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文/ 散文网 时间: 专题范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清楚了平行四边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整个教学由复习引入、探究体验、实践应用几个环节组成。在复习引入阶段,使学生感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内在的联系,并复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后面的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探究与体验阶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数方格。让学生体验光靠数方格的方法太麻烦,必须寻求一个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更简便的方法。由“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面积却相等?”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等于什么?

  第二个层次,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布置了两项任务: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填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一些。然后,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巡视学生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引导,把典型的方法几下来,我提前考虑到有这么几种情况,接着,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多注意学生的语言的准确性强调“平移”。最后,有老师的一个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结合报告单得出:面积没变,形状变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很顺畅的得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亲身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三个层次是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应用阶段,分为基础联系和拓展练习。在基础练习里,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计算面积所必须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去求面积。最后把平行四边形变换姿势,让学生准确的找到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完成做一做1、2题。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拓展练习里,首先安排了判断题,选择题。通过辨析、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两个因素有关,求面积用面积单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等知识。接着出现了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平方厘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如果不限制小数呢?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出现了一道思考题”长方形框架,长15厘米,高10厘米,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会怎样?通过这一部分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达到熟练,灵活掌握的目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学生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学生“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及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学生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学生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己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学生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及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孩子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孩子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校园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加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学生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能鼓舞孩子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学生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帮助学生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慢慢成熟,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传递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己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安排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学生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能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成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依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和深化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访问别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劳动经历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早上好!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今天来我们学校参加本次研讨活动。这次是我们区小学品德“推进课堂转型”专题研讨活动,要体现的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向各位老师呈现一堂课,这堂课是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美好的家园》,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过有爱心、负责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前两课分别是《美丽的大自然》和《动物、植物和我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神奇,激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体验了生命的巧妙与神圣,培养了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美好的家园》是第三课,包括家在自然中、保护家园和心中的家园三部分,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家在自然中和保护家园两部分。

  下面,我主要谈谈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首先,寻找“学为中心”课堂的呈现点。

  第一,到底这堂课我要呈现给各位老师的是什么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在第二个环节环保大讨论中,谈到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破坏环境的现象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预设了四种跟生活比较贴近的,学生容易想到的现象,也是比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分别是:垃圾污染、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破坏绿化。其中我重点关注的是废水污染,这样就使内容既丰富又有侧重,在这里我还结合了近期比较热门的黄浦江死猪事件,通过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废水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以学生个性特点,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多形式的呈现学习成果。课前我下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自己去搜集材料,在调查表上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1、你发现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2、你们小组准备重点研究哪种污染。这样的形式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通过四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主的选择学习的内容,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在讨论前明确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这样待会讨论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加有目的性,讨论也会更加有效。讨论完以后让小组派代表来介绍他们搜集到的资料,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上来。而老师在这里就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主要还是让学生自己上来说来表达,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其次,确定“学为中心”课堂落脚点(预期目标)

  第一,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的破坏。在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图片的形式,用一组嘉兴南湖等地的风景图和两张班级学生个人的照片并配上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用嘉兴本地的照片和学生自己的照片也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定格在美好的画面中。第一板块主要是用画面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与美丽,引发他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在第二个环节环保大讨论中,学生呈现的各种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老师呈现的破坏环境的图片和之前美好家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相信这样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应该能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家园造成的破坏。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想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变成什么样?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破坏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激发他们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第二,让学生在心中埋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之前这些大量的破坏环境的照片相信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加激发了他们要保护环境的愿望。在环保加油站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你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并且用约定的形式让学生写下来,并上来贴,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不扔一张垃圾,不乱踩草坪、不随地吐痰等等,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最后,力展“学为中心”课堂新特点。

