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通用8篇)

文/ 星启 时间:

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 一次函数

1.函数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鄢正清、魏进华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

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 教材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函数的模型

思想;

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1.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意图:

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效果:

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

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

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

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

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2v问题2 .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s?

,300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

(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问题3.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动手做一做,完成下表:

表格中有几个变量?按图中方式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若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意图:

通过上面三个问题的展示,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变量间的关系,并且一个变量是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方式是多样的(图象、列表和解析式等).

效果:

通过图片展示和三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确存在大量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初步了解三种方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各自特点.

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

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的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点明函数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两个变量,一个x值确定一个y值,它们是判断函数关系的关键。

3.再通过对上面3个情境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情境呈现形式的不同(依次以图像、代数表达式、表格的形式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

(1) 图象法 ; (2)列表法 ; (3)解析法。

意图:

通过比较异同点,揭示函数的本质概念和不同的表示方法。

效果:

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了七年级较好的铺垫,学生都能顺利地抽象出有关概念。

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

内容:

1.介绍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22(1)球的表面积S(cm)与球半径R(cm)的关系式是S=4?R

(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2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

2.概念应用举例

1. 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速度是15千米/时,你能表示出他走过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吗?S是t的函数吗?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S=15t,是函数,图像略.

2. 如果A、B路程为2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v与行驶时间t是怎样的变化关系?V是t的函数吗?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200v?略解:,是函数,图像略. t3.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y是x的函数吗?面积y随边长x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2略解:s=x,是函数,图像通过课件展示给同学们

意图:

通过常量与变量的区别阐述,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关键;通过三个例题,对函数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再次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

效果:

通过对函数基本特征的反复比较与探究,学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同时三个例题涉及了初中阶段将要学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也为学生将来学习这三种函数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内容:请同学们针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自我小结,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后;最后教师总结。 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系统的知识。

效果: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相互补充完善,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了小结内容。当然,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最终总结了下面的内容:

1.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的关系。

理解函数的概念应抓住以下三点:

(1)函数的概念由三句话组成:“两个变量”,“x的每一个值”,“y有确定的值”;

(2)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不是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是存在,更重要的是看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并能由给定的自变量的值,相应的求出函数的值。

3.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1)图象法(用图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来表示函数的反方法);

(3)解析法(用代数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

函数关系式是等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一般写成:“函数=函自变量的代数式”的形式)。

4.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看待一个问题。

5.本节课用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6.1

六、教学设计反思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函数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函数的概念是学习后续“函数知识”的最重要的基础内容,而函数的概念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对它的理解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以及研究思路都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回顾与思考,力求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辨析识别等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探索方式、表达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应关注的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和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应关注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和是否能准确的判断所给的问题是否是函数关系,关注学生能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学中又通过学生“议一议”、“想一想”等活动情况和学生对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认识状况和列出函数关系的能力水平。另外,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预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附:板书设计

篇2: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函数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其核心内涵为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函数思想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为此本节课设定的教学重点是“函数概念的形成”.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高一第一节“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才能得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鉴于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 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丰富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数符号f(x)的意义;f(a)(a为常数)与f(x)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方法:学生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函数的辨析过程,渗透归纳推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经历以上过程,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体验函数思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任何一堂课都是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们认为本堂课有以下主要的教法和学法. 1.问题式教学法:本堂课的特点是概念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取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设置几个具体问题情景,发现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这刚好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2.探究式学法: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本堂课的特点,我倡导的是探究式学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

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由“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构分析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阶段:

(二).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4月13日7时39分,朝鲜发射了一颗卫星,全世界都时刻关注着朝鲜卫星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数学上可以用___来描述这种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函数) 1.回忆旧知,引出困惑

问题一:请举出初中学过的一些函数.

y?2x,y?x2,y?

1

等. x

问题二: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初中的函数及函数的定义,为探究问题三作好铺垫. 问题三:y?0(x?R)是函数吗?

学生活动:先由学生思考回答,对产生的两种意见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可能解决不了. 2.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实例一: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 问题四:1.t的范围是什么?h的范围是什么?

2.t和h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有什么特点?

2

实例二: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2?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的变化情况.

实例三: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

1?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

著变化.

通过先对两个实例的学生自学,然后请学生谈感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 问题四:实例一、实例二、实例三的对应关系在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五: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

共同特点: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B;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③对于数集A中的每

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和它对应.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六:满足以上共同特点的两个数集的对应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做补充) 函数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问题七:请同学们根据现在函数的定义判断前面三个实例是否表示两个集合的函数关系? 问题八:y?0(x?R)是函数吗?

方法引导: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可依据定义,依据定义中的哪几个要点?要注意函数概念中的哪些关键词? 3.质疑解惑,辨析概念

问题九:请同学们勾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通过交流得出以下几点: ① A、B都是非空的数集; ② 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 确定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f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 问题十:函数由几部分组成?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缺一不可. 问题十一:怎样理解符号f(x)?

