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通用9篇)

文/ 星启 时间: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通用9篇)

篇1: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2.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3. 若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 ,则此函数图像也经过的点是( )

A B C D

4.在 和 中, ,如果 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 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 8,3 B 8,6 C 4,3 D 4,6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互余两角的和 是90° B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 有一把钥匙藏在如图所示的16块正方形瓷砖的某一块下面,

则钥匙藏在黑色瓷砖下面的概率是( )

A B C D

7.为抢修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问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若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

AD=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

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 ( )

A 1 B 2 C 2.5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9、函数y= 中,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江都市与扬州市相距4厘米,那么江都市与扬州市两地的实际相距 千米.

11.如图1, , ,垂足为 .若 ,则 度.

12.如图2, 是 的 边上一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

13.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 、 、 三条线段,其中 ,若线段 是线段 、 的比例中项,

则 = .

15.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则 .

16. 如果分式方程 无解,则m= .

17. 在函数 (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 ),(-1, ),( , ),函数值 , , 的大小为 .

18.如图,已知梯形ABCO的底边AO在 轴上,BC∥AO,AB⊥AO,过点C的双曲线 交OB于D,且 ,若△OBC的面积等于3,则k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9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解不 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8分)解方程:

21.(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8分)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OBC的顶点分别为O(0,0), B(3,-1)、C(2,1).

(1)以点O(0,0)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异侧将△OBC放大为△OB′C′ ,放大后点B、C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B′、C′ ,画出△OB′C′,并写出点B′、C′的坐标:B′( , ),C′( , );

(2)在(1)中,若点M(x,y)为线段BC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 , ).

23.(10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

②BC=EF;

③∠ACB=∠DFE.

24.(10分)有A、B两个黑布袋,A布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B布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 , 和-4.小明从A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Q的一个坐标为(x,y).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写出点Q的所有可能坐标;

(2)求点Q落在直线y= 上的概率.

25.(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且点A的横坐 标为1. 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

(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 > >0 时,x的取值范围.

26.(10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 ,CE= ,CA= (点A、E、C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27.(12分)某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原料各360千克、290千克,试制甲、乙两种新型产品共50件,下表是试验每件新产品所需原料的相关数据:

A(单位:千克) B(单位:千克)

甲 9 3

乙 4 10

(1)设生产甲种产品x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若甲种产品每件成本为70元,乙种产品每件成本为90元,设两种产品的成本总额为y元,求出成本总额y(元) 与甲种产品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时,产品的成本总额最少?并求 出最少的成本总额.

28.(12分)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 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 ,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1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证明它们相似 ;

(2)根据图1,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旋转∆AFG,使得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 ;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 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A C C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9、x≠1 10、20 11、40 12、 或 或

1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4 15、-1

16、-1 17、 1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题,共96分)

19、解:解不等式①,得 .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 6分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略 …………………………………… 8分

20、解: 方程两边同乘 得 …………4分

解得 …………7分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 …………8分

21.解:原式= 2分

= 4分

= 6分

当 时,上式=-2 8分

22.(1)图略(2分), B’( -6 , 2 ),C’( -4 , -2 ) 6分

(2)M′( -2x,-2y ) 8分

23.解:由上面两条件不能证明AB//ED. ……………………………………… 1分

有两种添加方法.

第一种:FB=CE,AC=DF添加 ①AB=ED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EF,AB=ED,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第二种:FB=CE,AC=DF添加 ③∠ACB=∠DFE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B=∠DFE AC=EF,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24.解(1)

B

A -2 -3 -4

1 (1,-2) (1,-3) (1,-4)

2 (2,-2) (2,-3) (2,-4)

(两图选其一)

……………4分(对1个得1′;对2个或3个,得2′;对4个或5个得3′;全对得4′)

(2)落在直线y= 上的点Q有:(1,-3);(2,-4) 8分

∴P= = 10分

25.(1)y = , y = x + 1 4分( 答对一个解析式得2分)

(2)45 7分

(3)x>1 10分

26.解: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则EH=AG=CD=1,DH=CE=0.8,DG=CA=40,

∵EF∥AB,

∴ ,

由题意,知FH=EF-EH=1.6-1=0.6,

∴ ,

解得 BG=30,…………………………………………8分

∴AB=BG+AG=30+1=31.

∴楼高AB为31米.…………………………………………10分

27.解:(1)由题意得 3分

解不等式组得 6分

(2) 8分

∵ ,∴ 。

∵ ,且x为整数,

∴当x=32时, 11分

此时50-x=18,生产甲种产品32件,乙种产品18件。 12分

28、解:(1)∆ABE∽∆DAE, ∆ABE∽∆DCA 1分

∵∠BAE=∠BAD+45°,∠CDA=∠BAD+45°∴∠BAE=∠CDA 又∠B=∠C=45°

∴∆ABE∽∆DCA 3分

(2)∵∆ABE∽∆DCA ∴ 由依题意可知

∴ 5分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 6分

(3)由BD=CE可得BE=CD,即m=n ∵ ∴ ∵OB=OC= BC= 8分

9分

(4)成立 10分

证明:如图,将∆AC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BH的位置,则CE=HB,AE=AH,

