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

文/ 星启 时间: 主题范文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

篇1: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潼关县安监局

县创评办: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根据县创评办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大力推进服务企业,创造和谐安全的环境,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全县开展的“投资发展环境整治年”和“四严格一提升” 作风建设等活动中,我局始终把严格执法执纪、强化优质服务定位于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安监所能的结合点上,以创“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放心”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形象型安监。

一、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抓根本

一是局领导高度重视,投资环境意识根深蒂固。“投资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局党支部曾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协调、督办解决有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党支部领导分片包干,深入厂矿企业,联系服务公司,立足本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二是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我局从源头抓起,从解决安监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抓作风纪律入手,制定了《潼关县安监局“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创评活动实施方案》、《潼

关县安监局“四严格一提升”做风建设主题活动实施》等一系列方案制度,将优化经济环境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工作落实。同时,深入开展“转作风 提效能 优环境 促发展”作风集中整顿和“政风行风监督员与服务对象”行政效能满意度测评活动,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周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纯洁了执法主体,规范了执法行为,整顿了执法队伍,提升了执法水平。

二、推进改革,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打破观念,延伸服务触角。打破传统观念,将服务经济的触角从国有企业延伸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经济实体,使这些企业同样享受挂牌服务的实惠。同时,教育安监执法人员自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一个标准,严格依法办事。对所有企业平等对待,保护各类业主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外监督,严格公正执法。为加强外部监督,我局设立了24小时举报投诉电话0913-3815776,从服务对象中聘请5名行风政风监督员,对安监局和安监执法人员行政效能建设和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增强安监工作的透明度。总之,我局虽然在优化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

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规范的执法、高效的服务,为建设美好的陕西东大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篇2: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机关作风建设

大冶市发改局书记、局长黄开望

自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以来,我通过积极认真参加集中理论学习以及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学习,学习和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精神,使自己对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时刻保持干部良好形象。通过认真学习,我就此次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提高认识,理解活动重要性是搞好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所谓作风,是工作中一以贯之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就其具体内容来看,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作风看,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会失去不竭的源泉;从学风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具体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所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就要犯错误;从工作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就必然会

1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从领导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也必然会出现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等不正之风;从生活作风看,如果脱离群众,忘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如果我们不加强作风建设,如果我们作风建设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果任其发展,我们的事业不仅不能与时俱进,而且很可能与时俱退、与时俱变。也将会出现骄奢淫逸等消极腐败现象,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二、加强学习,夯实理论素质是搞好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在学习方法上,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在保证学习时间上,要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同时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和法律知识等相关内容的书籍、典型事迹等,使学习教育贯穿于政府机关效能作风建设始终。

三、从严遵守,建设高素质队伍是搞好作风建设的首要条件。从严遵守重点抓两条,一是要严格执行“四条禁令”,把“四条禁令”作为每个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来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来规范整个干部队伍作风。

四、从严要求,树立良好形象是搞好作风建设的必然要

求。要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这四句话来改进我们的办事作风。一是人要精神。每一名干部都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单位荣誉,做到纪律严、作风实、着装整齐、精神饱满。软、懒、散的状况必须坚决改变。二是物要整洁。每一个办公室都必须做到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办公秩序井然有序,物品摆放规矩整齐。脏、乱、差的面貌必须坚决改变。三是说话和气。每位干部对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不摆架子,不耍态度,文明礼貌。四是办事公道。每位干部服务群众,都要做到平等待人,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公平办事。

五、进一步优化服务

(1)限时办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限时办理。对于核准的项目,在受理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核准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核准文件,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的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对于备案的项目,在资料齐全,符合备案条件的情况下,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结,并向申请单位发放《固定资产投资备案证》

(2)把住收费问题关。凡属于生产性建设项目,在办理核准或备案的过程中,一律只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3)搞好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席办公会议制,实行

每周二例会制度,由市项目办牵头,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所在乡镇(街办)、开发区和市发改、经济、商务、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公安、供电、供水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重点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和设施配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进行预审。

(4)规范执法。对于规定应该核准的项目和应该进行招投标的项目,不按上级规定要求办理的,参照部门执法依据,规范执法。

六、完善机制,加强监督

(1)完善制度。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否定报备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无缺位制度、效能投诉制度、效能考评制度、过错追究制度等。

(2)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本单位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审批事项、申报条件、办结时限、服务承诺、办事流程图等制度性信息,并公示有关承诺,公开投诉和举报电话。

