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论文模板(10篇)

文/ 星启 时间: 主题范文

篇1

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

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的现状,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地讲,就是既应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又应重视人才市场的要求。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强调“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但是“淡化专业意识”并不是“不设专业”,而是“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虽然这些原则有利于进行本科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所学专业还特别重视,对专业名称十分敏感。由于注重专业名称的表意,而忽视专业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某些宽口径专业下培养出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就业竞争地位。内涵明确和外延规范的专业设置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条件,因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以基础知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层次,构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其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是:1)基础知识教学: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但应考虑学科基础要求。2)学科基础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科机械类基础,以拓宽专业为基本要求,开设适当的选修课。3)专业知识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空间。4)实践能力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图1中,虚线倒三角形)。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可操作性环节。5)创新能力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学生为主,发挥专长,面向实际自主选题或参与科研。

(2)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

对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全面性: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2)基础性: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工科人才素质的培养。3)融合性:理工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人才素质的培养。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言,本科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意识的重要方面。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实践性要求,划分出演示性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要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自主性要求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某些实验。所以,不仅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致力于理论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教育。实践教学包括课前(认识实习)、课中(实验课)、课后(综合实习)等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以专业方向多元化设置专业课程。目前,高等工科教育正朝着淡化狭义的专业培养,而走向广义的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专业教育的重心明显后移。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就业机制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还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阶段,国内的企业尚未做好承担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育的准备。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还不能忽视专业知识教育,并应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来缓和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4)以“厚基础,宽专业”编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形式,它应符合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并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为:素质教育学时明显加大,工科基础特点明确,专业知识范围扩大,工程技术主干与人文社科融合,以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富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外语、力学、机械、电子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工艺、试验、产品研发等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知识运用等方法和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系统专业领域的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篇2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分析

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5年也出现了飞跃式发展,产销量大幅上升,并且在2016年也保持了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蓬勃发展的阶段。

1.出口现状

(1)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发展迅速

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出口发展迅速,产量出口数量及金额大幅增长,发展迅速。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大规模,高速发展的状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在早期由于技术不成熟,人们接受度不高和一些相关的限制,并未实现大规模的发展,在2011年产量仅有8159辆,出口量仅有1700辆,而伴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与扶持,以及相关环保理念与宣传的不断深入人心,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34万辆,出口量也达到了64236辆。

(2)出口市场与国别趋向多元化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早期国别单一, 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和欧洲少量国家,随着我国新能源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我国的一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逐步受到外国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遍布英国、美国、日本、荷兰、巴西、俄罗斯等7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在海外合作建厂,出口模式与规模进一步扩大。

(3)出口类别主要以电动客车为主,乘用车将有所发展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中,主要是以电动大巴为主,而中国的客车产业在之前就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一直以来,在我国汽车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应用新能源技术的中国客车,也同样具有很强竞争力,将替代传统出口客车占据很大出口份额。

(4)新能源汽车出口以自主品牌为主,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

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出口以自主品牌为主,包括力帆、奇瑞、长城、华晨、比亚迪、吉利、江淮、康迪、宇通、金龙等自主品牌。其中宇通、金龙、比亚迪等主要以新能源客车为主,康迪以低速电动车为主,江淮、吉利、比亚迪等致力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开发。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分析

(1)价格优势

相对于其他一些新能源汽车出口国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价格优势。首先,由于汽车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中国相对来说具有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厂房等,成本更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而且同时我国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的锂,锌等资源丰富,企业能够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政策优势

我国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对新能源汽车出口有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进行一些补贴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一些新能源企业的进行补贴与政策扶持,积极促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我国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起去战略,鼓励出口。同时,一些自贸区协定的签订,也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

(3)技术优势

各国技术水平差距不大,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相近,国际竞争程度较低,我国一些相关企业在一些技术方面占据一定势,如比亚迪公司拥有专利权14000多项,拥有锂电池制造的先进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方面,拥有700多项专利技术,同时我国在电动机,整车集成技术,动力平台的成熟性方面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近。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1.针对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的做工粗糙,质量不过关及售后服务缺乏等问题,企业应注重品牌发展战略,结合国际相应标准,制定较高的产品标准,同时不断革新技术,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售后服务方面,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售后管理,不断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竞争力。