∠ABH=∠C=45°,旋转角∠EAH=90°. 连接HD,在∆EAD和∆HAD中

∵AE=AH, ∠HAD=∠EAH-∠FAG=45°=∠EAD, AD=AD.∴∆EAD≌∆HAD

∴DH=DE 又∠HBD=∠ABH+∠ABD=90°

∴BD +HB =DH 即BD +CE =DE 12分

篇2: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A A B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B

笔试部分

Ⅱ.词汇(每题1分,共10分)。

A)1. peaceful 2. Germans 3. asking 4. especially 5. unusual

B) 1. allow 2. development 3. truth 4. unless 5. encourages

Ⅲ.语法与情景会话(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B B D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C A

Ⅳ.动词考查(每题1分,共10分)

A)1. was listening 2. traveling/travelling 3 to take 4. getting 5. to make

B)1. even though 2. succeeded in 3. dying down 4. became interested in 5. compare with

Ⅴ.按要求完成句子(每题1分,共15分)。

A)1. What an 2. How long 3. swimming

4. been dead 5. as old as

B) 1. has gone 2. hurry up 3. regard

Ⅵ.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A)1. F 2. T 3 T 4. F 5. T

B) 1. C 2. C 3. B 4. A 5. D

Ⅶ.完形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A B A B C D

Ⅷ. 补全对话。(每题1分,共10分)

A)1. cheer 2. with 3. making 4. sounds 5. tell

B) 1. C 2. F 3. D 4. G 5. B

Ⅸ. 书面表达。(共10分)

篇3: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二、(一)9.八月 胡地狂风暴雪愁苦迷惘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11.示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句写边塞奇寒,表现出友人归途的艰辛,表达出作者的离愁。 12.要点:①对友人的留恋; ②为友人长路漫漫的担忧; ③对自己归期难料的惆怅。

(二)13.(1)一喜一悲的心理活动 (2)向来 (3)赠送 (4)更加 14.(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文臣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怕死,那么天下就太平了。15.共同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所记的岳飞不接受他人送的美女、皇上赐的房宅,是甲文所没有论及的。16.心忧天下(或:忠君爱民)。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意近即可)

(三) 17.本文记叙了一位女大学生从储蓄卡的密码上感受到真情的故事。18.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对父母生日的忽略,其实是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不懂得感恩。女孩想打电话问爸妈,又觉得不好意思,是怕引起父母伤心(养你这么大,居然连爸妈的生日都不记得,还谈何孝心?),觉得自己不够孝顺。19.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之情;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0.初入大学时,女孩的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卡的密码是她妈妈的生日。这样设置,一是让女儿时刻记住妈妈的生日,二是为了银行卡的安全,体现出父母用心良苦;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女孩自己的生日,这样设置体现出父母对女儿无私的爱。 21.女儿被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所感动,特别是父母遇难后留下了一张以自己的生日作密码的储蓄卡,让她觉得父母太伟大了,从而为自己在父母生前没能尽孝而心生自责,唯有记住父母的祭日来表达对父母的怀念。22.示例:我会选用父母生日数字之和作为密码。因为我觉得父母才是天底下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孕育了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23.略。

(四) 24. 喝了酒脸色发红。形旁为“酉”的字多与酒有关,而且原文中提到了“酡红如醉”。 25.和《春》一样用总分总的结构,即开头总写秋之美,再从不同的角度分写,最后从总体上赞美秋。26.不矛盾。因为秋经历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自然是成熟、收获、充实的;同时它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即是淡泊的。27.略。28.前者说水之明澈,后者说水之洁净,这样既突出秋水的特点,又增添了文采。

篇4: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判断题 : ( 每题1分,共10分)

1、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与卵细胞中。 ( )

2、性状表现相同的个体,它们的.基因组成也一定相同。 ( )

3、竹子是靠其地下茎节上的芽形成的竹笋长成新个体的,这种繁殖是无性繁殖。 ( )

4、自然选择通常是十分缓慢的。 ( ) ]

5、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影响不大。 ( )

6、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不能再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 ( )

7、生物进化的主 要 证据是生物化石。 ( )

8、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 )

9、双胞胎的性别一定相同。 ( )

10、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 ( )

篇5: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

1、许多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3、当物体在水中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沉下去。

4、我们把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5、太阳钟是利用了(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发生变化)的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6、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7、(托勒密)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哥白尼)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8、(傅科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9、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夜),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极昼)。

10、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相同大小的物体(重)的容易浮,(轻)的容易沉;轻重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填“轻”或“重” “沉”或“浮”)

1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一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

示。

13、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

1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记时,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16、热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向温度(较低)的物体。

17、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引起的。

二、判断。

1、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更容易下沉。(×)

3、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4、用完酒精灯后,我们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5、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6、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地轴的倾斜有关系。(√)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旋转的。(×)

9、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旋转的。(×)

10、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11、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外面的景物在向后移动。(√)

12、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单摆的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13、地球上新年的钟声是在同一时刻敲响。(×)

14、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15、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16、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17、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8、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是为了好看。(×)

19、水受冷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所以冰浮在水面上。(√)20、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一定好。(√)

