镇卫生院核定基金普遍不足,不得不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转住院病人,无形中增加了病人负担。今年1至5月,XX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门诊费1353人次13530元、住院费437人次10313元,XX镇卫生院减免门诊费636人次2210元、住院治疗1095人次19841元。县医院应补尽补,应免尽免,累计减免4375人次50.6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为贫困户门诊住院例均减免了13元,县医院为贫困户例均减免了116元,例均减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6、乡村医生队伍不太稳定。村医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村医队伍面临人员不足、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特别是村医特殊的.身份性质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待遇普遍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7、医疗机构用电成本过高。自XX年12月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单位电费由原来半营利性质变成按商业用电收取(每度0。97元),在收入降低、经费来源减少情况下,电费支出与医改前实行“以药补医”时期相比不降反升,高电费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较大负担。
8、床位费收费标准偏低。自XX年修订的医院床位费收费标准使用以来,我县一直未进行调整。随着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高及市场物价水平的增长,床位费还是旧标准,与患者的实际消费差距较大,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为科学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现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科学界定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标准(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20xx)》和医改的有关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所在乡镇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村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承担所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
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医疗能力为主线,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度有序发展;应急谋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的项目建设,综合提升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妥善应对因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而带来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突出的供需矛盾;补齐短板,实现“五化”村级卫生室的全覆盖;增加村医补助标准,统筹村医养老保险,稳定农村医务人员队伍。
3、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政策,全力保障17个乡镇卫生院的污水处理站建设和县直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的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适当提高新农合住院基金总量控制标准,放大健康扶贫效果,增强医疗机构自我发展能力。督促县乡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对减免贫困户的诊疗费用应给予补助。
4、健全用人机制,规范编外用人管理。在确保退一补一的前提下,探索编制备案制管理和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模式。乡镇卫生院在编制控制内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予以补充。进一步规范编外用人管理,优化编外人员进入程序,严格按照编制比例、岗位必须、条件符合等要求,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制管理。对现有编外人员要全部缴纳社会保险,实行合同制管理。新聘编外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控制,实行考试考核,择优聘用。
5、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人才发展的投入。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队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快速成长。
6、整合医疗资源,加快医养结合步伐。整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老年医疗康复机构,畅通交流协作渠道。支持县级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优势。加快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广泛开展医疗健康养老签约服务,逐步丰富完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养结合产业,加快提升全社会健康养老保障能力。
7、缴纳养老保险,稳定基层医疗队伍。建议县财政参照我县村级副职干部养老保险金缴纳标准,为乡村医生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行安排50岁以上村医的养老保险经费,50岁以下村医的养老经费逐步安排解决,从根本上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
8、加强部门协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非商业赢利性质,政府应协调供电部门变更医院用电性质,由商业用电调整为居民用电,以减轻医疗机构负担,目前,上级物价部门已调高乡镇卫生院床位费收费标准,最高达到17元。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与物价、医保等部门协调,尽快调价并执行到位。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5
一、我县卫生资源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全县现有公立县直医疗机构3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室)199个,个体诊所22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845人,县直单位622人,乡镇卫生院179人,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人。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医疗设备总价值4615万元,其中核磁共振、ct、彩超、全自动生化血球分析仪等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由20xx年的312台(件)增加到20xx年的527台(件)。
住院床位由20xx年的475张增加到20xx年的700张,其中县级485张,乡镇2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4.16张,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
卫生服务状况:20xx年全县门急诊总数86.59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58.3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28.27万人次)同比20xx年增加6.78万人次,增长了9%。全县住院病人总数33526人次(其中县直医院22502人次)。县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3%,乡级机构病床使用率95%。
两个费用控制:20xx年县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88.37元(市控指标88.41),平均住院费用3272.98(市控指标3273.88);县中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77.6元(市控指标77.86),平均住院费用2661.66(市控指标2667.73)。20xx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漏报率0;全县常规免疫规划接种达99.6%;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88%,婴儿死亡率5.42‰,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居民健康状况:20xx年全县人口平均寿命76岁,全县人口出生率14.45‰,死亡率7.37‰,自然增长率7.08‰,婴儿死亡率5.42‰。
二、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成效
(一)认真落实医改政策、城乡一体化服务稳步推进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20xx年参合农民17.70万人,参合率99.80%,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其中20xx年全年统筹资金6799.67万元(本年度基金6081.79万元、上年度结转717.88万元),支出5727.30万元,全年新农合住院病人25937人(次),住院率15.82%,同比去年下降1.53%。20xx年住院病人最高补偿限额达10万元(城镇居民6万元),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47%,参合农民大病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92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290万元),新改扩建项目有县医院病房大楼、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县医院和中医院儿科、产科病房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及环境污水改造项目、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等。通过项目实施,新扩建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34591平米,改造医疗用房2150平米,全县医疗用房总面积76080平方米,80%的村卫生所完成规范化建设。二是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备配备逐步完善,临床检验能力得到提升。四年来,全县投入设备更新资金达2800多万元,其中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100万元,自筹投入700多万元,为县乡卫生机构配备生化、彩超、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加强完善了医疗单位急诊室、手术室和村卫生所设备配套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四年来,共选送县级医院专业人员到省市进修培训60多人,基层单位57人参加全科培训,其中6人参加全省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完成了308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任务;努力培养和充实卫生人才队伍,20xx年以来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70人,充实各医疗机构,20xx年岗位招聘17人面试合格将进入体检程序;招聘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4名,委托定向培养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乡村医生10名。
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从20xx年3月1日开始,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全县10个基层医疗机构和5个村卫生所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平均达286种,基药收入占药品收入达83%;20xx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用药全部实行网上采购,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销售药品1128.95万元,让利群众168.34万元。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基本到位。截止20xx年4月底,全县共建立电子档案16.44万份,达95%;0-6岁儿童规范管理20900人,孕产妇管理988人,65岁老人规范健康管理1.88万人,达91.59%,高血压1.67万,糖尿病人3783人,重性精神病533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1万余份。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做好甲型h7n9、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20xx年全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28例,比上年同期上升7.25%。全县艾滋病、结核病、h7n9、霍乱、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均得到有效控制,肺结核系统管理率达100%。
2、推进妇幼卫生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完成妇幼保健惠民任务,从20xx年开始,每年免费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20xx例、免费农村孕妇和低保孕妇产前筛查800例、免费叶酸增补1300例,以及每两年一轮的城乡已婚低保妇女免费常见妇女病检查项目完成1700人,完成率100%;认真做好欲婚青年免费婚检,三年来共完成6119对婚检任务,婚检率100%;二是强化产科质量管理。20xx年七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8.59%,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2%,孕产妇死亡率为0,20xx年全县接产总数3505人次。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母婴平安120”项目。项目自实施以来累计为农村妇女,儿童发放救助资金达212万元,发放实用物资价值500万元。
3、积极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三年来共为全县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6657人次,免费治疗结核病涂阳病人115人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350人次,完成农村家庭卫生改厕3650户。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宣传。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全县餐饮服务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监管力度。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建立完善乡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
三、卫生事业发展存在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卫技人才形势严峻。
我县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突出在三方面。一是人员紧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636人,其中在编人员346人,人事代理198人,其他临聘人员64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179人,其中在编人员89人,人事代理38人,一体化人员14人,其他临时聘用人员88人。二是高端人才缺。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2人、中级职称140人、初级职称275人;本科学历107人,大专学历216人,中专学历259人。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83人,无职称72人;而且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普遍缺人,导致多数乡镇未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如东平院崭新的彩超机、x光机阁置,没人会使用。三是进人难,留人更难。近二十年,我县没招到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政和籍的临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意回政和工作。原因在于我县医疗机构待遇偏低、无法直接入编。基层卫生院更是人才短缺,编制179名,在编仅89人,大量使用临时人员,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目前在编仅2人,只有院长具有执业资格。另外,我县石屯省级工业经济开发区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大产业平台基地。入园企业54家,已投产8家,年内将新增用工4600人,预计未来人口将达5万人,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石屯卫生院床位仅21张,在编医务人员仅14人,远不能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医疗需求。
(二)政府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一些配套资金没能到位,造成医疗机构负债经营。如县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资金缺口达一千万元,更造成设备更新与添置困难。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拔付不足,卫技人员待遇偏低。县财政未按核定编制数拔付人员工资,如杨源卫生院编制16人,县财政仅按在编2人拔付人员经费,(今年财政给乡镇卫生院每个临时聘用人员增拔3000元),因人员短缺,大量聘用临时人员,他们工作辛苦,月薪仅1600元,待遇太低,辞职频繁。尤其是20xx年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制度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绩效考评奖金、社保医保及退休人员双基调节费等经费与事业发展资金显而不足,目前占乡镇卫生院三分之二人数的一体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工资始终未能提高,同工不同酬,极大地影响员工积极性。
(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限。
特色学科不突显,中医院没有特色学科,县直医院基础科室也薄弱,且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新技术项目缺乏带头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缓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较突出。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设施条件不够齐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如高山区、半高山区的镇前、澄源、杨源、外屯卫生院急救及重点专科建设极为薄弱,产科建设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没有妇产科医生,妇幼保健工作无法开展,如遇产科急诊,尤其是边远的澄源乡转送病人需较长时间,极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人严重,安排不出人员到上级进修,致使业务能力无法提高。
(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能力亟待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是面向大众的,也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而我县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编制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卫生服务有效开展。群众重看病轻防范意识一时难以改变,对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
