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设计思路十篇

文/ 耽写网 时间: 专题范文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1

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研究有利于突破传统首饰的设计理念,有利于首饰产品种类的丰富,有利于首饰品味的提升。传统首饰的设计主要是首饰形态、造型元素和图案符号的设计,无论是现代流行首饰还是传统文化的民族饰品,能够在原有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融合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设计素材和设计思路,会创造和研发更多的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情趣需求的个性化首饰产品,会为首饰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道路。

2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理念

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理念是以现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基础,以审美观念和消费习惯为出发点,拓展思路,创新新的连接结构,最终实现首饰各个元素之间的快速连接。在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首饰的材质和尺寸,既能实现快速连接,又能满足常用首饰材质的属性,简化结构和制作步骤,要艺术化处理结构设计中影响美观的局部区域,整体要符号首饰的装饰美。

2.1设计思维

思维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想法往往决定事件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在首饰快速连接过程中,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首饰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包括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快速连接的可行性,材质选取与结构的关系,结构与美学的合理处理,连接结构附属的首饰功能等等。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缜密的思索和反复的推敲,甚至是大量的实验以检验设计思维是否正确合理。

2.2设计定位

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定位是在实现快速连接首饰各个部件的功能上,进一步实现首饰的多功能和首饰的个性化。首饰产品因材质不同和成型工艺的区别在市面上有千万种产品类型,对于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只能在某种材质或产品的基础上,定位其功能结构、个性特征、消费人群、使用范围和风格特色。

2.3设计方法

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创新设计,二是改良设计。无论是创新还是改良,两者都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基础,包括总结前人的经验,借鉴已有的设计案例,了解所设计对象的属性,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在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中,通过引用和借鉴工业设计中的快速连接结构,尤其是工业中常用的螺旋、铆合、卡口和弹簧等结构,结合首饰的形态特征、制作工艺和材质属性,分析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连接部位和金属与宝石之间的连接方式,找寻设计的创意点,设计首饰的快速连接结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出发点和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的过程也会因各种因素变得错综复杂,甚至偏离最初的构想。但正因如此,设计才显得有趣和有意义。尤其是在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设计中,受首饰尺寸大小和材质属性的限制,很多优秀的工业连接结构是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寻求新的方法和技巧,探索和推究新的构成方式,

3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应用案例分析

3.1案例设计

如图1—图3所示,本案例的设计主题是“拼合”,根据上述设计思维和设计定位,考虑首饰的结构时,使用原有的槽镶结构为基础,在镶口的两端使用轴连接和卡口设计。当卡口开启后,通过旋转使带有回形纹的卡口进行一百八十度的旋转,以充分展示槽镶端口,按照预先设置的宝石尺寸选择需要的宝石快速植入对应的卡槽,完成宝石镶嵌后再回位卡口。

3.2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宝石和金属的快速连接,设计的思维是基于首饰原有的槽镶结构,寻找合理的连接方式进行结构的创新设计,以满足宝石和金属的快速连接。同时,需要考虑连接的可靠性和没关心,能有效利用结构的创新增加首饰的个性化和情趣化,增加首饰的附加值和文化属性。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借鉴现有的工业产品结构和首饰镶嵌结构,在满足功能结构和连接结构的同时,更多的如何设计和保持首饰的形态和美观不受破坏,需要在首饰用材质和尺寸中考究实际可行的连接结构。

3.3结论

通过上述案例的设计和分析,在首饰产品的快速连接结构设计中,运用现有的工艺技术和工业结构是可以创新出首饰的新型连接结构,以达到快速连接宝石和金属及金属与金属之间各个元素的连接目的。在设计过程中,其连接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首饰固有的材料特性和首饰的形态结构。同时,还需结合首饰的审美习惯和佩戴文化,其所设计的结构要巧妙的植入首饰主题中,在原有的美观性和装饰性基础上进一步的挖掘首饰的结构创意和首饰的表现形式,增强首饰的亲人性和趣味感。

4发展展望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2

关键词:解续设计 设计方法 概念设计

一 序言

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

结论。设计是人在理智上具有的,在心里所想象的,建立于理念之上的那个概念的视觉表现和分类。所以设计的工作首先是寻找问题的概念,这是一个设计思维的过程――寻找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设计概念);再将概念进行视觉表现和分类;最后进入生产制造应用。概念设计就是停留在设计思维上的设计形式,而不考虑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限制。无论是实际应用的商品设计还是概念设计,其核心均是设计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既有感性的发散联想又有理性的分析归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模式,然而商业社会要求的“思考”,是“与众不同的创意”。换言之,你的想法必须具有原创性和策略性。围绕众多概念设计而展开的“How To Think”创意思考原理分析,帮助总结归纳出“解续设计”思考方法,结合商业设计于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

二 解续设计的理念

一件产品的外观,可以透露这个产品的过去或功能的线索,进而带动一连串回忆或是想象的历程,这些就是在知觉感知下的产品感受,连接产品形式与感受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概念。设计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对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功能发展的构思。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一般是由设计问题分析、功能发展出发,找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行解决方案。概念设计的迷人之处就是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和思考视角。

概念设计的思路有多种,本文是通过对类似案例的研究总结,而提出“解续设计”思路,我们来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SPOONIN”速溶咖啡包装。“勺+袋”创意包装让冲泡速溶咖啡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该设计的外形上并无太大改变,而一旦你撕开包装袋之后,便会发现里面藏有一只一次性的搅拌棒,你无须在为搅拌咖啡而烦恼。我们总结,可以发现,其是解决速溶咖啡在冲泡的过程中的搅拌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对现有包装的结构进行再设计,而不是通过增加额外的零件进行解决,延长了包装袋的使用寿命,见图1。

案例二“纸杯”药袋包装。当你撕开包装准备吃药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纸杯直接在饮水机上接水来服用药片了。药品说明被印刷在撕口处,而药品的包装本身则是一个折叠纸杯。我们总结,可以发现,其是解决在公共场合吃药的过程中的水杯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对现有包装的结构进行再设计,而不是通过增加额外的零件进行解决,延长了包装袋的使用寿命,见图2。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都是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某个零配件或结构进行再设计,解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我们把这样的思路称为“解续设计”,总结其特点如下:

A 思考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或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延长寿命或回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B 对产品现有零部件的功能进行再设计,不增加新的零件,尽量整合产品结构。

三 解续设计的步骤

从解续设计的设计思路出发,结合造型联想四个阶段步骤:建立设计情境、设计特征明确化、技术特质的应用、设计张力的强化,梳理出解续设计的四个阶段步骤:问题情境、功能解构、技术应用、细节强化。

A 问题情境:设想产品在使用前、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的情境,分析会遇到的问题,或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延长寿命或回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B 功能解构:根据上述问题分析,设定产品进行功能解构的部分,对产品现有零部件的功能进行再设计,尽量整合产品结构。

