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讲课视频教程_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

文/ 梦无畏 时间: 读后感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 组织教学。从创设音乐学习环境的角度考虑,把《玩具兵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音量不可 过大),在课前反复播放。在音乐的氛围中,安排学生有序地坐到座位上,潜入性地让学生熟悉新 环境和音乐。

2. 热身活动。和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模仿教师做“玩具兵”神气地行走的动作,创设愉悦的学 习环境,让学生放松身心, 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3. 在反复聆听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变换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如:将全班分成两大组(或若 干小组),聆听作品的第一部分时,由一组学生随音乐做行走或蹦跳的动作, 另一组学生安静地聆 听; 聆听作品的第二部分时学生对换; 到第三部分时, 全体一起随音乐的变化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表现梦境中玩具兵调皮的形象。为引起学生对音乐聆听的专注,在结尾处提醒学生,当听到类似 吹哨的长音出现时, 迅速坐回原位安静下来。

二、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

教学基本要求

1. 做“X ”和”节奏型的组合练习(热身活动)。从模仿教师拍击“X ”和”组合的 节奏开始,引入有节奏地说名字的练习。如:我叫室座明(

问一答,说名字, 认识新同学。教师手中可用一件打击乐器稳定速度和节奏,若个别学生没有接 读(拍)上前一个学生的节奏,教师敲击的乐器声仍要有规律地继续,等待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

下去。

2. 用听唱或模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教师可用多种形式范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 么? 》,完整的范唱和听录音范唱相结合,学生在多次反复聆听歌曲的过程中,熟悉旋律并记住歌 词(注意你的名字”中“的”发di 音)。从群体问答式歌唱(我叫U X,拍手的同时,心里说自 己的名字),逐步过渡到学生能独立用歌声对答演唱。

3. 歌曲熟练后, 让学生相互间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可分小组或两人一组对答表 演。在说唱自己名字的交流活动中,营造气氛,调节课堂情绪,达到师生与同学间相互认识交流 感情的目的。

4. 把学唱歌曲的过程,作为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音乐基础的过程,使学生喜欢你并对上音乐 课产生兴趣。

三、聆听管弦乐《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 带着问题完整聆听,听音乐展开想象。如:“说说听后的心情”、“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哪些声

音?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想干什么呢? ”,等等。切忌聆听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变成听音乐 讲故事的过程。

2. 在复听乐曲时, 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结尾小狗有节奏的叫声,并能和着音乐模仿。用这样的 方法培养学生聚精会地神聆听音乐。

3. 还可以用动作表现音乐所描绘的形象,随老师合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等等。

四、演唱歌曲《拉勾勾》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多种形式的听唱法学会歌曲。如:跟录音完整听唱; 分句跟琴模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 唱; 用暗示听唱听会歌曲: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 听录音轻声默唱等等。教 师可视学生的情况选择运用。

2. 教师的范唱要倾注情感,用自然的歌声去感动学生,用亲切的眼神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调 动学生的歌唱热情。

3. 看教科书上的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旋律的高低。可让学生指着“金勾勾,银勾勾”的图形 谱,从默唱(注意聆听)到模唱歌词和背唱歌曲。

4. 拉勾勾,做朋友,学习用音乐的方式交朋友,在愉快的歌声中, 加人自编动作的表演。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懂得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来演唱,初步做到站和坐的正确歌唱姿势。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歌唱 状态,做到自然而放松,及时纠正大声喊叫的错误唱法。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可把各种图标做成卡片,让学生认一认,再从教科书中找一找。

2. 凡作品下方提示的编创与活动练习,是本课内容的核心练习,在做好基本练习的基础上, 教师可根据教学建议中提供的活动设计,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开展音乐实践 活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新学期音乐课程的第一课。按一学期18周教学进度计算, 上正课的时间大约15—16 周(30节左右),第17—18两周安排复习与考核。因第一课含音乐教学常规的建立,建议安排三 课时。小学阶段的课型,建议基本用综合课型设计教学。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建立课堂常规; 第二课时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复习 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巩固常规;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拉勾勾》,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完整地聆听音乐。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示,说出音乐小组曲由几个片段组成,分辨每一首小 曲所描绘的场景。

2. 分段聆听时,用生活经验去启发学生积极联想; 并用对比的手法,比较每段音乐所表现出 的情绪变化。

3. 在分段聆听或复听音乐阶段,引导学生注意聆听音乐中有特点的旋律,可用声音或动作等 方式来表现。如:第4段音乐描绘做游戏的场景,结尾出现开心的笑声等。用有意注意方式培养 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

★特别提示:教师要特别关注在编创动作上有个性特点的学生, 并给予充分表达不同感受的 机会。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动作描绘音乐内容的变化。U

二、演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练习。可先模仿老师做即兴走和跑跑的组合练习(热身活动)。活 动适应后, 再按歌曲的节奏读读第一段歌词。先把“其多列”改成汉族语言“快快来”朗读,再用哈 尼族语表示“快快来”意思的“其多列”朗读。

2. 用形式多样的模唱、听唱方法学会歌曲。如: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时让学生心里默默数一 数,歌曲中“其多列”出现几次。再次听老师弹唱歌曲时,学生只唱“其多列”,其他歌词在心里默 唱(记忆)。

3. 因众多地区对哈尼族民俗不了解,教师可从作品分析中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对歌词内容作 出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歌词的含义后,再用动作提示,帮助学生逐句、逐段记住歌词。

