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子和西方的房子

文/ 吴琼 时间: 美文欣赏

  中国的房子和西方的房子

  文/吴琼

  培训课上,老师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在中国,房子可以说是婚姻的必备品,任何一对男女谈到结婚,首先都要必须先解决住房问题。而房子又必须是要买来的,所有权一定要属于夫妻本身,仿佛只有这样,这两个人才算是真正的有了住的地方。倘若是租来的、暂借的,或是父母的房产,那就相当于没有住处。但在西方不同。西方人四十岁之前能买上房的绝对是个个例,四十岁之前,不管结没结婚,大都是租房居住,或者是其他渠道取得的住处,总之不是自己掏钱买来的,一定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够拥有自己的产权。可奇怪的是,不购买自己的住房就结婚的西方青年人也并不认为自己居无定所,男人不会因为没有婚房而觉得颜面尽失,女人亦不会觉得嫁给这样的男人有多么的委屈。相反的,男女双方都会在租来的房子里居住的心安理得,生活得如同中国人自己买了房子一样。

  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造就的思想和观念的不同。中国以农耕文明起家,发展过程中又以儒、道、佛三教思想贯穿,在心底里渴望一份安定,骨子里认准了某样东西就会抱着固守的心态。所以,两个人要组建一个家庭,可以没有车子、没有存款、没有一份多么安逸舒适的工作,但为今后的长远计,住处一定要是安稳的。西方人的老祖宗以向外拓展起家,有人说,西方是嗜血的民族,就连喝茶这样恬淡平和的事情,他们都愿意选择喝红茶,因为那种颜色比绿色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所以,跟中国人比起来,西方人更喜欢进取和活在当下。西方的年轻人把自己前半生的财力和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创业和享受中。

  可是我认为,这里面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房子对西方人来说,也许就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是供他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种工具,住在买来的房子里或是租来的房子里,都是将东西搬进了一个外壳中,一样能够正常生活,那么又何必在乎所有权是谁的呢?但中国人不是,在中国,房子并不是房子,而是家。中国人买房子并不仅仅是要买一个长期的住处,更重要的是为一家人的情感找到一个稳定的承载体,所以,不穿衣服叫裸体,没有房子才会被叫做裸婚。这就如同蜗牛虽然背上了一个硬壳,却仍然被叫做软体动物,可见,动物学家们并没有把它的躯壳看作是它躯体的一部分,但没有了躯壳的蜗牛,我们都不会再将它视作蜗牛。

  谈到房子这个词,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冰冷的、坚硬的物体,但要是说起家,大概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有了温度和柔度,并且不再是一个死物,而是被赋予了生命。这是因为房子这个词具有它的使用价值,而“家”这个字中,更多的是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在里面。也许我们的老祖宗在发明“家”这个字的时候,从字面上也只是表达了它的使用价值,那是因为情感是写不进字里面去的,是看字的人有所感悟之后人为加注进去的。我们可以没有房子,但是不能没有家。

中国的房子和西方的房子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月亮

《中国的房子和西方的房子》

  中国的房子和西方的房子  文/吴琼  培训课上,老师讲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在中国,房子可以说是婚姻的必备品,任何一对男女谈到结婚,首先都要必须先解决住房问题。而房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