C 技术应用:以特别的技术或机构处理来辅助功能的解构,进行应用评估。

D 细节强化:强化相应的细节,让产品更加吸引人(呈现好看、好摸的质感),以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 解续设计的应用

解续设计的设计思路既适用独立设计师的概念设计发想,也适用于设计教学。以下就是应用于二组结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后世博时代专属上海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创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作为永久建筑保存于上海,成为上海的一笔永久的文化财富。特以中国馆为切入点策划《东方之冠》――中国馆系列礼品设计项目,选择了茶道、砚台二个传统礼品产品作为解续设计的对象。

设计案例一:《东方之冠》――华鼎茗樽:

该设计是将茶道中相关的茶海、茶壶、茶杯、茶叶等不同部分整合成一个系统,外观上看是一个中国馆造型的茶海,但内部却整合了茶壶、茶杯、茶叶。文人墨客之中常常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樽虽为酒器,用在此也颇有一份巧合,见图3。

问题情境:对茶道的整个过程进行情境分析,发现茶海、茶壶、茶杯、茶叶是分开购买的,而且是分开存放的,不能满足部分需要整体购买用户的需求,同时节省包装费用。功能解构:选定茶海作为功能解构部分,对其进行结构拆分,将茶壶、茶杯、茶叶等部分整合其中,既起到包装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产品的外观造型。

技术应用:对传统茶海结构进行更改,变成上下两层。上部分用中国馆造型,起到台面的作用,同时按照中国馆造型特点,进行结构拆分,顶部安置一天地盖,内放一把紫砂茶壶,顶部四边分别设置四个滑盖,内放茶杯,每边3个;中国馆的四根柱子内放四筒茶叶;下部分为底座,起到茶海的走水作用。

细节强化:底座茶海犹如一个托盘,稳稳托住中国馆这个皇冠,造型同上部中国馆造型配合整体,表面的四条引水槽暗喻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茶海上面中国馆的造型以中国红为主色,采用木头材料喷涂大红漆,略带金属光泽;茶海底座以黑色珠光为主色,采用木头材料喷涂珠光黑色油漆。

设计案例二:《东方之冠》――墨宝:

该设计是将传统的砚台、墨以及镇纸整合成一个整体,是对传统砚台的形式和陈列方式的全新改变。整体分为两大部分,砚台一部分,墨和镇纸一部分,见图4。

问题情境:对墨宝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情境分析,发现砚台、墨以及镇纸没有整体包装的,砚台的造型和使用方式都非常的守旧,不能满足部分新生代购买用户的需求。

功能解构:选定砚台作为功能解构部分,对其外包装进行结构拆分,将镇纸和墨等部分整合其中,既起到保护砚台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一种新的使用方式。

技术应用:砚台的外壳分为上下盖,上盖向前推动,然后旋转打开,露出内置的一块砚台;镇纸按照中国馆造型特点,按比例缩小,以铝合金材料冲压成形,一片一片叠装而成,其中国馆造型的下端四根柱子连接成整体,与砚台上壳采用孔对位配合;镇纸内置一根墨,墨通过一端的铝合金盖与中国馆造型的镇纸进行固定配合。

细节强化:镇纸的中国馆原形,表面氧化度中国红;砚台采用传统端砚,外壳采用塑料,表面喷涂汽车的金属灰色漆,造型饱满温润的贝壳形态,造型语义采用世博园中国馆与黄浦江的位置关系,用砚台外壳上表面内凹造型线条寓意分割浦东和浦西的黄浦江。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3

关键词:生产过程;模具专业;ug;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模具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调整与改进。课程设置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础,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教育的组织手段和方法。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仍然不能彰显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内容也不能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专业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单位一线需要,由于现代模具生产方式总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职业院校就应当基于生产过程,动态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这种基于生产过程开发与改革专业课程,就是以生产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隐含在生产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生产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如下:(1)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在总体上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设计方向。(2)基于模具产品的生产线式工作流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将生产过程融合到课程结构中。(3)采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项目化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专业课程。(4)基于模具产品生产过程,拟订工作岗位与能力结构,结合我院模具专业培养人才与之对应关系确定课程内容。(5)以典型模具产品为载体,以层次渐进式项目教学内容为主线进行课程的开发。(6)依照就业岗位技术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形成专业特色。

其主要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设计实现过程

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开发了《模具cad/cam(ug)》这门专业课程,并实现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其开发过程如下。

(一)市场调研,确定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市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与学生就业相关性较大的典型企业(如宜宾普什模具公司、一汽大众等)以及部分已就业的该专业毕业生,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为企业的岗位情况、岗位工作任务情况及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等。通过调研,发现ug软件自从1990年进入我国后,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工程背景,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模具制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沿海的大、中、小型机械制造(特别是模具制造)企业中,广泛采用ug软件完成从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掌握ug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地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应用,是模具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需求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确定了工业产品设计、模具cad、模具cam(数控编程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四大模块为本门课程的专门化方向,同时确定了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和优化教学内容,形成了基于生产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的工业产品设计与装配、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制造、模具装配等五个主任务模块,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方案,使学生不仅具有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设计思路(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2)以模具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3)以工作过程为中心,推进课程融合。(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职业岗位与能力结构分析,构建课程内容框架

根据市场调查,模具专业职业范围与能力层次如图2所示。

参照图2,将专业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细化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整理归类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形成课程内容分析的主要依据。表1为ug课程部分典型任务分析表。

(三)通过生产过程解构与课程结构的重构,搭建课程内容的组织框架

为培养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要对应于工作岗位的工作体系,与企业“工作项目”为目标的工作结构相对应,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以“项目”为主体。按照具体的模具产品从“模具成品、模具装配(检验)与调试、数控加工、选材、设计”这一生产流程进行逆向推演,将生产过程解构成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构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框架中。

根据上述ug课程典型任务分析表,本课程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四)课程内容的最终拟定

在课程组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为能够负载本课程整合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我们将ug课程内容整合为“产品造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四个主任务模块,重点培养实体建模技术、曲面建构能力、复杂造型设计、装备功能、2d出图功能、模具加工功能等专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合成一体,以典型模具产品为载体,由低到高“层进式”安排教学内容,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训(图4为ug课程部分项目)。

我院模具专业基于生产过程,进行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新课程于200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增加,学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我院学生在2009年全国3d创新设计大赛及2010年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了荣获四川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一汽大众、宜宾普什模具公司等用人单位也均反映新课程体系培养的我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容易上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4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效果图;表现;表达