2.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国家要加强对国内车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政策导向与市场驱动”的体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提供一些保护性措施,为国内车企出口提供良好的环境的同时,引导国内车企良性竞争,规范出口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之间更多领域相互合作,多方位,多领域融合发展,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与服务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出口的健康发展。

3.针对知识产权问题和在出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贸易壁垒,国内车企在汽车出口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产权,在与国外车企发生纠纷或面对贸易保护措施时,积极使用法律武器和向国家有关机构寻求帮助

4.对于我国在某些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的问题,相关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新型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升级,重视核心零部件的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破技术瓶颈。提高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外国车企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科技人才,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国家成立由国家主导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中心,综合企业、学校、各种科研机构的力量,积极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田鑫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期刊论文]-日本研究 2014(4).

[2]王嘉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学位论文] 2012.

[3] 周革新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问题解析[期刊论文]-大观周刊2012(45).

[4] 蔡学晶.徐萍萍.闵梦云 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上海企业 2013(12).

篇3

[1]陈洁、方立农、孙丽丹、王羚钰.创新导向的知识产权运用战略探讨.科技教育.2012(7).

[2]张月花、薛平智、储有捷: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3]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初论.湖南社会科学.2015(2).

[4]陈燕娟.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中国种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2.

[5]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0(4).

[6]尚甜甜,缪小明.国际新能源汽车科学知识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147-153.

[7]何柱.一种新型多端口新能源发电模拟电源装置[J].电气技术,2016,01:135.

[8]家珏.用知识产权武装“蓝色梦想”——吉利汽车的新能源之路[J].今日科技,2016,03:22-24.

[9]王海波.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6,12:171-172.

[10]张睿.我国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6,13:209.

[11]张睿.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2:156.

[12]刘颖琦,王静宇,KokkoAri.产业联盟中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6,05:1-11.

[13]张群,吴信岚,张柏秋.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5,02:104-109.

[14]苏峰.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下线[J].纤维复合材料,2015,01:8.

[15]蔡然.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科技展望,

文献二、

[1]郑友德,曾旻辉.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存问题及完善建议[J].知识产权,2012(1):36-41.

[2]田宏杰,王然.中外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趋向比较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118-121.

[3]康均心,邹江江.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国际标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08-113.

[4]杨玲梅.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取向评析[J].理论月刊,2009(1):104-107.

[5]雷山漫,林亚刚.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2013(10):77-83.

[6]郭卓屏.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缺陷及对策[J].商情,2013(17):275-276.

[7]张彦博,罗云川,王芬林.《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指南》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59-63.

[8]麦淑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7-20.

[9]曹沛.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2(4):100-102.

[10]潘林武.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究[J].现代情报,2015(6):34-37.

篇4

一、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购买及使用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从调查数据中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徐州的普及率很低,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汽车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目前新能源汽车以电动及混合动力为主。城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公交车,私家车,教练车。

就公共交通来看,2016年,徐州公交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298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00台、柴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98台。目前为止新能源(含清洁能源)公交车占车辆总数80%以上,发展水平走在行业前列。徐州市已经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让新能源汽车进去居民的日常生活。就私家车来看,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所购汽车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近几年来,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成倍的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在逐年增加。在所购的新能源汽车中,老年代步车所占的比例很大。徐州市的教练车有接近95%是新能源(含清洁能源)汽车。

二、徐州市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很低的原因分析

1.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的价位仍然过高。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传统汽车相比其价格过高,而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双重补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价差,从而提高了其相对竞争力。但是,徐州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却不甚理想。徐州市属于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相对于发达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普通居民收入而言,年收入在3万―5万之间。虽然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补助,但最后购车的价位还是很高的,对一个工薪阶级而言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传统能源的汽车七万左右就能买到,可想而知居民更倾向于传统汽车。

2.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推广政策的认知程度低。虽然我国在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89%的居民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存在,但是只有49.8%左右的人对新能源汽车有了解,大概只有8%的人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过全面的了解。就新能源汽车的法规政策及优惠政策而言,居民更是不了解了。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真正了解相关政策的居民数量不足5%。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及生产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3.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不便利

3.1充桩(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调查数据显示,徐州市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是在2015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充电桩虽然已经建了1000多个,但是投入使用充电桩的数量才140个左右,很多分布在一些繁华地段,而在居民区分布的充电桩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虽然充电站的数量与加油站数量相比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加油站提供动力的效率是充电站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司机在路上开着车,半路出现没电的情况,周围有没有充电站,流动充电车充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司机本身会有不满,甚至会出现影响道路交通等一系列的问题。