4. 可提示学生看课本上高高低低的图形谱,聆听和比较开头与结尾的“其多列”有什么不同, 初步听辨出音的高低变化, 并用动作提示高低, 辅助学生唱准音高。

三、演唱歌曲《跳绳》

教学基本要求

1. 结合歌词做两种基本节奏型的读拍和编创活动(热身活动)。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方法参考《其多列》歌曲的听唱过程。还可用问答句式对唱、接唱等, 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3. 用生活经验中轻快跳绳的动作,启发学生用轻巧的歌声演唱歌曲。

4. 乐于与他人合作, 边唱边模仿有节奏韵律的跳绳动作,表现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

四、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从小人图形谱走和跑跑的动作中,感知“X ”和节奏时值的不同,能从视觉图谱上懂得一 个“X ” =两个”的时长概念; 并能用念、拍和律动等形式,准确表现出“X ”(走)和 (跑跑) 是同等时值:防止出现只注意符号认读、不注意聆听时值是否均等的现象。如:把“走 教学内容

一、聆听小组曲《快乐的一天》

教学基本要求

跑跑”(X XX )读成“走跑跑”(XXX ),或不在同等速度范畴内的读拍等。

五、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安排了“ X \l*XX ”的节奏符号学习,编创与活动中的四行小人图形谱 的节奏谱,是对此项内容的实践,是按《其多列》歌曲的节奏编排的,应读为: 跑跑走,跑跑走, 跑跑跑跑跑跑走,

跑跑跑跑跑跑走, 跑跑走,跑跑走,

2. 结合歌曲《其多列》的学唱,做读、拍四行小人图形谱节奏的练习,并可变化节奏朗读和 拍击。

3. 在基本掌握由走和跑跑组合的节奏型后,再做和着音乐走一走、跑一跑的练习。可先用鼓 声即兴敲击走和跑跑的节奏,再将即兴的鼓声融入音乐声中,从听到动,锻炼学生的听辨及反应 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基本围绕人文主题“快乐的一天”和“ X ”两种节奏型的感知与实践而设计。 建议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安排龄听和表演“快乐的一天”; 第二课时安排学唱歌曲《其多列》; 第 三课时安排复习歌曲《其多列》,学唱歌曲《跳绳》。

1. 在聆听音乐组曲《快乐的一天》前,建议教师把教科书中第1课出示的图标做成卡通图道 具,用亲切优美的语言对音乐场景加以描述(可参考本课活动设计中对音乐组曲场景语言的表 述),启发学生对音乐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参考本课活动设计,用动作、 歌唱和游戏等方式参与音乐组曲的聆听和表现。

2. 结合本课所学的歌曲,开展歌表演活动。建议有一至两个模仿少数民族特点的基本动作 (参考作品分析中的动作提示)。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自编自演。有条件的学校,可围成圈表 演,尽可能给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活动和合作表演的空间。如:歌曲《跳绳》,可以两人合作, 双手相 握, 随歌曲的节拍边唱边摆动。也可教师在范唱时,和一位学生合作, 边唱边甩动绳子辅助教学, 给学生生动而直观的印象。

3. 歌曲《其多列》咬字吐字有一定难度,开始演唱的速度要放慢些,学生熟练后逐步加快。在 演唱过程中,注意保护儿童甜美的嗓音, 养成轻松、自然歌唱的良好习惯。

4-歌曲《跳绳》唱熟后,可根据歌词的规律, 教师和学生合作, 集体做编创歌词的练习,在教师 的引导下,集体讨论。如:选第2段第1小节和第4小节做编创歌词的尝试,把“小绳小”改成“小 皮球”,“每天跳”改成“每天拍”。

★特别提示:对学生中出现的大声喊唱、耸肩、驼背、伸脖子歌唱等不良习惯,教师要给予及

生拍击的速度。

教学内容

_、聆听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基本要求

1. 国歌, 庄严肃穆。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理解祖国的庄 严、伟大,懂得听到国歌应怎样做。教学中,可结合校园每周升国旗、唱国歌的经验,让学生说一 说感受。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敬队礼, 用专注的神情表达对祖 国的热爱。

2. 可将聆听国歌与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在歌曲学习的前后安排 均可。

二、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练习。可先模仿教师做即兴拍手、拍腿的组合练习(热身活动)。 动作协调后, 教师按节拍清唱歌曲导入, 再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边读边加上拍手、拍腿的 动作。 •

2. 用形式多样的模唱、听唱方法学会歌曲。如:在歌曲的伴奏声中,用赞美的表情朗读歌词, 用“lu ”跟唱旋律等。在对歌曲初步熟悉的前提下,用对接句的办法熟悉歌曲。如:教师唱“国旗、 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并边唱边用动作演示, 依此类推。

3. 可把歌词做成卡片,在聆听歌曲中,让学生排出歌词的顺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表达 情感。

4. 可提示学生看课本上高高低低的图形谱, 聆听和比较歌曲前两句旋律有什么不同, 听辨出 两句旋律的高低变化,并用动作提示高低,辅助学生唱准音高。

5. 歌曲熟练后,跟着教师模唱歌曲的旋律。

★特别提示:在模唱歌曲中,部分学生将第一句前两小节的音高,惯性地延续到第二句,把

两 句前两小节的音高唱成一样,教师要注意聆听,出现这样的情况,可用高低的手势动作加以引导, 还可以通过跟老师模唱旋律等办法加以纠正。

三、聆听器乐曲《颂祖国》

教学基本要求

1. 可让学生边聆听边根据教科书中的插图,带着问题整体聆听音乐。如:“听到这样的音乐

你想干什么呢? ”等等。

2. 在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用拍手、拍腿等方式参与乐曲的聆听,教师可用鼓声配合, 稳定学

