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8篇)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8篇)
篇1: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
关博
摘要: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是指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既是一个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与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智慧生成的过程.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生成智慧,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自主学习
正文:
智慧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独特产物。它不是实体,也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而是体现在经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之中。对于人的生存,智慧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对危难的应对、对实质的思考及对实验的技巧等方面。与体育教育有关,智慧表现在如何获取、处理及立用体育知识、技能,即统率体育知识、技能。恰恰是这些,体现了智慧具有世界上任何事物所不具备的独特价值。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一项伟大的体育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的核心理念就是召唤人们去做“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作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人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拥有体育知识、技能的根基,更牵系学生智慧能否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生成。
一、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应该生成智慧
什么样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生成智慧?学生自已不能给这个问题明晰的答案,只有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具备这一功能呢?答案是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围绕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学生“使用个人才智”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规则、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能满足体育教学要有效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需要的超前意识。
信息与知识爆炸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应采用何种学习方式来应对这种进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明,目前仍有80%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或传授着课本上的体育知识、技能。或者说,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还仅滞留在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这个单向量的层面上。几乎没有形成向体育课堂教学要方法、要策略、要智慧的理念。今天的时代,要求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在信息和体育知识、技能丛林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法获得最有价值体育知识、技能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能够用来“纠偏”、“拨误”,而且还能够用来提升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面的效率与价值。毫无疑问,这种智慧的获得,仅从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来讲,就不能只强调对体育知识、技能本身的传授,而要加强生成智慧的教育。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度理解带来了体育知识、技能的增长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学校里学到的体育知识、技能很难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记住多少书本上的体育知识、技能,而是掌握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也应该是让学生最终学会体育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在今天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书本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教会学生获得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策略、技巧、规则等.并以此来引领学生去生成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等。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思想就是帮助学 生最终生成智慧的潜在信息。心理学家林崇德指出:学生获得与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获得与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这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只能是主体自我的认知活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的源头是学生主体内学习愿望、动机与兴趣的激越;是学生个性的自由飞扬;是学生智慧的充分绽放。
二、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何以生成智慧
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何以生成智慧?学者吴甘霖分析了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九种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体育课堂学习方式是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用智慧统率体育知识、技能的阿基米德支点。耍实现体育课堂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关健在于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好、更强、更有效。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比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好就好在它更多地强调了体育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同时获得;强就强在它更多地注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效就有效在它更多地突出了学习策略获得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内在关系的形成。
创新素质是个体以生理条件为基础,把外在获得的信息内化成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相连的心理品质,是个体思维独特性的产物。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它是创新的动力源,解决“想不想创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创新精神不同于某种单纯的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它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某一创造技巧或创造方法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节课就能获得,严格地说,它不是“教”出来的,是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育”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教育教学实践的最突出特点就是要保证并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如,自我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些“为什么”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估计、精细的检验,以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与考验。创新能力由创造性想像和创造性思维两大支柱构成。创造性想像是中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想像。精加工策略中的人为联想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具有重要作用。人为联想策略指当学习材料本身意义性不强时,学习者可以展开联想,自由地赋予其意义,以便与学习者的记忆与提取。因此。在运用它的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会得到训练。如,要记住排球迎面垫球的“一插、二夹、三提”的动作要领,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联想:天空飞着一只银灰色的气球;眼看这只气球将要落到地上,我夹紧双臂插到气球之下,用劲一提,它又飞向了空中……