四、整改意见与建议
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党和政府必须高度的关注,尤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一是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接“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县卫生事业特点,应从政策、资金、人才、职称及激励机制上,科学有效地制定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和卫生部门运转方有预期目标。以进一步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快速而持续发展,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优质的卫生医疗条件。
二是深化改革健全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让制度管人、让机制激励人,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医术,提升技术,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县医院为求更好的发展平台,从七月一日起已由xx市第一医院托管,他们派领导与优秀的骨干医生座诊,支持县医院的发展。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弘扬白求恩精神,正医风讲医德,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杜绝“拿红包、开大方”等不正之风,共创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政府应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投入。
由于卫生体制的滞后与历史原因,缺乏自身发展动力,加上设备不足、陈旧、老化,还有人员工资支付压力大,近年来负债沉重,影响了正常运转。各级政府应扶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随着事业发展与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县直各医院与卫生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床位大幅度增加了,县财政应给予增加床位数的补贴,以缓解医院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三年来,卫生院资金更困难,人员待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我县医疗机构要提升诊疗水平,也应添置一些必要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促其更好地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卫生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人才奇缺又青黄不接,应大力而有效鼓励和激励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所以应建立工资、职称、进修、住房等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突出问题,要建立更优惠的政策把人才留下来,让他们干得好,有成就感。一方面,对现有的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才每年要选送上级医学院进修、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术水平。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奇缺急需人才,对奇缺科室人才要以特殊优惠政策引入,如符合条件者,愿意来我县医院工作的可先入编,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等,让他们干好工作,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邀请一些名医、专家来我县开展学术讲座。为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卫生人才发展基金”,鼓励创业的医技人员。并适时开展“xx县名医”评选工作,增强他们荣誉感,提高他们知名度。同时,要稳妥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稳定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6
为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县委批转的《县政协xxxxx4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教文卫生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卫生、药监等部门领导,于xxxxx4年6月28日到30日对大桥、渣津、溪口、漫江、征村、西港6个乡镇的卫生院开展调研,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填表格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认真的了解,现将调研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㈠加强领导,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
一层次明晰,网络较健全。基本形成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农民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目前,8个中心卫生院基本配备了医疗器械,能开展常见手术,有的还能开展高难度手术。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如大桥、爆炸事件中,中心卫生院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通乡镇卫生院通过产科配套后,大多数能开展住院分娩,有的还能开展手术,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按照一村一所的要求,我县各村基本建立了卫生所,承担起医疗、防疫、保健工作,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二是是加强了领导,职责分明。县委、县政府极为关注农村卫生工作,县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50万元支持县二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全县卫生工作实行局长负总责、副局长分线管理,乡镇卫生院推行竞聘上岗的院长负责制,权责分明,管理严密,出现了何宗福、朱铭金等爱岗敬业,精于管理的卫生院负责人。各乡镇对农村卫生工作也抓得很紧。多数成立了乡(镇)长为组长,分管乡(镇)长、乡(镇)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乡(镇)卫生院、司法所、派出所、中、小学为成员单位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联络制度完善。乡(镇)党政领导为建设农村公共卫生身体力行,献计出力,如大桥镇政府在有限经费中挤钱帮助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溪口镇书记曹学进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发展溪口农村医疗卫生的调研报告,副镇长韩新苗在全镇推行定时定点防疫办法。一次次到陈坊、包家庄等偏远村动员正是因为有了党政的重视支持,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才有今天长足的发展。
㈡以人为本,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均能坚持以人为本,对现有人员采取外出进xxxxx,自费学习,单位内部传帮带,上级支援,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培养本院专业人才。据这次调查统计,乡镇卫生院中专以上学历的卫技人员占98.5%,初级以上职称的占100%。面对日益竞争的医疗市场,各乡镇卫生院统一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狠抓医德医风建设,为患者提供保姆式服务,并取得明显为成效。乡村医生的培训得到重视,卫生局设立专门的卫生进xxxxx学校,对乡医进行系统化、正规化培训。这次调查的321名乡村医生中,有执业(助理)医师14人,通过培训的193人,占总数的60%。
㈢统筹兼顾,防保工作初见成效
一方面切实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突出了计划免疫这个重点,并加强了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大多数乡镇采取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确保四苗覆盖率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去年预防非典工作中,农村卫生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努力抓好各种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防治,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健全乡镇、村疫情报告网络,控制了地方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自xxxxx9年以来,在乡镇全面开展住院分娩工作,xxxxx3年住院分娩率达到76.27%,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通过开展降消项目、妇科病普查等多个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妇科病的发生率。第三,通过在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群众的防疫保健意识大为提高,健康状况大有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我县农村医疗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出现了卫技人员空壳乡镇
这次调查了解到,我县出现了卫技人员空壳乡镇,如漫江、余塅等,它们距中心卫生院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乡镇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无法解决;撤乡并镇后,一批老卫生院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如原司前乡卫生院的房子卖了,人员走了;原沙湾乡卫生院请1名退休人员守着,不能开展什么业务。当地群众就医极不方便,意见极大。
2、医技人员严重缺乏,无序流动频繁
全县34所乡镇(渣津镇,义宁镇在外)卫生院定编702人,在编531人,其中在编在岗的427人中,有335人挤在中心卫生院工作。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仅有正式职工92人,平均每院3.7人。92人中非医学专业学校学习的占45.6%,非卫技人员占19.6%。这么少的人员,这么低的素质根本满足不了农村患者需求。
造成医卫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减员后没有及时补充;二是不合理的人才流动、流失。目前,在医卫系统已形成一条不合理的人才流动链,即普通乡镇卫生院到中心卫生院,再到县级医院,致使上一级医院高度垄断人才资源,而普通乡镇卫生院陷入无法正常工作的窘况。如征村卫生院去年住院分娩70余例,今年到目前仅8例,原因是妇产科医师被县中医院挖走了。这次调查的6个乡镇医院,定编204人,其中借出49人,占总数的24%,就说明了无序流动非常普遍。
3、医疗条件差,设备普遍短缺
调查组在调查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对农村卫生院不满意率为54%,认为卫生院的医疗质量一般的为52%,认为卫生院的技术队伍比以前削弱的为44%,认为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不全的为70%,而有50.3%的座谈代表表示,要办好当地卫生院,才能解决就医难的问题。这说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农村群众医卫需求不相适应,老百姓不满意。
4、医药市场混乱,工作环境艰苦
一是有些乡镇扣留县级财政拨款,去年全县累计有35万元,如三都镇政府拖欠卫生院财政差补17万,其中02年欠5万元,03年欠12万。另挪用1.5万元村级防疫统筹经费至今没有给村防疫医生。二是到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收税(费)的多,工商、地税、物价、环保、审计、技监等部门都要收取金额不等的税(费),如溪口一个村级卫生所一年须缴纳360元地税,420元工商税,卫生系统内部医疗机构管理费360元,合计1140元,负担过重;三是医疗市场比较混乱,无证行医的多。这次调查的6个乡镇,有无证诊所19个,其中西港镇有7个,仅在集镇经营的就有4个,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次调查了解到,山口镇接生婆袁秀琴在家接生时烧起三盆白炭火,致使5人一氧化碳中毒;西港镇马祖湖村村民梁小春一家在集镇中小前接生,近两年已使4名新生儿患破伤风死亡;四是药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使以药养医的乡镇卫生院经费更加困难。游医药贩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如在南杂店中卖抗生素类药,挎个布袋卖生物制剂的行为还随处可见,更使乡镇卫生院无可奈何。五是群众轻防重治的思想还普遍,投入到医疗方面的经费增加不多。
5、村级防保经费无着落,防保工作得不到保证
我县自xxxxx9年起,取消了人均0.5元的防疫经费,村级防保人员误工工资无着落,税费又享受不到优惠,致使许多村防保人员不再愿意承担防保任务。目前,全县有6个乡46个村无防疫员,6个乡237个村无保健员,村级防疫处于半瘫痪状态。有些乡名义上有防保员,但工作没有落实,如漫江乡沙溪村,xxxxx3年四苗接种率只有65%,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尚未开展接种。全乡今年新出生34人,只接种7人,其主要原因是无人负责。
三、建议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面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农村公共卫生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乡镇政府建设农村公共卫生的责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农村群众中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增加经费,确保公共卫生支出和财政同步增长
xxxxx3年,我县公共卫生经费支出按县政府的安排没有完全到位。经费短缺使医卫人才培训和医疗设备购置无法展开。建议我县财政统筹安排,参照邻县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储备基金,年金额不少于50万元。要确保公共卫生经费和财政同步增长,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因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而支付的巨额费用。建议县财政统筹卫生经费和医卫系统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
3、整治市场,改善乡镇卫生工作环境
建议县政府组织工商、公安、监察、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今年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游医药贩、取缔无证诊所,清理乡镇药品销售网点,规范村级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的行医秩序。要建立分工明确、合作严密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卫生药监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坚决制止向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乱伸手的行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本着支持、扶助原则,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卫生机构,免征承担防保任务的村级卫生所的各项税费。要在广大农村加大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大卫生意识,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增加卫生投入。
4、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严格人才管理
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卫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突发多层次、多科学的能力培训,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城镇医疗机构对农村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承担传、帮、带的义务。卫生局要出台相关机制,人才管理要坚持畅通进口,堵住出口原则,适时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农村医卫队伍,并切实解决其待遇问题。卫生局党组要严格控制卫生系统的人事权,坚决杜绝用人医院说了算的弊病,改变医卫人员无序流动状况。要规范私立医院招聘秩序,严格执行xxxxx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卫生局《关于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卫生事业的意见(试行)》有关规定。
5、明确定位,加强农村防保网络建设
要明确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的定位,因地制宜,支持有条件发展的中心卫生院做大做强。县二院承担着西片区40万群众的医疗任务和渣津镇的防保任务,地位特殊,要尽快争取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其县级医院身份,并要保证正在建设中的住院大楼经费。中心卫生院要承担医疗防保双重责任,要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医技水平,完善医疗设备,积极主动迎接医卫市场竞争。
乡镇卫生院要不断完善和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不拘一格选拨乡村医生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队伍。要大胆吸收民间资金,改造医院用房,完善医疗设备。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机构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乡村医生中的入股人员参予社会保险,支持卫生系统改革。
6、积极宣传,主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它已在全国数个省市推行并取得了经验和成绩,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我县此项工作已经开始运作,请县委、县政府继续重视和加强领导,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我县开展起来。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7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__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__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m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m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见附表一)。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