引 言

电脑革命以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技术应用到设计领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模拟仿真制作的效果图是我们用手绘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也带来了设计工具和设计师工作方式的革命.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过分强调电脑表现形式的运用而逐渐忽视了传统的脑眼手结合的手绘表达技法。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何种表达方式更合适呢?传统手绘表现与现代电脑效果图表现孰是孰非,需要我们从头谈起,引起了我们对效果图价值的思考。

1.关于产品设计效果表现

1.1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的目的

根据符号学理论,产品设计效果图作为一种符号,必然就具有符号学的一些特征,对于从事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我们绘画效果图是为了让客户能理解我们的思路想法,能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合作,它是设计师与顾客之间的“代表”或者说是媒介,是个“第三者”。比如,产品效果图就是代表了设计师来与客户沟通。其次,我们所画的效果图符号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代表了设计师当时想法的自然流露,总与意义形影不离,一系列符号构成了设计师的整个思维过程。

人类自从设计产品以来,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种图式符号,是记录自己想法的方式,随着逐步的发展人们的设计思维越来越活跃,设计表现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效果图越来越漂亮,随着电脑的出现,电脑产品效果图能够制作出手绘所无法达到的逼真效果,慢慢地徒手绘画表达形式与电脑表现形式相比所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然而过分的片面强调形式表现的逼真,而忽略了效果图表达的原始价值即记录整体想法思路,记录整个设计过程,而不是孤立的评价绚丽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将设计效果图的目的概述为以下两点:

a,记录构思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对构思的整理,推敲,记录。

b,表达性的作用。将自己的构想传达给第三者,让他人理解你的创意。

1.2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的误区

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确重要,事关设计是否能准确表达。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了解表示技术的实质意义,难免会走入学习的误区。从没有经历过实际设计的人,往往将表现流于形式,追求画面效果,无法达到真正传达构想的目的。

过度经营背景的形式,注重渲染气氛或追求绘画手法中的虚实关系,造成了视觉上的干扰,破坏了主体的表达,是不合格的表现。如下图1过分渲染背景追求视觉效果,结果本末倒置,不但没有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反而让背景成为了视觉的中心,破坏了主体的表达;如图2相比较图一就能很好的传达图形的形态色彩及各功能,而且还有视觉表现效果。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的绘画方式要优于直接的效果图表现,前者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展现,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探索,而单纯的练习效果图表现,不能够体现思考过程,更甚者是一种技法的流露,进而过分注重形式的流畅,可能会进入误区。

1.3产品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形式

目前市场上的效果图表现形式按工具分为手绘表现与电脑表现两种,手绘表现按时间又分为设计速写与设计效果图。设计速写是用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快速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概念,主要用在产品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效果图是用各种工具来准确传达出产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功能等等,主要用在设计方案的分析、功能评价、设计定位等深化阶段.产品三维模拟图主要用于产品完成阶段的宣传、展示和模型制作前的表现.按表现工具可分为淡彩法(马克笔淡彩、色粉笔淡彩、彩色铅笔、水彩淡彩).透明水彩画法、水粉画法、喷绘法。产品三维模拟图的表现主要通过计算机和应用软件来完成。电脑表现产品设计工具主要有alias , 3dsmax , rhino , photoshop ,illustrator , corel draw 等等。photoshop ,illustrator , corel draw软件适合表现面板设计效果.3dsmax软件用于表现产品的三维立体效果和表面质感,适合用于产品宣传和决策,犀牛软件适合产品建模型的表现。

它们皆是传达思想的工具,在用图形记录思考的过程时,设计师在调动其资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构想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可确定因素,有时是瞬间的闪现,有时是细腻的推敲,有时甚至是杂乱的,这个想象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发散性、不确定性和渐进性.设计师要有及时记录和表达这种动态思维的能力,以提供直观的视觉判断和作为进行设计分析的依据。另一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逻辑排列时.方案的数量非常之多.快速的设计表达是最有效的记录手段之一。第三.设计表现图的绘制为产品设计的深化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为产品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和细节处理打下了基础。手绘表达能够快速记录下设计师的想法,而且还能刺激设计师产生新的想法,在这一点上电脑表现效果的方式是不能媲美的;在用图形表达思考的最终结果时,电脑效果表达能够很逼真的构想未来产品的模型,是它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电脑手写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写笔在板上画图,然后电脑上会出现我们的手绘效果再用photoshop软件上色,或者手绘完成后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p软件处理上色,目前广泛用于设计公司进行前期的草图构思,方便快捷,可谓是前两者结合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说手绘或者电脑表现哪种表现方式更适合产品设计,两者之间的结合共存才是我们目前设计师所提倡的。

2.产品设计的效果表达

2.1表达与表现

表达与表现属同义词。但有时必须将两者分开区别对待。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它是是一种手法。在生活中,当老师强迫学生就自己的作品或者想法向全班同学进行时,学生的表述往往是一种客观的表达。有时,不乏主动请缨者,积极的态度往往体现出极强的表现欲,此时的发言自然会是表现性的,较之前者更具感染力。设计师进行设计时,不仅要靠最后的效果图表现,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思考过程,通过草图的一步步表达,让客户一起分享设计的整个过程,效果图不仅仅是作为设计表现同时也是作为设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记得读大学时,在产品效果图课上,老师强调首先画好精致的效果图就知道设计速写怎么画了,才能画好设计速写,现在想想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设计速写不仅是技法的流露,更是思考过程的视觉化,单纯临摹好一幅精致的产品效果图,技法表现的成分要多于思考的的部分。因此我认为在产品效果表现课上首先从设计速写着手,老师不但教好学生画什么,怎么画,还要教学生为什么这么画,教学生的不仅是表现的技法,更是一种徒手表达设计思维的的方式。将设计速写带入我们设计专业人员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记录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带给我们快乐的工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提高了的不但是设计表现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感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敏锐的眼光是我们对设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然而以开发思维创造为目的的徒手画技能仍然有着潜在需求和重大的作用。我认为手绘与电脑应该各自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手绘更适合表达设计思路过程,快速记录设计想法,设计表达成分多一点;电脑表现更适合展示最终效果,因为它有极强的模拟仿真能力,设计表现成分多一点。如图(3,4)。

           

2.2设计表达与系统论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科学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我们在设计构思过程中眼脑手是一个整体,把大脑的想法立刻通过笔勾勒出来,通过草图将一个感性思维转化为一个理性产品画,构思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的图像可以令各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维的过程中去,刺激大脑产生新的想法,这样循环向前的思路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乏思维单纯锻炼手绘,或只有思维表现能力达不到,都不能很好的表达我们的想法思路。

2.3设计效果表达的价值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加练习设计表达能力,它提高的是我们的设计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效果图的表现能力。

在设计的系统表达效果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a,1页纸上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设想,作者注意力能够轻易的从一个主题条约到另外一个主题。

b,图形观察和表达的方式在方法和尺度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页纸上往往既有透视图又有平面,剖面,细部图。

c,图形思考是探索性的,开敞的。表达构思的草图大都是片断的,显得轻松而随意,为设想和思路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旁观者通过分析草图,也能感觉到被邀请参与设想。

而设计表现效果图大多注重于最终的方案,并不反映设计的方式。要了解设计在不同阶段的进程还得依靠思考性的草图,这些草图纪录的不仅是解决涉及问题的结果更是阐述了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 语

作为设计师来讲,产品设计效果的表现图(包括电脑效果和手绘效果图)和表达图都是我们进行设计所不可缺少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它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位置,并利用它更好的为我们设计师所服务,最终设计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产品,同时带给我们设计师自身的快乐,足矣!