七、全力推进我市城市转型

一是紧抓获批资源枯竭城市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转型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心,积极争取落实资源转型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扶助机制和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培育机电加工、纺织服装、食品饮品、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强力

篇3: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政府服务能力,软环境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甚至是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实现中原崛起,关键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而政府服务软环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政府服务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服务的职能、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服务的成本及服务态度等等。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政府才能真正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才能为区内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区内投资,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政府服务软环境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1区域经济增长与政府服务的相关研究

 

众所周知,政府是城市内管理公共事业的核心主体。公共事业管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某一地区全体公众的共同利益。在研究软环境的理论中,大都涉及到了大量的与政府密切相关的要素,比如行政管理、制度环境、财政政策等等。波特教授在其提出的钻石模型中就明确指出“政府可以创造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环境”[1]。而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完善程度以及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都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壮大,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以后,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宋贤卓在2006年提出的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服务,而服务型政府正是目前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2]。黄新华依据我国30个省会近十年数据的经济增长、公共服务相关指标及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的资源投入等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增长中政府服务的重要作用[3]。

 

2中原经济区政府服务软环境现状

2.1中原经济区经济状况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4]。

 

 

众所周知,中原经济区狭义上指的就是河南省。因此,本文研究的中原经济区的有关问题也基本界定在河南范围内。河南省是中国经济大省,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五,比上年增长11.6%左右,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201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达326.4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83.1%,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进口增速全国第四,出口增速全国第四。从纵向看,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 587.42亿元上升到2011年26 931.03亿元,人均GDP由11 346元增加到25 675.5元,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横向看,河南省经济总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五位,财政收入居全国第九位,应该说河南省优势明显。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河南省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方式的转变日益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河南省三产业比重呈现第二产业逐步扩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加占GDP的80%以上。而第一产业呈递减趋势,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2.2中原经济区政府服务软环境实证分析

 

河南省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服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对于政府服务软环境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是参考IMD评价体系,在听取专家教授意见后,选择了五个测量问项来衡量。具体如表2所示。

 

 

 

 

 

 

 

被调查样本总数共有103份,回收93份,经过整理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最后有效问卷82份。

 

 

究竟如何进行政府服务软环境建设,哪些地方是关键的要素,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无法抓住重点,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需要研究企业在做出满意或者不满评价时具有更关键作用的指标或者因素,在此称为关键指标。只要从软环境评价指标中找到具有关键作用的几个指标,集中资源进行软环境建设,才能切实提高软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调研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通过系统输出的标准化系数大小来识别影响软环境满意度的关键指标[5]。运用SPSS软件分析,从标准化系数表中可以看出五个指标均成为有效指标而进入判别方程,如表3所示。其中,政策的合理性和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关键指标。

 

 

 

 

 

 

3政府服务软环境优化策略

3.1制定宽松、稳定、合理的政策环境

 

有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的政策环境好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说法,在政府服务环境中,政策的合理性是关键。因此,要想发展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一定要建立一个宽松、稳定、非扭曲的政策环境。国家为了支持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税收等,区内地方政府也要相应的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

 

 

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有科学的政策内容本身,还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执行能力。因此,还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决策体制。提升公共决策能力,以保证政策的实施良好运行。避免出现政策不配套、政策不到位、政策冲突等现象的发生。

 

3.2积极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政府为企业经营提供的服务是政府服务软环境建设的关键。因此,除了制定科学合理、能吸引企业的政策以外,政府部门和公务员还需要有强烈的行政服务意识。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本位、责任性、高效性、参与性,政府服务型行政文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灵魂,如果能将这种文化真正的贯彻、执行,那将比任何法律法规更有用。中原经济区内的各级政府和公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行政服务意识,将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政府服务工作的宗旨,真正做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3.3强化对政府服务的监督

 

舆论监督是一种民间力量,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舆论监督是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区内民众要利用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官员的思想道德水平,鼓励公务员关心公共事务、关心区内经济的发展。比如,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一些单位的经验,或者让领导干部走进电视台与群众交谈,公布负责软环境建设的各职能部门的名单、岗位职责、服务范围、制定专门人员负责解疑答惑等等,用以落实软环境建设的具体办法。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也是需要严格把关的。可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参考文献

[1]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2-64.

[2]宋贤卓.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34(1)30-32.

[4]喻新安.略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全局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1):45-47.