全县297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6个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生机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见附表二)。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见附表三)。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偏小,规模最大的县人民医院只有300张床位,除此之外,100张以上床位的也只有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田氏伤科医院和钭氏伤科医院4家,还有许多医疗卫生机构根本就没有床位。医疗设备也十分落后且配备不足,除了2家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一点,其它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既缺乏又分散。卫生技术人员更是如此,建制镇中100人以下的就有5个,占总建制镇数的63%。
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县医疗卫生设施覆盖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三大方面,但是资源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五云镇,五云镇又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而县城新区及偏远农村地区配置明显不足,就县城新区而言,它是目前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还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给当地居民医疗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新区的发展。偏远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建设更跟不上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需要。
(二)医疗卫生设施功能不配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覆盖全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如壶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但是社区卫生服务“重治轻防”的现象尚未完全改变,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以及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6项内容为主的“六位一体”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卫生事业投入不充足
20__年至20__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8%、2.73%、2.55%,与卫生事业费(包括中医事业费)占政*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不足、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四)医疗卫生投资渠道单一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几乎都是政府投资,社会化投入的发展程度并不乐观,民间资本的进入,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政*财政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卫生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医疗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医疗卫技人员比例仍然很低,尤其是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进高职称、高技术人才难,医技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近年来,高级医技人员外流比较频繁(副主任医师流到外地就有10多名),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程度。
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
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县各乡镇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此,必须根据变化了的人口组成状况和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按照县域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全县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内合理布局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推进全县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属地化管理,对现有配置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山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县城老城区要以调整存量为主,控制卫生资源的增量,县城新区要以新建卫生机构为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量,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建立起能够承担新区诊疗作用、可以提供较高水平诊疗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居民的医疗机构。对县城的几家医疗机构的布局作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可将县人民医院从老城区迁建到新城区,县中医院从原址迁到现县人民医院所在位置,县妇幼保健院迁到现县中医院所在位置,五云镇社区服务中心则置换县妇幼保健院现在位置(见下图),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更多的群众,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分类区别对待,强化各类医疗机构功能
在达到区域资源布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优质资源得到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根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方便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和资源合理布局的关系,配合人口的流动及人口总量的增减情况,按有关规定调整医疗机构、配置人力和床位。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要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内涵建设,形成专科特色。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依法加强对民营专科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创造更好空间和更优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涵化建设,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卫生网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县、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__年应达到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社会需求控制和调整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等手段,增强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上来,投向到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薄弱点上来。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合理安排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卫生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积极自筹资金谋发展,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彻底改造危旧房,改善医疗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场所。根据市场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诊疗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卫生事业筹资渠道
要通过政策引导,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体制。在控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形成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的态势。要完善发展民营专科医院的政策措施,每年适当投入一定经费,支持现有田氏、钭氏、王金虎、康宁四家民营专科医院调整专业方向,鼓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改善现存民营专科医院的办院条件。要盘活卫生资源存量,在当前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立足于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存量,努力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管理不善、发展困难、功能重复的机构,要通过重新组合,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把卫生资源配置由扩大外延转向重内涵建设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卫生服务产出。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
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激发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力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的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卫生发展需要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要认真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推进“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乡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可以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并大力鼓励和吸引医学院毕业生和城市医生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8
近年来,上栗县医疗卫生系统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基础设施薄弱、队伍参差不齐、多数乡镇卫生院濒临倒闭的不利条件下,一跃成为硬件设施全省一流、医技人员业务精通、医疗收入连年翻番的农村卫生工作强县,连续三年全市卫生系统综合考评第一。为总结推广经验,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对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凸显改革成效的三大亮点
基础设施全省各县区一流。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医技住院大楼、综合办公大楼和门诊大楼为一体,医疗器械、设备先进,硬件设施领先全省绝大多数县区医院。改建后的县中医院交通便利、就医方便,被省卫生厅领导誉为“发展变化最大、发展思路最清、成效最显著、医疗环境和住院条件最好”。县疾病控制中心规划科学,理念先进,设施设备及人员队伍齐全,得到省级专家的好评,是全省县级疾控中心样板实验室。各乡镇卫生院环境舒适,设施完备,有的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病人与医务人员联系的传呼系统。全县88所村卫生室(所)业务用房已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正朝100所的目标迈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业务总收入从20xx年的800余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900万元,今年1-8月份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在业务总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群众负担不升反降,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1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药费用比例趋于合理,走出了“以药养医”的困境,20xx年1-8月数据显示,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41%,达到了省级医院医药收入比的水平,实现了“以技养医”、“以医养医”的良性发展。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xx年上栗县人民医院成为首批14个被省卫生厅授予“群众满意医院”的县级医疗机构之一,20xx年县中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上栗县被评为了全省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县已有4所市级“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8所市级“母婴安全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持“三个全省领先”。一是报销手续之便全省领先。首创了“乡镇医院直补”,实行“即医即报”,定点医疗单位全部设立直补窗口,农民出院当日即可领取补偿款;实行“限时报销”,在县外住院的参合农户,出院后只需将相关手续交至乡镇农医所,15天内可领取报销款(省里的标准为20天);实行“电话预约送款”,登记了所有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的联系电话,对居住分散且路途遥远的农户给予特殊照顾。二是补偿比例之高全省领先。上栗县新农合最高报销率达70%,实际补偿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可报销费用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三是受益面之广全省领先。结合本地实际,将住院分娩纳入补偿范围,将8种门诊大病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或定额补助对象,扩大了受益面,1-7月以来,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次,总受益面列全省9个县市区的第15位。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五个统一”
1、收支管理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卫生部确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县,也是卫生部通报的试点工作先进县,上栗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23家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严格收入标准,实行一个标准收费,公开药品价格,防止暗箱操作,需要减免的特殊困难群体一律经过县卫生局批准,杜绝乱收费,收人情费。另一方面,改革投入方式,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资金捆绑”使用,每年由各乡镇卫生院出资,筹集一至两百万元,分期分批建设各乡镇卫生院,两至三年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乡镇医疗机构改造。
2、人员调配统一,提高素质促交流。全县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选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挂职;选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优秀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学科带头人到市级、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设立了医疗培训中心,每年举办2-3期业务培训班,聘请省级医院专家给医务人员授课,今年已培训300人次。鼓励参加学历教育,组织了54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中医中等学历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选拔,对普通医务人员实行逢进必考、双向选择和末位淘汰制。
3、药品采购统一,降低价格惠群众。推行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采取限价竞价为主、议价为辅的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证了药 品质量,减少了流通环节,控制了药品的层层加价。今年1-9月,通过全品种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了30.36%,让利群众200余万元。
4、设施配备统一,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县按照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对省级下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五大件”基本医疗设备,即: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下腹部手术设备和一般检验设备。对村卫生室(所)则结合民生工程要求,按照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和治疗室“五室分开、配套齐全”的要求,抓好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统一购置了制度牌、科室牌和医疗设备(资料柜、体重计、高压消毒锅、毁形器)。
5、操作规程统一,规范服务保质量。统一印发了临床诊疗规范,全县卫生系统临床医生人手一册,要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统一印制了病历,制定了奖惩措施,发现不合格病历3次以上责令责任医生下岗,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
三、值得借鉴的四点启示
