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文/ 散文网 时间: 专题范文

  二十四节气(汉语拼音:Ershisi Jieqi;英语:Twenty-four Solar Terms),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创造。它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二十四个具有时节意义的位置与日期,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40年左右)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一致。

目录

  • 1 起源
  • 2 节气、中气、平气、定气
  • 3 二十四节气表
  • 4 影响和应用
  • 5 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是区分公转运动对于地球影响的八个关键节点;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个则反映了四季中更细微的气候变化。

节气、中气、平气、定气

  节气的安排决定于太阳。西周和春秋时期以圭表测日影的方法定出冬至和夏至的时日。后来,将一回归年(见年)的长度等分成24份,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依次相间安排各个节气和中气。这种方法叫平气。按照平气办法,每月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春分为二月中气等。

  北齐(550~577)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现象。隋仁寿四年(604),刘焯在他的《皇极历》中根据这种不均匀现象对二十四节气提出改革,将周天等分成24份,太阳移行到每一个分点时就是某一节气的时刻。这样安排的节气间隔是不均匀的,此法称为定气。定气主要在历法计算中使用。在日用历谱上一直使用平气,直到清代才开始使用定气。

二十四节气表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
  •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0-22日交节
  •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7-9日交节
  •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1-23日交节
  •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19-21日交节

影响和应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几千年来成了中国各地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起一定的作用。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相关文章:

立冬节气文案(精选15篇)

立冬节气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节气的寓意和象征2022

立秋节气的诗句大全

关于处暑节气的正能量语录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汉语拼音:Ershisi Jieqi;英语:Twenty-four Solar Terms),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创造。它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二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