参考文献: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5

关键词:工程设计,概念设计,创造性思维,创新

1 工程领域中的概念设计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电子、信息、新材料及集成技术的进展,使产品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已成为工程产品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开发过程、制造过程、营销和售后服务过程,并改变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先进工艺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现代工程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技术手段和社会化制造体系。这些变化都深刻地影响着工程设计的发展。

工程设计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工程设计的费用往往只占最终产品成本的一小部分(8 ~ 15%),然而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却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并往往决定70 ~ 80%的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说工程设计是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工业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龙头。工程设计的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各种模型,并不断进行综合和分析的过程,即反复地创造模型和评价模型的过程。工程设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值计算型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分析、绘图、编写说明书和填写各种表格;另一类是符号推理性的工作,主要是方案设计工作。在设计方法学中,前者称之为细节设计,后者称之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把主设计师根据产品功能的需求而萌发出来的原始构思和冲动形成产品的主体框架,及它应包括的各主要模块和组件,以完成整体布局和外型初步设计。然后进行评估和优化,确定整体设计方案。再由各责任设计师把总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去,实现细节设计。可见概念设计是个创造性过程,它要求设计者能综合运用许多学科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而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再经过反复思考、推理和决策,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满足用户要求的设计方案来。

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设计、构思的原始冲动是三维概念,最终设计实施之结果即产品也是三维形体。可是多年来以二维绘图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制造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创新的桎枯。

三维建模技术的崛起以及虚拟制造技术的出现为概念设计和创新提供了一种极好的工作平台,设计师们可以直接从三维概念和构思入手,进行概念设计,形成产品的初步框架,然后进一步通过工程分析、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手段来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未来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这种设计方法尤其能充分发挥自顶向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不必拘泥于平面图纸的限制和束缚,而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创造性的劳动——创新。

2 概念设计与创造性思维和技术创新

2.1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

要设计就要有创新,而创新正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设计人员要打破习惯性思维,变换角度,开阔视野,才能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创造性思维有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形式。在工程设计的概念设计中,要努力发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注意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辨证统一,准确把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巧妙结合,善于捕捉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闪光和亮点”,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产品。

创造性思维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用常规、传统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不存在的、新颖的、独特的思维。这就是它的独创性。独创性要求人们敢于对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敢于向传统的陈规旧习挑战,敢于否定自己思想上的“框框”, 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2)连动性:创造性思维又是一种连动思维,它引导人们由已知探索未知,开拓思路。连动思维表现为纵向、横向和逆向连动。纵向连动针对某现象或问题进行纵深思考,探询其本质而得到新的启发。横向连动则通过某一现象联想到特点与它相似或相关的事物,从而得到该现象的新应用。逆向连动则是针对现象、问题或解法,分析其相反的方面,从顺推到逆推,从另一角度探索新的途径。

(3)多向性:创造性思维要求向多个方向发展,寻求新的思路。可以从一点向多个方向扩散;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解决。

(4)善于想象: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者善于想象,善于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新的形象,善于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善于想象,才有可能跳出现有事实的圈子,才有可能创新。

(5)突变性: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在创造性思维中出现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往往表现为思维逻辑的中断,出现思想的飞跃,突然闪现出一种新设想、新观念,使对问题的思考突破原有的框架,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2.2 概念设计呼唤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概念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念设计中技术创新的本质就是要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发现某种新事物、提出某种新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而激发出的新颖构思和创见。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感的迸发,是设计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不拘一格,不局限也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模式,以下诸多方面都是孕育技术创新的土壤:

(1) 多项现有技术的有机结合或综合运用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总结和应用常常带来重大的科技突破;

(3) 突发奇想但经过科学论证或实验证明所产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4) 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合理嫁接;

(5) 产品功能上的兼收并蓄和去粗取精;

(6) 学科间的交叉、交融和借鉴;

(7)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有机结合及应用;

(8) 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由此可以进一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法:

l 智力激励法:又称集智法、智暴法。即通过集会让设计人员用口头或书面交流的方法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进行集智或激智,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

l 提问追溯法:根据研究对象系统地列出有关问题,逐个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创造性发明的设想,或是针对新开发产品的希望点(或缺点),逐点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l 联想类推法:通过相似、相近、对比几种联想的交叉使用以及在比较之中找出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案;

l 反向探求法:采用背离惯常的思考方法,通过逆向思维、转换构思,从功能反转、结构反转、因果反转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l 系统搜索法:从一个初始状态开始,分析影响系统的各个参量,逐步向前搜索,或采用孤立因素、更换参数等方法获取系统的多种解法并求得最优解;

l 组(综)合创新法:将现有的技术或产品通过功能原理、构造方法的组合变化,或者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联的不同知识要素结合起来,摄取各种产品的长处使之综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技术思想或新产品;

l 知识链接法: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和复杂的作用过程和知识流,它包括知识的产生、开发、转移和应用,这四个阶段构成一条“知识供应链” 并按照下述原则进行管理:把技术创新过程作为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只有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伙伴捆绑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些伙伴都应明确什么知识内容才能满足用户最大需求,知识转移的特征和形式是什么,最终用户是谁,他们何时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涉及创新的所有信息流和通信流对全体伙伴都是开放的,在每个知识供应者和知识使用者之间建立信息反馈,使信息交换更为有效,知识供应链中每一个伙伴能够感受到整个系统和他们自己都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认识到自己是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方法适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3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概念设计技术创新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若干种含有技术创新的产品概念设计范例:

(1) 采用先进的控制、驱动和定位系统,由局部小画面组成整体大画面的可变画面巨型灯箱广告机的设计;

(2) 时速超过运七飞机的高速铁路机车车身外型设计,既要满足空气动力学性能,又要有美观的外型,三维cad建模技术和nurbs曲线面理论的应用;

(3) 适应于多弯道和小半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摆式列车车身及减振转向架的设计;

(4) 反求工程已广泛应用于一些具有复杂曲面的实物模型(如模具)的三维数据重构,不妨借鉴用来对生物医学图象进行数字图象处理,为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逼真的三维模型和实体模型;