1、抓投入,政府支持是基础。县人民医院建设投入20xx多万元,中医院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疾控中心建设投入500多万元,村卫生所(室)建设投入100万元,加上设施购置、人员培训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xx年,全县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达2638万元,占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6.2%,今年1-7月,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已达20xx万元。除县本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外,还努力争取了上级部门和乡镇、村的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筹集资金。积极与省、市卫生部门进行业务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争取了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2个,建设项目资金近20xx万元。二是利用政策减少开支。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土地全部划拨,规费全部减免,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同步建设节约资金。上栗县规定,在规划建设村委会时要规划村卫生室(所),村卫生室(所)建设要与村委会建设同步,建成后由县卫生局给每个卫生室(所)配套3000元,不足资金由村里补助。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栗县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短短三四年间跻身全省农村卫生先进县区行列,为全县40多万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树形象,群众观念是根本。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给群众带来最大的实惠。一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连续几年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据调查,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二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恳谈会、建立投诉机制,广开渠道倾听民意,仅今年就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登门走访调查群众3000多人次,针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先后推出10条卫生行政机关政风建设措施、15条公立医院行风建设措施。三是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出台“三免四减半”等一系列惠民医疗政策,对特困户、低保户、70岁以上老年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户等,实行“三免四减半”。三免即门诊患者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四减半即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三级护理费等各减50%。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观念贯穿在上栗医疗卫生工作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时候。例如,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有关负责人屡次表示希望在现有报销比例为70%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提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的'实惠,还谈到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降低困难群体就医付费门槛,特殊情况下实行“零付费”,确保无一人因病返贫,无一人因贫困有病得不到治疗。
3、促改革,创新机制是关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上栗县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自20xx年11月起,将原本下放到乡镇的卫生院和下放到村的村卫生室(所)管理权收回, 由县卫生局按照职责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实行机构、财务、人事的一体化管理。实践证明,上栗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源于这次一体化管理改革。改革之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即人、财、物由地方管理,上级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县里管不了,乡村管不好的局面,不少患者小病自己吃药了事,大病 “舍近求远”到更高一级的医院机构治疗,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被架空,有的已经濒临倒闭。面对这些问题,上栗县坚定地推进了一体化管理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通盘考虑,实施全县医疗系统一盘棋的发展战略,开展横向互助,乡镇之间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五指并拳,形成合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进行纵向联合,县乡村对口管理,对口帮扶;实行一级管一级,村卫生室(所)接受乡镇卫生院管理,乡镇卫生院接受县医院管理;倡导一级帮一级,县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村卫生室(所)。通过横向互助、纵向联合,全县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在一些地方普遍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情况下,全县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4、强管理,监督制约是保障。率先实行“乡镇医院直补”后,有专业人士对此表示质疑,担心简化手续、缩短时间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造成新农合资金的跑冒漏,但上栗县用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督制约机制打消了有关专业人士的顾虑。县卫生局规定,县、乡、村要定期公示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补偿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并于每月5日前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帐,不定期对补偿对象进行电话回访。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坚持报销费用卫生、财政双印鉴制度,形成了财政管钱、卫生管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为全面客观了解和掌握新农合情况,该县成立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各乡镇农医所、定点医疗单位的费用补偿、基金管理及医药费用控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反馈,检查结果在全县通报。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为杜绝医疗中的腐败,上栗县将监督制约机制渗透到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常监管和定期巡查相结合,自我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为加强日常监管力度,投资三十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县卫生系统的局域网,对医疗卫生收费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执行定期巡查制,每半年由县牵头,对全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情况严重的予以处分。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拒收“红包”的签名活动,各医院向患者发放行风监督卡片,公开系统内八项行风纪律、八项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通过教育整治,严格监管,使医务工作者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首位,自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基本杜绝了收受“红包”,开大处方拿“回扣”的现象。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9
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03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2个(县医院和中医院),卫生机构5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爱卫办、农卫办),民营专科医院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所,乡级卫生院和分院15所,个体医疗机构22家,厂矿学校医务室4个,村卫生室51个。在职卫生技术从业人员513人其中:执业医师184人,执业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163人,检验、药剂55人。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点176个(每个行政村、社区各设一个点),共配备了14名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176名村级卫生信息联络员。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卫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发展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卫生发展资金不足。XX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5125万元,其中县城占92.64%,农村只占7.36%。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短缺,大部分卫生院都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三件”水平,医疗用房破旧,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平衡,难以有效正常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和满足农村人群的一般医疗需求。
二、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呈现出医疗技术力量明显不足。据统计,乡(镇)卫生院,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0%,70%以上无专业学历。没有一所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阑尾炎手术,有的甚至不能开展最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高层次、高素质人员明显不足,医疗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因而绝大部分卫生院存在以药养医问题。自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后,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开岗位,如今临床医生严重缺乏,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卫生院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参加进修或接受再教育,使医务人员失去知识更新的机会,造成知识老化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缺乏特色专科,竞争能力不足。由于卫生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业务水平一般化,缺乏特色专科,为群众提供服务的项目手段不能明显优于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且乡村医生凭借其身居村民之中的“地利”条件和灵活、方便、人员少、消耗低、积极性高等特点,使卫生院竞争能力不足,形成“小病找村医,大病送医院”的格局。
四、是卫生院存在管理水平不高问题。据调查,全县大部分卫生院院长都是从临床医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未接受管理知识培训,不熟悉管理工作,经营理念和办法缺乏,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机制滞后,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疗服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重医轻防”问题。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重医轻防”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仅数量过少,而且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本应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心,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使得原本在功能上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逐渐转为全面竞争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带来明显收益,故被逐渐弱化,导致乡镇卫生“重医轻防”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夹心层”的'乡镇卫生院,在医疗领域,其便利性和服务价格不及村卫生室(所),在服务质量上又难以与城区医院匹敌,在竞争中逐渐落入下风。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惠及乡镇卫生院的政策相继出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新农合”在报销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另外,“十二项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这些政策仅仅只是“救活”乡镇卫生院,使他们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回归其本来定位上做出实质性贡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然行进在“重医轻防”的老路上。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冲突非常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一、xx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状况
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m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m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 全县297个医疗卫朝气构分布在16个乡镇。医疗卫朝气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其次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朝气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
(三)医疗卫朝气构规模状况
全县医疗卫朝气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偏小,规模的县人民医院只有300张床位,除此之外,100张以上 床位的也只有县其次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田氏伤科医院和钭氏伤科医院4家,还有很多医疗卫朝气构根本就没有床位。医疗设备也非常落后且配备不足,除了2家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齐全先进一点,其它医院和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既缺乏又分散。卫生技术人员更是如此,建制镇中100人以下的就有5个,占总建制镇数的63%。
二、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县医疗卫生设施覆盖了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三大方面,但是资源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五云镇,五云镇又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而县城新区及偏远农村地区配置明显不足,就县城新区而言,它是目前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还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给当地居民医疗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新区的发展。偏远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建设更跟不上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须要。 (二)医疗卫生设施功能不配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覆盖全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如壶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但是社区卫生服务重治轻防的现象尚未完全变更,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以及健康教学和安排生育指导等6项内容为主的六位一体的功能须要进一步加强。
(三)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够
20xx年至20xx年,全县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8%、2.73%、2.55%,与卫生事业费(包括中医事业费)占政财政支出比例达到5%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医疗卫朝气构工作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不足、设备落后和人员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健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四)医疗卫生投资渠道单一
全县医疗卫朝气构的建设与发展几乎都是政府投资,社会化投入的发展程度并不乐观,民间资本的进入,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仅靠政财政的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满意社会的需求。
(五)卫生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县级医疗卫朝气构和乡镇医疗卫朝气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医疗人才的学问结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的医疗卫技人员比例仍旧很低,尤其是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进高职称、高技术人才难,医技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峻,近年来,高级医技人员外流比较频繁(副主任医师流到外地就有10多名),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匮乏程度。
三、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
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我县各乡镇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为此,必需依据改变了的人口组成状况和可能发展改变的趋势,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和服务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全县卫生资源,在不同区域内合理布局不同规模的卫朝气构,打破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的格局,推动全县区域内卫生资源的属地化管理,对现有配置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解决山区卫生资源配置不完善的问题。
县城老城区要以调整存量为主,限制卫生资源的增量,县城新区要以新建卫朝气构为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量,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建立起能够担当新区诊疗作用、可以供应较高水平诊疗服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居民的医疗机构。对县城的几家医疗机构的布局作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可将县人民医院从老城区迁建到新城区,县中医院从原址迁到现县人民医院所在位置,县妇幼保健院迁到现县中医院所在位置,五云镇社区服务中心则置换县妇幼保健院现在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医疗卫生设施服务更多的群众,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二)分类区分对待,强化各类医疗机构功能