再如,为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可用谐音联想法教学生记忆数学圆周率(3.14***932384626……)的值: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酒杀尔(897932),杀不死,乐尔乐(384626)。同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有关生辟的体育术语或动作要领。这种谐音联想法本身就是自由联想的结果,因而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五个特点:①创造性活动新颖、独特,且有意义;②思维和想像构成其两个重要因素;③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发性,即灵感;④在思维的意识水平上,创造性思维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⑤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这五个特点 说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因此说,培养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它的具体思维方式,又要培养它的思维品质。基于这个事实,在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常用学习策略与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之间内在关系的训练。识记策略包括自由回忆策略和自由联想策略。自由回忆策略使用的是先对学习材料提出归类标准,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回忆,回忆的顺序不限。这种策略一般在单元学习后巩固所学体育知识、技能时所用。如,在进行铅球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各种投掷项目,让他们在回忆其它投掷项目中,加深铅球与其它投掷项目明显区别的形象。为积极记忆铅球的动作要领起铺垫作用。自由联想策略使用程序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从而记住学习材料。这种策略一般用于新授体育知识、技能后的巩固或拓展,使用时体育教师要提示学生尽量联想与新授体育知识、技能有直接相关的事物或生活经验。如,在教实心球投抛时,可让学生联想农忙中农民“抛秧”或造房时瓦工“抛砖”的情景。在教“集体舞”时,可让学生联想电视中看见的一些大型“舞蹈”表演场景。在让学生进行合作游戏创作时,可诱导学生联想生活中所见的民间游艺等。使用识记策略其本质就是训练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而比较与分类能力又是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的具体特征。精加工策略指将新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与脑中已有体育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增进对新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常用的有摘录与勾划、提要策略等。摘录与勾划策略是指在学习新授体育知识、技能时对学练中重要信息进行有目的的记录或在所记录的信息中勾划出相关的重点。摘录一般用于语文课中读懂一段话,用它来概括段落大意,而我们体育课堂学习中的摘录是在学练过程中有目的地记录一些学练心得体会。勾划常用于语文课文段落学习中,特别是用在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的意思时。而体育课堂的勾划是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进行总结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重点、难点。在开始运用勾画策略的阶段,一般由教师提出勾划的任务,如划出所学技术、技能的重点及关键。由于在摘录与勾划过程中学生要比消极学练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所以这一策略的运用能指引学生注意学练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深水平加工,进而对强化思维的深刻性训练有积极作用。提要策略是指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体育知识、技能的动作要领,表述提炼出来的体育知识、技能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使用这一策略的程序是:关注学练过程找出练习要点,排除不重要的多余信息;弄清练习要点间的层次关系;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达。由此可见,这些策略的本质都在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而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也正是这些能力的具体标志。加强精加工策略训练也就是加强体育思维品质中深刻性的训练。
组织策略指学习者学习新信息时,将学习内容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结构模式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体育知识、技能系统化、结构化,形成清晰的体育知识、技能网络,扩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主题纲要法是指在学习新体育知识、技能时抓住该知识、技能的主要脉络,用有层次的标题和短句来概括体育知识、技能并揭示体育知识、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技术时,先让学生给老师的完整示范动作划分结构段并概括各结构段的技术名称。接着分组让学生通过反复分解练习体会各段之间的技术要领并弄清各技术要领间的层次关系或作用。并让学生各自的列出一个学练技术结构纲要,见图l。蹲踞式跳远技术结构纲要
助跑(15~20米加速跑)————踏跳(正确踏板、有力踏板)————腾空(有高度、正确收举腿)————落地(正确伸腿、有效缓冲)图1技术结构纲要法示意图
符号纲要法是运用一些体育术语(或符号)代表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然后再用一些连线将这些概念(或知识点)连接起来,以表达一个概念体系(或一个领域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关于球类的分类关系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便于理解和记忆,见图2。由于组织策略的本质强调的是概括,而概括又是思维品质中深刻性和灵活性的具体特征,这样在加强组织策略训练的同时也就等于加强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图2符号纲要法示意图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控制。如,如果学生在学练中有自我检控的习惯,即每练一步都要回头问问自己,练这步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正确吗?于是他马上就会意识到在学练过程中的疏忽与漏洞.并对此予以纠正,并使后续练习得以顺利进行。这个过程就是元认知的自我监控在其中起了作用,它保证了体育学练的正确与有效。元认知策略的本质是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与内省思维,而自我调控与内省思维的本质就是反思与批判。这正是思维品质中的批判性特征。因此,在加强元认知训练的同时也是在加强思维品质的批判性训练。体育教师使用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学生某些创新素质的改变。随着学生创新素质的改变,他们会不断地产生新见解、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这些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就是一种经验的升华,一种能力的再现,一种智慧的孕育。
三、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怎样才能生成智慧,既然通过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新见解、新知识与新方法并最终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那么在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应如何做呢?(一)生成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体育教师真正具有创新的思维或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思维或创新能力首先是对自己的否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规则、上课程序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方式,即要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积极创造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养成。体育教师能不能创新,首先是想不想倒新和敢不敢创新的问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包括质疑精神、批判精神、独立性和主动性等。创新意识不是单纯的创造技巧或方法,更多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个性倾向。它不是行政命令要求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滋养生成的。如,学校能为体育教师创造参与不同类别的学习策略教学课题研究的机会,提供体育课堂策略教学优质课、示范课的场境。开展体育课堂策略教学学术论坛的活动,请体育教育心理学专家做学术报告等,都有利于形成体育教师开阔视野、探索新方法及获取新信息的意识。但仅靠这些外在因素还不够。体育教师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汲取这份滋养,并使其内化为一种精神需要,即我要创新。