(5) 基于电动机——发电机可逆原理的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把(下坡时)车轮转动的动能所转化成的电能再回充给蓄电池,从而增加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一次充电使用的续行距离;

(6) 加工中心自动换刀功能的扩展,用于东风4(11)型内燃机车发动机端面多轴孔加工的自动换箱多轴箱设计;

(7) 把列车检修工人的丰富经验升华为专家系统——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式检振锤的设计;

(8) 虚拟轴机床(并联机床)的概念设计。

这里以铁路机车车身设计为例,对概念设计及创新的过程加以说明。

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已通过论证并计划在下世纪初建设第一条(京沪)高速铁路。

当我们看到法国tgv(train de la grande vitesse)实验车速达到515.25公里/小时时,我们知道这已经超过了我国“运八”飞机的时速,设计师的头脑中自然应该产生这样的概念:时速300公里的铁路机车车头的外型也应该像飞机那样具有流线型和光顺性,才会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光顺”一词的几何意义是所构造的曲线、曲面应具有c2连续,且无奇点。从通俗的概念来理解,即为“光滑顺眼”之意。

由这些概念和构思出发,我们可以由整体构思和概念设计逐步进入流线型机车车身的细节设计环节。

铁路工业和汽车工业对车身外型设计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都有着一致和迫切的要求。归纳起来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l 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减少在高速运行时的摩擦阻力。

l 具有良好的结构布局及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l 具有美学曲面的质感和动感,以美化生活和环境。

l 尽可能短的设计和制造周期,以尽快地占领市场。

显然满足上述诸要求的车身外型曲面是相当复杂的,非一般常规曲面(如柱面、球面、锥面、环面等)所能表达。再者,若按常规设计、制造方法和过程来完成如此高要求的设计外型,则上述第四项要求更是高不可攀。只有积极谋求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才是解决车身外型改型频繁、不断创新且满足上述各种要求的关键所在。

近十年来,cad业界涌现出一批象eds的ug、ptc的pro-engineer、matra的euclid、ibm的catia等等一系列优秀的cad/cam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开发工具和环境。它们的三维实体建模、参数建模及复合(hybrid)建模技术,实体与曲面相结合的造型方法,以及自由形式特征建模(free form feature modeling)技术为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这里具体地介绍如何使用ug的free form feature等功能,来实现车身外型的概念设计到细节设计。

ug的free form feature modeling模块把实体建模和表面建模技术集成为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建模工具组,它支持复杂自由曲面的造型设计。它的复合建模技术,自由型面特征建模,可视化编辑,多组件装配,二维视图自动生成,尤其是伴随最新ug v14.0版本推出的全新概念设计wave(what-if alternative value engineering)可使不同部门的工程师在设计的早期阶段,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同时针对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估,通过将设计意图组织到一个“控件结构”中去,使工程师十分有效地控制设计变更,而且所发生的变更会自动地传递到上级设计中去。

这里以创建流线型机车车身外型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前节所述模线的来源,本例参考法国tgv和德国ace机车外型模板,并加以个性化修改。所选定的23条模型基线见于图1。

外形模型基线 向等值半径线云图

以这一组模线为基础,采用ug的free form feature / through curve来创建曲面;采用info/ analysis / face curvature功能来观察和分析该曲面的光顺性,图2即为车身外型曲面及顶面法向半径等值线云图。

在构造模线的原始数据中可能有“瑕点”,或者仅凭“感觉”进行判断,创建的曲面不一定能完全满足c2连续的条件和光顺性的要求,可以通过光顺处理予以满足。图3是对其中一条模线进行光顺处理的过程。值得重视的是:获得一组光顺的模线是生成光顺曲面的必要条件。

采用光顺后的模线重新构造车身外型曲面。采用ug/photo功能并指定材质,可进行着色、光照、渲染,以得到更为逼真的三维造型图。见图4。

图4 机车车身三维造型 图5 机车车身二维投影图

(5) 对机车车身裙部和头部下端,可采用feature / curve / mesh功能分片进行创建。这里充分体现出ug软件对角域曲面的三维造型能力。

(6) 机车车身三维造型基本实现之后,还可进一步作局部修改,由于ug软件的“相关”(associative)能力, 这里进行的修改将影响到它所关联的所有设计过程。

(7) 三维造型细节设计完成之后,其各方向二维视图可由应用软件自动生成,设计人员不必再做重复工作。图5即为该机车车身外型的二维侧视图。

参 考 文 献

[1] 齐从谦.汽车覆盖件具cad/cam中的曲面特征造型及特征识别.中国机械工程:15~18

[2] 熊鸣镝.三维设计将cad应用引向深入.机电一体化.1997.(5):5~7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6

关键词:复杂产品开发实践工业设计团队科学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70-02

现代工业设计思想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通过追求资源效益,实现为人类创造高尚生活品质的宗旨。展开谈即通过追求技术进步及其与相关资源的最佳配置,持续地创造、优化或保持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服务和环境,使技术资源应用效益最大化,获的最佳投入与综合产出比,并传播高尚文化。

因而,无论从企业市场竞胜或是从社会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来说,产品开发都必须全面符合工业设计思想,加强工业设计力量,建立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开发团队中合理的工作机制。

下面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先概述现代工业设计思想主导下的产品开发科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然后通过解释复杂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组织结构图、角色名称及其职责关系,进而解析工业设计团队在复杂产品开发团队中的科学工作机制。并总结分析出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在复杂产品开发中成熟应用的标志和以快速市场竞胜为目标的工业设计师团队组成新解。

1现代工业设计思想主导下的产品开发科学目标

1.1环境资源友好

低毒、无毒、低污染、无污染、易降解:

通过创新、优化技术工艺路线与装备,放弃或替代有毒、重污染的原材料、中间介质和工艺手段,使产品在生命周期内都没有危害人类和环境的毒性与污染物排放,或将其降低在相关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废弃产品不能重复利用的部分要易降解。

低资源能量消耗:

通过对产品功能技术实现途径包括产品材质、形状、尺寸、表面属性、装配工艺以及产品包装、运输、安装、使用与维护方式的选择与创新优化设计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内资源能量消耗。

易回收重复利用:

包括整机回收,部分功能模块、零部件的回收直接重复利用或经适当处理后重新使用,整机拆解分类重新加工成为新原料再循环利用。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前期相关设计实现回收重复利用的可能性、降低难度并扩大其程度范围。

1.2功能配置适当

一般来说,产品设计都有目标用户群。要对目标用户群展开充分调研。同时,要关注到一般人群,关注社会环境、关注科技进步。在充分发现目标用户群现实需要,补充取舍其可能与潜在需要的前提下,做出适度的功能配置。