三、选择。

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A)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2、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的货物就(A)A、多 B、少 C、一样

3、炒菜用的锅子锅柄用哪种材料做比较合适?(D)A、铁 B、铜 C、铝 D、塑料

4、如果一个摆钟摆动太快,我们应该怎么调节它,使它变慢。(A)A、伸长摆绳 B、缩短摆绳 C、增加摆锤重量 D、减轻摆锤重量

5、“日心说”是哪个科学家提出来的?(B)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 6、0度经线在下列哪个国家?(C)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7、0度纬线以西的区域我们把它称为:(C)A、东经 B、南纬 C、西经 D、北纬

8、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假如现在是北京时间16点,那么纽约时间是:(C)

A、16点 B、20点 C、3点 D、7点

9、我国在北半球,澳大利亚南半球,我们现在是夏季,澳大利亚现在是什么季节?(D)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下列哪种物体在清水中会是沉的?(C)A、蜡烛 B、带盖的空瓶 C、石块 D、泡沫塑料块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12、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13、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A、拉萨 B、重庆 C、北京

14、天文学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A、《天体运行论》 B、《八十天环游地球》 C、《天论》

15、当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对时间方法是(B)。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16、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C)A、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 D、无法确定

17、地球公转的方向是。(B)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18、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C)A、头顶正上方 B、北斗星 C、北极星

19、提出“日心说”理论的是波兰天文学家。(B)A、托勒密 B、哥白尼 C、傅科 20、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B)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四、归类。陶瓷、铜丝、橡胶手套、铝勺、木头、不锈钢管、玻璃棒、铁丝、皮革、塑料直尺 热的良导体:(铜丝、铝勺、不锈钢管、铁丝)热的不良导体:(陶瓷、橡胶手套、木头、玻璃棒、皮革、塑料直尺)

五、探究。(20分)

1、请你设计一个保温杯。(写出材料、制作方法,并画出草图)答:材料:保温杯1个,泡沫塑料1块(比保温杯体积大),刻刀1个,酒精灯1盏。制作方法:(1)用酒精灯加热刻刀,在泡沫塑料上刻一个刚好容纳下保温杯的空间,并刻出保温杯盖;(2)把保温杯嵌入泡沫塑料,在加盖泡沫塑料盖。草图:

篇6: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7.昂 疏 弥 憾

11.(1)凄凉地 弃置身 朝奏 夕贬 (2)甲诗表现诗人对人世变迁和宦海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乙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12.⑴用;拿。 ⑵超过。(3)挤满;塞满。 (4)执掌;掌管;管理。

13.C (2分)

14.⑴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1分) ⑵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15.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共2分)

18.内容上,从反面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2分)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19.(1)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言之成理即可,3分)在今天这种民主进步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机会。(额外加2分)

20.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本题为 开放性的,举出例子得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21.示例:追求人格的崇高和伟大 期望人生的美丽和智慧(意对即可)

22. ①从它离太阳最近,离平原更远,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可以看出“山”的伟大(崇高)

②从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 可以看出“山”的坚强(勇敢)

③从 它接纳登山者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人一窥真颜的恩赐可以看出“山”的 宽容 。

篇7: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篇8: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A) 听对话,回答问题。

听下面十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题目;听完后,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答题。每段对话读两遍。

4. W: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ok?

M: Very funny! It was so funny that I jumped off the chair.

5. W: How much are these shirts?

M: The red one is 12 yuan. The blue one is 20 yuan. The yellow one is 13 yuan.

6. W: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Mike?

M: No, I ride a bike to school because the bus is always late.

7. W: Are you writin g to your parents?

M: Yes, I write home once a month.

8. M: When did the badminton match begin?

W: It began two hours ago.

9. W: What do you usually use your computer to do, Simon?

M: I usually use it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10. M: Hi, Betty. We’re going on a trip next week. Would you like to come with us?]

W: I’d love to. Bu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and look after my little sister .

B) 听对话和短文,回答问题。

你将听到一段对话和两篇短文,每段对话或短文后各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短文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题目;听完后,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答题。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一段,回答11至12小题。

W: Jimmy, where are you now?

M: I’m in my own room, mum

W: Oh, dear, is this your football sock?

M: Yes, it is.

W: Where is the other one?

M: I think it is in one of my shoes.

W: Put them away ,please.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things.

M: OK, mum.

听一篇短文,回答第13-15题。请根据内容从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信息记录表。听两遍

Tom went to the USA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He took a summer course in English. He went there on July 5th and came back on August 25th. When he was in New York, he lived with an American family. The course was also very good. The teachers taught them to listen, speak,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 One interesting thing he found was that the American classes are different from our classes because they are quite free. They can sit anywhere they like in the classroom. They can ask the teacher questions at any time during the class. And the student is welcome to share his ideas with the class. Tom really liked this kind of class.

听一段短文,回答16至20小题。听两遍

Jim Green is a 15-year-old English school boy. His sister Kate is fourteen. At present, Jim and Kate are at a school in Sydney,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Australia. They have been there for two years. They like the school, but they know that soon they will leave and return to England with their parents.

