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清廉石埕巷

文/ 郭黎春 时间: 优美散文

  美丽清廉石埕巷

  郭黎春

  2024年7月6日

  园中园宾馆旁名不见经传的小巷——石埕巷,明朝时极负盛名。它原是岳顶山、蔡厝山(今市林业局宿舍)与梅亭山(今中山公园)之间的一条小巷,有东西走向的主巷和若干支巷,1927年前是岩城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因是铜钵一带村民进城的必经之路,俗称铜钵巷。彼时石埕巷很美,巷边小河淌水,沿主巷流向十八堂与新罗第一泉汇流入河。水带给巷里人别样的童年。据说,石埕巷中段原有口大水塘,养鱼种荷。盛夏时荷香四溢,蛙声四起。汛期漫塘时,塘鱼跳出,巷子常见大人小孩家门口捞鱼虾的场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虽没了莲池鱼塘的记忆,但依然觉得巷子很美,巷边宽而深的大水沟水流清澈,水声欢快,市井里含着灵秀;巷子依然人来人往,人们喜欢走捷径穿巷上学,也喜欢从巷子绕道,一路玩耍回家。

  随着城市建设,石埕巷不断被林立高楼和纵横路网横切竖斩,原本四通八达的巷子,如今仅余主巷联通解放路与九一路。污水直排让大水沟污浊不堪。室内外高差大,为解决人车出入家门问题,巷里人陆续在沟上盖薄板建台阶,小巷越发逼仄。古早时荷香蛙鸣的田园美景,无从找寻。

  你可知,明朝时此巷藏龙卧虎,人文荟萃?一条小巷,出了从三品以上官员12人,住着王、石、柯、蔡、苏等众多朝廷官员。传颂着王命璇、石应岳、蔡梦说三位尚书清廉爱民、公正不阿的美名和石门三户部、王家三进士的传奇。何其荣耀石埕巷!只可惜,曾经光辉灿烂的历史,随着遍布巷中鉴证历史的府邸、旗杆、牌匾等文物的消失而逐渐隐匿,就连坊间“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的传颂,也渐沉寂于市井中。

  2017年8月,由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编撰的《小巷春秋》一书问世,通过龙岩文化研究会及众多作家的笔墨,挖掘深藏在石埕巷、西宫巷、平寨坊内的名人轶事。三条“美丽巷道”建设也列入区政府2018-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石埕巷最先启动改造,2018年5月开工,12月竣工。同年8月区政协《关于打造中心城区名街名巷助推山水文化名城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得到时任分管城建副市长黄庆辉和市委副书记、区委书记何明华等领导高度重视,批请相关部门落实。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区住建局将石埕巷“美丽巷道”建设纳入中心城区民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包,探索改善人居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城市更新模式。先前深而宽的污水沟铺设了两条管道,实行雨污分流,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明沟改为暗渠,拓宽了可通行路面,青石板路营造小巷古韵;规整空中网线,修缮房屋立面,增设路灯等系列建设后,石埕巷变得平坦宽敞、巷净灯明。居民开心地说,环境好了,不用就着水沟臭味下饭了。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然,星散于石埕巷,见证历史的众多文物湮灭无存,空留一条360米长的市井小巷。显然,依托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的方式行不通。如何阐释展示巷道历史长河中深埋的文化,考验着建设者们的智慧。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群众意见后,决定“无中生有”,围绕“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主题,以牌楼、浮雕、碑记等表现形式串珠成线,拓展人们感知历史文化的渠道和深度。

  在解放路巷口新建明朝风格“石埕巷”牌楼,九一路巷口立书卷造型“石埕巷简介”花岗岩石碑。展开的书卷寓石埕巷内翰墨飘香,文人辈出,讲述“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的传奇故事。碑文由本土书画家、时任区文联主席范秉琪义务书写。

  对区住建局约200平方米的公房闲置地拆后利用,建“尚书公园”。北墙塑尚书侍郎浮雕,东墙嵌花岗岩“名仕榜”,介绍石应岳、王命璇、蔡梦说、柯元伯等生平。其间,拟将龙岩博物馆收到的一块从罗经井施工现场发现的石碑(与石应岳有关),置放公园内,以弥补该巷无文物只能造景的遗憾。因该址不具备保护条件而放弃。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改造后的石埕巷,旧貌焕新颜,白墙黛瓦青石板,红花绿叶烟火伴。走在青石板上,仿若走进小巷旧时光。驻足浮雕墙前凝望,好似穿越了时空,聆听巷里官员有灵魂、有温度的故事。石埕巷,在守正尊古中礼敬中华文明、延续清廉文化基因。