3.2电池充电时间长。纯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一般为快速充电方式、慢速充电方式。快充和慢充是相对概念,一般快充为大功率直流充电,充满电要一个小时,慢充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6小时-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快慢与充电机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等紧密相关。在调查中,有一位徐州市民向我们大吐苦水,他说买了新能源汽车之后,充电成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在买车时候厂家自带一个小型充电桩,但是由于家住8楼,充起电来很麻烦。另外,他害怕充电过程中出现事故,一直使用慢充,充电要8个小时左右,很是麻烦。燃油动力汽车补充动力仅仅几十秒,而新能源汽车需要6-8个小时,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便民性是努力的方向。

3.3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存在缺陷

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给人的感觉是技术上不成熟、不可靠,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成熟性主要体现在驱动车辆行驶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和电池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导致续航里程和熟读都远劣于传统能源汽车。就目前电池的实际单位储能比只有汽油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国纯电动汽车部分核心技术仍然缺乏,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可靠性方面落后于国外的先进产品。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1.政府加大宣传,增强居民新能源汽车的认同感。以政府的名义宣传新能源汽车,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认知度。厂商、政府、媒体应联合一致,让“低碳”、“环保”、“新能源汽车”深入人心,并且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优势及相关政策进行具体阐述,让居民有充分的认识。

2.加快充电站(桩)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真正享受实惠和便捷。。新能源汽车要在私家车购买及使用方面取得突破,政府在政策方面必须大力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的责任,推动落实徐州市各区域建设充电设施的要求。如果充电设施非常普及,汽车充电与加油同样便捷,价格又比加油实惠,居民自然会做出选择。

篇5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47-02

一、前言

环境问题的备受关注,促使各国以构建新能源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进行研究分析。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它是未来经济发展,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2009年同志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电动汽车均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纯电动汽车是一种完全可由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它能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交通业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它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纯电动汽车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二氧化碳的减排承诺带来了压力。目前,中国首要任务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加大能源消耗和加剧环境污染。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所作出的承诺即“至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使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零排放”和低耗能的纯电动汽车显得日益紧迫。

2.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废气的排放。从2009年起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在汽车产业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从2007—2011年交通运输业的废气排放排放量由276.7万吨上升至637.6万吨,在总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也上升了近10%;另一方面:2012年汽车产量为1927.7万辆比2007增长了近117%,同时汽车的保有量由2007年的5679万辆增至12089万辆,增长率为112%。汽车的快速增长,将使社会环境负担更重。

3.中国车市的快速增长提升了中国石油的对于外依存度。中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更是能源的消耗大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更伴随着石油的消耗。随着传统汽车的过度发展,国家面临的能源匮乏压力加大,据统计,车用油消耗量已经从2005年8200万吨增至2012年1亿吨上。石油对外依存度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且由2005年的42.9%增加到2012年的56.7%,这将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在石油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一旦发生国际,我国的经济也将深受影响。

(二)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对消费者关于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有关信息进行了调查,发出7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620份。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见下页),93%的肯定会及考虑会买,而不会购买的只有不到8%;表1示,年收入的增加购买欲望强,收入在16—25万元之间肯定会及考虑会买的消费者有97.1%,而每个收入段都在90%以上;表2示(见下页),学历在高中及大专的占91.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3.09%,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改善,学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有助于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增加。

三、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较快

据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为5655辆;8159辆的销售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201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2552辆,其中11241辆为纯电动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1辆中纯电动汽车11375辆。2012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和103.9%。

(二)节能减排取得的效果明显(25个示范城市推广的效果)

在“十城千辆”工程中,我国研发的纯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较“十五”的水平提高了6%左右,达到83.8kWh/100km;而高速纯电动轿车,最高车速120km/h以上,0~50km/h加速时间小于8秒,能量消耗率小于16.5kWh/100km,新能源汽车在试点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行里程增加。减少了交通环节中传统汽车的能源消耗,减排效果明显,节油共计3407万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5170吨。

(三)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国内25个推广示范城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北京、广州等许多中国一线城市,推广工作进展缓慢。遇到的问题主要以下几方面:

1.与传统的汽车相比其性价比低。首先从价格看,一辆纯电动公交车的价格最低为135万元,减去一次性补贴50万元/辆后价格与传统公交车差不多。但是首先传统车每年可以享受到燃油补贴,而纯电动公交车不行。在使用过程中成本相差大,因为目前的电池充电循环寿命只能达到3年,3年后需换新的电池,一组电池价格在70万—100万元,;其次购买成本增加,由于旧车销售渠道减少等因素造成国内汽车的贬值速度加快,因为当消费者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时,不能将自己手中的车进行最优处理。综上分析,电动汽车的总成本(包括维护成本)比燃油汽车高,其性价比相对于燃油汽车来讲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2.纯电动汽车的安全系数低,故障率高。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生产环节中的产品技术等相关标准并不是很完善导致了在运行中的一些安全问题。2008年开始实施的“十城千辆”中,在示范点的纯电动汽车故障频频发生,据统计,2010年试点城市的纯电动车出现故障13493次,平均故障间隔里程为827km,动力系统类故障的平均间隔里程为2399km。

3.国内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受重视程度不够。国内自主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并不是很受重视,而且近几年外国车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扩大导致自主品牌的生存发展空间正在被进一步挤压。

4.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纯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纯电动汽车是用电驱动的,行程短,充电时间久,然而充电桩在一些城市并未普及,有的甚至没有;车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等发生故障,尤其一些进口的材料出现问题时,需进口相应的零部件和技术才能解决。购车后的设备支持,维修保障等方面的缺失,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也影响着企业生产。

四、“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下为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标准加大国家的支持力度

建立以减免税和补贴为主的优惠政策环境;制定相关业务标准,如政府支持为纯电动汽车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注册登记,年检等业务;制定纯电动汽车路桥通行、停车费用的减免标准;支持鼓励建立纯电动汽车的专用停车位,出台优先停车标准等;出台其充电等相关规定;提高旧车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补贴,以此来提高公众满意度和购车兴趣。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对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支持投入,提高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汽车技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电池技术问题仍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电池的容量小、体积大、寿命短、充电时间短等缺陷,导致的汽车质量重,安全系数低,这降低着购买者的需求欲望。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来提高电池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寿命,及其本身的性能并降低汽车低温启动的成本。在国内实现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生产,不断完善汽车生产的产业链。

(三)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

目前各示范城市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公共交通领域,如纯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在私人用车领域的基础措施存在缺失。关于汽车的维修,保险等相关的基础设施政府应该加大建设,满足私人购车的要求,减少消费者购车的顾忌。

“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中属于低碳经济领域的三个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将更具发展优势;其他产业在国家政府、市场、个人的引导下也将会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支持与市场的拉动推动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低碳发展,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立和完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1YJE63001):基于大美龙江构想的黑龙江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小楠,罗思齐,朱良,冯超,苏虹薇,魏晓峰,王博骁,江运龙.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影响因素[J].2012

[2] 阮辉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王嘉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付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博士论文,2008

[5] 张平,胡安荣.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10)

[6] 苏子文.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1(19)

篇6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二、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1.能源危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世界各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2.金融危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龙源期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获得市场[1]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技术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常规的化石能源(煤、石油)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

(二)发展特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发展趋势,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了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代用燃料,已成为新型动力系统汽车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借助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看好,各种资助和示范验证正在进行,真正进入市场将还有一个较长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合成燃料、醇类燃料、醚类等多种清洁替代能源,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战略比较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战略定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克林顿时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混合动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布什时期追求零排放和对石油的零依赖,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期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使用生物质燃料;近期奥巴马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施了总额48亿美金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其中40亿美金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龙源期刊。日本在2006年“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通过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应用等途径,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能够降低20%。重视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开发,拟在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万千升发展趋势,计划在五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近期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20年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能够达到1350万辆。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

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早期以生物质燃料和天然气为主,在本世纪初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23%的石油替代,主要是生物质燃料、CNG以及氢燃料,但近期对于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欧洲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国家规划非常细致、系统,从基础研发做起,分阶段从研发产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统筹布局。2009年下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四)产业政策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形成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培育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注点重在两个方面:大力支持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2009年1月,韩国颁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2009年9月,美国“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发展趋势,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2009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还提出在2009年11月后的一年时间里再提供23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车型的补贴龙源期刊。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1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计划为期一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其核心是挑选2~3个城市作为仅适用电动汽车的纯绿色城市,重点推动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汽车能在路边充电站及时充电;对放弃污染较高旧车、购买清洁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2000英镑的补贴。