  第一,是教的纬度。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当然必要时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是创设了一个大的情境:以羊村长和羊儿们要到嘉兴来寻找合适居住的地方入住为载体,一步步展开教学,先是他们发现这里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然后听了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汇报,有点担心了,犹豫着要不要留下来,后来听了同学们为他们规划的美好家园,看了同学的承诺最终决定留下来。这样的情境创设比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课堂。教师在这里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学习的主动权始终在学生手里。

  第二,是学的纬度。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年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课前由学生自主选择要研究的污染项目搜集材料,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规划心目中美好的家园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心目中美好的家园,这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关于这堂课的思考,非常简单,可能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包括在整个试教以及磨课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困惑:比如,环保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低段可以上,高段也可以上,那么到底上到什么样的程度是真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还有在大量的资料中,如何取舍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在这里,我还想感谢一下我们品德教研组,特别是周老师和沈老师,她们一直陪着我走过来,感谢你们在试教过程中给予我的宝贵意见以及勇气和信心。是你们的点点滴滴的给予,让我在这个忽冷忽热的春天里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暖意。也要感谢凌老师在磨课过程中给我的宝贵的意见和指导。

  最后,至于这堂课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何。待会请各位老师看了以后,能给我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在座各位应该都是我的前辈,在品德教学方面都有比较有经验,希望能给我待会的这堂课把把脉,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我一定会虚心接受。谢谢!

  说课稿 篇4

  时间:20xx年9月1日

  地点:三楼探究实验室(科学专用教室)

  人物:科学教师陈建秋+已相处二年的6年级学生

  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是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节科学课。按惯例,我们这节课不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大家一起来聊天,说说和科学相关的事,下一节课才正式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么,我们先说点什么呢?

  活动一:变与不变

  师:还是在这个教室,还是上科学课,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真的没有变化吗?仔细品味,许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那么你能说说,和去年相比,你发现了哪些变化的量和没有变化的内容呢?

  生1:我们的身高变了。(当学生说出这话时,许多学生下意识调整了坐姿,坐得笔直。)

  师:是啊,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同学们大了一岁,身体明显长高了,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更懂事了。

  生2:我们的座位变了。(有些学生笑起来,估计是觉得这个回答太幼稚。)

  师:说的好!每个学期开学班主任往往都要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确实是个容易变化的量。有人欢喜,因为终于可以和讨厌的人不坐在一起,或者是终于和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了。也有人不喜欢这个变化,因为同桌的好友被活活拆散了。

  生3:学习气氛变了。

  师:你是说感觉到学习更紧张了吗?(是的。)恩,确实如此,因为你们是毕业班,所以任课老师比以前更抓紧了。不过现在还不明显,到下个学期——嘿嘿(我故意冷笑两声),到时候你就会真正感受到了。

  生4:班级人数变了。

  师:新同学的到来,为班集体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在这老师也提个建议,需要各位同学多关心新同学,让他们能早日适应新环境。

  生5:有许多同学戴眼镜了。(发言的是个平时很顽皮的学生,他的这个发现让我很是惊讶。)

  师:这是今天最有价值的发现!科学家专门作过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近视有两大趋势,一个就是近视率明显上升,二是近视越来越幼儿化,有些一年级学生就有近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玩电脑、看电视没有节制导致视力下降。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活动二:三年回顾

  师伸出手掌,竖着4个手指,问: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或是纳闷或是摇头。

  师:这4个手指表示的是我们小学的四年科学学习时间。

  师顺势弯下一个手指,剩3个手指竖立,说:这三个手指,表示我们已经过去的三年科学学习时光。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在这三年中,你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或者是特别想说的话?注意前提是和科学有关。

  沉思了三分钟后,部分学生举手了。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气球小车比赛。

  师:那我考考你,气球小车在行进中,那个阶段的速度最快?为什么?

