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几月几号 端午节在几月几日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按照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的计时方法,五月为午,因此五日也称午日。明代俞安期的《类函》引用《风土记》中的记载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这一天也称之为重午,又名端阳,取阳气开始旺盛之意,又称作蒲节。《事物原始)引用《荆楚岁时记》道:“五月五日为端阳,一云蒲节,一云重午。”重午又称作端五。《清嘉录》引用《荆楚岁时记)称京师将五月一日名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说。此说法是最流行的一种。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被楚国朝廷流放的屈原,得知秦兵攻破楚国。眼看祖国被侵略,白己又无力挽教,便投泪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往江里扔,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再咬屈大夫的身体了。随后,大家纷纷仿效。但是屈原的真身始终打捞不上,据说是被蛟龙所困。人们怕饭团被蛟龙吃掉,就想出用谏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从此,人们在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向江里投放食物,举行划龙船等活动。以此祭莫屈原。用棣树叶、彩丝包的饭团也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棕子。
端午节传说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为楚国人,其父亲和兄长均被楚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帮助吴国伐灭了楚国。伍子胥也替父亲和兄长报了仇。吴王死后。其子夫差继位,率兵侵略越国。越王勾践大败,请和、得到夫差的同意。伍子胥建议夫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采纳。
随后伍子胥遭谗陷害。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尽。伍子胥死前对子弟说:“我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东门上,我要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说罢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殉难。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传说东汉年间,上虞一名为曹娥的姑娘,她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14岁的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父亲溺江后的第17天。即五月五日,她也投江而死。5日后她的尸体与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曹娥的事情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改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的粽子多为家家户户自己包裹。一般在五月初一便开始准备包粽子所用的原辅料,如购糯米,买赤豆、猪肉、火腿、枣子、玫瑰酱等。初三上午早早出门到菜场购买粽叶。粽叶因各地不同而异,北方以芦苇叶为多,南方以著叶为多。粽叶又有新鲜和干的两种,新鲜粽叶是刚摘割下来的,色碧清香,一般人家都买新鲜的粽叶。干粽叶是隔年摘割后晒干的,色黄,清香味也淡。将粽叶买回后,放入锅中沸水煮透捞出,浸在清水中待用(以淹没粽叶为度),还要准备细麻线包扎用。另将糯米淘好沥干水,倒入盆内,这样便可着手包粽子了。我国粽子的形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可说是多姿多彩,形状各异,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三角粽、四角粽、锥粽、菱角粽、筒粽(少数民族为多)、秤锤粽、九子粽、小脚粽、枕头粽等。
雄黄酒
端午节除吃粽子外,家家还设宴喝雄黄酒或朱砂酒,家家门口悬挂艾、葛、菖、蒜。这一食俗的来源,民间有两种说法:端午节一般在芒种和夏至之间,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此时天气进入暑期,毒虫猖撅,病毒滋生,疾病增多,瘟疫流行。有位仙人叫张天师的,每年端午节出来收服瘟疫、毒虫,以菖蒲为剑,艾叶为虎(坐骑)、葛藤为绳索,来斩除和擒拿瘟神。同时,又教民用雄黄朱砂泡在酒中饮用和洒于庭院屋角,便可辟崇辟毒了。另一说与神话《白蛇传》有关,说白蛇与许仙开了一个药铺,在端午节要青蛇到各处放毒,使人普遍生病,然后出誉解毒的药,使药铺生意兴隆。法海要许仙在端午日于门上悬挂曹、艾、葛、蒜,在午时给白娘子喝雄黄、朱砂酒、雄黄是辟邪之物,使白娘子现了原形。这样,就形成了每年端午饮雄黄、朱砂酒的习俗。
凉药茶
用夏枯草、营蒲、淡竹叶、薄荷等凉性解热药草熬水当茶喝,叫作“凉药茶”,也在端午节这天喝,不仅家人自熬自饮,还互送亲朋近邻,互相喝。有些地方慈善团体还从端午这一天开始发放羞香丸、青黛散、六一散、济众水、凉药茶等防治署期疾病的药物。
五毒饼
是用面粉制作的一种饼,以面粉为皮面,内包搪馅,在饼面的酥皮上,用木模印刻蛇、蝎、壁虎、蜈蚣、蟾蜍五种动物(这五种动物便是五毒的具体象征物),称之谓“五毒饼”。必须在端午节这天吃,无论大人、小孩都吃。其意思是:将五毒吃下肚,以毒攻毒,百病全无。
端午节几月几号 端午节在几月几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