1.3生命周期内可靠、宜用

包括功能可靠、装配可靠、强度可靠、操作可靠、安全可靠。

关注目标用户生理参数、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尽量使目标用户易学易记易操作,有防错措施,尽量使目标用户获得美好产品应用生理与心理体验。

1.4性价比优

好的产品不仅仅看起来美,用起来美,同时由于美的生成遵循技术规定性,所以还具有生产工艺性好、实际成本低的特点。而低劣的设计则相反,往往不遵守技术规律导致实际成本畸高。

以优秀、合适的产品设计引导大众和目标用户群理性消费,不过度设计,以高性价比来满足目标用户实际需要。

1.5美观

产品整体外观、内饰造型要简洁、合理、谐致、有整体感、新颖,产品色彩设计合理。

现在的市场上,每一种产品都有众多竞争品牌,一家独供市场的情形很难出现。很多时候,优美的造型设计已成为超过价格因素的制胜手段。

以优美的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激发大众和目标用户群的消费欲望,引导大众和目标用户群的审美意识,提高大众和目标用户群的审美能力,传播高尚文化,完成工业设计的价值实现,促进社会文明。

产品开发科学目标不是分离并列,而是共融共生共促。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即追求产品工业过程系统综合优化。要实现以上目标,工业设计师必须关注产品开发全过程,在产品开发团队中宣贯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科学地发挥工业设计在复杂产品开发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工业设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2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开发团队中的工作机制

2-1产品开发团队组织结构图(图1)

机电、电子、通信类复杂产品开发团队都由多种专业背景的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及相关支持人员组成。一般的组织结构如下图(视具体项目不同情况可能有相应变化):

2.2产品开发团队角色名称及职责

产品经理:资源、进度及总体内外协调组织管理

工业设计师:以工业设计思想与产品开发团队及时充分沟通并提出建议,将之体现在产品开发全程,完成造型设计、信息设计、ul设计。

系统工程师:产品开发团队内部日常信息沟通组织

QA工程师:标准宣贯、质量跟踪反馈与控制

制造代表:产品开发团队与制造部门信息沟通

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设计、外购机械模块选型

电路设计工程师:电路设计、外购电路模块选型

软件工程师:软件设计、外购软件模块选型

结构设计工程师(可由机械工程师兼任):结构设计以及相关的机构设计

机电连接选型与开发工程师:外购功模功能模块选型及相关组件开发设计

2.3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开发团队中的工作机制

工业设计师在产品开发团队中除负责造型设计、信息设计、ul设计之外,还需要在团队宣贯工业设计思想,研究产品功能相关背景,与团队成员沟通及提出建议。一方面是完成造型设计、信息设计、ul设计本身之需要,更重要的是将工业设计思想贯串产品开发全程,使未来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全程符合工业设计思想。

工业设计师与产品开发团队其他成员、工业设计师之间的及时充分沟通是决定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工业设计师必须有积极的沟通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以达成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成熟应用――这些都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相应领域的知识、信息作支撑。

3现代工业设计思想在产品开发中成熟应用的标志

在实际产品开发设计团队中,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协同工作。设计师当然不需要精通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那也根本办不到。但要保证产品开发质量,设计师需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主动牵引各种技术的融汇应用。这种牵引需要符合学科规律。

如果不掌握相关学科的必要基础层面的知识,设计师就无处发力,或根本不敢发力。

换句话说,产品开发虽然由团队成员协同应用各种专业知识,但在设计师的牵引力作用下,产品开发的结果就像这些知识来自同一个大脑。每一分资源的投入都有理想的回报。每一个造型特征都设计有包含美的创造在内的相应甚至多重产品功能或性能的优化。工业设计,资源效益。――这是工业设计水平成熟的标志。

所以,工业设计师注意平时积累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实践应用现代并行工业过程知识,充分开发产品生命周期全程相关产品标准、用途、安装、结构、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修及回收等设计输入信息,并在工业设计团队以及产品开团队相关人员之间透彻分享沟通互补,进而通过深入细致设想、实验、模拟,综合分析优化,得出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

一般地,由于复杂产品开发涉及学科知识面广泛,单个工业设计师掌握的知识信息已很难适应现代产品开发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成为现代产品开发的常态。并且工业设计师团队的构成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覆盖范围。

4以快速竞胜为目标的工业设计师团队组成新解

为适应现代实际产品开发与市场竞胜需要,工业设计团队构成谊以成员实际具备的知识结构为选择依据,而不是简单地看学历背景。而且工业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复合融汇应用,工业设计师团队的知识结构谊覆盖以下范围:设计学(产品美学与产品造型、信息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工业过程知识(尤需材料及加工工艺、人机工程、结构设计、机构设计、技术经济)、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因为以上知识将会经常性融汇应用于从概念设计起始的工业设计全过程,具有复合知识结构与实践应用经验的成员尤为适合。

现在的工业设计团队人员构成都非常强调交叉复合的学科背景。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师互助互通互学互长,既是获取市场快速竞胜的保证,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结构的丰富完善和团队整体创新解决产品问题方案实力的提高。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7

完善工程组态工具与统一过程数据管理软件是保证自动化系统准确快速投入运行的重要基础,而具备开放性与集成性的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可以提高工程的成本效率。从需求角度看模块化与标准化应符合的条件如下: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应包含独立且完整的控制程序。整个系统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某些特定的运行,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配合完成,这样就实现了某些工艺流程的组合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外界的数据交换不会影响本地的控制模式;自动化系统应该包括本地的输入与输出设备,包括对强电的驱动设备;自动化控制也应该具有标准的通信接口与数据接口,利用不同功能的接口,不同工艺模块单元之间就需能非常通畅地进行数据交换与信息通信。按照此种要求,在数据接口与数据处理方面将完成需要大量的现场编程工作以达成控制目标,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协调物理接口与数据传递形式之间的差异。因为不同系统的通信协议需要转换,但是目前还没有器件与模块来实现统一并完成此类转换,因此需要在现场完成通信机制的转换,这样就会让整个系统的前期工作量增加。数据接口通常会根据数据类型、长度等定义在存储区域的地址和通信端口来编制一个数据接口表。这个表格描述的是数据如何从源地址经过何种操作传递到一个目标地址。如对一个环境的温度测量会从一个符号位的15 位二进制数,最终传输结束时很有可能已经被分解为很短的 4 个字节储存在不同的内存区域内。这些操作对一个电气工程师而言不太困难,但是其工作量较大,如果遇到更加复杂的控制模式,就会给技术人员带来技术性与工作量的双重压力。综上所述,为了构建一个容易实现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实现模块化数据交互的简单化,从而做到不需要编程而实现即插即用。所以模块化和标准化应成为自动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条件。