篇4: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关键词:农村;支付;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06—04

现代支付体系是金融机构资金划转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基础平台,是经济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现代支付体系主要集中于全省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域,向广大乡镇和农村延伸不足,导致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低,制约了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开展,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把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履行金融服务职责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在山东省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础

第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积极性较低,部分银行甚至撤销了偏远乡村的机构网点。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与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取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得不到有效满足。建设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在农村广泛布设金融服务终端,有利于形成广覆盖、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供给点,便利农民就近办理金融业务。同时,在农村推广普及银行卡,有利于依托银行卡承载的储蓄、消费、信用支付、理财等功能,创新支农惠农金融服务,满足广大农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促进金融资源加快向农村集聚的先导。长期以来,农村各项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资源持续流出。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就是要向农村延伸现代支付系统,为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就是要在农村推广现代金融工具和支付方式,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营造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有利于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

第三,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降低农村交易成本的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市场交易主要依靠现金结算,效率低、风险高。通过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付服务体系,能满足农村企业、市场及广大农民跨地域和跨行转账、信用支付、大额资金结算等各类需求,有利于加快农村资金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缓解“三农”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推广信用卡、汇票、支票等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有利于扩大农村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为农村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缓解“三农”融资难题。

第五,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农村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推广现代金融服务,有助于培育农民现代金融和信用文化,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农村推广信用卡等工具,有助于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促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有利于减少农村现金流通量,降低大额现金安全隐患和假币风险,促进“平安山东”创建。

二、坚持市场培育和政策扶持双轮驱动,强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为推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向农村地区集聚,改变农村金融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自2009年开始,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坚持不懈地在全省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各市中心支行“一把手”责任制,并牵头组织成立了由12个省直部门、22家省级金融机构组成的山东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凝聚加快建设的合力;明确了“构建以普惠制为核心,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多层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把建设工作主战场放在乡村;坚持尊重市场需求和政策强力推进双轮驱动的建设思路,既充分发挥政策矫正市场机制失灵的作用,构建金融机构参与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将各项工作着力点放在培育市场、拓展市场和管理市场上,确保农村支付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既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系统和服务终端的延伸布设,也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交易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使用效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积极推进建设工作的同时,强化市场规范安全发展,维护农民对市场的信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现代大小额支付系统加快向乡村延伸

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主体的现代支付系统是支付服务网络的骨干,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基础环节。由于农村银行机构网点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不符合接入系统的内控要求,乡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大多没有接入系统,许多业务在农村无法办理。对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辅导力度,2011年为县域300多家银行、近千人开展了专项培训,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完善内部系统,促使各方面达到现代支付系统接入要求;创新了系统准入的考试方式,主动上门为农信社举办专场考试27次;简化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准入环节,支持其开展跨行支付结算业务。

(二)创新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终端模式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交易量小,布设ATM等成本较高的传统金融服务终端缺乏经济效益。对此,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组织金融机构加快创新,研发出多种既具有较低成本、又基本适应乡村支付需求的终端模式,并因地制宜地在不同乡村地区布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电话POS、无线POS、手机支付等成本低廉的电子支付服务终端,将其布设在经济欠发达、金融服务需求相对单一的村庄。组织农村信用社成功研发了全国首台集储蓄、代缴代付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便于安装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将其布设在经济较为发达、金融服务需求种类较多的乡村。组织农业银行依托村委会、供销社等农村组织机构,设立能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三农”金融服务站,配备专门人员协助农民办理存取款、转账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

(三)完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终端的便民惠民措施

为解决山东农民工外出数量多、向家乡汇款难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在打工地利用“银联卡”存入现金后,可以在家乡就近的网点柜台提取现金。为解决偏远地区网点少、取现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借助POS等金融服务终端的刷卡转账功能,由代理点代付现金,并通过银行实时扣划被代理人借记卡相同金额至代理点账户,从而向农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真正使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取款”。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10.5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助农取款业务1470.9万笔、金额57.3亿元,如按每笔取款平均节约农民交通费2元、节省取款时间4小时测算,相当于为取款农民节省2940万元和5880余万小时等待时间。为解决以往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需经财政、国库、银行等多个环节才能拨付到位的问题,在全省开通了国库直接支付服务,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拨付到农民个人账户,实现“政府发放补贴、银行服务、村内取钱”一条龙服务,打通了民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四)突出提高农村大宗批发市场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付效率