Jim and Kate have also been to schools in America, France, Japan and China. This is because their father Mr. Green works for a very big international company. The company has sent him to work in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Mr. Green usually stays in one country for about two years. Then the company moves him again. His family always goes with him.

The Greens are a happy family and love seeing the world. Jim and Kate have learned to speak French, Japanese and a little Chinese. The two children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they are glad that they are going to return to England.

Recently, the children told their parents, “We want to stay in England. We don’t want to move again.” Their father agreed and asked his company to keep him in England. The company has agreed. Jim and Kate are very happy about this.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80分)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五、词汇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66. excitement 67. harmful 68. widely 69. connected 70. rises

71. afford 72. present 73. abroad 74. educational 75. further

六、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76.advice/suggestions 77. Prepare 78. forget 79. put/place/leave 80. During/In

81.Staying/Keeping 82.indoors 83. necessary/important 84.when/until/after 85. safe

七、缺词填空(共10空;每空1分,计10分)

86. set 87. group 88. problems 89. difficult 90. money

91. developing/different 92. cured 93. special 94. trains 95. treatment

篇9: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冰霜正惨凄,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1)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ɡuǎnɡ mào wú yín( )的宇宙。

(2)我们不能总想着要过一种hún hún è è ( )却又舒舒服服的日子。

(3)江南的雪,可是滋润měi yàn( )之至了。

(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 )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咫尺)

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终于)

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稠密,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稠密)

D.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为……所)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建德眼中,认为在漫长的20世纪,杨绛与钱钟书一起在维护着汉语的尊严。(删去“认为”)

B.中越作为传统友好邻邦,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共同造福于两国或两国人民。(将“或”修改为“和”)

C.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因为学生逃课,被班级辅导员罚抄3500遍“我错了”,这种教育方法在网上引发热议。(将“我错了”调至“3500遍”之前)

D.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强的食品安全意识,78.4%的中国学生“不吃过了消费期限的食物”,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在“高于”前加上“安全意识”)

5.请参照画线句的句式与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四个适当的句子。

例子:我怀念上古的夸父,(1) ,(2) ,(3) ,(4) ,为着追求光和热,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7.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难。

C.“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

(二)(9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斯楼也(斯,这)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请求)

C.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

10.文中哪一句是主旨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11.请用三条“/”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 货 敝 身 压 忍 痛 推 之 既 上 则 狼 已 龁 片 肉 而 去。(选自《聊斋志异》)

(三)(10分)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吧!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其实是查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青年”,实则讽刺。

C.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在“漏”字旁边加上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得到泄漏的试题才得到高分的。

D.“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心。

1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C.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4.“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文中哪两件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其中原因是什么?

(四)(17分)

吊清明

戴智生

老娘也要去吊清明,子女没想到。记得四年前吧,她说爬不动山,便一直没再上过老头子的坟。

约好下午两点在老屋会合,老大还没来。老三有点燥动,他怎么总这样,是不是酒桌上又下不来?老二到了,细妹也到了,不多不少,每家都来了一个代表。

不知谁说,他是老大,等等吧。大家就坐了下来。虽然同在一个城,他们其实见面也有限,兄弟聊聊天,玩手机,说房价,也挺好。今天天气奇热,地面有点反潮,坐在通堂背的过道,穿堂风吹得舒坦。堂前依然是老样子,家具还是那张八仙桌,几条旧板凳。条案上永远是那架不走针的座钟,一只花瓶;老头子的瓷板像摆正中,一尘不染。

老娘歇不下来,她一遍一遍检查上坟的祭品,“三牲”不能少,米饭不能缺,酒盅筷子必须备齐。她原计划让子女带爱人孩子来吃中午饭,吃了饭再一起去扫墓。都说有事忙!她猜大家是不愿吃她弄的菜。过年全家团圆,孙子就公开叫嚷,奶奶烧的菜越来越难吃。不来就不来,正好有时间帮老头子多弄几道菜,她记得老头子特别喜欢吃她做的红烧猪蹄。

老大总算来了,是打电话进来的,说在巷子口等大家。过完年就没落过家,到了家门口也不进来?老娘一边嘀咕,一边让儿女先出去,锁上门,随后走。外面的太阳真烈。

老大先领大家去杂货店,买花买爆竹,草纸冥币都要。算好钱,除了娘,大家二一添作五,这个份子钱不能垫。墓地说远不远,老大驾车,一会儿就到达山脚下。

冢场人头攒攒,烟雾弥漫。

老头子的坟茔在半山腰,老三和细妹搀扶老娘爬山坡,走两步,歇一歇。老大不耐烦,老娘跟来干啥呢?我们来就行了嘛!他提着祭品,带着老二径直往上行。

老娘气喘吁吁来到坟前,祭品已经摆就位,点了蜡烛,倒了酒,坟头压了一叠草纸。坟前烧的纸钱也准备就绪,一扎一扎的堆满地,冥府又得出个大富豪。

老大点了一炷香,朝着墓碑虔诚地跪下来。他双手合掌,口里念念有词:“老爷子保佑全家身体健康!保佑我们发大财!发了财,我就多给你送纸钱。”说完拜了三拜,香火插在香炉上,又是三作揖。

老二老三细妹依样画符。接下来是烧纸钱。

老娘说:“前后左右的坟头也敬根香吧!”