“双赢”意愿的培养。“双赢”在这里,一方面是指体育教师要赢在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上,另一方面又要赢在学习策略上,即体育教师会给学生“鱼”吃,也会给学生“渔”的技能。普遍来讲,体育教师要将两者娴熟地结合起来,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我们在长寿中学三年教研组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五名实验教师开始时都有“双赢”的愿望.可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都是顾此失彼,即顾了教体育知识、技能,忘了教策略;或顾了教策略,忘了教体育知识、技能。经过反复研究其中的问题后发现,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将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关键做法是要制定出各个层次上的教学计划表,如,全年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全学期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单元或每节课体育学习策略教学计划表.并要在每章表上详细地标明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具体在哪里。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体育教师有一种献身体育教育科研的激情,更需要体育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如牺牲节假日、双休日或假期等)。就前者来说.各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并支持体育教师的科研实验.允许体育教师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不成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保持激情。就后者而论,体育教师要将时间投入到分析与研究体育知识点与策略教学条件的结合点上。因为这个过程是体育教师加工体育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也是把握策略教学方式、方法与创造性思维品质正确结合的过程。更是挖掘个人聪明才智,生成创新能力的过程。(二)增长执行能力
如果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实施体育策略教学的源泉,那么,体育教师的执行能力就是将甘泉洒在教学实处的工匠。这个工匠要具有执行和落实策略的能力。
增长体育教师执行策略的能力,第一.要求体育教师真正搞懂所用学习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概念化。如,复述策略中的命名,是指见到体育图片就说出体育图片上的技术的名称。策略传授还要符合年级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如,识记策略适合初一年级,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适合初二和初三年级,但并不是不涉及别的策略。策略知识概念化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头脑中有理、有序、有则地储存策略.即懂得何时、何处、何地激活与提取何种策略。第二.体育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如,在使用重复策略时要注意:①重复时间的安排(时间安排上,教师要注意及时复习,越是意义性不强的难记的学习内容.越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大塌方”遗忘之前加固。“堤坝”);②重复次数的安排(如果刚能练习还不太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不会太好,应该再记忆50%一100%的次数);③重复方法的选择(采用整记与分记相结合及多种感官协同记忆)。也
就是说,每一种策略必须具体到如此地步才可以进行操作,反之,仅知道某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不赋予丰富的内容,要想使各种策略都运用自如.且收到较好的效果是困难的。第三,体育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各种策略尽管都有其独立性。但为了完成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它们可以同舟共济。如,要巩固某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用识记策略中的复述策略和重复策略是可以的,但如果把精加工策略中的联想策略(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组织策略中的归纳策略(分类归纳、歌谣归纳、图标归纳)以及元认知对记忆的监控策略综合起来,其效果将好似锦上添花。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将所有策略烂熟于心.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使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第四,体育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在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条件化是指学生不仅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而且知道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在什么情况下有用,把体育知识、技能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之中,形成一个„如果……那么……”的认知结构。如,初学某体育项目,把握技术大意.那么就可以运用标识、摘录和勾划等策略;巩固技术技能.概括动作要领,总结该项目技能的特点。邵么就可以用提要策略。实验证明,条件性知识是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浅水平加工”向“深水平加工”的桥梁。
增强体育教师落实策略的能力,第一,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操练策略的能力。所谓操练策略就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供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或阶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按程序进行学习:在整体建构策略教学序列中,以策略计划作指导要分四个阶段:准备、呈现、运用和迁移。准备阶段分为预习体育知识、技能和尝试运用策略:呈现阶段包括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即呈现先行组织者;运用阶段包括运用策略学习,对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迁移阶段分为巩固体育知识、技能,提供材料迁移运用。第二.能够具体指导。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按年级所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具体指导。如,在学习新的体育知识、技能时.指导学生使用重复、自由联想等策略;学习各项目技术要领或有关体育知识理论时使用标识、摘录、勾划、提要、小标题和笔记等策略:学习总结各项目的技术结构和有关项目分类时使用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等。综上所述,无论是体育教师的学习策略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都是一个创新与探究的过程,创新是一种沉潜的运筹,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它与思维品质与思维方式紧密相连。创新时,体育教师必须将知识、技能点连接成群、组织成网、构建成系统,学生必须将体育知识、技能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纳入到已有的体育知识、技能体系中。可见,创新是一种智慧活动。探索是对未知事物本质属性的探究、追根过程。探究过程中,体育教师或依据自己的经验,或通过观察,学会了发现问题、证实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掌握了发现问题、证实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策略。又可见,探究也是一种智慧活动。因此。创新与探究在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中的展开、体现与落实是生成智慧的过程,也是追求初中体育课堂学习策略教学最高教育意境的过程。
篇2: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力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从生理角度分析,耐久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耐久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
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鉴于上述理论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耐久跑的意义,讲清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路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路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三年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耐久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闭式 开放式 较少与社会联系 紧密与社会相联 单一功能 多元功能 生物观 生物、心理、社会观 竞技项目为主 竞技、文化与生活结合 单一分类 综合分类 多种内容模式 选择性内容模式 考虑技术学习提高学科能力 考虑竞争 考虑竞争与合作 单纯考虑个体满足 考虑个体满足与集体荣誉 服从规范 鼓励不同意见 集中学习参与意识 计划性 计划性与选择性结合 外部动力 教学的“双部性”动力 现实满足 冒险、探索 完成这些转化,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这 其中增加体育活动课程只是完成转化的一种方法。课程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已证明,多种课程模式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是课程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对几十年来建立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系统地总结,扬长补短,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以改造,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用心