在法则f下,x所对应的函数值,并结合生活实例说明. 4.讨论研究,深化理解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定义域中的一个数与之对应 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C、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

D、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 例2、对于函数y=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y是x的函数 ②对于不同的x,y的值也不同 ③ 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 ④ 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例3、给出四个命题: ①函数就是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关系 ②若函数的定义域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 ③因f(x)=5(x∈R),这个函数值不随x的变化范围而变化,所以f(0)=5也成立 ④定义

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也就确定了 正确有(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学生活动:抽两位学生到讲台在黑板上分别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完善。 6.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今天,我们在初中函数定义的基础上,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重新刻画了函数,比较两个函数的定义,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 7.分层作业,自主探究

作业::一、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两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

二、A组学生做:P24 1、2、3、4;

B组学生做:必做A组学生所做,选做P25 1题.

五.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附板书设计(提纲式)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例题和习题的完成情况,在老师巡视和提问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 .课后反思

篇3:一次函数的入门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进行一次函数的入门教学。

一、函数

变量和函数, 是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内容, 在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入门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 减少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

我们在代数式、方程等内容的探索中, 已经渗透了变化的思想, 在教学中, 要联系代数式的值和方程中未知数的求解, 去理解常量与变量, 进而体会函数的思想。

2. 利用丰富的实例, 感知运动变化问题。

在教学中, 我们要多举一些具体实例, 让学生感知这种变化。例如, 列车在行驶过程中, 速度不变, 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当时间确定时, 路程也随之确定;水库的蓄水量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当水位稳定不变时, 蓄水量也稳定不变。

教师举例后, 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教师从中甄别。

3. 让学生动手实验, 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接受函数的思想。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理和体验, 去体会函数。例如, 学生经历用火柴搭小鱼的趣味活动, 体会火柴根数与所搭小鱼条数之间的变化过程。再如, 让学生向平静的水面投掷一枚石子, 所激起的波纹, 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素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讨论, 不要怕耽搁时间, 也不要担心学生的归纳会影响知识的完整与严密, 要花大力气去设置问题, 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 由教师给出函数的定义, 然后由学生再一次通过前面的素材, 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一次函数

对于一次函数的教学, 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 积极构建函数模型———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运用函数模型去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 模型建立。

通过研究加油收费和估计加油过程中, 油箱里的油量问题, 建立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模型。

出示一份当地电信部门的宣传资料, 通过对电信收费问题的探索, 再次出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速度一定, 通过对汽车所走路程问题的探索, 来印证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情景 (还可多举一些) ,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 从而顺利完成数学建模。

课本例1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表述的函数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一次函数) 。

2. 模型研究。

函数模型建立以后, 接着要运用一次函数模型, 来解决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问题。

首先, 要重视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 可通过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讲解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列表, 描点, 连线。教学时, 不能省略学生自己画图像这一环节, 否则, 将不利于学生今后对函数这一重要知识的学习。

其次, 要引导学生如何从函数图像去归纳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是“数形结合”的良好范例, 要通过一次函数图像特征, 帮助学生从“形”上领会函数图像: (1) 上升、下降的意义; (2) k、b的符号与图像的关联; (3) 函数值的范围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图像体现; (4) 两函数的交点坐标问题。

3. 模型应用。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生产活动, 又必将服务于生产生活。在数学模型建立充分研究其图像与性质之后,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 就是回归实际, 用所学函数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例1:铁路部门规定, 旅客乘车按规定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 如果超过规定, 则需购行李票。该行李票y (元) 是行李重量x (千克) 的一次函数。当携带行李60千克时, 购行李票要5元, 当携带行李90千克时, 购行李票要10元。请你思考当携带行李120千克时, 应购行李票多少元?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行李?

答:当携带行李120千克时, 应购行李票15元, 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30千克的行李。

例2:A地有钢筋400吨, B地有钢筋600吨。现在要把这些钢筋全部运往C区和D区盖楼。从A地往C、D两区运钢筋的费用分别为25元/吨和30元/吨, 从B地往C、D两区运钢筋的费用分别为20元/吨和24元/吨。现C区需要钢筋540吨, D区需要钢筋460吨, 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阅读提示:

(1) 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

(2) 由A、B两地分别运往C、D区的钢筋共有几个量?

(3) 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 要分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选取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列表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解:设总运费为y元, A地运往C区的钢筋量为x吨,

由总运费与各运输量的关系可知, y与x之间的函数为:y=25x+30 (400-x) +20 (540-x) +24 (60+x) 化简得y=-x+24240 (0≤x≤400)

由图像可看出, 当x=400时, y有最小值24240.

答:从A地往C区400吨, 运往D区0吨;从B地运往C区140吨, 运往D区460吨时, 总运费最少, 最小值为24240元.

例3:某蔬菜基地要把一批新鲜蔬菜运往外地, 有2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 主要参考数据如下:

(1) 请分别写出汽车、火车运输的总费用y1 (元) 、y2 (元) 与运输路程x (km) 之间的函数关系;

(2) 你能说出用哪种运输方式较好吗?

探讨交流: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题有哪些方法呢?