3. 学教科书插图上的两个动作,随教师和着音乐的节奏做一做,用于表现音乐热情、颂扬的 清绪。

四、演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练习。可先模仿教师做有规律的拍手、拍腿、拍腿的节拍练习,体 验歌曲的节拍韵律。动作协调后,拍手、拍腿的动作可逐步拓展到拍击其他部位,再让学生自己 设计。

2. 参照前面几首歌曲的模唱、听唱方法, 用有趣的方法学唱歌曲。如:可以问学生你最喜 欢唱哪一句? ”,再让学生独立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同学间相互评价,提 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能力。

3. 提示学生注意歌曲莲花图谱中出现的白色莲花,从视觉上提示学生,唱到这朵花时不出 声,悄悄吸气,再接唱下一句。用暗示法练习歌唱的换气技能。

4. 第一段歌词唱熟后,可根据第二段歌词列举的名字,在空格中填上同学的名字,从各组中 有代表性地选择唱一唱, 体验唱同学名字的亲切感。在演唱中注意最后一句“像呀”的“呀”字,要 轻巧地带出, 教师做示范,让学生准确模仿,亲切地唱出“像妈妈”的歌词。

5. 能背唱歌曲。

★特别提示:“小冬木”和“小古力”的旋律, 学生容易唱成一样,注意提醒学生听辨和模准 音尚。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音的强弱”的活动练习,从生活中的强弱到音乐中强弱的听辨,做有序的递进式体验。

1. 可从教科书图示的视觉感受中,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说说强和弱的声音。

2. 对老师敲击出强弱变化的鼓声, 做出声音和动作上的反应。如:用象声词模仿出强弱。教 室空间大的可让学生按鼓声的强弱变化走一走, 教师可在中间引导学生向教室的空处走动,提醒 学生相互不碰撞, 防止扎堆拥挤在一起。

3. 做由动转静的强弱体验。教师用强和弱对比的力度弹奏歌曲《其多列》(一遍强一遍弱), 让学生安静地聆听。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以“X X|XX X"为基本节奏型,用拍击和做律动等方式参与乐曲的聆听活动。

(1)拍手图示每一长方格表示有两小节节奏,教科书上用拍手的图示表示节奏传递的方式, 在游戏中,还可变换方向。如:纵向(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 或横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等。每 一组都先用“X X|XX X"这一节奏型传,看哪一组速度最稳,节奏的拍击最正确。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基本要求

1. 乐曲节选了为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编配的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中的一部 分。可让学生反复多次完整聆听这段旋律。

2.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快乐的小熊猫。鼓励学生编创个性化的动 作,用来表现小熊猫的憨态和愉快行走的样子。

3. 在完整初听乐曲前,教师可根据本课作品分析中提供的内容,简单描述美术影片《熊猫百 货商店》的大意,启发学生对音乐中描绘大森林的早晨和小熊猫快乐的样子展开想象。

二、聆听钢琴曲《袋鼠》

教学基本要求

1. 初听时,可以让学生数一数乐曲中模仿袋鼠有规律向前蹦跳的声音出现了几次。复听时, 再让学生用“dong ”随着钢琴演奏的强弱变化模仿袋鼠的弹跳声。

2. 按教科书上的活动提示, 让学生自由地模仿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活泼可爱的神态。并能用 幅度大/j•、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琴声强弱的变化。如教室活动空间小, 可在座位上,用坐一站一坐 的体态循环变化表现音乐中的袋鼠形象。

三、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教学基本要求

1. 可把本课对编创与活动的儿歌朗读作为导人活动,有节奏地读念和拍击。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节奏活动中, 引人歌词朗读和歌曲学唱的意境。

2. 采用形式多样听唱法学会歌曲。如:先从会接唱动物的叫声开始, 教师唱小鸡说话”,学 生接唱“叽叽叽”,教师边唱边用手势提示学生歌声的准确加入, 再到加入学生熟悉的节奏型 "XXXX X"及拍手、跺脚、晃头、耸肩等声势和体态的表现。

3. 用鼓励的方式启发学生轻快而有弹性地歌唱,表达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如:“XXX 同学的 表情和灵巧的歌声告诉我们,她非常爱小动物”。用适合低年段学生接受的语言提出歌唱的要求, 启发学生相互间注意倾听,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声音,向集体的歌声靠拢。

4. 原歌曲有四段歌词,编者只选了其中两段,留出空间给学生填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启发学生把自己了解和喜爱的小动物叫声编进歌曲,相互评价,谁编的最有趣。

四、演唱歌曲《咏鹅》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歌曲《咏鹅》的伴奏做背景,轻声朗读唐诗《咏鹅》。预设聆听环节,营造歌曲美的意境。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一年级上册

_ ,/«v ,w hk,!- >

2. 聆听教师的范唱,心里随歌曲默唱。前两句要求学生用手随歌曲图形谱移动,感受旋律的 特点。可反复多听几遍,视觉与听觉结合,在暗示中建立音的高低记忆。

3. 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可参考教科书中的图,用手臂和手势模仿白鹅典型的姿态。鼓 励学生充分想象,编创有个性特点并能表现歌词意义的动作。

4. 结合本课新学的知识与技能,按教科书所编配的木鱼和碰钟的图谱,与同伴合作,为歌曲 前半部分伴奏。可让学生探索两件乐器的音色特点, 讨论如何伴奏好听。在此基础上自行创作, 完成歌曲后半部分的伴奏。注意伴奏声与歌唱的协调,切忌缺乏音色美感的伴奏方式。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 认识木鱼、碰钟,学习敲击木鱼、碰钟的正确姿势。学校一般使用的是鱼状趣味化的木鱼,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敲击兴趣。演奏时,一只手握住“鱼尾”处, 另一只手拿小木槌,轻轻敲击。