爱心
篇3: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教学解析
一、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1. 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是一项具有竞争力的运动, 也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 竞技运动富有的竞争力和协作性完全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同时, 校园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但是, 学习对组织竞争体育受局限性的。因此, 需要对竞技体育进行改造, 把竞技体育的一些东西融入初中的体育教学中,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使中学体育教学更适合发展需求, 从而起到创建和谐体育课堂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基础, 尽量把对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素材带进初中体育课堂来, 从而丰富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 同时也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3.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还应该选择一些长效性的教学内容
比如, 乒乓球和羽毛球之类的难度比较大的项目,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增加理论的学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机械式地跟老师学习, 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 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所以, 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开展势在必行。应结合理论与实践,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初中生的体育素质和积极性。
二、设计愉快体育教学的方案
1. 关注学生的自身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自主多变能力
在教学的方案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定制学习内容, 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尝试的机会, 教师还应该在讲解的时候给学生留一点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2. 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在体育课堂上, 安全问题应该被放在首位。目前的体育课堂往往忽视了课前准备活动或者对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体育教学中, 开展愉快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 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安全意识, 做好对学生的保护措施, 达到防患于未然。
3. 教师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开展愉快教学时, 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大, 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状态。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在进入课堂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坚决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入课堂, 更不能让自身的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控制自身情感, 将自己的热情投入教学中, 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充分的激情。在课堂上, 教师还应该对突发事件进行灵活的处理, 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能给学生一个和谐的体育课堂。
4. 用人格影响学习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 也是学生的模范和榜样。因此, 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态, 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养, 用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 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三、针对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测评
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体育测评仍然存在着弊端, 体育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十分明显, 教师的教学皆是围绕考试来开展的, 为了考试而学习, 导致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理念, 只注重短期的学习效果, 对体育的素养和兴趣以及体育给学生带来的益处被忽略, 不能真正体会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帮助, 机械地学习体育, 以至于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导致体育的学习对于学生已经不再是兴趣和渴望, 而是一种考试的责任和压力。体育教学的测评仅仅以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标准进行评测已经阻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也阻碍了体育教学的进程, 只有对体育教学的评测标准进行改革, 把学生的运动激情和动力作为评测标准, 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进取精神, 才能够达到愉快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应该对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评测性作为评估学生的标准, 让学生领会到体育活动的真谛。
学习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对中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基础, 为了培育出素质性人才, 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式教育, 开展愉快体育教学, 为人力资源创造更好的源泉。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体育活动对于他们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针对学生的个性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 并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使学生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 从而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为新时代综合型素质人才。
摘要:针对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 要以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健身基石。针对体育课堂, 提出了体育教学中要运用愉快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要本着教育新世纪人才的原则, 改变以往的体育教育观念, 以积极健身为目的, 建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把健身教育理念带到体育的教学中, 让学生具备健身的意识, 为全民健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积极情绪,健身意识,愉快教学
参考文献
篇4:初中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
日本学者认为:愉快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样一种体育,并强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感,喜悦感, 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多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快乐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概念
所谓的“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则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情能持之以恒,进而及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法选择上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二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培养,及一定的身体条件;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器材和场地条件。若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基本要求,随意的快乐式体育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三、教学特点