细妹问:“为啥?”

老娘说:“处好邻居关系,老头子不孤单。”

老二做了。

老娘又说:“找块空地也点根香,烧点纸。”

细妹问:“那又是为啥?”

老娘说:“游魂野鬼可怜,也给他们一点钱。”

老三做了。

老二、老三开始烧纸钱,火势猛烈,细妹也折根树枝去帮忙,个个汗流满面。老大擎起细妹的小阳伞,站在三尺外,悠然地点起一根烟。老娘也退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坟头。

纸钱化尽,该收场了。老娘说,我也跟老头子唠两句。她走向前,手扶墓碑道:

“老头子啊,我又跟孩子们来看你。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家里冷清我就跟你的照片聊天,你听得到还是没听到,也不托个梦给我。我也不中用了,可能以后再也上不来。”

说着说着,老娘眼角溢出了泪。她用袖口擦了擦,接着说:

“孩子们都不错,还会经常给你送点钱,你该用的用,该花的花,不要省。孩子们对我也不错,给我的钱也用不完。他们个个都很忙,你可要保佑他们顺顺利利……”

“好了好了!”老大打断娘的话,还有最后一件事,放鞭炮。老二细妹牵着老娘离开墓地,没有走几步,爆竹已经炸响。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15.阅读全文,说说题目“吊清明”的含义。

16.联系上下文,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老娘歇不下来,她一遍一遍检查上坟的祭品,“三牲”不能少,米饭不能缺,酒盅筷子必须备齐。(一遍一遍)

(2)老二、老三开始烧纸钱,火势猛烈,细妹也折根树枝去帮忙,个个汗流满面。老大擎起细妹的小阳伞,站在三尺外,悠然地点起一根烟。(悠然)

17. 举例分析文中“老大”的人物形象。

18. 请分析小说结尾“老二细妹牵着老娘离开墓地,没有走几步,爆竹已经炸响。”一句的含义。

三、写作(50分)

19.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那是一个好地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一天中午,我正走去看我的船,忽然在海边上发现一个人的脚印;那是一个赤脚的脚印,清清楚楚地印在沙滩上。这简直把我吓坏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犹如挨了一个晴天霹雳,又像大白天见到了鬼。我侧耳倾听,又环顾四周,可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见到。我跑上高地,向远处眺望,又在海边来回跑了几趟,可还是毫无结果。脚印就这一个,再也找不到其他脚印。我跑到脚印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脚印,看看它是不是我自己的幻觉。可是,脚印就是脚印,而且就这么一个,不容置疑。脚趾头、脚后跟,是一个完整的脚印。可这脚印是怎么在这儿留下来的呢?我无法知道,也无从猜测。这使我心烦意乱,像一个精神失常的人那样,头脑里尽是胡思乱想,后来就拔腿往自己的防御工事跑去,一路飞奔,脚不沾地。可是,我心里又惶恐至极,一步三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追上来,连远处的一丛小树,一枝枯树干,都会使我疑神疑鬼,以为是人。一路上,我是惊恐万状,头脑里出现各种各样的幻景,幻觉里又出现各种各样荒诞不经的想法以及无数离奇古怪的妄想,简直一言难尽。我一跑到自己的城堡--以后我就这样称呼了--一下子就钻了进去,好像后面真的有人在追赶似的。至于我是按原来的想法,用梯子爬进去的呢,还是从我打通了的岩洞的门里钻进去的,连自己都记不得了,甚至到了第二天早上也想不起来。因为,我跑进这藏身之所时,心里恐怖极了,就是一只受惊的野兔逃进自己的草窝里,一只狐狸逃进自己的地穴里,也没有像我这样胆颤心惊。

我一夜都没合眼。时间越长,我的疑惧反而越大。这似乎有点反常,也不合乎受惊动物正常的心理状态。原来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大惊小怪,因而引起一连串的胡思乱想,结果自己吓自己;而且,想的时间越长,越是都往坏处想。有时候,我幻想着,那定是魔鬼在作祟;于是,我的理智便随声附和,支持我的想法。我想,其他人怎么会跑到那儿去呢?把他们送到岛上来的船在哪里呢?别的脚印又在什么地方呢?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到那边去呢?但是,再一想,要是说魔鬼在那儿显出人形,仅仅是为了留下一个人的脚印,那又未免毫无意义,因为我未必一定会看到它。我想,魔鬼若为了吓吓我,可以找到许多其它办法,何必留下这个孤零零的脚印呢?