在达到区域资源布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力求使优质资源得到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发展,要依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体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改变和资源合理布局的关系,协作人口的流淌及人口总量的增减状况,按有关规定调整医疗机构、配置人力和床位。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要广泛采纳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内涵建设,形成专科特色。
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引导,依法加强对民营专科医院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为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创建更好空间和更优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内涵化建设,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多元化,建立起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学和安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卫生网点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三)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实力
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县、乡镇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应不低于当地当年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卫生事业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有所提高,到20xx年应达到同级财政常常性支出比例的5%以上。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按社会需求限制和调整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专项资金等手段,增加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实力,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上来,投向到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薄弱点上来。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合理支配卫生监督、疾病限制、妇幼保健和医疗急救等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房屋修缮等发展建设支出,以及农村卫生、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支出。医疗卫朝气构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卫生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同时,要主动自筹资金谋发展,加大基本建设的投入,彻底改造危旧房,改善医疗环境,为农夫群众供应平安、舒适的就医场所。依据市场需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诊疗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卫生事业筹资渠道
要通过政策引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主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体制。在限制卫生资源总量的基础上,激励和支持社会力气办医,形成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公允竞争的态势。要完善发展民营专科医院的政策措施,每年适当投入肯定经费,支持现有田氏、钭氏、王金虎、康宁四家民营专科医院调整专业方向,激励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改善现存民营专科医院的办院条件。要盘活卫生资源存量,在当前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补偿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的状况下,立足于盘活现有卫生资源存量,努力挖掘卫生资源的潜力,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对管理不善、发展困难、功能重复的机构,要通过重新组合,使之发挥更好的效益。把卫生资源配置由扩大外延转向重内涵建设上,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卫生服务产出。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养
要紧紧抓住培育、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激发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者活力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疾病限制、卫生监督、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服务的人才培育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我县卫生发展须要的素养优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
要仔细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推动xx省乡村卫技人员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并实行切实有效措施,稳定乡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要制定实惠政策,激励优秀卫生人才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可以提前一年参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并大力激励和吸引医学院毕业生和城市医生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赐予适当倾斜。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1
为了解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的结构、分布状况,进一步搞好卫生系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本系统人才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以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意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需求,我们对全县医疗卫朝气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进行了一次深化细致的调查探讨,现将调研状况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状况。xx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状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养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学问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养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学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头引进,学问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育缺乏足够的思想相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育缺乏足够的相识,在人才培育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育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须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许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缘由,医疗卫朝气构缺乏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建性的制度和措施,安排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实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阅历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学问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朝气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索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养。依据现有人才队伍状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育安排及详细实施方案,有目的、有安排培育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育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详细模式可实行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养良好的人员参与医科高校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周密的培训安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学问、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学问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支配学习时间)激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学,激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学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养。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对社会公开聘请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溢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情愿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朝气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溢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运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淌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建拴心留人的环境,实行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供应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开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接着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实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赐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运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意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实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沟通,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沟通运用力度。
(五)设立人才嘉奖基金,全面激励人才。建议县政府层面设立由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注资而形成的人才嘉奖基金,特地用于对有特别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嘉奖,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主动性、创建性,使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尝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每年支配肯定的经费,用于建立人才培育和嘉奖的院(所)长人才嘉奖基金,每年提取肯定基金对重点专业、特地人员进行重点培育,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特地人才的学术沟通报销差旅费用,对科研课题赐予专项补贴,对在职学历教学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嘉奖等。
(六)建立人才库,组织储备人才。在摸清现有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系统人才库,制定详尽的人才管理方法(包括人才的选拔、培育、运用),使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使卫生系统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长效机制。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卫生事业紧密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抓好疾病预防、医疗改革、公共卫生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卫生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成绩表现为“五个进一步”。
(一)医药卫生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我县十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增补的226种药品,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正在着力展开。二是新农合制度顺利推进。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加强,参合人数和参合率逐年提高。20xx年全县共有15.8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8.28 %。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全县有101487万人次因门诊或住院受益,三年受益总金额达4649.50万元。三是国家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4916人,电子建档104916人,建档率87.43%。
(二)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落实
一是疾病预防工作成绩显著。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 ;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宣传率达到95%以上;实行入村接种常规疫苗,接种率明显上升。二是妇幼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对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知晓率100%,补助资金为100%达标。三是卫生执法能力明显加强。建立健全卫生执法体系,装备执法工具17件,及时受理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
(三)医疗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
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投资卫生项目建设的机遇,着力解决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共投入2893.371万元进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拥有医疗卫生工作用房4.94万平方米。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达标建设,为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升级改建了10个乡镇卫生院和74个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配置了三大常规、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价值总金额378.5万元;县医院投入了总金额1316.5万元引进了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CR等一批先进医技设备。
(四)医技人员培训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自身培训。狠抓‘三基“、”三严“训练,完
成了243名在岗乡村医生培训。二是强化对接培训。北京医院对接我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为期三年培训指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在申请北京医院长期对接我县进行帮扶;实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现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三是强化外出学习。选派医护人员到发达地区、先进医院进行学习深造,25名县、乡级医师分别到各个省市参加了不同的.培训。
(五)医疗服务队伍进一步稳定
一方面卫技人员开始得以补充。近三年来,我县陆续对原空缺编制进行招考补充,共招聘卫生技术人才46人,还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本专科生53名,第一批21名学员学满结业,即将投入到一线服务。另一方面村级卫生队伍逐渐得以稳定。将村卫生员的补助提高到了500元/人/年,部分乡镇目前已达2200元/人/年,62个村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大大改善了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条件。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国家对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的投入,初步解决了乡镇卫生院无房无设备的问题,然而葛源、司铺卫生院还没有得到升级改造,莲荷卫生院也还没达到建筑要求,部分新建乡镇卫生院由于后续投入不足或人员较少等原因,出现有设备但无技术人员或无房屋安装设备的情况,导致资源利用率
低。
(二)人员配备不齐全
全县卫技人员总数仅419人,为1.2人/千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乡村医生数不足,老龄化严重,全县乡村医生才252人,且有10.64%的年龄在50岁以上;高级专业人才匮乏,我县各级各类在编卫生专业人员39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8人,中级168人,初级203人,乡镇卫生院中只有葛源有1个正高和莲荷有1个副高,远有达到国家要求。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县除建立了疫情直报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外,其余卫生信息都未实行信息化连网管理。多数信息的收报工作主要靠手工操作,其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都较差,特别是在乡村两级尤为突出。乡镇卫生院虽都配备了电脑但多数人不会操作,严重影响信息化进程。
三、几点意见
(一)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根据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进度及统一安排,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市场竞争,实行岗位聘任制,院长负责制;大力推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彻底破除以药养医;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