“快乐体育”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练身行为;且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并能及时充分的发展,在整个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快乐的成功体验。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实行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在教学的观念结构上,主张教学以是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有机的统—,强调体育课必须情知交融与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育结构应是融认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4.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四、“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应将快乐体育思想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然后再设计出多种具有快乐因素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就是每一课,每一内容的体育教学都包含有愉快学习的因素,以下几种具有快乐因素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1.以游戏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也就是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
2.以音乐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 即把优美欢快、激昂热情,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课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热烈气氛中开展体育活动。
3.以舞蹈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方法。即根据舞蹈的藝术性,健身性等特点,以男女生喜爱的现代交谊舞、健身操、韵律操等活动内容为主,另外,也可选用不同民族的舞蹈为活动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以野外活动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即把体育课堂放在校外,例如登山、越野等, 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个性和意志品质。
5.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即借助小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协助,以共同达到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
6.以情景教学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这是一种在有意设定的教学景象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去做想象性思考,并做模拟练习,这样极易激发起学生对这种教学活动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法应紧扣教学主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五、“快乐体育”的实践意义
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概念,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人格教育。
2.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调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的更新教法。
3.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六、结束语
篇5: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体育课足球教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生体育。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并使其熟练掌握一些运动技术、技能。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的特点是:趣味性、集体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足球,有了一定的足球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地滚球”作为本节课的主教材。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共40名男生。学生对足球有过接触,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90%的学生掌握脚内侧踢、停球的要领及要求。
2.技术技能目标:70%的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3.情感目标: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脚触球的部位。
难点:支撑腿的弯曲,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等,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阶段(10’)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实践与提高阶段(15’+15’)
1、尝试性踢、停球练习
2、脚内侧踢、停球
3、(1)两人一球相距5米踢、停球练习.(2)拓展与延伸练习.4、游戏(点球射门)
(三)结束与评价阶段(5’)
1、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八、运动负荷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0%,运动负荷为中等。
九、场地器材 足球40个
足球场
训练背心
标志盘若干
篇6:初中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探讨论文
初中体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的这些爱好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所以阳光体育也显得尤为的重要。但是由于现代观念的限制,初中的体育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和效果。再加上老师教学观念的限制,和一些不正确的引导方法,学生们的一些不正确的体育理念和体育观念,使得体育效果变的失去了味道,也失去了它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快乐学习。所以说开展阳光运动显得非常的有必要,也有可以实施的空间和价值。
一、不断渗透“阳光体育”运动观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们渗透阳光体育的概念,让他们真正的了解到什么是阳光体育,怎么样的锻炼才能是阳光体育,阳光体育有什么样的好处。现代的初中生普遍的`不喜欢上体育课程,一方面他们认为初中的体育课形式单一,没有什么好玩的,所以本能上就厌烦上体育课。另一方面,现代的体育课有着它本身的限制,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在初中,学生们可以学习的也是少之又少,初中的体育不像大学中那样丰富多彩,而且非常的无聊。但是初中的体育又是一门必修课程,有着它本身自己的作用和意义。那怎样才能让初中学喜欢上体育、喜欢上锻炼呢?那就要我们时时刻刻去普及阳光体育的概念,通过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向同学们展现阳光体育的活力,让阳光体育在每一个初中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体育,让同学们真正的在体育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程排解自己学习上的生活压力,例如,在平常的课程中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解一个正常的初中生围着橡胶跑道跑上一圈人体的菲能收张多少次,能产生多少的乳酸。一些女孩子喜欢减肥,教师可以向她们讲述长跑能锻炼肌肉,消耗人体的卡路里,对减肥非常有帮助。一些男孩子喜欢健身,教师可以给他们讲述通过体育锻炼就算不去健身房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肌肉,让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线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们的心中就形成一种潜意识,这样就会对阳光体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起他们锻炼的潜意识。这样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采取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体育课堂愉悦性
针对初中生认为体育课程太过于无聊,上体育课提不起什么兴趣。现在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一个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同学们的上课热情。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先做一个小游戏,提高课堂的活跃型。比如,在体育课上老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分组,然后集体玩一次萝卜蹲的游戏。做错了的人,男生就做俯卧撑,女生就做蹲起。这样的游戏不仅简单有趣而且特别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上课热情,而且在惩罚的过程中还起到了做准备活动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向同学们灌输阳光体育的理念,还可以让同学们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去,阳光体育的宗旨和观念也就得到了贯彻和施行。通过这样同学们可以快乐的进行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同时对自己的日后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展灵活多变的体育活动,增强课外体育锻炼效果