  石埕巷简介(书卷碑文)

  石埕巷位于上井社区,人才荟萃,明代曾有“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的美誉。“三尚书”指:石应岳,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进士,赠户部尚书,曾与海瑞同朝为官,并誉称“总宪(指海瑞)清如水,京兆(指石应岳)白于霜”。蔡梦说,万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进士,任中书舍人,升监察御使,巡按南几,筑堤铜陵,人称蔡公堤;巡按广东,建潮州城石梁,以御水患,当地立生祠纪念他,与韩愈、陆贽并列为韩山三祠。王命璇,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零四年)进士,刑部尚书,忠义为国,明亡避居万安圆通寺,与叔王以通,万历八年进士,湖南按察史,长孙王思沂,恩选士,廷试授翰林院庶萃士,共谱“一门三进士”。“侍郎”指柯元伯,崇祯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进士,巡按副御使。他们沉浮宦海,不畏权势,铁骨铮铮,两袖清风,为民办好事,传诵四五百年。石埕巷在岁月沧桑中默默坚守这份正气,大隐于市,世代留传。

  石埕巷名仕榜

  石应岳(1541-1608)字仲贤,号介峰。登隆庆进士,任户科礼科给事中,南京太仆少卿、应天府尹、顺天府尹、兵部、户部侍郎。《龙岩州志》记:“卒,男贡生惟馨请恤典,赠户部尚书。”他为官廉正,敢言直谏,供职户部时,万历皇帝挪支国库,荒淫无度,他连上三疏,冒死谏止,迫使万历帝有所收敛。任应天府尹,不避权贵,惩治腐败,时谚誉“总宪(指海瑞)清似水,京兆(指石应岳)白于霜。”由于生性耿直,得罪权贵,只好退休回岩。著有《石司徒奏议》《石司徒文集》,临终时家甚贫,经数年后,由亲友集资才得予刊行。

  蔡梦说(1549-1626年)字君弼,登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升监察御史。初巡按南幾(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弹劾西陵侯,抄没侵地一千多亩;筑铜陵堤,以扩水利,人称蔡公堤。再巡按广东,征抚平定琼、饶两州匪寇,保护一方安宁,主建潮州石城,防御水患,受百姓称颂,建生祠崇祀他。后因谏诤朝廷惩治腐败,受万历帝训斥,只好申请退休。返岩后杜门闲居,十九年后再被起用,依然上表,主张实行政治改革,惩腐安抚百姓,但不被采用。著有《日省录》。

  王命璇(1575-1653)字君衡,登万历进士。授知新会县,以清介升陕西道御史,时太监高宷在福建霸持税政横行十六年,王命璇“抗疏劾之”,将他驱回宫廷。巡按广东,逢大灾,他开仓赈济,救活一千多户灾民,转任大理太卿,持法公平,释放蒙冤四十多名官员。魏忠贤把持朝政,他多次弹劾未果,反遭投闲。崇祯初以侍郎主持刑部,由于对抗宦官,得罪皇帝,不得不退休返岩,明亡隐居万安圆通寺。生前誓言“头不顶清朝天,口不食清朝粮,脚不踏清朝地”,殁于寺中。著有《新会县志》《王虞石史论》《静观山房诗稿》。

  柯元伯崇祯四年(1631)进士。任东阳知县,为官清正,当地称他为“一心如水,百度可观”,立祠纪念。升户部主事、河南道御史,巡按陕西茶马,当时陕甘宁匪寇猖狂,他设法清除三省数十年积弊,统一马政、茶法,平寇疏通古道。病卒于汝辉道兵备副史任上,“死之日,筐中仅图书数卷”,全无财产,靠朋友资助才得以归葬。

美丽清廉石埕巷相关文章:

采茶女的前世今生

美丽清廉石埕巷

我的弟弟住院了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老家的小菜园,父母的爱之园

窗外的柳树

《美丽清廉石埕巷》

  美丽清廉石埕巷  郭黎春  2024年7月6日  园中园宾馆旁名不见经传的小巷——石埕巷,明朝时极负盛名。它原是岳顶山、蔡厝山(今市林业局宿舍)与梅亭山(今中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