(二)深化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力度,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通过派遣人员、技术支援等形式,帮助乡镇卫生院加强产科建设。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卫生城项目,完善卫生城的硬化、绿化建设;加快实施莲荷中心卫生院、葛源中心卫生院重建扩建项目;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加快落实县中医院的项目工程。
(四)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严格临床医生抗生素使用标准,重点解决过度检查、过 度医疗和服务态度等问题。尽快建立医患纠风第三方调解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各类医疗纠纷,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提升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3
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县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实施,已运行近五年时间。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县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补偿政策逐步完善,补偿水平逐步提高,报销程序逐步简化,监管能力逐步加强,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农民信任度明显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县新农合资金支出9751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9029万元,补偿186818人次。统筹资金支出包括住院补偿783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551万元,慢性病补偿154万元,村卫生站观察治疗(门诊统筹)补偿488万元。统筹资金使用率平均为90%,受益率平均为7%,补偿比平均为30%。我县共有690257位农民参加新农合,1-6月,新农合资金支出2605万元,其中统筹资金支出2364万元,补偿35400人次,家庭账户支出241万元。新农合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称号。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保障新农合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关系全县70多万农民群众健康权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把新农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县分别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县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新农合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合管办设在乡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长兼任,每乡镇安排1名专职经办人员和1名兼职财会人员负责新农合的审核、报批、兑现、记账等工作。试点过程中,我县经办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办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新农合工作需要。
(二)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我县对新农合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坚持资金封闭运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强化资金筹集。我县农民入保金的筹集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卫生部门配合,收缴入保金时,由乡镇合管办开出专用收款收据,登记发放《合作医疗证》,填写参合农民登记表。各乡镇合管办在本乡镇金融机构设立新农合专用账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时存入专用账户,在筹资结束后全部汇入县新农合资金财政专户,与县合管办办理结算手续。今年3月底,我县顺利完成二次筹资工作,新农合筹资总额提高到每人100元。严格资金管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由县财政局管理,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基金支出需县卫生局和县财政局共同审批方可拨付,县合管办将每批补偿人数及金额制成报表,报卫生局和财政局审批,审批后,资金由收入户转入支出户,县合管办将资金从支出户拨付给各乡镇合管办或定点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保证了资金的封闭安全运行。
(三)适时调整政策,逐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我县在新农合制度的推进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将农村部分常见慢性病、村卫生站观察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起报线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至3万元。,实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全面提高报销比例;,筹资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县新农合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取消家庭账户,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慢病病种,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住院统筹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两部分,分别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门诊统筹。参合农民年最高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政策逐步完善,资金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
(四)优化办理程序,方便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在方便群众就诊方面,参合农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卫生站治疗,并可以获得一定补偿,做到小病不出村;在县内就诊不受级别限制,参合农民可以任意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就诊只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办理转诊手续时,乡镇合管办以一封信的形式书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费用报销方面,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参合农民出院后将报销材料交到乡镇合管办,由乡镇合管办直接给予补偿。参合农民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出院时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补偿费用,当场审核并兑现补偿金,实现了零距离、零时限补偿。
(五)推行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从开始,我县充分发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作用,实行乡村一体化与新农合工作有机结合,将村卫生站作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的派出机构,参合农民患病在村卫生站观察治疗可以获得20%的补偿。5月起,我县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即按照人均20元标准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门诊统筹基金,用于补偿门诊费用,单次门诊费用补偿封顶额为10元,门诊统筹基金支付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使用”的办法,以控制医疗费用,保证门诊统筹基金安全。
(六)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医
疗费用。在新农合运行过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一是实行身份核实,防止冒名住院。参合农民住院治疗时,需携带《医疗证》、《身份证》,由经治医生和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共同查验,防止发生冒名顶替。二是现场核查,加强日常监管。由县合管办每月安排一定时间抽取部分报销材料与医疗机构原始材料进行核对,并通过电话和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报销情况进行调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范虚假票据。,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安装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医疗收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据而出现的弄虚作假漏洞。四是实行三级公示、加强事后监督。每批新农合补偿情况都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公示,社会各方可以通过公示来监督补偿情况。五是建章立制,明确处理办法。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行为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处理规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确奖惩。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标准,每季度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与10%管理保证金挂钩。七是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包括推行单病种限额收费,限定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核定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历和处方评审制度的,通过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几年来的工作表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较为平稳,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通过对参保农民直接补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护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新农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农民得到实惠,新农合工作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各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四是新农合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加强,能够适应新农合工作需要。通过我县几年来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关键。三是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做好新农合工作的保障,新农合工作须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共同推进。
四、存在问题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还未建立有效、便捷、稳定的筹资机制。虽然筹资难度大大减小,但筹资工作量仍然较大,筹资成本高。二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难以监管。我县新农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于补偿在县外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但受隶属关系的制约,我县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议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农民参合筹资机制。加强相关政策调研,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多途径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简便易行的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如试行参合农民委托农村金融机构或村民委员会代缴,也可以由政府委托村委会代办、由参合农民自己主动缴纳,或是一次筹资,多年使用等。
(二)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单病种限额收费管理,从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费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降低农民负担,减少新农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历与处方评价制度,定期抽取定点医疗机构病历和处方,由新农合专家委员会集中对其评价,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适应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加强管办体系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管办队伍的能力培训,着力提高管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新农合管理软件,并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引导农民在基层就近就医、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合格卫生站的建设,重点培训好乡、村两级卫生人员,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xx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
(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xx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xx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公共卫生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职能要逐步转移到管理公共卫生上来,努力在严格行业监管、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上见成效。二是明确创建卫生强县工作目标,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按照我省卫生强省、强县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均要达到省厅有关要求。三是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科学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整合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制订合理规划,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六)坚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快卫生院技术人才培训进程。一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水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对卫生院院长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卫生院职工的积极性,如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等,都与院长能力的好坏直接相关。二是增强卫生院职工的整体素质。认真抓好驻村联村责任医生轮训工作,积极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农村卫技人才,为全面落实农民健康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4
在校团委的有序组织下,来自不同年级、系办,不同学生组织的共xx名同学组建成了医疗卫生专题调研队。在指导老师刘部长的统筹安排下于xx年7月7日下午3点30分开始对泸州市江阳区竹苑社区的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整理,我们一共建立了xx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其中,老人xx人,高血压xx人,老年人中患高血压的有xx人,糖尿病xx人,儿童xx人。从数据看来,在此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8。40%,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尤高,达88。11%;糖尿病患病率稍低,但也不容乐观,约3。53%。 因我们在调查前未与小区物业提前沟通,也没来得及出通知或公告,所以许多居民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活动。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居民不理解,甚至对我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不愿意配合调查。特别是涉及姓名、联系方式、工作、既往病史时,大家都会比较避讳。有人说,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的,不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也有人说,自己年轻,没必要;还有人觉得自己本来就有保险的,用不着,而且他们觉得在社区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我想,这些居民应该还不太了解这项国家政策,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和工作不熟悉,缺乏医与患的基本信任,觉得小卫生站没什么用,看不了病,一定得去大医院才能心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也有许多居民非常热情,很积极地配合我们的调查。当我们无数次的敲门、解释,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时,那种感激和兴奋是难以言表的。因为,他们的认可让我们相信: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是对的,医生的奉献是有意义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向往。
不论大家的态度怎样,我们每次敲门总会面带微笑,重复同样的内容:“你好!我们是竹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为社区的常住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请问方便打扰你几分钟,配合我们填一下调查表吗?谢谢!”“姓名、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虽然枯燥,我们依然热情饱满。 我们去调查时,很多都只有老人在家,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很孤独,我们给他们做调查时也聊些其他的。比如,我们去的时候也会特别叮嘱老人:饮食尽量清淡点,平时少食多餐,苦瓜是解暑好菜,夏季可以煮食绿豆粥,尽量不吃剩菜剩饭,注意个人卫生等等。他们非常高兴,觉得好久都没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最后,老人甚至还会 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心里不禁有些心酸和怜悯,老人们真的很缺乏关爱!