山东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高,农副产品大宗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生产基地等领域市场交易频繁、交易规模迅速扩张,对支付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突出对这些重点领域的服务建设,在充分尊重不同领域交易需求差异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了适合各自特点的非现金结算模式,有力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在交易数量大、交易频繁的农副产品大宗批发市场,推广“电话POS+银行卡”、“网银+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产品组合,在寿光推出了全国第一张应用于农副产品批发集贸市场的“联名卡”,彻底改变了批发市场20多年来的现金结算模式,仅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日均减少现金结算1400万元以上,收银员减少了80余人,寿光市各银行现金收支年均减少315亿元,减少柜员业务135万笔,交易成本降低3400万元。在结算业务复杂、支付需求全面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创新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网上银行+POS+转账电话+惠农卡”的综合业务模式,使企业货款结算等业务摆脱了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交易更加快捷方便。在大批量收购农副产品的田间地头,创新了“农产品收购+结算专用单+收据”、“无线电话POS+银行卡”等非现金收购模式,将银行搬到了田间地头。

(五)构建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农村支付服务市场

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为激励各银行机构全面参与、形成农村支付市场的多元供给主体,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与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加强协作,出台多项支持措施,构建了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夏粮及农副产品收购、“新农保”、“新农合”及其他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均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扩充了农村支付市场的资金规模,增强了对金融机构参与建设的吸引力。部分地市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列为当地工作重点,纳入政府考核,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银行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相关业务系统准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着力提高农民对现代支付方式的认知度

在偏远乡村地区,农民受交易习惯、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更愿意采用具有直观性、实时性优势的现金结算手段,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意识较差,制约了农村支付市场的发展壮大。为提高农民现金结算意识,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采用了日常宣传与集中造势相结合的宣传策略,在通过《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做好日常宣传的同时,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集中宣传活动;创新推广“农村支付结算宣传辅导员模式”等符合农村特点的宣传模式,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开展普及式、渗透性宣传;编纂出版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汇通天下:漫谈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书籍。

(七)强化对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在注重加快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也高度重视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防范业务风险,开发推广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全省每一个行政村的建设情况;加强农村支付服务市场的制度规范建设,加大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防控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假币风险等各类业务风险,维护“三农”合法支付权益,增强广大农民对农村支付市场的信心。

三、山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范围内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

经过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于2012年7月末提前5个月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全省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100%的县域以下各类银行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双百目标”。

一是全省行政村实现100%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在全省全面消除行政村金融服务空白。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县以下地区共布放各类金融服务机具57.2万台,全省71073个行政村已经100%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全覆盖,全省村均布放量由2009年的0.24台提高到2.57台,两年半增长了9.7倍,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缴费、转账、小额取现等金融业务,彻底改变了农村只能使用现钞交易的历史,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支付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二是县域以下银行机构100%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政银联动、协同推进、适度竞争、规范有序的农村支付服务市场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以前,在县域以下地区提供支付服务的主要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机构,其他银行参与较少。目前,全省各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到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来,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2009年以来仅3家涉农机构县以下机具投入就超过20亿元,有效促进了支付产品的创新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是在全省农村全面普及银行卡,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2009年末全省农村地区银行卡只有3608万张,人均约0.44张,农民难以享受银行卡承载的各类金融服务。2012年7月末,全省农村地区已发行银行卡1.18亿张,是2009年末的3.3倍;人均持卡量1.44张,较2009年末提高1张,增幅达227%,提前16个月实现了“人均1张卡”的建设目标。共开通各类银行结算账户1.97亿户,是2009年末的2.6倍;农村网银用户已达1429万户,是2009年末的4.2倍。

四是现代化支付系统向农村全面延伸,符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需求的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大小额支付系统只延伸到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农村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往账覆盖率只有34.6%,农信社系统的来账覆盖率也只有19.3%。截至2012年7月末,全省农村地区的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来账覆盖率已实现100%,往账覆盖率达到64.8%,人民银行与涉农金融机构的支付系统已全面覆盖所有乡镇。

山东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域的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可。山东省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功实现“双百目标”通报会于2012年8月29日成功召开,人民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士余和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等领导均亲自莅临会场,并做重要讲话。人民银行寿光市支行党支部也因在建设工作等领域的突出成绩,被中组部命名表彰为金融系统唯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双百目标”只是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继续把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思路,细化措施,不断将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向深入。近期,将重点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在全面实现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金融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宣传引导,对已布放机具的客户开展现场培训和“一对一”辅导,帮助农民解决机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银行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实行合理收费,提高农民使用机具的积极性。认真受理各类支付业务投诉,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是切实加强支付风险管理。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防控的意见》,建立完善农村支付业务风险预警处置和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巡查维护力度,加强对可疑支付交易的监测分析,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农村支付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收单行和服务点商户,加强管理,规范业务,防范假币风险和资金纠纷。

四是推动手机支付广泛应用。做好手机支付业务在全省试点推广工作,着力解决偏远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为农民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电子支付服务。

参考文献:

[1]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访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N].金融时报,2010—03—11.