(五)发展趋势分析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负责储存并为电动机提供电能发展趋势,其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来看,镍氢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性、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较好,一旦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选择。

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永磁无刷电动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性能较好,适合成为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已经在混合动力轿车上进行较多应用,但是受永磁材料工艺影响和限制较大,而且控制系统复杂,造价很高;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修理容易、可靠性好、转速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发展趋势,如果其技术瓶颈(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结构复杂性较大等)得到突破,将更适合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动力牵引系统控制、车辆行驶姿态控制、车身控制和信息传送。随着集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明显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总结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发展规划制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

2.基础研究资助。美国、日本、欧盟等地政府组织科研大攻关,协调全境范围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汽车和燃料厂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直接补贴龙源期刊。

3.财税政策激励。各国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消费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从经济上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措施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以及直接补贴,许多欧盟国家基于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针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收减免;征收燃油税,欧盟实施高税率燃油税激励消费者选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柴油车。

4.技术法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并逐步提高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新能源汽车。各国和地区的法规主要有:美国的CAFE标准和Tier标准、日本燃料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欧洲自愿协议和欧盟尾气排放标准。

5.交通管理奖罚。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在交通管理措施中也有所体现,给予新能源汽车交通优先和停车免费等奖励,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采用惩罚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国际路线观察[J].决策,2010,(10).

[2]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篇7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1.1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以下种类: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煤制醇醚燃料;电动汽车。

1.2 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

1.2.1 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推动

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性毋庸置疑,几个经济大国能源紧缺问题严重,现阶段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08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从80美元一路飘升到147美元,汽车燃料的使用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期间,部分新能源汽车显示出相对使用成本优势。部分消费者为免于负担过高的燃油费用而放弃原本欲购买的传统车型,而选择石油燃料消耗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各国政府也适时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销售予以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虽然近期石油价格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出现严重下跌,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仍可以使部分新能源汽车保持一定的使用成本优势。

1.2.2 各国石油自给率不足

世界上主要汽车消费国的石油自给率水平不高,石油的储备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国消费的需要。全球汽车第一大消费国美国石油自给率仅为33%,而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自给率甚至都在10%以下,在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供给安全己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降低石油依赖己成必然选择。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度是各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

1.2.3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

1997年12月,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获得了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现今汽车尾气己成为组成温室气体的重要污染物。针对汽车污染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而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取提高传统能源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的方法,以提高排放质量,但技术提升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的新选择,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会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

2.1 技术水平的制约

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在这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被发展多年的日系、美系厂商远远落在后面。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技术带到国内的态度一直不是很积极。即便有些车型已经在国内生产,但也相当于整车进口,技术保密相当严格。中资企业虽然在某些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是尚未能实现批量生产。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上同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竞争对手夺走了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先权”,对之后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2.2 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过高

在过去许多年,新能源汽车没有全面推广,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的购置成本较高。相比其节约的能源减少的能源消耗成本,推广新能源汽车,厂商与消费者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国内厂商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F3电动车F3e的成本价已达18万元,是市场销售汽油版F3车型的近3倍,当初比亚迪想把F3的售价压缩到15万元以内推向市场,但是这个售价不仅不能让市场接受而且又违背了政府的相关规定。一汽推出的混合动力版奔腾成本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汽油版奔腾的2~3倍。售价在25一30万不等的丰田普瑞斯混合动力车就是由于研发成本高导致价格过高而无法在中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毫无疑问,对于国内大多数第一次购买轿车的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也只能望而却步。

2.3 政策优惠涉及范围单一

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层面的补贴细则。但是只针对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单位予以补贴,没有提及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补贴问题,极大影响了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3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

3.1 要全面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一要积极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前更新老旧汽车,特别是那些排放超标的汽车。提前淘汰旧车鼓励更换新能源汽车,如此既有利于环保,又能拉动消费。我国有3000多万的汽车保有量,如果十分之一更新汽车的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拉动效应就相当巨大。二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使用便利,提高服务水平。北京LPG出租车退出市场就是由于成本和便利性双重制约的结果。三是继续推行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补贴活动。比如可以增加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城市数量,扩展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领域,将受益人群从集体扩展到个人等。