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技术

横向与纵向的集成在实现组件技术的时候,应借助标准化的总线技术,组件之间可以利用此技术实现灵活的配置通信关系。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可以拓展到现有的基于设备控制的自动化思路上,进而实现基于生产过程的多设备、多进程的控制模式。此种控制是一种横向的集成,并不需要进行编程即可实现集成工作。利用 TIA 的系统结构,为整个控制网络提供一个高速网络系统,将路由作为整个系统的交互节点,完成现场控制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数据交互,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速度,同时采集与产生的信号也可直接传输到管理节点,而来自管理层的指令也可通过网络传递到现场。这样的垂直透明的集成可以轻松地建立起满足大量信息传递需求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管控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积木”模式组件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可组合性能,即满足易用且可重复的软件功能。这就是一种“积木”的思路,它已经大量应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因为大多数的数据交互与通信都已经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所以组件技术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形成一种事实化的标准,即某个公司的软件成为了系统的基础。然后再按照一种既定、开放的通信协议,使得不同的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组件自由实现数据交换。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模块化的目标,即插即用。

模块化设计与组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文件的模块化,在机械设计中,所应用的文件与数据较多。设计人员将许多精力放到了产品本身的开发上,对设计中设计组件与模块的结合意识不够,这就导致组件与模块的概念在机械设计的应用上受到了阻碍。为了将组件自动化与模块化设计结合,应当将设计分割为多个模块,并通过“接口”完成组合,这样就可以利用组件自动将其组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对设计文件进行模块化改造,因为设计过程形成的诸多文件都是经验的积累。虽然数据与图形不一定对产品设计有所帮助,但其也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必然存在有益于产品设计的资料,且对后续开发也会有所帮助,因此应对所有设计文件进行模块化改造,使其适应机械设计的需要。模块化的设计文件在设计中的作用就是在需要模拟与组合的时候即可提取,将多个设计组件结合起来就可完成对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所以模块化文件如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数据库,也就为后续的开发与设计打下了基础。机械模块化设计过程,机械模块化设计中应注意高层模块依赖于低层模块,同时抽象层次依赖于具体层次,这是最为传统的过程性系统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抽象层次包括了产品的逻辑性与功能关系,同时也包括了产品设计的宏观的战略性思路,是产品设计的指导。在模块化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宏观的抽象思路对产品进行模块划分,建立在组件技术上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多个模块之间保有用于连接的“接口”,即不同的模块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完成组合。此时将顶层功能逻辑转化为模块,抽象的模块层次逻辑就是具体的产品的零件或者子系统的设计依据,这就完成了产品设计前期的模块化。按照前面的模块划分,开发的团队就可按照模块来重新分配工作与调整设计重点。在模块化设计中,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考虑,如将产品的模块划分为工艺零件、采购部件、维修部件等。此时机械设计就成为了一个与生产流程与使用流程相结合的过程,虽然在模块设计中一些划分与企业的不同领域相冲突,但是可以通过协调来解决。最为主要的是模块化设计必须应用组件自动化技术,因为组件自动化可以与生产相结合,即除了模块组合功能之外,在加工中组件技术也可保证设计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这也是组件技术自动化对于机械设计而言的另一个重要辅助功能。最后,模块应具备二元性,即模块必须有标准的连接接口与输出输入接口,有独立的功能性,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组合能力。在模块化设计中应首先保证模块对应的零件的功能性,其次保证其系统结构的归属性。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8

收纳是当代女性的一个话题,现今很多化妆柜不能良好地收纳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护肤化妆产品得不到合理的空间规划,形成了储存空间的混乱。所以希望设计一款产品能够满足女性的收纳需求。而材料的选择源于我对木器的执着和热爱,我每天待在木工房制作,还开了自己的木器店铺。连志明老师认为我的材料选择的比较契合,半透明的质感也符合了使用者的审美心理需求。

榫卯结构对实木家具有诸多益处。棒卯结构更能适应四季热胀冷缩的气温变换,能使家具更好地均衡受力,减少了粘合剂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甲醛的释放含量。十字榫卯有十字交叉、十字网格交叉、多轴网格交叉等类型,灵活多样。所以榫卯结构是实现模数化家居设计的最佳结构选择。模数化的应用利于家具的标准化、便捷化、高效化。

毕设总共花了6个月的时间,包括模型制作,cAD、3D建模,制作木结构框架,树脂的激光切割镶嵌,一遍遍的打磨、上木蜡油等等。接下来我会将这个作品继续深化完善和延续下去。比如,还会再做深化的抽屉结构件,可根据不同人对不同物品的收纳需求设计更适合的模数化规格。并且会根据客户群的观点、想法和需求进行不断的深化调整。正如设计师Hans Wegner说的,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不断地推敲,精益求精,所以我会认真对待我的每―个设汁,不断地改进和深化。在美院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这种思考是了解分辨世界并用设计的方式去解读。大学四年这些经验对我来说非常宝贵,非常感谢一路伴我走来的老师和同学。四年已止,未来方始。毕业后计划去英国留学深造,继续在设计的路上学习,高扬老师和连志明老师曾经说过,不要着急,把心放平稳些,艺术需要沉淀、认知、熟悉的过程。如同校训‘尽精微致广大’,继续夯实基础,希望在设计的路上得到更高的造诣。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9

关键词:造型基础 设计思维 造型表达 创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93-01

产品多是以具体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我们感受产品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更感叹于它丰富多彩的造型。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以设计的思维来指导对造型的表现。而目前,造型基础课程的概念化、程式化、落后的思维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忽视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

1 造型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创造力的培养是设计的根本。而造型基础课程是在深入学习研究专业设计前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因此,造型基础课程对设计创造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造型能力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而作为工业设计的实体—— 产品造型设计,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不仅指造型基本技能,而应是造型技能、造型理念、造型素质的结合,其目标在于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型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设计表达、构成基础、设计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些课程为工业设计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认识什么是美的造型,工业产品之美的体现

设计是人类融合了美的意识的生活手段和方式,它必须体现为具体的生活内容和物品。工业设计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相交叉的产物。对于工业设计的核心产品设计而言,什么样的产品才是美的。产品的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感性美,产品的外观、色彩、装饰;以及产品的功能所带给人的各种感官上的愉悦,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的感官刺激,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二是产品的理性美,产品通过自身的构造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工作性能,对环境的影响等体现出现代文明的科技之美,人文之美。因此造型基础课程不是仅就造型谈造型,而是结合了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语意等诸多影响设计的因素进行造型训练。

1.2 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顺利衔接

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向专业课过度的重要衔接课程,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两者一脉相承。长期以来,造型基础课只讲美学和技能效果,然而就是这种美学和技能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传统教学环节中常常不顾两者的联系,彼此孤立进行授课,这就使得造型基础课程对专业设计的作用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合理的造型基础课程应该建立在后期专业课程对市场十分了解的基础上,使造型基础课的训练更有专业性,把从学生原来单纯的对工业产品造型的感性认识到进一步了解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成型等特点,随着对不同造型创意的研究,加深对形态构成的全面认识,积累实际经验,了解设计,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设计做好技能和观念上的准备。从而顺利过渡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对后续的专业课程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支撑作用。