1.选文出自小说《 》,其作者 是英国作家。

2.选文讲述的是“我”第一次发现野人脚印的故事。请结合选文说说“我”的心理状态。

3.小说中“我”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请联系作品举两个例子。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l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1)

 

2分

 

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1(2)

 

2分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1(3)

 

2分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4)

 

2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5)

 

2分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

 

4分

 

①广袤无垠 ②浑浑噩噩 ③美艳 ④蜿蜒(每词1分,错1字扣0.5分。)

 

3

 

3分

 

C(“飞行和鸣叫”与“稠密”搭配不当,可将“稠密”改为“频密”。)

 

4

 

3分

 

C(主谓搭配不当,可修改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因为逃课……”。)

 

5

 

4分

 

(举例略。句式0.5分,内容0.5分。)

 

6

 

3分

 

(1)指代抄书 (2)请教 (3)大概 (1个1分)

 

7

 

4分

 

(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大意,1分;“借给”,1分。)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大意,1分;“不觉得”,1分。)

 

8

 

3分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的对比,突出自己的贫寒,反衬自己精神富足,怡然自乐。)

 

9

 

3分

 

B(求,探求。)

 

10

 

3分

 

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1分),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1分)。

 

11

 

3分

 

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超过3处给0分,对1处给1分。)

 

12

 

3分

 

B(“爱国青年”是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日本青年。)

 

13

 

3分

 

B(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14

 

4分

 

(1)“匿名信”事件(1分),原因是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1分);

(2)“看电影”事件(1分),原因是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要弃医从文,拯救国民之灵魂(1分)。

 

15

 

4分

 

(1)清明节祭祀的习俗;(2)吊唁祖先要怀念祖先德泽;(3)回归孝道;(4)尊重传统习俗。(1点2分,2点满4分。)

 

16

 

4分

 

(1)一遍一遍,是反复意思(1分),体现了母亲对待清明祭祀的重视与用心(1分)。

(2)悠然,是闲适的样子(1分),写出了老大对待清明吊唁祖先的敷衍、不耐烦(1分)。

 

17

 

4分

 

(1)不守时不守约,如迟到。(2)淡漠亲情,如不进家门。(3)不重孝道,如敷衍吊唁。(4)功利心重,如祭祀念词。(1点2分;形象1分,举例1分;满分4分。)

 

18

 

5分

 

(1)老大打断娘的话,急于放鞭炮,不尊重老人;(2)老大迫不及待放鞭炮走人,刻画了他吊清明祭祖不耐烦、敷衍了事的形象。(3)讽刺当今社会那些不尊重传统、亵渎祖先的“老大”式的人物。(4)也刻画了老二、细妹关爱母亲的形象。(1点2分,满分5分。)

 

附加题1

 

2分

 

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1个1分,共2分。)

 

附加题2

 

4分

 

(1)惊恐万状(胆颤心惊);(2)胡思乱想(幻想);(3)出现幻境幻觉。(1点2分,满分4分。)

 

附加题3

 

4分

 

合理例子,1个2分。如营造住处、驯养山羊、种麦植稻、置办桌椅、烤制面包等等。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紧扣题目,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紧扣题目,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能扣题目,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扣题不紧,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字数不够。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 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字数严重不足。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书写美观。5.创新突出。

 

扣分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l分。

2.错别字每3个扣l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l~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5. 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姓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补充说明

 

1.题目一写成议论文的,按四类、五类标准给分。

2.抄袭杂志、报纸故事材料且占大量篇幅的的,评为四类或五类卷。

3.完全抄袭试卷中阅读材料的。只给2分题目分。前后写了几句的最多得5分。

4.完全离题,连题目也没有按要求写的判0分。标题不完整扣1分。

5.只有一类卷、二类卷加分,加分1-3分。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介绍

一、八下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共 6 个单元,包括 5 个常规单元和 1 个活动探究单元,同时穿插安排 3 个“综合性学习”,2 个“名著导读”,2 个“口语交际”专题,2 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主要特点

(一)主线:文体学习

阅读:散文、说明文、演讲词、游记、“记”、“说”等。

写作:说明文、读后感、游记、故事等。

(二)亮点:活动·探究单元和口语交际专题

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单元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口语交际专题:为“说”的教学提供了抓手。

(三)自读要求提高,探究色彩增强

自读课文每单元两篇,其中一篇不设旁批,推荐篇目增加。

题目探究色彩增强,以拓宽视野,深化思考,提升素养。

(四)学习方式重视活动、任务、探究

强调活动式学习、任务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体现在综合性学习(三个活动)、活动·探究(三个任务)、名著阅读(三个专题探究)、写作(写作实践)、口语交际(口语实践)等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学习目标指向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教学理念

(一)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论教

(二)守正出新

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三)素养立意

四、教学策略

(一)建构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

(二)放眼大语文,聚焦小语文

(三)把握好四种思路,处理好明线与暗线、起点与终点的关系

四种思路:作者的思路、编者的思路、教的思路、学的思路。

暗线:教师备课和教学预设;明线: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

起点:学生;终点:文本。

分单元介绍第一单元

(一)单元目标

1. 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2. 感受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3. 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建议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社戏》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写的事件。再补充小说前半部分,形成整体印象,加深理解。

《回延安》可参照思考探究第一题,概括每部分内容,找出诗歌的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安塞腰鼓》的思路,可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灯笼》是以灯笼为话题,以情感为线索,杂而不乱,形散神聚,卒章显志。

2. 品味语言,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社戏》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跳读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其表达效果。本文语言简练精粹,平实而有情味,生动而有画面感,特别是景物描写极具特色,采用写意笔法和比喻、拟人手法。

《回延安》是作者借鉴陕北信天游民歌而写的现代诗,运用了比兴、夸张、拟人等手法,要指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其形式上的特点。

《安塞腰鼓》句式丰富多样,长短句结合,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与描写对象和表达内容相切合,风格粗犷豪放,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够充分体味其美感。

《灯笼》语言清新典雅、含蓄蕴藉,多用短句、多引古语,书面色彩浓,寄寓着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历史况味,可让学生自主阅读,细心体会,同时探讨交流,疑义共析。

3. 注重开展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课堂教学

如:怎样理解《社戏》最后一句话?