3.2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

篇8

一、艰难的起步

我的一生注定与汽车有缘。小时候,就喜欢玩汽车模型,家里买不起,自己就用木头、塑料制作小汽车在家里玩,把父亲的算盘珠子拆下来当车轮儿。一开始经常挨打,后来父亲发现我喜欢车,就送我到湖北汽车改装厂(新楚风的前身)技校学习汽车维修专业,从此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班的第一天,我被调试车间的车间主任看中,把我要去作汽车调试。到车间后才知道,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概念。汽车调试需要很深的基本功,我发现老师傅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初步判断出车辆出现的简单故障,便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请教。有一次星期天,我偷偷一个人跑到车间,把一辆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了拆解,再照原样装上去,竟然发动不了。可把我急出了一身的汗。后来还是师傅亲自解决好的,并告诉我发动不了的原因。通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我终于掌握了对汽车各类故障的处理方法,并连续几年在工厂组织的汽车调试技能比武中获得头奖。

2000年,我被单位派到浙年汽车学习,后来留在了那里。此时的我,已经不满足简单的汽车调试了,凭着对汽车电器方面的爱好,我决定一心钻研汽车电器知识。被聘为技术员后,通过几次对汽车电路的设计改进,不断提高了功效,而且节约了成本,连续两年被评为公司标兵,后来还担任了计划部、生产部部长等职务。

期间我被派去德国慕尼黑学习了一段时间。让我体会很深的是德国人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快要下班了,我发现有个布线的卡子装反了,这件事其实没多大影响,反着也能用,要是在国内一定会照样通过的,但是德国主管知道后却坚持要整条生产线都返工,七八个工人又加了两个多小时的班才算罢休。回国后,我认真地反思。认为德国人的产品之所以做得好,都是源于他们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更加需要这种精神。

二、痛苦的转型

2014年我回到新楚风,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赴新疆矿区,参与GINAF矿用车国产化及在矿区实验跟踪。GINAF矿用车是我公司收购荷兰吉纳福汽车生产的一款高端矿用自卸车,当时正准备进行国产化,但国内所用的材质和工艺跟荷兰又有所不同,所以要对它进行调试和跟踪试验。而矿区的条件非常艰苦,由于调试工作要在露天的工作现场进行,白天最高气温有五六十度,晚上又寒气逼人,每天都是满脸的煤灰,晚上回去时,发现鼻孔里都是黑的。通过连续半年的跟踪试验,为该车在国内复杂矿区的行驶和即将开展的国产化工作,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2015年,湖北新楚风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生产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这对多年从事传统汽车的我来说,无异是一个巨大的、甚至是痛苦的挑战,意味着以前积累的经验都清零了。此次产品转型升级将传统车基于发动机+变速箱的相关知识,更新为新能源车基于电机+电池+互联网的全新知识结构,全新的领域、全新的知识点,自己如同饥渴的海绵般,努力汲取着一切我所能接触的事物,在集团公司派来的研发团队的指导下,我跟着他们一根线一根线地学。先学原理,然后是技术、产品,直到弄懂弄通。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先后设计、生产了4.5吨箱式物流车、2.8吨客箱车、8吨物流车、4.5吨专用车、冷藏车、洒水车、清障车等等,并相继成功地投放市场。

当产品设计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时,我又接到通知,公司必须组建新能源车远程监控平台,与国家监控平台同步,对生产销售的每一辆新能源车进行远程监控,跟踪采集车辆的质量、安全、能耗、里程等数据。这又是一项我从来未接触过的新生事物,我二话不说,便一头扎进这项工作中去,不停地试验、调试、修改,不懂的再请教专家,反复验证,两个月时间对31款新能源车进行了一一匹配,直到最终通过了国家验收,我悬着的心才总算落了地。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对很多用户来说,同样也是陌生的,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包括司机的操作都需要培训。我又带着售后服务队伍远赴内蒙、海南等地,一边在极寒极热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车辆试验,一边给用户进行培训讲解。个人出差的旅行箱里,既有冬天的羽绒服,又有夏天的短袖、汗衫。前年冬天,我出差在外,儿子在家生病发高烧,喊着要爸爸,我也只有通过手机视频,跟儿子说声“对不起!”

