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文/ 散文网 时间: 百科杂谈

第1篇: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头,一年都顺风顺水。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祭社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5、炒蝎豆

旧时二月二这一天,有“引龙”、“打囤”、“熏虫”、“击梁辟鼠”等活动,现在常见的是“二月二,吃蝎豆”。前一天,把上好的黄豆在水里泡一晚,第二天早晨拿到锅里温火炒熟。蝎豆能炒五味,用什么样的水泡,炒出的就是什么味道。用盐水,炒出来的豆是咸的,如果喜食甜,可以在炒时放匙糖。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有个童谣就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第2篇: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哪些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龙抬头”,从这一天起,正月就算完全过去了,新年也就算完完整整地过完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一、最吉祥的习俗剃龙头

“二月二”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传说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到了二月二,一个多月过去了,头发长了不少,也是时候理发了。

二、最正经的习俗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三、引龙

引龙,又称“引钱龙”、“引龙填仓”,从前流行比较普遍,现在多已被打灰囤之类代替。一般人们是把灰从大门外蜿蜒撒入厨房,然后围水缸一周,谓之龙,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龙的目的,一说是增加财富,故谓引钱龙;一说是龙抬头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

四、最技术的习俗打灰囤

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

二月二的食俗

1】炒面棋

过去做饭用是大锅灶,烧柴草,草木灰多的很,取用方便,现在锅灶改革了,习俗渐消。不过吃的还是发扬光大,吃煎饼、小豆腐,最火爆的是吃糖豆,有炒黄豆,炒面棋。

2】炒黄豆

二月二,家家户户炒“燎豆”——也写作“料豆”,起初只是把黄豆在锅内炒,后来人们把黄豆在糖水里泡透,再滚上一层面粉,这样豆子个儿大了,又甜、又酥、又香,做得很好吃。

3】炸油糕

在北方,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炸油糕的习俗,称之为“食龙胆”,炸油糕由黄米炸制而成,颜*金黄亮丽,很符合人们对龙胆的臆想。油炸糕外表相似但内里多样,放各种馅料,吃起来外脆里嫩极具口感。

4】煎饼熏虫

煎饼熏虫就是这天人们都吃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的,叫做煎糕熏虫。这是因为时在惊蜇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意在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相关文章:

1.龙抬头习俗

2.关于龙抬头的好诗句

3.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

4.二月初二龙抬头理发

5.龙抬头剪头发有什么用

6.2017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能搬家吗

 

 

第3篇: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有哪些

 

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节日知识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填仓

节日早晨,人们起床后,要用草木灰以“灰圈”形状遍撒房周围和院落各处,以避毒虫之害;有的把灰或谷糠之类的东西撤在地上,撤出一条线来,从室外的井边河边一直引到屋内的水缸边,有的甚至还围着水缸绕一圈,这称作“引龙回”,意思是希望治水的龙这年能给大家带来足够的雨水,保*五谷丰登;有的还在院内场地上用灰撤画粮仓、粮囤等图案,中间挖一小坑,埋放些五谷杂粮,称为“围囤”、“撤关子”,并以瓦片相盖,称作“虫不吃”。在开封淮阳一带,撤灰圈则在黄昏进行,不仅农民家,粮行米店也撤,所撤灰圈有数十个至二十余个,大如磨盘,内套层层小圈,最小者如酒蛊大,中间松土成芙,分别埋入五谷等,意囤尖关子高,俗称“填仓”。

戴麦

*县人二月二早起则要到地里拔一些麦苗回家,用绳子系住戴在小孩的衣服襟上,说:“戴戴麦

,活一百。”淮阳人二月二早晨要到麦田里去转游,边走边瞅,瞅着个铁钉什么的,别说有多高兴了。

因为人们认为,“二月二拾个铁,活一百”。xx县一带这天不干活,认为:“二月二龙抬头,打不得碾子使不得牛。”然而豫东要在这天试犁,嫁接果木,认为此日试犁“手巧”,嫁接果木,“果子旺盛”,并在这一天互相赠送五谷及瓜果种子,谓之“献生子”。此日,男人们都要剃头理发,以应“剃龙头,洗龙角”之吉利。

因为二月之初,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的前后,有时甚至二月二就是惊蛰。惊蛰的“惊”是“惊醒”,“蛰”是“蛰伏”,是说动物的冬眠。惊蛰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已经暖和起来了,冬眠蛰伏的动物随着那滚滚的春雷也苏醒过来。因此,人们便想了许多点子要征服它们,哪怕是意向的征服,也就是精神上的征服也行。

如二月二这天傍晚,大人小孩儿要拍瓦片,一边拍一边念叨:

拍拍,拍瓦哟,蝎子出来没爪哟。

拍拍,拍门墩,蝎子出来不蚕妞儿。

拍拍,拍门框,叫它五毒见阎王。

拍拍,拍门墩,蝎子灿蜒长虫断了根。

照墙根

河南民间在二月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庭主妇要手执面杖敲打梁头、门头等,口念祈福祝词,诸如:

二月二敲门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敲梁头,大囤尖小囤流。

未成年的小儿则遵从父母之命手打灯笼遍照家中的墙根,俗称“照墙根”。据说“二月·二照墙根,蝎子灿蜒死一堆儿”。

在唐河一带,小儿则于早上一手执蜡烛,一手用棍敲打梁头,口念:“二月二,照蜡把,蝎子出来没尾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网络的危害 网络的危害有哪些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文)

二年级abcc式词语有哪些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第1篇: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欢迎阅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