贯彻阳光体育的理念单单是靠体育课堂上的讲述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初中的体育课课程少,而且时间一般都比较的短,单单靠课堂可能是微不足道。这就要求学校多组织一些游戏的体育竞技来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运动的信心
老师是同学的朋友,在体育锻炼中更是如此。老师是体育锻炼的榜样,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发挥出模范的作用。不管是在体育课程还是一些其他的课程,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仔细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能有丝毫的偏心和厌烦的感觉。把阳光体育引进到课堂中去,耐心讲述,细心的引导,相信通过这样阳光体育的观念会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平时,学生还可以和自己的老师组队,共同的竞技,共同的提高。老师还要在体育课程中给学生一些适当的鼓励,肯定他们的成就,在他们取得的成绩不是很好的也要耐心的疏导和指引。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时刻坚持阳光体育的概念,细心引导同学们贯彻阳光体育的概念,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本着对自己负责的观念,把运动进行到底,把阳光体育进行到底。强健自己的体魄,磨砺自己的意志,让自己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勇.试论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J].今日南国,2013(7).
篇7:初中体育教学手段
一、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教学活动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余时间,三五成群,或是打球,或是追逐,或是游戏,其活动时间之长、活动量之大、积极性之高,往往是有些体育课所无法比拟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关键是学生的兴趣问题。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兴趣,我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从选择教材内容入手。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学生既感兴趣,同时又有锻炼价值的教材。例如一些球类活动、体育游戏等。第 二,从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入手。有些教材本身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那我们可以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多下工夫。例如50米加速跑,可以采用追逐跑、变速跑、定时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耐力跑,也可采用越野跑、变速跑、蛇形跑、变向跑等各种形式;跳远,可以采用各种标志物、竞赛形式等。新颖的组织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亦可激起学生对练习的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所产生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活动方式虽然缺乏直接的兴趣,但对其活动的结果――增强体质会产生兴趣,因而积极参加。由此可见,经常向学生宣传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学生介绍教材的锻炼价值,是激发学生间接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学生学有所获 由于种.种原因,在体育课中“一刀切”、“大锅煮”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其结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效果。
另外这几个方面也要把握好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明显被人们所忽视,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或者在体育课堂上自由散漫,这极大地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有的教师以惩罚的方式来对学生形成束缚,强迫其参加体育活动。而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标、本”都不治,学生只会产生更强的抵触情绪。对此,笔者认
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采用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其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逐步培养起对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并及时制订相应的方针,帮助学生端正体育态度,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最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课堂时间浪费。课堂教学的有序、紧凑,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能出现的状况及解决的方法等等。这样,无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师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一个体育活动,则应在课前就设计好合理的方案,诸如,场地的预备、学生的参与度等问题,避免费时费力却毫无效果。因而,教师的教学要紧扣课堂45分钟,一定要在课前就对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细致的安排,方
能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序、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养成极强的时间观念
就体育课而言,师生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45分钟对于体育课而言,一晃而过。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堂,师生简单问候后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按照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得先集合、报数,然后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还要进行热身活动等等,这些是每堂体育课都少不了的内容,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如果学生拖拖拉拉、自由散漫,则会浪费更多时间。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极强的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站队及时快速,从而有效减少时间浪费。而且如此多上几堂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无形中就为体育课争取到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此外,体育课还涉及体育器材的领取和收回问题,为了避免上下课等着领取或收回器材,教师可以固定安排一些学生专人负责此事,这样,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极为珍贵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极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努力。
四、积极突破重点、难点
篇8: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1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拓展训练就是利用自然环境等各种有效资源,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通过对训练项目的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挑战并解决困难的过程中, 不断激发出个人的潜能, 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以达到磨练个人意志品格、陶冶学员的情操、完善学员的人格等训练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培训教育模式。拓展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1.1 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也是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学校正改变着只注重“数、理、化”等升学考试科目, 而忽视体育教育的现状。身体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 没有良好健康的身体基础, 想干什么都成为纸上谈兵。