三、收获的喜悦

最好的论文,应该写在产品上。由于公司的支持和本人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2016年8月,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发新型高效洗扫吸污车项目,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得中国恒天集团2016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随州市2017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6年至2018年三年来,本人带领技术人员相继开发了4.5吨纯电动厢式运输车、4.5吨纯电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等四大平台新能源系列产品。完成了HQG5040纯电动环卫车以及5021、5041、5051、5080系列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的样车试制,并批量化投产。其中HQG5040ZXXEV纯电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及底盘项目获得恒天集团2015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人在2016年度获恒天集团科技之星三等奖。我个人也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根据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撰写的《电动汽车CAN总线可视化下线检测》论文被《在线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杂志收录出版。

篇9

根据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社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两大能源挑战,其一为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给;二为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迅速转变。依据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步向新能源、低碳化的产业经济发展道路迈进,这是确保我国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但就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而言,依然以煤炭为主,约占70%左右,新能源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且由于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需求前期很大的投入,科研技术水平要求严格,这就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正是因为此,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不仅仅是财税政策与科技技术支持政策,激励类政策、决策监管类政策、行业类政策和市场服务类政策均是为了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一、新能源产业的概况

新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主要包括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而新能源产业则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行为,开发新能源的单位和企业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过程。对新能源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特点,一是新技术,二是可再生。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天体引力能;新能源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可以分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新能源按属性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可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这些不同的分类预示着新能源有很多不一样的形式,现如今,我国对于新能源的应用比较光伏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与核能,对于其它如地热能、生物质能与潮汐能等都应用相对较少,这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一直处于初步阶段的原因之一。

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加之,我国提出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方针,并大力规划、发展新能源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如今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彰显了很强的活力,并且在太阳能、风能与核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就发展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总的来说新能源产业园区地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发展门类齐全、产业规模参差不齐;专门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不足,综合性的国家级或省级园区占主导;围绕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及新型材料的发展相对成熟,而新能源产业的应用则相对较弱等;相关政策与激励制度不完善。目前,除了我国的太阳能与水电等新能源有实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很多新能源在开发与利用上都需要高额成本;同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从而不具备稳定、连续的市场需求,这对于如今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一个阻碍。

而对于具体的新能源发展现状,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比如,光伏发电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 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而在风电领域,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而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电池材料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不仅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也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而现如今的核能产业则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典型代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自主产权反应堆技术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标杆工程。

三、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

国家为了更好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有综合政策,也有行业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提出利用风力(光伏)生产的电力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等。在2007年,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发展新能源所需的电费将以价格补贴、研发补助、项目投资补助等形式发放,在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等多个方面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优惠;2007 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定,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量要达到 3%,2010年已经占到1%;使用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定价机构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帮助,在光伏初期项目中甚至提供4元/度的补贴。

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支持其发展,比如,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配电网专项金融债等支持各地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建立以充电量为基准的奖励补贴政策,减免充电服务费用;并规定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等。

总结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种发展机会为国家社会主要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则是很多行业人士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完善新能源定价机制,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制度;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新能源产品开发成本;注重新能源产业链互动发展,化解新能源供需价格矛盾等,这些都是有效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本论文的研究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作用。(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郭毓东.论新能源的产业引力效应及政策创新[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 3)

[2] 朱劲松.“两型社会” 建设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 2011( 5)

篇10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机遇

一、引言

自英国2003年提出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已经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35%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自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当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规模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整个GDP的2.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我们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的相关税收达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截至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23亿吨,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认为在未来25年石油及天然气仍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在《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但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导致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高于美国的53.5%,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节能,而减少汽车的石油用量则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的排放,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新能源轿车总计销售为9,800余辆,市场份额只占乘用车整体的0.2%,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而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私人购买的数量相当少。根据国家四部委下发相关文件显示,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7月,在全国启动的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完成近半,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完成每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目标。不过,这与原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按照25个城市示范运营的车辆最低要求计算,2012年底将至少需要建成25,000个充电桩,新增需求约20,000个;考虑政府机关和商场、医院等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估计届时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2:1,充电桩未来实际新增需求至少约为25,000只。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新能源汽车论文模板(10篇)相关文章:

汽车文化论文(精选5篇)

新能源汽车论文模板(10篇)

汽车驾驶(技师)论文(精选6篇)

汽车维修技术论文范例6篇

汽车设计论文范文

现代车辆工程论文6篇(全文)

《新能源汽车论文模板(10篇)》

篇1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的现状,本科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但是也不能忽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地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