2. 可先做无声的模拟敲击, 再到敲击乐器木鱼、碰钟。教科书中木鱼图用深、浅圆圈暗示

一 强一弱的敲击, 声音是短音; 碰钟图表示碰击出的声音是长音。用视觉暗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长音和短音的概念。

3. 教材用“你还能怎样敲? ”引导对木鱼、碰钟其他敲击方法的探索。在探索活动中,激发好 奇心和探究精神,并记住木鱼、碰钟的音色特点。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为歌(乐)曲聆听与演唱设计的编创与活动内容,已在相应内容的教学要求中提示。 木鱼、碰钟的敲击方法,重在实践与运用。从有利于课堂组织的角度出发,先模拟练习,再“实际” 操作,循序渐进。 ,

(1)教师分别用木鱼、碰钟敲击,稳定速度,弓丨导学生做有强弱变化的模拟敲击。木鱼的模拟 练习:全班同学左手握拳,右手握拳伸出食指,用右手食指击左手的方法, 进行一强一弱的模拟敲 击。碰钟的模拟练习:双手手心相对握拳,拇指和食指模拟捏住碰钟两端的绳柄,做敲击动作。 还可以让学生先用两手的食指在强拍上对碰,模仿碰钟演奏。为调动学生模拟敲击木鱼、碰钟的 兴趣,可在做敲击动作的同时发出弹舌的声音代表木鱼效果,发出模拟长音“叮_ ”的声音代表碰 钟效果。

2. 用木鱼、碰钟为歌曲伴奏时,可先为范唱作伴奏,比较和聆听伴奏的效果,在相互协调并能 做出正确的强弱敲击后,再为全班的歌声作伴奏。

3. 指导学生按强弱规律有节奏地读歌谣时,要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 朗读。

教学内容

一、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聆听歌曲,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说说龄听后的心情。

2. 复听歌曲,可结合生活中了解的劳动场景,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 随歌曲做模仿动作。

3. 再次聆听,可随歌曲轻声跟唱,并加上表现动作。

4. 结合多次聆听,师生展开讨论,如:说说小动物们分别是用哪些方式来劳动的、爸爸妈妈又 怎样用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的,等等。从而理解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二、聆听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教学基本要求

1. 乐曲是为动画片《三个和尚》编配的民族管弦乐曲。时间总长18分57秒。完整聆听只能 排一次。可先聆听课件上提供的描绘三个和尚上山的主题音乐,让学生反复聆听,熟悉旋律 ,说说哪两个和尚上山的音乐是相似的,并用有节奏的动作随音乐律动。

2. 再龄听模仿和尚念经的主题, 让学生用弹舌模仿木鱼声,熟悉第二主题M 律。

3. 在完整聆听乐曲前,教师可根据教科书提供的画面内容,简单描述动画片《三个和尚》讲述 丨“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情节, 启发学生结合教科书图片 t 音乐中的三个和尚的表现展开联想。

4. 完整聆听《三个和尚》的音乐,听到两个主题音乐出现时,分别用动作和弹舌表示。没有 I 影设备的学校,教师可在主要几个环节,随故事情节的变化用图片提示,帮助学生听懂音乐描 ¥的故事,启发学生在有规律的音乐主题出现时,用不同的劳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特点。如:行 兰、挑水行走、抬水、挑水奔跑等。学生能随音乐的节奏特点展开联想并用动作做出反应即可,不 ? 求动作一致。乐曲中出现没有规律的音乐时,可安静聆听,为有规律的音乐出现做律动的

5. 师生共同总结故事中给大家讲述的“热爱劳动、团结合作,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演唱歌曲《洗手绢》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师生对唱的发声练习,可将这句旋律从1 = C 至1 = E ,半音阶上行 和下行练习。提示学生微笑着唱“ailuQ luoluoluo - ”,还要有弹性地突出“ai ”字,唱“luoluo uoluoluo 舌尖吐字要灵活。教师要提示将“IUO 的时值唱足。

2. 《洗手絹》是一首低年级学生一直爱唱的经典儿歌,旋律简单易学。在用听唱法教学中,要 注意模唱手段的多样和有趣。如:听教师唱前两句、学生接唱衬词部分,或教师一句学生一句等

等,逐步过渡到记忆歌词。

3. 用怎样的歌声演唱才能表达出热爱劳动的愉快心情,教师可让歌声优美、音准的同学做示 范,并把开始练声时的要求用于歌曲表现,提示学生把歌词“哎啰”部分唱得灵巧而得意,结束句 要干净果断。

4. 歌曲熟练后,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引导学生编词演唱,教师可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 流。如“你在家中都会帮妈妈干哪些活呢? ”,在歌曲中间蓝方块空格即兴填唱劳动的歌词,唱一 唱,演一演。如:“扫地”、“晒衣”等等, 以提高学生编唱和表演的兴趣。

5.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尝试碰钟用“ X-”的节奏型,为歌曲前 两句伴奏; 木鱼用“ XX ”的节奏型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让学生相互聆听并辨别,小乐器怎样敲 击、怎样伴奏才好听。可以师生共同评议,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演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有劳动号子般的儿童歌曲一般很少见,因此, 在用听唱法学唱有劳动号子特点的歌曲《大 家来劳动》时,教师可先用歌词“嗨哟里格嗨哟嗬嗬”做劳动的声势练习。为解决气息和吐字上的 难点,体现劳动号子的特点, 练习时力度上要突出“嗨哟”两字。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可多让学生聆听同龄学生范唱的歌曲。开始学唱前5指导学生用气 息突出“嗨哟”两个字,其他歌词要唱得轻而有力。切忌用“大声点儿”或“用力唱”等语言来要求 学生,以免误导成大声喊叫来表现歌唱的力度。