  生2:我想起了三年级的养蚕。

  师:养蚕是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有许多收获?比如蚕宝宝的斑点有什么用,它是怎么吃桑叶的,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等。

  生3:我喜欢那次女老师给我们上的摆的研究。

  生4:我有次科学考试考了50分。

  生5:我想起了绿豆发芽实验。

  还有许多学生没有发言

  师:如果三年回顾,你什么都没有想起的话,有两个人很失败。一个就是你们的科学老师,他辛辛苦苦教了你们三年,却什么都没有给你留下,这是他的失败。还有一个就是你自己,三年啊,你白白在教室里学了三年却一无所获,真的是糟蹋生命!

  师把前3个手指收起,竖起食指,有意识地在押晃动几下,说: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就剩最后一年了,希望大家好好努力,争取有所收获。

  活动三:新书阅读

  师:现在给大家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翻开新书,看看这个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有没有你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生饶有兴致的翻看着,有的同学悄声和周围同学讨论。

  之后,教师对学习常规进行了简要说明,主要强调了“书本使用”、“作业要求”、“实验室管理”等。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

  问题1:

  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问题2: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

  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观察下面单项式:

  5a与9a-5m2n与6m2n-x2y与8x2y0与5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x与y;(2)a b与ab;-3pq与3pq;

  (4)a与a;(5)a b与a bc;

  2、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

  3、填充:

  (1)在( )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 )3( )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 和 是同类项,则 =

  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

  讨论一)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请问这个两个长方形面积怎样表示?

  8n和5n

  讨论二)

  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

  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8n+5n=(8+5)n

  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思考:

  (1)100t-252t=

  (2)3x2+2x2=

  (3)3ab2-4ab2=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

  (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合并同类项一般步骤:

  4x2+2x+7+3x-8x2-2

  (1)找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

  例1讲解

  尝试训练一:

  (1)3x—8x—9x

  (2)5a2+2ab—4a2—4ab

  (3)2x—7y—5x+11y—1

  例2:

  求多项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尝试训练二:

  求多项式3a+abc—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例3: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一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堂感悟:

  1、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

  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本课是大班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说学情】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教法】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幼儿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幼儿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幼儿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幼儿的注意。看后我让幼儿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幼儿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幼儿的学习潜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幼儿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幼儿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幼儿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放手让幼儿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幼儿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幼儿自由读课文,让幼儿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用媒体资源出示相关段落,我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幼儿看图,并让幼儿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样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幼儿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比赛读。并要求生仔细听,认真评,这样通过师生的互动学习和幼儿的自主幼儿已经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媒体出示)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我介绍录象资料,生闭目想象。,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在老师的激情导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课内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幼儿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五)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现,充分给幼儿以美的体验。在读课文以后,让孩子们来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又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幼儿在“手抄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幼儿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找春天》,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时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诱发,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平等对话,个性阅读,并让幼儿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以致生活走进了语文,语文走向了生活。

  说课稿 篇7

  《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第15课。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5课,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首先说教材。

  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其次说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

  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

  再次,说教学程序,分四个步骤来说。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面屏风,由此导入:1、这是一件什么东西,谁能说明一下?2、大家回忆一下,那篇课文中提到过这东西?3、除老师提到的外,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屏风?

  问题1有实物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由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于问题3,《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此一环节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老师适当点拨,对学生适当表扬,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个解释,并说明其用处。(2)本文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指出具体的句子。

  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辨形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其中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这一环节的时间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复朗读并变化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尝试理解。

  2、老师提供《秋夕》全诗,让学生猜读字面意思,诗歌内容,进而猜测意境。老师点拨:此为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皮肤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夏日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她在无聊中过着怎样的日子?

  3、老师小结:这些古诗词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说一下板书。就文章内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的特征。紧承前文,介绍了屏风的三个作用:分隔内外,艺术点缀,挡风,而后介绍分类,最后点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对屏的赞赏之情,所以做以下设计:

  说“屏”

  1、对象及特征

  说2、作用和分类赞赏之清

  屏3、应注意的问题期盼之情

  4、再强调作用

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必备】说课稿模板(精选13篇)

【精品】说课稿模板(精选8篇)

《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简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入册掌握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