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七里飘香

文/ 郭黎春 时间:

  青春在七里飘香

  郭黎春

  这家茶园的名字真好,七里香。主人陈建融戴着眼镜,一撮马尾辫扎于脑后,斯文有范。而他从成都带回来的姑娘小白,肤色白皙,身材娇小,齐眉留海,一袭白裙别具味道,带些许民族风。

  陈建融是东肖茶场茶二代,80后独生子女,他从小在外读书、创业,在云南丽江等做过伴手礼。他看父亲两季制茶时,连续通宵熬夜,累得躺在椅上睡着了。父亲花白的头发,母亲盼儿的眼泪,他心一软就回来了。静下心来学做茶,父亲是第一个老师。他还到武夷山、安溪、凤凰山,学制茶工艺、学炭焙。

  文化是根,家乡是根。与其说是生态茶园,不如说是打造一座茶文化综合展陈庄园。他四处搜罗、整理、研究龙岩茶叶史,收集到清乾隆《汀州府志》上记载“明代上贡茶叶317斤”,甚至查到1923年邓子恢主编《岩声》中的《东肖社茶叶调查》,“茶场共42家、年产茶叶19900市斤”。一位回乡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跃然于他的讲述之中。

  一方田院,三五土屋,四六草房,七八帐篷、九十芸香、若干粗麻围帘,构设起茶园露营体验空间。几串红灯笼,点亮青春的喜庆。这对年轻人,用传统文化、现代创意,构建了颇受青年人喜爱的茶文化小天地。

  蓝天白云下、绿草红花间,煮一壶清茶,烤若干瓜果,三五好友围炉神侃,远城市之喧嚣,离案牍之劳形,弃俗尘琐事之烦恼,解工作生活之压力。时光在这里慢了又慢。游客尽享“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的慵懒逍遥。

  父辈的种茶史可追溯至1953年,是生产队建起的培塘茶场、“三八茶厂”,也曾留下知青的青春汗水。几代茶人接续研传,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执着的坚守和创新的脚步。

  这里的茶园300多亩,种有铁观音、金观音、丹桂、梅占等名优品种;有制茶工厂,制炒乌龙、红茶、绿茶等福建特色茶叶;有木结构的独立茶室兼茶叶展厅,讲诉龙岩茶叶历史文化和七里香的前世今生。多间连建共墙的砖瓦雅座可供茶聚;绿荫中的现代风帐篷里,以天为篷,以地为席,有露天围炉;让人惊艳的,是庄园里的手工制茶体验工坊、非遗植物染坊,讲述着这对年轻人与众不同的茶艺情怀。

  陈建融妻子小白,大学学的是工艺设计,又拜访了国内多位非遗名师,她的青绿色风动装置,极有特色,很是治愈。她制作了《植物染色色卡》,什么柿子、石榴、栀子、爬山虎、板蓝根,都成了她的原生态染料,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纯天然的手工染色,让游客跃跃欲试。一个个大桶煮着染料,有夹染、腊染、印染、灰染等多种传统染法;装着各种果实花叶的瓶罐,成了她自制的教具。她讲述药食同源,她传授植物染色的各种方式。当游客亲手完成吉祥龙玩偶、桌布等染色那一刻,成就感不言而喻。

  作为新一代茶艺传承人,他们对茶艺有着独特的见解。他2019年回乡,用心、用情打造茶文化、手工制茶体验、非遗植物染坊、茶园露营等综合体验空间,让老茶场焕发新生机,充满文艺气息。一砖一瓦、一花一草、一篷一屋、一隅一品,全是小夫妻亲自设计。入口处摆案文房四宝,请游客挥毫写金福,而投壶、木射、捶丸、锤音、蹴鞠、剑舞等创意游戏,再现古时国风,勾起众人参与欲望,新颖有趣,适合团建!

  在这里,传统与时尚碰撞,自然与艺术融合,茶园的历史文化底蕴被挖掘,新一代充满情怀的创业,极像水珠滴落平静湖面,在人们心海荡起无尽涟漪。

  心中的微光,是他们梦想出发的地方。“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展示时代风采。

  这个仲夏,我嗅到暗香在七里香茶园浮动。

  投稿人信息:

  姓名:郭黎春

上一篇:

下一篇:“龙井”小赋

《青春在七里飘香》

  青春在七里飘香  郭黎春  这家茶园的名字真好,七里香。主人陈建融戴着眼镜,一撮马尾辫扎于脑后,斯文有范。而他从成都带回来的姑娘小白,肤色白皙,身材娇小,齐眉留海,一袭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