另外,我自己在调查中也作了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准备工作:
需要提前与各个小区物管联系、沟通,将事情提前通知到位,并按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二、 关于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
2、以病人为核心,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 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
3、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原则:
1)逐步完善的原则;
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5、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6、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和意义:
1)内容更全面充分,不仅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 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
2)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广泛,电子健康档案和计算机信 息系统的应用,将使医生会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质量大大提高,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3)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更方便,其特有的数据格式和集中 的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统计分析、卫生管理的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存储更简易,能实现大量存储和实时存取的统一, 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直接、快速、准确的为突发性、传 染性、多发性病提供资料。
三、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落实:
1、日常工作时,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注意健康小知识 的宣传普及;
2、定期分批次组织社区常住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注意 通知到位;
3、每次居民体检结束以及看病后,做好相关记录;
4、社区可以就近与泸州医学院联系,组织医学生志愿者 定期在社区为居民量血压,宣传实用健康小知识、急救知识等,增强居民卫生意识。
当然,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
一、 团结就是力量。
以两人为一组,小组之间精诚合作,互相交 流,相互帮助,团队任务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前进,高效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相互也越来越熟悉,大家也收获了友谊。
二、 团队效率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指导。
指导老师刘部长每天都会关 心我们的工作业绩,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出一些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三、 有效的沟通是任务完成的关键。
不仅要使居民相信自己,还 要让他们理解、主动配合,让他们感觉被关心和重视。而我们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四、 这是对耐心和恒心的考验。
调查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所有 居民,必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或怀疑,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开始和继续我们的工作。调查工作需要家家户户亲自上门问询,并负责解释以及协助填表,看似内容很少的一张表,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更需要提高居民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意识。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仍有赖于国家卫生制度的完善,和医疗知识的普及。而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组织,需要从小事抓起,做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记录,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建设性指导和建议,使全队工作顺利完成。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5
按照县政协关于《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方案》,为了准确掌握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找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政协副主席带领县政协文史委、卫生局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片区和县级医疗单位,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乡镇卫生院等形式,重点对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卫生工作推进情况、基层卫生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新农合办),乡镇卫生院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90个。
(一)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共计投资7700余万元,对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5.75万平方米,其中,县人民医院进行异地重建,规划投资6900万元,新建业务用房2.16万平方米。添置了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如县人民医院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和乡镇卫生院200ma以上的x光机、b超、心电图机及生化检验设备,全县规划设置床位364张,实际开放床位265张。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质的飞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8%,基本实现了以县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防保网,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核定卫生人员编制总量为552人,实有354人,空编198人;其中核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总量474人,实有312人,空编162人。近三年,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通过全州事业单位公开招录113人,招聘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9名,招聘“9+3”医学毕业生7名;招录“阳光天使计划”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生16名;专科直选17人,签定“3+3”免费医学生专科定单培养计划协议24名;免费订单培养医学生协议11名;为毛日、阿科里乡聘用1名藏医。沙尔、、3所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已基本满足,其余一般卫生院都在3人以上,告别了过去乡卫生院“一人一院”或“两人一院”的状况。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核定及实有情况。 县人民医院核定人员编制164人,实有111人,空编53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人员编制35人,实有28人,空编7人。县中藏医院核定编制81人,实有27人,空编54人。县妇幼保健站核定编制25人,实有14人,空编11人,县卫生执法监督所核定人员编制7人,实有6人,空编1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核定人员编制11人,实有9人,空编2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累计空编128人。
2.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定及人员实有情况。我县按照《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县编制委员会于20xx年8月批准我县21个乡(社区)卫生院人员编制数达到168人(每个卫生院8人),目前、、中心卫生院人员基本满足外,21所乡(社区)卫生实有101人,空编70人。
3.全县村卫生室人员情况。109个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90个,有村医生90人,具有中专学历5人。在岗执业的乡村医生90人(男:69人,女:21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21人(男:18人,女:3人)占24%,50岁—59岁的28人(男:24人,女:4人)占31%,40岁—49岁的23人(男:15人,女:8人)占25%,40岁以下的18人(男:12人,女:6人)占20%。中专文化程度学历5人,占6%,初中及以下学历85人,占94%。
4.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养和能力提升情况。近两年来,通过采取分片区培训乡村医生、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执业医生培训项目、全科医生培训,对口支援、学科带头人培养等方式,培训村医生360人次,其中选送54名村医生到卫校接受3年医学中专免费学历教育(每年定期学习2个月)。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170人次,培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86人次。
二、卫生工作推进情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20xx年我县农村居民参合人数达56612人,参合率达到99%。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个人筹资70元。截止今年8月30日,共补偿14326人次,其中住院报销4789人次,门诊补偿9573人次,共计补偿金额达1498万元,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在统筹地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实际补偿比达到61.5%、门诊费用报销比达60%。将儿童苯丙酮、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致使我县目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障范围扩大到22种,最高补偿提高到12万元。开通县内医疗机构、州医院、州分区医院等28个定点医疗机构结时即报工作,方便患者报账工作。积极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助。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序推进。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医疗卫生单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率、管理率和收益率,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全民健康体检机制。充分利用好20xx年全县妇女病和慢病普查成果,做好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全民体检工作制度化,要求医疗机构每2年开展一次以慢病和妇女病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体检工作,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一次健康体检,今年上半年重点对去年两项普查工作进行补漏体检,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规范化纸质档案为68413人,规范建档率为98.11%。管理高血压患者3094人,管理糖尿病患者718人,管理重型精神病人120人。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xx年初启动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等级评审工作,力争今年10月“二级乙等”疾控验收一次通过,卫生部门加强了传染病监测和防控,20xx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0种,共计69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03.34/十万。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全面完成脊灰及麻疹补充免疫工作,接种率达95%以上。管理结核病人41例,其中肺结核27例,实行了免费治疗;艾滋病病毒检测778人次,未检出阳性病例。目前在管病人及感染者6人,免费抗病毒治疗3人。
三是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大力开展“健康”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和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我县农村改厕成果,积极开展卫生乡镇和卫生村创建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主动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工作。
四是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今年全县孕产妇总数为252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6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66?,住院分娩233人,住院分娩率81%,新法接生率100%,产后访视124人次,访视率92%,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89%。筛查出高危产妇6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高危孕妇管理率100%。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84?;今年上半年7岁以下儿童管理4238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2940人,管理率为7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7‰。发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212人10.6万元,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231人。