3. 可按编创与活动要求的“一强一弱”拍击方法或划船动作, 配上歌曲中的号子声“嗨哟里 楂嗨哟嗬-嗬”等,辅助学生对歌曲强弱节拍韵律的感受,以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

4. 用比较的方法,唱准第二乐句“嗬-I 嗬0”和第四乐句“嗬0|嗬0”的时值^可在教师 指导下, 按知识与技能中的图示, 唱“嗬_”( X-) 时, 用拍手后向上打开幅度大些来表现,唱“嗬 0”(X 0 ) 时,拍手后平展打开,动作幅度要小。用两种不同的拍击方法,辅助学生把两句

相同 歌词的不同时值唱准确。

5. 按照教科书编配的木鱼和碰钟图谱, 为歌曲伴奏。先分声部做敲击,熟练后,请几位学生 伴奏。可轮流让学生演示, 相互评价,看看谁配合得最好。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小人图形谱“x-”、“走蛾”的图形,边说“走卩欧”边做拍手向上打开的动作。感知“X-”的 时值与“走跑跑” (X XX )时值的不同。

2. 用慢走、走、跑跑三种动作,感受三种时值的不同。用念、拍和律动等形式,准确地表现出 “X-”和“X X”的同等时值。能从图示上懂得一个“X-”等于两个“X X”时长的概念。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声势练习。将全班分成三大组,让学生学会看教师的指挥手势, 模仿扫地、修椅子和擦桌子的三种劳动动作。教师手势提示到的组, 能准确地边说边做劳动的动 作。练习开始前,教师要有速度的提示。

2. 做三种节奏特点的劳动动作和声音的模仿,可在编创与活动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 活中的经验编创声势。如:可以联想大自然中动物的不同叫声, 如风声、雨声,等等。鼓励学生大 胆想想、议议、做做,比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3. 结合本课新学的节奏符号“X-”,按教科书编配的木鱼和碰钟的图谱,与同伴合作, 为歌曲 《大家来劳动》伴奏。可先加入碰钟“X-”的伴奏,再加人木鱼的节奏型“X0 XX”,注意聆听两 种打击乐器同时出现的合奏效果。可用前面练习的劳动声势做辅助练习,过渡到两件乐器的 伴奏。

4. 二拍子强弱拍的拍击练习,可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或二拍子歌(乐)曲的感受中,变换不同 强和弱的拍击方式来体验,逐步建立学生对拍子的感觉。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演唱歌曲《洗手絹》; 第二课时:聆 听和表演《三个和尚》; 第三课时:演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把新授节奏型“ X- ”和复习“ X XX ” 节奏型结合,做编创劳动节奏和打击乐器伴奏的综合活动。

1. 把新授节奏型“X-”和复习“x 节奏型相结合,在《大家来劳动的》歌曲伴奏中加入声 势,以增加打击乐器和声势交替的音乐效果。做法:第一句由一部分同学按照教科书的配器要求 演奏; 第二句全班同学按歌词节奏用拍手加人声势来伴奏,尤其是“X-”(嗬-) 做拍手向上打开 的动作,练习新的节奏; 后面两句木鱼和碰钟演奏不变。可以把两种不同的伴奏加以比较,评价 一下,哪种效果更好些。

2. 建议在三种节奏分声部熟练后,先做两种节奏同时出现的听觉练习。如:教师手势让一组 学生发“ca ca”(擦桌子)的声势时,教师发“shua -”(扫地) 声,让同学们注意聆听, 听到哪两 种声音同时出现了,使学生从听觉上开始建立多声部的概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过渡 到能看教师的指挥手势, 尝试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同时出现的趣味声势练习。 ★特别提示:在学生没有建立相互倾听的习惯前,这类练习很容易出现相互竞争的心态,比 谁的声音大从而出现喊叫和语速越来越快的现象。因此,多声部的练习一定要先学会聆听声部 和控制音量, 如学生还不能做到这两点要求,可暂时不做。

活动设计

《洗手絹》活动设计

. X 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年级上册

^ "M /^"YW"T m~«r "iMp-ii1 v,m, "m ^m,r-=v, m, /W-^AterSjW,〜财"v ,i.m 11 ,"",m 二v/"/« 教学内容

—、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

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从听觉上对我国民乐二胡音色有初步的了解。可先引导 学生听出音乐中的重复部分(第三段和第一段乐曲基本相同),再带着问题聆听对比的片段,感受 音乐中的变化。如听听第二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你联想到哪些情景? ”,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2. 完整复听全曲,可引导学生自编两个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如:小青蛙欢 快蹦跳的动作,小青蛙迎战风雨的动作。

3•还可用有意注意方法聆听,当听到乐曲中二胡模仿“公鸡”的叫声时,用声音或动作模仿。

二、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

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可让学生用手臂随音乐的特点画 线条,做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野蜂“忽上忽下飞舞,时强时弱鸣叫”的旋律特点。•

2. 拓展性聆听由钢琴和乐队演奏的《野蜂飞舞》,为帮助学生理解乐曲中出现的海浪声,并对 教科书中的插图“船”和音乐加深理解。教师可简单讲述音乐背后的童话《萨丹王的故事》,增加 对乐曲聆听的兴趣。