《安塞腰鼓》与“安塞腰鼓”的关系?

《灯笼》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说感受,提问题,个人或小组交流、解决。

(三)设计举例:《回延安》

1.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梳理内容。

(2)赏析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会真挚炽热的情感。

2. 教学设想

本节课可用诗歌朗诵会形式(明线),以下设计作为暗线。

3. 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环节1

学生自由朗读后指生展示并评价,最后听视频范读。

环节2

快速浏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填写下表:

[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延安

(2)学习活动二(品特色语言 悟炽热情感)

环节1

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与七年级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等我们熟悉的诗歌语言风格差异很大。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环节2

小组内部交流,分享自己所得。

环节3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诗语言特色,并明确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1)句式上:两句一节,结构短小简洁。

(2)音韵上:小节尾字押韵。有时候几节一韵。

(3)用词上:多用叠词、陕西方言词,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

(4)手法上:多用比、兴,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我想这是由于诗人对延安生活太熟悉、太热爱,受到的影响太浓厚了,概括起来容易,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

(3)学习活动三(拓展阅读 感悟延安精神)

结合积累拓展第五、六题,学生自行组织朗诵会,探究、感悟延安精神。

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提供、补充相关背景和阅读材料。

教师准备:1)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强调作者与延安关系。2)阅读材料: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歌声》等。(吴伯箫的散文,要提醒学生好好看一下,并与后面《灯笼》相比较。)

第二单元

(一)单元目标

1.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 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3. 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课文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地理 (地质)、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些文章文字朴素而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1. 抓住 “科学思考方法”这一核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理清顺序,筛选信息,理解事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

2. 抓住“科学小品”这一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特点,分析其语言特点。

3. 广泛涉猎,拓展阅读,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推荐阅读篇目:《统筹方法》《死海不死》《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落日的幻觉》《树轮密码》《这个世界的音乐》《北极昆虫的绝技》《无刺蜂的奇异世界》《老街,时光的脚印哪儿去了》《和大自然交朋友》《时间》……

(三)设计举例:《大自然的语言》

1.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品味事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自然万物会说些什么呢?会以怎样的方式说“话”呢?请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引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诗词或谚语,让学生猜测分析其中的自然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追问: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物候学”一词(但不做解释),过渡到课文。

活动一:初步感知——我为自然代言

(1)阅读四篇文章,找出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并且以“当_________(自然现象)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________(气候变化、注意事项等)”的格式,以第一人称方式来为自然代言。

(2)归纳概括:到底什么是自然的语言?

活动二:整体把握——聆听自然之声

此环节可让学生读后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预设:

(1)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自然的语言?

(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了解自然的语言?

(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自然的语言?

活动三:细节探究——品味课文语言

(1)可从课文题目改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本文语言的生动、典雅、准确。原题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和现题目比较,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品语言生动的特点。

(2)自由挑选文中你认为作者写得生动的语言,朗读、批注,并谈谈它“美”在哪里?

重点在1、2段,采取反复朗读、赏析批注的方法来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典雅。

(3)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4)细读6—10段,分组讨论作者对几个因素顺序安排的巧妙之处。

(5)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说说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是逻辑顺序。

活动四:拓展思考——物候现象我来说

(1)结合积累拓展五思考:文中所说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查找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寻找民谚和古诗中的物候,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第三单元

(一)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作品精美的语言。

2. 随文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3. 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属于古代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古人的思想和情趣。阅读这些诗文,可以让我们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古文内容

 

体裁

 

表达侧重

 

载体

 

情趣

 

《桃花源记》

 

 

记事

 

桃花源

 

理想之趣

 

《小石潭记》

 

 

记游

 

小石潭

 

山水之趣

 

《核舟记》

 

 

状物

 

核舟

 

工艺之趣

 

《<诗经>二首》

 

诗歌

 

抒情

 

关雎、蒹葭

 

感情之趣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4)教师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结合预设调整教学思路。

2.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常用词语,熟读成诵。

(1)依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2)利用课后练习,熟练掌握常用词语意义和用法。

(3)教学全过程反复朗读,背诵。

3. 引导学生关注 篇章形式上的特点,重视文体特征。

(1)记是描写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本单元三篇“记”,各有特点。

(2)《诗经》是先民的歌唱,四言古诗、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4. 适当结合作者生平或写作背景把握文本内涵。

(1)《桃花源记》为什么要虚构那样一个社会?

(2)《小石潭记》景色为何如此凄清,为什么?