五是增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加大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队伍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力度。强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加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准备工作。
六是强化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全面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建立自由裁量行使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卫生综合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督促医改制度实施,强化日常监督工作的落实。今年组织4次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及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达监督意见书,并要求及时整改。
七是积极开展寺庙僧尼疾病普查。今年按照县委关于寺庙“五通五有五覆盖”的安排,我县组织县医务人员对全县开放寺庙僧尼进行结核病、包虫病普查,普查人数达654人,查出疑似结核病8人,疑似包虫病6人,目前正在进一步确诊。
(三)启动民族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20xx年以来对23个乡镇109个村进行包虫病普查共计40003人次,累计发现包虫病疑似病人111人(其中死亡5人),目前动态管理106人,累计手术治疗8人。今年制订了《县20xx年包虫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完成包虫病患者随访40例,进行了免费b超复查、肝功检查、对符合条件的开展药物治疗。实行犬犬驱虫、月月投药,每月定期对全县6745只犬采用兽用吡喹酮进行药物驱虫。目前正对23个乡镇的犬粪进行收集,州对我县包虫病患者正在进行疗效考核。
(四)全面取消药品加成。20xx年7月起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20xx年10月起又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每年取消药品加成额7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五)实行自愿免费婚前体检。我县自20xx年3月起开展自愿免费婚前体检,按每对婚前体检对象补助240元标准确定统一的检查项目,目前全县婚前医学检查11对。
(六)进一步充实医疗机构人员。今年上报并确定我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61人,其中已招录阳光天使5人,直招专科以上学历12人,上半年事业单位招考卫生专业技术16人即将到岗。
(七)常态化开展义诊巡诊活动。把义诊巡诊活动作为常态工作,与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和卫生发展十年行动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义诊巡诊活动工作,20xx年县卫生局建立由17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义诊巡诊医疗队,至少每两月开展1次乡、村义诊巡诊活动,每次巡回4-6个乡镇、10-18个村,年内覆盖全县23个乡镇和109个行政村。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开展下村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不少于10天,每季度覆盖辖区内行政村至少1次,每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全年下村巡回医疗时间不低于60天,目前我县义诊巡诊医疗队已开展8次义诊巡诊活动,乡镇卫生院累计开展下村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达350天次。
(八)强化卫生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
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20xx年启动县中藏医院“二级乙等”中医院等级达标工作,今年6月顺利通过省中医管理局专家评审;二是推进县人民医院异地重建进度工作,县人民医院住院楼装饰装修已接近扫尾阶段,门急诊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建设;三是加大6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14所村卫生室建设进度,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2.加大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人才培养,今年以来,选派23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业务培训,选派11名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省州(市)级医疗机构业务培训,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对所辖90名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
3.继续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实县级医疗机构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分别对口支援、、卡撒、咯尔卫生院,为乡村医疗机构送技术、送人才、送服务,有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利用眉山第三批援藏医疗人员,以“组团兴院”的形式集中帮扶县人民医院,在两年内实施“112行动计划”,即:建立县人民医院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门诊;提升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实力;启动全县1小时医疗服务圈;启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
4.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乡两级紧急医疗救援建设,今年建成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以、、3所中心卫生院为枢纽的“120”急救体系,初步形成1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圈,提高院前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同时,为发挥村级医疗机构“网底”作用,我县今年在卡撒乡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明年在全县推开。
5.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满足群众用药需求。针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群众反映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少”的问题。卫生局一是要求配送企业加大基本药物储备,确保日常库存在30万元以上,解决药品配送不足的问题;二是要求各乡镇卫生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正面宣传,引导和改变群众用药习惯,使医务人员和群众懂得用同类基本药物替代非基本药物,解决医务人员和群众感觉的“无药可用”问题。三是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补助全部以药品形式发放到村。同时,为满足群众使用非基本药物需求,卫生局协调药品配送企业在2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非基本药物代购药柜,目前各乡镇卫生院药品充足,能够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6.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一是为降低医疗风险,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今年10月起购买医疗责任险。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成果。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调整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诊疗行为。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三是严格医疗质量管理。积极推进县人民医院等级复审。提升临床路径管理水平,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废物管理,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院前医疗急救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县人民医院设立警务室。四是强化优质医疗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和“服务百姓健康”活动。继续推行便民门诊、错峰门诊、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等便民措施。五是加强中医药工作。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六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和病人投诉处理制度,计划开通“12120”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及时反映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卫生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全县核定卫生人员编制总量为552人,实有354人,空编198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空编128人,乡镇(社区)卫生院空编70人。
二是严重缺乏急救车驾驶员。急救车驾驶员严重缺乏,灾后重建装备乡镇卫生院救护车9辆,无专业驾驶员,多数卫生院由院长兼职,县人民医院现有急救车7辆,4名驾驶员全为临聘,这些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如今年县人民医院临聘驾驶员转诊病人在途中遭遇车祸,致车毁人亡,给县人民医院造成巨额赔偿。按照州委关于在全州建立1小时医疗服务圈的工作要求,缺乏急救车驾驶员已成为难以推进该项工作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国家招聘执业医师项目难以稳定。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缺乏执业医师的问题,省卫生厅自20xx年起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规定对编外招募到乡镇卫生院志愿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上,本人自愿留下来的执业(助理)医师,可在原招募的乡镇卫生院和相应限额内通过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为在编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还规定?接收单位为招聘执业医师按规定申报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费部分,由省项目办公室按每人每年3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不足部分由项目县财政负责解决。该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累计招聘执业(助理)医师9人,先后分配到我县俄热、二嘎里等乡镇卫生院,这些同志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在乡镇卫生院非常实用。但由于在编制、社保(五险一金)等配套政策未落实(编制问题在20xx年9月2日才由州人社局州卫生局发文明确),已有2人服务期满解除协议。其社保单位缴纳部分据测算还需每年5.4万元。
四是我县工作环境相对内地差距较大,交通、通信建设滞后,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近三年,我县调离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或调出县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40人;公开招录的医学院校毕业生7人中,已废除协议5人。同时,医疗行业特殊,职业风险大,部分人不愿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已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也有退出或改行,人才流失大。特殊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而本科以上学历几乎不愿意到我县工作,人才引不进。
五是村医生年龄老化,村医生合理退出机制难以建立,村医生队伍建设滞后,“三级”医疗卫生“网底”服务能力薄弱。
建议:一是着力解决全县卫生人员空编问题,一方面为确保全县卫生队伍稳定,减少人员流失,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时优先招录本县籍医学毕业生,继续采取专科以上学历直选,降低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学历标准等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充实卫生队伍。另一方面,根据全县急诊急救实际情况和全面启动1小时医疗服务圈要求,建议为、2所中心卫生院各配备1名救护车驾驶员,为县人民医院配备救护车驾驶员3名。
二是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明确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人员服务期间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卫生厅、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省编委《关于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文件要求,除省项目安排每人每年的3500元社保补助外,不足部份由县财政予以配套解决,据测算约需每年5.4万元,按协议服务期5年计算,共需配套27万元。
(二)常态化巡诊义诊难度大。近年来,我县所开展的巡诊义诊和卫生下乡等活动,所有费用由卫生局和医疗单位垫支,每开展一次巡诊义诊活动所需经费(宣传材料、医疗耗材、药品发放、车辆运行)在2万元左右。无专项工作经费,医疗机构垫支困难,致使该项工作难以推进。
建议:将该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按开展12次巡诊义诊活动,每次按2万元进行预算,共需财政预算解决24万元工作经费。
【通用】医疗卫生调研报告15篇相关文章:
★ 事故救援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