3. 聆听无伴奏合唱形式的《野蜂飞舞》,到结尾处, 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尾声用歌声模拟的野蜂 发出的一声长鸣。可让学生用声音模仿,增加聆听的趣味,并和前面两首《野蜂飞舞》做比较,让 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首。

三、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歌曲《小青蛙找家》中青蛙的几种叫声的节奏,用“请你跟我这样做”,做拍手、拍腿等模 仿动作来热身。熟练后,可请一位同学在前面领, 其他同学模仿,在节奏声势的进行中, 教师可双 手背后悄悄用响板伴奏,让学生说说老师演奏的小乐器音色像前面学过的哪种打击乐器。从木 鱼弓I 出另一件木质乐器“响板”,启发学生说说响板可以模仿哪些声音,导人歌曲《小青蛙找家》的

学习。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这首歌曲虽有趣、简单易学,但歌曲能唱整齐还有一定难度。因歌曲 中的“跳跳”、“呱呱”等词,需要稳住速度演唱。如果教师在引导中过多提示歌曲表达小青蛙急着 要回家的心情,学生在模仿青蛙“跳跳”、“呱呱”的叫声时,很容易因激动而加快,教师要注意聆听 或用响板的伴奏稳定演唱的速度。

3. 按歌曲下方编配的响板、碰钟伴奏图谱做练习。注意伴奏声与歌唱的协调, 切忌缺乏音色 美感的伴奏方式。

★特别提示:如学校教室空间比较大,教师常常会给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表演的机会, 让学生 边

唱边模仿歌词中青蛙“跳跳”的动作。这个环节要注意提示动作不可过大,尤其“跳跳跳”,

一 般学生的动作跟不上节奏,容易出现反的效果,破坏了歌曲整齐而有节奏的演唱。这类活动只可 以在放慢速度学唱时,让学生用动作去感受。

四、演唱歌曲《小蜻蜓》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听唱法播放《小蜻蜓》的伴奏音乐,教师做暗示三拍子特点的律动让学生跟随,用于熟 悉旋律和感受歌曲“强弱弱”的节拍韵律, 为第7课“强弱弱”的节拍练习作预习。如:可参照编创 与活动的提示做律动。教师用碰钟在每小节的强拍上敲击,当听到第一声碰钟, 学生做双手向上 飞的动作,第二声双手落下,依次类推。熟练后取消碰钟,随歌曲做模仿蜻蜓有节奏地舞动。

2.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聆听歌曲的范唱,从听觉和动觉上与歌曲《小青蛙找家》做比较,感受 歌曲情绪的不同。引导学生用柔美、自然的歌声模唱歌曲。

3. 注意纠正歌词“捕”的发音,正确读音为“ bO ”,不能读成“ pu ”。注意把一字唱三拍的时值 唱足,把歌&旋律的流动感和抒情性表现出来。

★特别提示:学生听碰钟声做动作,要先慢后快,前两句动作幅度放小, 突出蜻蜓“小”的特 点,后两句幅度大些,有对比和变化,使学生表演的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1. 认识响板, 学习敲击响板的正确姿势。知识与技能提示的方法是:用中指套住响板上的松 紧带,响板平放在右手的手心,拇指和其他手指同时用力, 上下有节奏地做合、开动作,发出声音。

2. 教科书中用“你还能怎样敲? ”来引导对响板其他敲击方法的探索。低年级学生因手指力 度不够,演奏响板时会感到音色不饱满。教师可随机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出另一种拍击的方法:响 板平放左手手心, 右手轻轻拍击,就可发出有亮度的音色。如果方法不正确,音色就不好听。让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听辨,调整拍击的部位,使音色干净而好听, 并记住响板的音色特点。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编一编、念一念的语言编创的练习,是对“X ”、“X- ”节奏型的复习和巩固。可做接龙式的 游戏:语言节奏不变,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和了解的动物形象, 编一句有趣的词。可以先思考, 大家 议论,做语言接龙的游戏时, 要接得紧凑, 以此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

2. 用响板和碰钟为歌曲《小青蛙找家》伴奏练习。可以先做无声的模拟敲击,响板和碰钟分 开练习,熟悉后再按照歌曲伴奏图谱的要求伴奏。演唱中,注意聆听响板短音和碰钟长音合奏的

教学内容

一、聆听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教学基本要求

1. 完整初听乐曲,听辨出号与鼓的音色。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号或鼓的声音时, 可按编创与活 动中的姿势做一做。

2. 复听乐曲,可让一半学生随乐曲中出现的鼓声做有节奏的模仿动作; 让另一半学生随乐曲 中出现的号声做吹号的动作。相互评价, 谁表现得最神气。

3.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聆听, 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及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二、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教学基本要求

1. 整体聆听乐曲《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曲子因其浓郁的儿童情趣学生会很喜欢, 重点让 学生聆听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2. 可与《号手与鼓手》做对比聆听,比较演奏形式的不同和乐曲情绪的不同。按编创与活动 的要求, 随乐曲做手指画圈的动作,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特点。 "

三、聆听钢琴曲《星光圆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 聆听钢琴演奏的《星光圆舞曲》,这是本课安排的第三首聆听作品。结合前面几课对“强弱 弱”和“强弱”拍子已有的经验,学生需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边听边选择适合《星光圆舞曲》的拍 击方式。

2. 随乐曲做“强弱弱”的拍击方式可有多种,如:左手拍左腿或双手拍击表示强拍, 右手握空 拳击右腿或右手指点击左手手心表示弱拍; 握空拳击桌面为强,指尖点击桌面为弱等等。