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 必须完善体育教学体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 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学习, 推动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特别强调了心理教育, 培养出真正身体、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都能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因此, 应当加速体育教学改革, 渗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符合新课改当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到中、小学课堂, 但是很多地区依然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传统体育课堂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学生只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课程目标来进行体育锻炼, 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活动, 加上体育课堂本身出于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 限制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兴趣爱好得不到发挥, 导致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 很多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同时, 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诱导和启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而拓展训练正符合现代的课程改革理念。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 既能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又能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手段, 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带给初中学生, 有利于加快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同时学生的心智和体能都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因此, 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2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理论依据
首先, 就拓展训练本身目的性来说, 就与初中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关联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要保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得到有效提高。而拓展训练本质就是要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学员的自我认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 因此在目的上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就具有一致性, 所以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是可行的。
其次, 拓展训练本身的内容和原理途径都与初中体育教学有很多的一致性。拓展训练的本身在原理选择上就是以体育教育为基础的, 虽然称呼和说法可能不一致, 但是都是以增强学员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特别是拓展训练中的好多科目都是从体育项目中改进过来的, 甚至就是传统的体育游戏, 只是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学不同的是, 前者更注重运动过后的分享交流, 而后者更关注运动过后的健身效果, 拓展训练的很多科目都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找到原型。
最后, 在教学内容重心分配上, 初中体育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而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学习过程, 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即引导阶段、体验阶段、感悟阶段、总结阶段和分享阶段。从布局分布不难看出,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同小异, 唯一不同的是拓展训练的分享环节, 这一环节更注重前期环节的连续性, 没有连续而成功的体验, 在分享环节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 拓展训练和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性奠定了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可行性的坚持基础, 初中体育课堂完全可以取拓展训练之精华、舍拓展训练之不足, 利用拓展训练来完善初中体育教学形式。因此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2.2 条件分析
首先场地和设备要求上, 拓展训练所需场地和器材要求因培训项目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有的要求很高, 如攀岩、登山、野外逃生墙、空中单杠等项目, 但也有些项目所需场地和器材在校园内很容易找到, 如“漫漫人生路”仅仅需要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团队展示”也只需要一块稍微大的空地、“信任背摔”只需要两根柱子和一根绳子即可。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当中,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器材设备以及其它的硬件设施等, 这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器材和场地方的问题, 这也为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时间控制上, 由于新课改中明确规定了中学体育实践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 所以, 在时间上也为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能。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是可以调控的, 有的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 如野外探险;有的则需几十分钟即可, 如同心杆;甚至有的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车, 如雷阵等, 可见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机动性很强, 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来将拓展训练项目渗透到初中体育课堂上, 有计划地进行素质体育教学活动。
最后在安全控制方面, 很多人会对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产生质疑, 虽然拓展训练当中的一些项目有高空完成的, 还有一些器材、特定情境等看上去会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俗话说:吓人的往往是纸老虎。根据不完全统计, 有80%以上的教师认为在正确规范操作下拓展训练是安全的, 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拓展训练只要操作好了也是很安全的。可见拓展训练在人们眼里并没有那么可怕, 安全系数相当高。只是鉴于初中生的年龄还相对偏小,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 只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体质和心理方面的特点, 科学地设计操作规程来帮助学生完成拓展训练的话, 初中生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在课前必须对器材、场地和设备等进行细致地检查, 确保学生在安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拓展训练, 完成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当中, 还需要完整的评价体系,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有一个全局观和良好的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公正的评价, 学生同时也应当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教学双方互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体育教学目标,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 结语
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要,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严密组织、严格管理、因材施教,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之下创新体育教学。同时校方也应当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 保证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科学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缺失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 .
[2]张菊光.拓展训练引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18) .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论文15篇【荐】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论文(精选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