1.3 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造型基础课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造型基础课的训练过程是依照观察、分析、提炼、表现新形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创造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发挥,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形象的诞生,激发思维活动的扩展,合理的造型基础课程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造型的表现技艺和效果,同时也提供了对设计形态的认识方法和造型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审美观念、技术观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的发展

造型基础课的形成实际上是源于设计实践中的经验,所以造型基础课所遵循的原则也应该是从基础到应用,把原理化为现实。

2.1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

设计基础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强调创造而不是模仿,在设计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特定条件和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构思,无论是功能、形态、结构、还是材料、工艺、制造等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或创新之处,在造型基础的训练阶段更应该去了解造型背后的成型因素,使得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进而开发拓展出新的造型,不在拘泥于常规写生的平面描绘甚至三维塑造。因此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更加广泛、灵活、敏锐,使其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

2.2 有意识的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模式

造型基础课程通常采用的是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思维的方法虽然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因素,但它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为表现的,形象思维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所以,在造型活动中,特别强调思维的严谨性、有序性与情理性,并构成了其“表象取舍—— 意象推断—— 主要解明”为造型思维的模式或特定的造型思路。

2.3 造型基础课与设计专业课的有效结合

首先是教学思路上的有效结合。造型的基础课程,它除了作为基本功、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研究方式,是艺术观念形成的重要过程。而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后,是将这些思维活动和造型方法进行具体的设计整合运用。因此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应当以实际的设计案例从造型层面予以解析并拓展,让学生从被动的理论与技艺的学习到有主动的认识直至扩展应用。其次是课程设置上的有效结合,如果从课程的内容上划分,可以就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比如表达模块,创意模块,方法模块等。使造型基础课程在不同模块中从课时分配;先后顺序;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再次,造型基础课程教师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设计师、企业互相沟通交流,造型基础课程是今后学生走向设计的基本环节,但造型设计的客观性,合理性必须要求我们去了解市场,了解造型背后的原因。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所解决的不应仅是单纯的造型理论、方法,技艺,还应兼顾设计思维,创意方法,理论实践等方面的训练。这一训练思路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实际产品的造型设计。从而为更深层面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学夫.设计思维训练:以艺术的方式解决设计创意问题[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10

五金工业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未来传统五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1]学生在校期间,按照课程培养体系进行五金日产品设计项目训练,毕业后具备严谨的知识构架体系,能快速适应五金产品设计的工作岗位。具体培养目标为:面向五金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实施”的培养模式,培养熟悉五金材料材质特点、表面工艺处理、开模方式与实际生产,牢固掌握五金工业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五金工业产品改良设计、设计策略制定及设计师个人品牌创新的能力。

二、依据典型工作流程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解

高职院校产品设计教学中,一般会机械性地套用国外的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等成熟理论体系,而缺少对对某一类设计思维、方法和材料展开深入研究,并且缺乏对设计问题的本质进行思考。因此,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可结合地方五金产业,长期对五金材料及其表面工艺处理进行归类比较研究,并能有效运用在实际五金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模型或实物寻求目标用户的反馈,在设计思维层面需要对地理、人文、生活形态、情感和人居环境等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鉴于产品设计专业体现出的学科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因此非常有必要依据五金工业设计流程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再分解。其一,设计洞察与用户调研能力。能分析归纳国内外著名五金企业的品牌文化、设计理念和技术优势,对未来五金工业产品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掌握用户调研的路径和方法,能通过用户调研了解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深入挖掘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内心诉求,能细分消费需求特征,根据使用人群进行产品定位分析,并善于寻找创新机会点。其二,概念提炼与方案实现能力。掌握KJ法、卡片默写法、5W2H法、概念举证法等创新思维方法,善于分析设计问题本质,将创新机会点转化为清晰的设计概念,掌握草图、计算机建模、纸模型设计和场景模拟演示等设计表达方法,将设计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具体可视化,能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充分运用安全性、易用性、情感性和绿色设计原则。其三,材料运用与原型验证能力。了解扭轴、沙铸、折弯、滚轧、打型、拉模、失蜡、冲压、旋压、锻造和离心铸造等五金工业产品成型工艺,能预估开模的费用以及核算单件产品的成本,了解五金工业产品的镀镍、镀锡、镀亮亚铬、拉丝、镀铜、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工艺[2],熟练运用铝、镁、铁、锌合金、不锈钢等五金材料的特点及工艺特性,最大程度展现五金材料的质感和品质,并能选择可回收利用的金属材料进行绿色再生产品的设计,能结合木、皮革、塑料、硅胶、树脂、陶瓷和亚克力等非金属材料进行综合设计,能运用3D打印快速成型设备,结合石膏、泡沫、PVC和金属原材料制作产品原型,并能根据用户的信息反馈做出细节的修改和完善。

三、职业核心能力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

五金工业产品设计职业核心能力,可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每门核心课程中引入相应的五金设计项目,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固化。该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点在于,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境和项目的复杂程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将五金设计项目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中,共设置有《办公五金产品设计》《LED金属台灯设计》《卫浴五金产品设计》《系列厨房五金产品设计》和《机床设备产品设计》等五门核心课程。前两门课程64学时,安排在二年级;后三门课程72学时,安排在三年级。该核心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主要意义如下。第一,以设计项目作为载体,将以往枯燥的设计理论和碎片化的知识点分布于实际项目设计流程中,学生能清楚认识到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第二,通过五个专业核心课程项目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思维和人机工学等知识点,更能牢固掌握五金材料的性能、结构、工艺、表面处理等具体知识点;第三,教学成果以学生的五金产品设计作品来展现,能清晰而直观地反映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成果,而且便于教师开展日常教学评价;第四,与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轨,对于开展WORK-SHOP创新工作坊,校企共建五金产品设计资源库起到积极作用。以五金材料为出发点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开拓,对于产品设计人才从学龄化走向职业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为未来五金企业输送设计人才,对于地方本土五金企业通过设计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盛传新 王家跃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十篇相关文章:

各种协议书的格式(30篇)

协议书格式范本(通用53篇)

协议书模板(精选33篇)

协议书范本(通用19篇)

协议书范本(精选85篇)

协议书范本(精选50篇)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十篇》

产品结构设计思路篇1首饰快速连接结构的研究有利于突破传统首饰的设计理念,有利于首饰产品种类的丰富,有利于首饰品味的提升。传统首饰的设计主要是首饰形态、造型元素和图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