3. 学生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音乐情绪的变化。

★特别提示:因这首乐曲速度较快, 拍击的动作幅度要小,重在感受三拍子乐曲的韵律。

四、演唱歌曲《法国号》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暗示听唱法播放《法国号》的伴奏音乐,让学生跟随教师做三拍子特点的律动来热身,熟 悉旋律, 用动作感受歌曲“强弱弱”的节拍韵律。

2.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聆听歌曲范唱时,可让学生数一数歌曲中模仿法国号的象 声词“嗡巴巴”出现了多少个,引导学生专心聆听。

3. 模唱歌曲,注意把每一个“嗡巴巴”的字头“嗡”字唱饱满,唱“巴巴”两字,双唇要轻巧地 吐出,歌词“谁在唱歌”要唱得流动而连贯,与前面象声词的演唱形成对比。用歌声亲切地向人们

表达“小小音乐家”对法国号的喜爱之情。

4. 歌曲熟练后,可把前面参与乐曲体验的三拍子律动用于歌曲表演。也可选部分学生自编 动作做歌表演,其他学生用声势伴奏。相互评议和交流,谁最像“小小音乐家”。

五、演唱歌曲《快乐的小笛子》

教学基本要求

1. 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师生对唱的发声练习。可将这句旋律从1 =D至1 =F,做半音阶 上行和下行练习。提示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口型演唱“dudu dudu du - ”,注意舌尖要灵 活而有弹性地吐出“dudu dudu ”,把“du - ”的时值唱足。

2.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聆听歌曲范唱时,可以让学生听辨歌曲旋律中的相同部分(第一、

三 乐句相同,第二、四乐句基本相同)。由于歌曲中“fa ”音出现较多, 学生不易唱准,教师要多用琴 声带歌声。特别要让学生跟琴多模唱第二、四乐句中的不同旋律,解决歌曲中较难模唱准确的 部分。

3. 歌词唱熟练后,尝试部分旋律离琴清唱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音准情 况和歌曲熟练程度。

六、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按g 编创与活动中为“音的长短”设计的练习,从对生活中长短音的发现,到对音乐中长短音 的认识, 做有序的递进式探索和体验。

1. 可从知识与技能的图示中,先让学生从发现生活中的长短声音开始,认识音的长短。还可 以结合身边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做比较。如:笔掉在地上的声音、吹口哨的声音,等等。

2. 学生的思维激活后,按照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听辨三种长短的声音,结合活页练习中的习 题画一画,再用发“di ”的声音唱一唱,教师还可以给出“sol ”的音高,按声音的长短唱一唱。

3. 从对生活中长音、短音的探索,引导到本册所学的三种不同时值的节奏符号,以及碰钟声 和木鱼声长短不同的比较,为本课编创与活动中的打击乐器练习做好铺垫。从前几课反复感受 碰钟声和木鱼声的长短不同, 到本课建立的“音的长短”概念,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认识 过程。

七、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做编创与活动中为学习音的长短而设计的“念一念,奏一奏”的练习。

(1) 可先做从单声部到二声部的预备练习, 用模拟演奏的方式。如:一半学生念敲木鱼然 后用右手食指击左手拳头做敲击木鱼的动作, 同时有节奏地念象声词“喟喟mm | ppj喟|”,接 着另一半学生念敲碰钟I ”,再双手握空拳相碰做敲击碰钟的动作,同时念“当-1当-I ”。

(2) 熟练后,可两人一组,按要求做碰钟和木鱼的演奏。其他没有乐器的学生要注意聆听两

教学内容

一、聆听器乐曲《小拜年》

教学基本要求

1. 初听《小拜年》。先从“拜年”两字谈一谈生活中见到的过年场景,带着问题导入作品初听, 时间两分钟左右。教师引导语,如一年一度的新年是大家都期盼的,回忆一下,你在过年时都 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说一说,和大家分享。”激活学生的思维后,导人作品有指向的聆听:“我 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听里面有哪些声音和过春节情景一样? ”结合教科书画面,引导聆听唢呐和锣 鼓声。

2. 复听音乐。随音乐用声势和动作模仿乐曲里的鞭炮声、唢呐声和锣鼓声。可以在教师的 帮助和指点下,重点聆听乐曲中唢呐和锣鼓两次对答式的演奏,注意表演要合着音乐的节奏做敲 击或吹奏等模拟动作。

二、聆听合唱《平安夜》

教学基本要求

1. 可把吉他演奏的《平安夜》当背景音乐轻轻播放, 教师可参照作品分析,f|述“平安夜”的小 故事,加深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2. 用对比的方法,比较聆听由吉他演奏的《平安夜》和人声合唱的《平安夜》,可以让学生说说 心里的感受和最喜欢哪一首等等。

3. 再次带着感情分别聆听不同形式的《平安夜》。听吉他演奏时, 可随乐曲轻轻地做模仿的 弹奏; 听合唱形式的《平安夜》时,可随着歌声轻轻做身体的律动, 充分感受歌曲温馨、安宁、祥和 的气氛。

三、演唱歌曲《龙咚锵》

教学基本要求

1. 歌词中的“龙座龙座锵”是鼓、锣、镲敲击的象声词。学唱歌曲前, 教师可用这些象声

词做 声势练习。如先说节奏,再边说边拍节奏(热身活动)。

2. 导入歌曲的完整聆听, 数数“龙咚龙咚锵”出现的次数,辨别相同的有几个,有变化的一句 在哪里。让学生用有意注意的方法记住歌中“龙终龙终锵”出现的规律,帮助记忆歌词。