[2]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6月.

[3]刘士余.大力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N].金融时报,2012—02—16.

篇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工业兴县

为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我局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优化用地环境为重点,以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为契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各项措施,充分利用部门优势,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统一思想,营造工业兴县氛围

国土资源部门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服务工业兴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提高全局上下对“工业兴县”的认识,我们在局党委内高度统一思想,形成了服务工业兴县,扶持工业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共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我为工业兴县做什么的大讨论”等活动,在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内宣传工业兴县的意义和作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部门形象”的观念,用实际行动为工业兴县做贡献。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工业兴县战略上,在全系统营造了浓厚的服务工业兴县氛围。

二、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我局以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优化用地环境。一是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承诺书,并通过媒体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二是制定了企业安宁日制,严格控制本单位到企业检查次数,杜绝乱收费行为。去年3月份,一个用地单位反映本系统有一名职工收费800元未开票,经调查核实后,我局责令该职工退出所收费用,并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出台了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要求机关股室、局直单位和国土资源所在受理企业用地申请后,2日内完成用地初审,5日内完成面积测量和地价评估,需要上报省、市审批的,在20日内完成各项用地材料并上报;不需要省、市批准的,20日内完成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去年10月份,一私企老板王某,因急需大量资金周转,想用土地使用证办理抵押贷款,我们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在认真审核资料后,于1个工作日内为其办完了土地他项权利证书。四是实行跟踪服务责任制,把每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落实到局领导、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层层抓好跟踪服务工作的落实。大部分用地单位在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的过程中,除签字盖章外,其余的工作全部由我们来完成。

三、利用部门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

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离不开土地。我局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充分利用国土部门管地和供地的优势,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各乡镇国土所通过开展建设用地清理,选择了一批开发程度高、利用条件好的闲置用地,广泛发布供地信息,引进企业开发建设工业项目。2006年,我县开发利用闲置土地18宗,面积330亩,其中,有12宗土地,面积270亩,用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近几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用地需求量逐步增加。为满足工业项目的用地需求,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我局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积极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在工业园区建设之前,我们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权属的划定、测量,征地合同的签订,供地手续的办理等工作,确保了工业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降低工业用地的门槛。按照现行政策,企业申请使用新增建设用地,需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每亩在3万元以上。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局经请示县政府同意,对工业用地上缴审批费用按每亩18000元包干,县级规费全免。三是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申报力度。去年,国土资源都连续下发了两个《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清理新增建设用地,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我局通过清理,发现全县有17宗地未取得合法的用地手续,其中:有10个工业项目,用地面积876.9亩。我局及时为这些工业项目补办了用地手续。另外,我局还在孱陵大道南端申报了1230亩新增建设用地,为今后全县工业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我局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工业兴县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县域经济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深入推进“工业兴县”进程,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篇6: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企业要发展,环境容量是支撑。在危机面前,县环保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和“三个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坚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把发展作为硬任务,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履行好环保统一监督职责,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环保监管寓于服务,转变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为企业发展打造“绿色通道”,为保增长、强后劲履职尽责。

当前,市环保局以污染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在减存量、控增量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快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模式,鼓励企业走节能减排之路,增发展后劲,为新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空间。

记者:按照通俗理解,污染整治应该是市环保局的主要工作之一,你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洪国根:深化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局在巩固化工污染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全市碳酸钙行业、电镀行业、小水晶、烫钻等行业污染整治以及小化工、小电镀行业整合工作,引导企业通过污染整治实现技改扩能和优化升级。今年,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提出污染整治相关议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乡镇分管领导、企业主进行面对面地沟通,详细解释政府开展行业整治的进度与方案,提供基层需要的相关环保的政策信息与技术指导,协助企业分析审核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物料消耗、电力能源、人工用时、生产效率等,改善设施运行,使企业在整治中增产增效,实现减排。通过整治,有效推动了一大批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如建德市李家新兴涂料粉剂厂围绕污染减排,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技术改造,不仅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效上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而且通过粉尘回收,每天增创400余元的利润。今年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较2008分别削减了8.84%和

8.74%,超额完成了半年指标任务,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腾出了一定的环境容量和空间。

记者:对于企业而言,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显得十分关键,市环保局针对当前环境推出了哪些创新工作?

