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的个性思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对小学阶段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向的塑造不但决定了学生对将来对学习的态度,更是学生进行一系列学习和创新性活动的基础,然而,当前在课堂上对小学生个性思维塑造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是缺乏创新性的引导,缺乏“通过数学的眼光来解释问题和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思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现将引导小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对策研究总结如下:
一是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的主动意识,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数学,正式走入数学世界的开始,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思维特点是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抽象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学生进行尽早的能力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的主动意识。例如在教对阿拉伯数字2的认识时,可以用1表示一只小鸭,再游来一只后就用2表示,同时教会学生1与2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2可以分为两个1等内容。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尽早启迪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行为操作来认识数量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打下基础。
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中数形结合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继承传统教案设计的基础上,摒弃单维的、呆板的、封闭的、主观的教学设计,追求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默契配合,尽情演绎生动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情境,合理把握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题,借助信息技术的功效把“测量”的思想凸现到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实现对长方体体积与其长、宽、高关系的深入理解:导入时利用课件明确再现长度和面积的计量方法,即“计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相同的长度单位”,“计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要看它包含有多少个相同的面积单位”,并使学生类比联想到物体体积与所含体积单位间的关系,而后,引导学生上机操作,通过拖动课件中一个个小正方体来模拟测量屏幕中大长方体的体积。真实、自然、生动的材料成为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有效资源,“为什么只沿着长方体的长、宽、高摆也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通过深入进行数学思考,一个个富有灵性的小正方体,把长方体体
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成因分析与对策_小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