3. 用师生对唱的暗示听唱法, 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唱“龙终龙略锵”。然后一半同学随着 教师唱,另一半同学继续模唱“龙略龙终锵”部分,用这样的方式交换进行。歌曲熟悉并会背唱 后,离开琴声和范唱,用清唱法,做小组抽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音准情况, 并及时给予指导。

4. 按教科书中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经过小组讨论、编创与合作, 分组 进行歌表演。

★特别提示:“龙咚龙咚锵”容易唱成说话一样没有音高,或者大声喊叫。注意引导学生, 在聆听与辨别中,提高歌唱的审美能力。

四、演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基本要求

1. 可从复习歌曲《龙终锵》开始,用对比聆听的办法,听一听《新年好》歌曲的范唱,让学生说 说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 复听范唱,可随歌曲做“强弱弱”的拍击律动,并轻声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3.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把优美的歌曲旋律特点用歌声表现出来,充分感受西方国家过新年 的不同特点。

4. 本学期共学了六件打击乐器,结合编创与活动的要求, 师生共同讨论,这六件乐器中,哪些 乐器适合表现《新年好》,在教师的引导下, 用对比的方法来分辨,让学生能正确的选择碰钟为歌 曲伴奏。可每小节奏一次,增加歌曲的优美感。

5. 两名学生尝试用碰钟为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由一位学生在第一乐句每小节的第一拍敲击, 第二位学生在第二乐句每小节的第三拍敲击, 听听效果,对他们的合作做出评价。议一议,还有 什么更合适的方法,既增加歌曲的美感,又有新的创意。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五、知识与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敲击鼓、锣、镲的实践活动是本课的重要内容,课标对各年段器乐的学习也有着明确要求。 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打击乐器的学习。

1. 和前面所学的木鱼、碰钟、响板三件打击乐器一样,先认识锣、鼓、镲, 再分别学习它们的演 奏方法,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教师要逐一示范,让学生先无声模仿,再分别用小组的形式实践。 每组一件乐器’可轮流练习和交换练习’直到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

2. 有了正确的演奏方法做基础,可以尝试探索锣、鼓、镲的其他敲击方法, 如:怎样敲击出长 短不同的声音,敲击鼓心与鼓边效果有什么不同,等等。在探索中逐步提高对打击乐器音色美的 判断能力。

六、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1. 鼓、锣、镲的认识和念一念、奏一奏的活动练习。

⑴认一认:可先认识和分辨鼓、傻、镲, 再与“慢走”、“走”、“跑跑”三种动作比较。教师分

别 敲击三种乐器,让学生仔细聆听和感受鼓、锣、镲发出的长短不同的声音。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能 正确分辨出“ X 节奏适合锣的声音,“ X X ”适合镲的声音, “ XX XX" 节奏适合鼓的声音。

(2)念一念:按填写的节奏符号、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念一念。鼓:dong dong dong dong; 镲:cai cai cai cai;傻:cang - cang - 0

(3) 拍一拍、奏一奏:在念的基础上加人声势的练习,逐步过渡到正确使用乐器,并能用鼓 锣、镲表现歌(乐)曲。

(4) 连一连: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活页练习,让学生做六件打击乐器“认一认,连一连”&

练习。

2. 歌曲《龙终锵》的实践活动。

(1) 结合教科书歌曲下方的鼓、锣、镲的敲击图谱,讨论打击乐伴奏如何分工与合作。可先伯 无乐器的拍击“龙终龙略锵”练习, 让学生思考用身体的部位替代乐器。教师可启发学生:拍)? 腿“ XX X X ”节奏型同时念“龙咚龙咚”,拍手“ X ”节奏型同时念“锵”。与同伴合作, 练习“龙^ 龙咚锵”。

(2) 加人乐器,先分声部练, 从无声练习到乐器演奏,一定要循序渐进,有序组织。

(3) 最后一句,教科书用蓝色块呈现,这是为学生编创预留的。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编创茬 动。如:一组演奏,二组歌唱,三组秧歌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 ★特别提示:鼓、锣、镲的合奏有一定难度, 练习时要整体放慢速度, 特别是鼓的节奏较密集 可以先每小节敲击“X 或“XX ”的节奏型, 熟练后再按教科书所要求的节奏型敲击。可让1 奏感强些的同学到器乐伴奏组。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唱歌曲《龙终锵》,学习和探索鼓、锣、镲的敲击方法: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龙终锵》,聆听器乐曲《小拜年》;第三课时学唱歌曲《新年好》,聆听乐曲《邛 安夜》;第四课时综合复习歌曲与乐曲,做中外过新年歌(乐) 曲的对比与特点的归纳。

1. 歌曲《龙终锵》最后一句节奏谱的编配,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模仿前几句歌曲下方的乐器 图谱来编配。

唱 #龙咚龙咚 锵 龙咚 锵 锵 锵 0

镲 2 X 0 X 0 X X X 0

锣 | X 0 X 0 X X X 0 |

鼓 # X X X X X XX X X X 0

整曲熟练后,可加人个性化的编创方法。如前三句用声势伴奏,最后一句加入鼓、锣、镲等。 最后分组汇报。看看哪一组最后一句编创、合作、表演得最好。奖励的办法:获胜的小组可 以上台用鼓、锣、镲为全班的歌声伴奏,让学生逐步形成比较和辨别的能力。

小学音乐讲课视频教程_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_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别饿坏了那匹马的课文

学前班数学教案01|学前班数学教案大全

[小学生寒假安全公约_发言稿]小学生公约

身边的线条语言教案【我们身边的线条教案】

《小学音乐讲课视频教程_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一、聆听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教学基本要求1. 组织教学。从创设音乐学习环境的角度考虑,把《玩具兵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音量不可 过大),在课前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