洪国根:在保增长、强后劲的思想指导下,市环保局充分把握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度”,创新理念,着眼长远,不再对有污染的建设项目简单“说不”,而是着眼于全市工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认真研究建设项目技术可行性,在如何“说行”上想办法、找技术、寻出路,帮助新建项目解决污染问题,积极开展省、市环保部门审批扩权政策的宣传,对调整后有利和不利项目环保审批的内容和乡镇、企业说清楚,为项目招商和审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只要是有利于项目环保审批的,市环保局人人都是代办员,尽全力为建德多批项目,比如澳赛诺项目涉及到空气环境功能区调整,省重点工程白章线改造工程涉及到大洋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我们从局长到分管领导,再到科室具体人员均积极与省、杭州市环保部门主动对接,取得上级环保部门的支持,使项目得到原则同意。我们还推出干部上挂制度,派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科长到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管理处挂职锻炼,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及时掌握审批动态,促使项目审批提速;另一方面,把建德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困难让上级环保部门多了解,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上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95个,十大重点项目中与环保审批相关的3个项目已完成2个。

记者: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敏感区域,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如果我市企业超标排放了,会怎么办?

洪国根:确实,由于我市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时是省、杭州市环保部门“飞行监测”的重点区域,受到国家、省、杭州市以及我市市民的关切。为此,在执法工作中,市环保局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重”方针,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意识,从单一“查超标”向“查超标+帮达标”转变,决不是单纯的一查了之、一罚了

之、一关了之,而是查得清楚、罚得明白,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例如,两年前,环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梅城某小化工企业屡次超标排放,周围居民投诉不断。对此,环保执法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治理改造。通过治理,两年来我局未接到对该企业的环保投诉。

市环保局还全面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坚持寓服务于执法,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如针对电镀企业环保管理薄弱现象,专门召开电镀企业培训会议,引导企业减少违法行为发生,区别对待环境违法行为:对情节轻微,没有造成环境危害的,以教育为主,不予行政处罚,但必须限时纠正;对偷排直排,未批先建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发放环境监察现场检查笔录、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行政处罚预警率100%;对拒不改正、仍危害群众健康的依法查处,同时督促和帮助整改达标;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及时组织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记者:目前从全国到地方,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各方面均遇难题,市环保局是如何为企业服务的?

洪国根:在任何时候,市环保局一向坚持以良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发展环境的理念。今年,市环保局创新举措,开展环保服务进企业活动,以“企业出题、环保接招、政企联动、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实现双赢”为主题,实行局领导领衔制,对全市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五个一”

定点服务制度,对企业新建项目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再融资环保核查等进行全方位服务。如环保小分队了解到恒信铜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主要成份为硫酸亚铁的高浓度物质,由于治理费用高,企业处境十分尴尬。但杭州迪旺毛绒每年要花费约15万元购买污水处理用的硫酸亚铁。对此,小分队立即成立科研小组,通过对两种废水取样化验分析,最终促成两家企业达成污水处理技术协作合同,为恒信铜材和迪旺毛绒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污水处理费用。

篇7: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1、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政风。

根据卫生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环境”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们将在按期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大会,传达今天大会的会议精神,对全院活动的开展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真形势,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环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加强全院干部职工的教育工作。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形势、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淡在干部职工对开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服务环境活动的理解,积极引导全院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日常医疗活动中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廉洁行医,爱岗敬业,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转变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医护管理。

在这次“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环境”的活动中,我院将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践行服务承诺。

一是积极推选“五个一,五个有,五个无”活动,把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我院自下而上与发展的根本,把病患者的健康作为医院发展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供“五个一”(即一份医院简介、一份医患合同、一次亲情回访、一张入院须、一日费用清单)活动和“五个有”(即入院有迎候、检查有陪同、在院有报看、出院有欢送、回家有回访)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又推选“五个无”(即环境整治死角、病人就诊无红包、服务周到无投诉、接诊病人无推诿、医疗安全无隐患)活动,为病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是进一步推进医患沟通制的实施工作。在医护诊疗活动中,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对急危重病患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进一步推进医患 沟通制度的实施工作:

一是要求用“心”去沟通,对病人和家属尊重,加强医患双方的入时沟通,充分体现尊敬合理解;

二是用“情”去沟通,对病人的处境和表示同情和安慰,充分体现关爱和体贴;

三是要用“理”去沟通,当病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诊疗护理工作持怀疑态度时,需要以理服人,友善相处,以康健体现帮助和呵护病人;

四是用转换角色去沟通,时刻想着“假如我是一个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为我做些什么,来换位思考,以康健体现处处方便病人;

五是用“忍”去沟通,当病人发牢骚发火时,需忍耐克制,以康健体现宽窄病人;

六是用“法”去沟通,当发生医患纠纷时,要善于做好解释,以诚相待。

七是以人为本,规范护理行为。在开展“三零服务”,做到“六轻五无”基础上要求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合作后有“感谢声”,患者不适时有“安慰声”,轮流结束或出院有“送行声”,并且明确要求护理人员将“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在全院内叫响叫亮,为病患者提供亲情式的护理服务,真正达到真情为民,让群众满意的效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与临床诊治工作相畏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治疗活动中,我院高度重视临床护理工作,增大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能力,用过硬的专业知识,精湛护理技术,为患者的健康要求为护理人员的最高目标要求。特别是将危重病人的疾病转危为安,无自理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护理工作中着力关怀的重点要求。努力提供贴心服务,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满意、高效的医院急救后勤服务。

努力打造“120”急救服务的良好形象,医院总值班负责整个急救电话和救护车出车调度工作。救护车配备急救药品,时刻保持车况良好,急救人员24小时处于待命状况。急救电话确保24小时畅通,调度工作一分钟内完成,二分钟内出车,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救,救之有效。为广大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实行后勤服务家庭化,为病人免费提供茶水。病区全天候免费提供微波炉热饭菜服务。为住院病人设立饭菜加工点,为陪伴家属提供就餐中断过程。进一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优化卫生服务环境”活动任重而道远。我们凭借这次活动的东风,把我们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塑造zz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新形象。

篇8: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

一、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和作用

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具有物质形态的非经济因素, 它包括思想与观念、政治与文化、法律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等内容。它与交通、资源、通信等硬件条件构成经济发展整体要素, 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程度。其内涵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营造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机关公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诚信程度;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文化氛围;经济发展软环境是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

软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反映, 是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富有竞争力的软环境既是一个服务型环境, 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软环境, 即始终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江汉区一直是武汉市最繁荣的商贸金融区, 随着武汉市不断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迈进, 江汉区现代服务业业态亦逐步积聚形成, 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 2008年3月, 区委、区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战略决策, 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使江汉区成为全国唯一通过预审的区级申报单位和中部地区唯一通过预审的单位。两年来, 区委、区政府在建设现代服务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顺利完成并进入审议程序, 被列为全省十个“千亿元”重大项目之一的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全面提速, 区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无线江汉”开始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等。

二、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

江汉区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地位正逐渐显现, 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尚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保守, 服务意识不够强

思想观念保守是制约软环境改善的最大障碍。目前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 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 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平庸观念, 一切按条条框框办事、循规蹈矩的陈旧意识, 是束缚思想解放的最大障碍, 也是阻碍江汉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思想根源。有些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服务为先、企业优先的观念, 办事拖拉、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现象严重, 造成了重大损失, 产生了恶劣影响。

2、管理机构职能有待加强, 工作措施尚需落实

江汉区改善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 相关职能由原体制改革办公室过渡而来, 管理职能、协调力度不强, 工作制度、工作措施尚需进一步健全和落实。

3、对企业了解不够, 信息不对称

江汉区发展现代服务业, 首先应该贴心了解企业的需求。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 政府应创新服务模式, 协助政企、银企建立良性沟通管道, 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探索切实可行的政策并加以落实。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往往需要较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有效互动, 但江汉区还未形成必要的企业间良性沟通的平台, 造成信息闭塞,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另外, 为现代服务业培训相关人才及用工的机构机制不健全。

4、司法腐败导致司法不公, 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当前, 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 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民众对司法的失望, 反映了因司法腐败导致的司法不公。而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 司法不公, 司法就丧失了其公正解决纠纷的功能, 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司法腐败的具体表现:一是“吃了原告吃被告”;二是造假案;三是抢管辖权;四是卖证据;五是吃回扣;六是滥执行;七是搞“有偿服务”;八是贪污挪用执行款。