(三)设计举例:《小石潭记》

1. 教学设想

本设计主要是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以及情景相生的特点。

2.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领悟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3.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疏通句意。

4. 教学过程

字词理解、朗读背诵穿插在以下各环节中。

(1)寻潭——探求游踪,理清思路

根据自己对美景的欣赏,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一幅小石潭游览图,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欣赏小石潭美景的。

要求:1)图中展现文中所写景物。2)以点连线,标出游踪。

(2)赏潭——探究特征,领悟写法

请自选角度谈谈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征,结合原文陈述理由。

看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既可一人任意选取景物的某一特征来谈自己的认识,也可小组合作探究。

(3)悟潭——体悟情感,感受意蕴

柳宗元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感悟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阅读体悟,交流展示。

第四单元

(一)单元目标

1. 学习演讲词,理解演讲者的思想观点,获取有益的启示。

2. 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了解演讲词的写法,学会撰写演讲稿。

3. 掌握演讲的技巧,尝试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建议

1.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自己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写作演讲词。

2. 以组织演讲活动为核心环节,整个过程从方案设计到登台表演,都放手交给学生,教师退居幕后指导。

3. 引入多媒体优质学习资源,精选演讲视频、音频资源或推荐有关电视节目,引发学生对演讲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并融入自己的生活。

(三)设计举例

任务三

1. 赛前准备

(1)老师推荐几个非常优秀的演讲节目,如中央台的《开讲啦》《青年中国说》,安徽台的《超级演说家》等优秀演讲节目。

(2)学生课外搜集演讲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并用“任务二”中撰写的演讲稿演练。

(3)举办小组选拔赛。选择同一题目撰写演讲稿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比赛,每组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参加班级演讲比赛。

(4)推选主持人,撰写串场词,安排演讲顺序。

(5)推选评委,设置必要的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2. 现场比赛

(1)选手要注意临场表现和发挥。注意事项参考课文94页。

(2)评委根据评选细则,评出相应奖项,公布获奖名单,也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3)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其他同学可在朋友圈或者“微博墙”上留言点评。评委要做精当点评或活动总结。

第五单元

(一)单元目标

1. 熟悉游记的特点,了解游记常用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 感受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 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

(二)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把握游记文体的基本特点。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

2. 以多种方式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注意作者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做到身临其境,同情共感。

3. 重视品味语言。《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语言既亲切自然,又有与景物相称的庄严感;《登勃朗峰》的语言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译笔也颇出色;《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细致优美,富有诗意。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品味,在写作时适当模仿。

4. 比较阅读与拓展阅读。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优秀游记的一些共有的特征,如生命感悟与文化内涵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游记作品,既可以阅读朱自清、巴金、冰心、郁达夫、沈从文、萧乾、孙犁、汪曾祺、梁衡、余秋雨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游记,也不妨读一读夏多布里昂、雨果、惠特曼、契诃夫、泰戈尔、夏目漱石、史蒂文生等外国作家的游记,还可以阅读邹韬奋、范长江、钟敬文、葛剑雄等记者、学者的游记,以及探险家的作品等。

(三)设计举例:《壶口瀑布》

1.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明确黄河的个性形象(巨人、母亲河)和文化象征意义(民族精神);概写与选点。

2. 初读课文,明确“所至”。

学生自读,联系写作经验。明确好的游记要做到:写人所未至之景,虽曾至而未见之景,虽曾见但未感之景。

3.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自读讨论:景物、视角、特点、语言。

4.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景、情:相似、相通才能相感、相悟。

5. 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1)选择描写中华文化象征景物(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泰山三峡等)的文章,比较异同,拓展深化。

(2)介绍梁衡游记散文四美:描写美、境界美、哲理美、语言美,加深体会。

第六单元

(一)单元目标

1. 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 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二)教学建议

1. 熟读背诵。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这不是老师的讲解能代替的。建议:一是将熟读成诵作为首要目标和核心目标,其他目标要服从这一目标。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少讲或不讲;二是结合词意、文意理解背诵;三是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如文章脉络、结构层次,句子节奏、句式特点、语气语调等;四是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五是注意采用形式多样的读背方法,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如竖排法、断句法、比赛法、关键词提示法、渐隐法、演剧,等等。

2. 言、文并重。一是重视语言因素,如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但不必串讲串译,也不必死抠语法;二是重视文章、文化、文学等因素,选主要的、关键的进行指导点拨,传授必要的文学文化常识。如庄子与《庄子》,鲲鹏形象,“鱼之乐”的趣味;《礼记》中的名言、成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韩愈及其作品风格(不平则鸣);《马说》中的理趣;唐诗两首的现实主义风格及诗人的情怀,新乐府诗歌特点,等等。三是用好用足教材的辅助材料,如预习、注释、阅读提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补白等。这里面蕴含着编者的思考和一线教师的智慧。

3. 适当拓展。包括阅读的拓展和知识的拓展,体现差异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理念。《〈庄子〉二则》课后第四题,《〈礼记〉二则》课后第五题和补白,《马说》课后第四题,都提供了拓展阅读的材料。

(三)设计举例:《马说》

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2. 预习建议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读懂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韩愈及有关“马”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4)小组合作,互通有无,并能结合学案完成预习内容。

3. 教学过程

(1)预习课文,收集材料。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3)归纳梳理,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命运怎样?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通用9篇)》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通用9篇)篇1: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且只有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