三、对策建议

改善江汉区软环境建设, 目标是进一步优化江汉区的“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制管理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 全力营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 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责任

各部门要建立以“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善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及时研究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改软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要切实加强各部门改善软环境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要加强软环境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 完善考核办法, 健全工作机制。

改善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对现行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再清理、再精简。加大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一是认真开展三清理工作, 即清理承诺不兑现、压着不办、推诿扯皮等问题。对清理出来的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予以纠正, 承诺不兑现的要兑现承诺;压着不办的要及时办理, 对确因政策、法规有明文规定不能办理的, 要做好解释工作;对推诿扯皮的, 要明确一个责任部门, 涉及多个部门的, 要采取上一个部门主动到下一个部门限时协商办理。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继续集中力量解决好历史遗留的涉外纠纷, 以取信于海内外投资者, 树立信用武汉的良好形象。

2、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工作作风

按照撤、并、减、轮的要求, 利用此次机构改革机会, 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 建立精干、高效、规范的执法主体和公务员队伍, 做到应撤的坚决撤、应合的尽量合、该减的必须减。

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 是软环境建设中的硬支撑, 也是影响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新一轮思想解放中, 要切实转变职能, 最大限度地变管制为放开, 变审批为鼓励, 变收费为服务, 所有部门要做到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

作风建设是推进软环境大改善的重要保证。作风和软环境, 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懒、散、慢、漂仍是一些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必须下大力、出狠招,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消除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现象。全面落实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领导干部从政要有品格, 用权要讲原则, 做人要重形象, 要做到一身正气,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3、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 加强社会监督

江汉区发改委等23个部门制定了《服务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的承诺条款》, 区改善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应每季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采取上门走访、举办现场会和视察等形式对承诺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同时聘请企业经营者、群众代表为经济发展软环境监督员, 以加强社会监督。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改善软环境区长接待日”活动;各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有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改善软环境接待日”活动, 开设信箱和网上邮箱, 虚心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 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迅速整改。

4、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在这方面, 要“发挥一个作用, 激活两个层面, 抓好一个载体”。发挥一个作用:指的是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主体作用;激活两个层面:一是激活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这个层面, 二是激活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这个层面;抓好一个载体:就是要抓好区政务中心这个载体。在监督环节上, 要注重督查, 限期整改;在查处环节上, 既要做到公开, 又要体现严厉。

制定和完善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层级管理, 实行职级责任制, 一级管一级;不依法履行监管责任或者监管不力、损害软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 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完善“一条龙”服务体系, 推进办事不出区工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增强政务服务中心功能, 采取委托、授权、上门办理等方式, 联合办理, 集中办理, 真正做到办事不出区。同时还要理顺关系, 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都要实行收缴分离、收支脱钩, 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现象, 严禁下达与罚款有关的任务和指标;变坐等投诉为上门服务。开展对口服务企业工作, 从政府部门选派干部到重点企业挂点服务, 监督并帮助解决政府部门对该企业发生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防止对企业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5、建设法治江汉, 提升司法公信力

法制环境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影响招商引资和百姓创业的重要因素。要创新和健全对司法公正的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对公正司法的监督作用。 (1) 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人民陪审员, 实际参与案件审理; (2) 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司法监督员, 参加庭审、强制执行、拍卖等活动, 定期召开通报会, 加强司法监督员与法官的交流等; (3) 通过政协组织邀请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司法评议员, 对法院和检察院的审、检务公开、工作办事效率、便民措施、投诉处理等工作定期进行评议; (4) 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 在法院、检察院配备党外领导干部, 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软环境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牵动作用和重要的基础作用。软环境不过硬, 发展这个硬道理就硬不起来;软环境搞不好, 经济建设就难以发展。抓软环境就是抓机遇、就是抓振兴, 就是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推进“创新、亲民、务实、廉洁”的责任政府建设, 大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 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以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热点问题, 关系到广大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是吸引投资者的先决条件, 也是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思想观念、管理机制、服务意识、法律制度等几方面对武汉市江汉区经济发展软环境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吴玉芝: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学教育家, 2009 (3) 下.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公司迅速传达落实集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精选15篇)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

图书室管理制度15篇[热门]

学校用电管理制度15篇(精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5篇【精选】

中英互译(精选5篇)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

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精选8篇)篇1: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加强优质服务优化经济环境潼关县安监局县创评办: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根据县创评办的统一安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