分析点拨:首先对两种运输方式的数学建模, 再用图像进行比较。

解: (1) 根据题意, y1、y2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

(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函数图像, 其交点坐标为 (100, 650) , 由图像可知:

当0

当x=100时, y1=y2;

当x>100时, y1>y2.

故当运输路程小于100km时, 选用汽车运输较好;

当运输路程等于100km时, 两种运输方式任选;

当运输路程大于100km时, 选用火车运输较好.

篇4: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一次性”消费 教案“标本化”归档 教案异质性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会作出不同的教案,但是不管课前如何精心设计、深思熟虑,总感觉留下了许多缺憾。为有效避免教师进行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提升教案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积极意义,我们认为应当改变教案“一次性”消费的倾向,实现教案“标本化”归档应用。

一、教案“一次性”消费倾向的表现形式

所谓教案“一次性”消费,指的是一个教案在本课内容教学完毕之后,该教案的指导意义。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处处可见教案“一次性”消费的现象,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以政治课为例,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1.内容不同教学班级教案使用的异样性

政治教师往往一人要带多个不同的班级,即使不考虑这些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性,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料想大家都深有同感:即使在总的教学构思框架下,因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班级学习氛围的影响及教师本人的心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内容在同一教案指导下,教师教学的效果也不完全一样。如教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容,按教参事例照本宣科收不到好的效果,用“编花篮”这样一个奇特的例子却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越是奇特的材料越容易被理解。克服这“一次性”消费倾向的办法是寻找一种相对高效的且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素材。当然有些教师将备课变成了“背课”,似乎避免了教案的“一次性”问题,但效果如何人所共知,且这种“背”课更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

2.同一内容不同课型的异质性

与其他学科一样,同一内容在政治课不同课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常态情况下新授课、复习课与非常态情况下的优质课、展示课、汇报课、观摩课等等完全不一样。比如“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在自己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也可能按照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的缺点以及解决的措施这样的逻辑进行教学;在优质课中则不仅教学顺序可能变化,引述材料精心设计,中间还会穿插各种微课活动,像讨论、合作、辩论与思考等;在复习课中则可能只是讲述一框架,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补充,教师给予更多的作业练习。

纵然无法避免“一次性”问题,但也不能不同课型使用同样的教学法。名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努力使每一次备课都像优质课那样去准备,每一次教学都像新课那样去教学。

3.不同学期同课内容教案的异构性

不同学期的教学任务不同,或是为了期末考试,或是为了学业考试,或是为了高考,迫使教师针对同一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像必修一主干知识“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如果是初次学习,可以预设生成、讨论合作甚至自学;到学业考试时期只要适当提点,学生综合并稍作练习即可;到高三考试时则不仅要将内容适当拓展,而且在思维含量上更有准备,因此这些教学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学指导的教案也应呈现不同的变化。

4.不同时期同一内容学科教案的异形化

这里的“不同时期”不是就学校时间来说的,而是从社会时间来说的。鉴于政治学科的时政化和意识形态化,一旦党和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那么教学与备课自然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教师应当了解其中修改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由于这些变化是内容上的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教案撰写上可能会有重大的改变,呈现不同的形式。

除此而外,教案“一次性”消费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材料引征、教师禀赋、教学风格、教案写作能力、评价需要等等的不同,都会促成不同的教案样式。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将因此而平添许多重复劳动、无效劳动。有些学校领导往往要求教师按照一定的教案格式书写,完成一定数目的详案,并做相应的检查。这不仅是罔顾教师个性特长、扼杀创造力的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而且从实际教学效果上来看也是低效的,久而久之由于教案书写缺乏研究、缺乏引领、缺乏新鲜与刺激,成了“任务驱动型”的低水平的体力劳动。因此,本文强烈呼吁教案撰写“一次性”消费向“标本化”归档转化,使其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案“一次性”消费的内在必然性

1.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服务性劳动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服务性劳动本身就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之初的教案其使用率必然也是一次性的。教学这一服务性劳动是附着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这也就是服务所呈现的与物质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一旦商品的交易活动解除或者交易行为结束,服务也就终止了,说明了服务具有不可重复性,换句话说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可存储的“标本化”的。

服务还具有异质性的特点,指的是服务行为往往受到服务时间、地点、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崔允漷研究发现,不仅教学活动的主体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学活动相关的客体也同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比如学校氛围、社会风俗甚至教室环境都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最后,作为服务业的教学活动与一般服务业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活动,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而知识的应用从来就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这是由认识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案作为一种知识的产物,必然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2.教案撰写作为一种智力性活动具有独特性的特点

由于设计理念、思维结构、前后顺序、材料引用、重难点确立等的不同,使得每一个教案都有独特性。不仅如此,“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案一旦完成之后就意味着作者(也就是教师)已经隐于文本背后,当读者来理解这一文本之时,会因为不同的人生阅历体验,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即使是作者本人也不能保证每一次的理解都一成不变。很多时候,同一内容的教学在不同班级教师也会有不同的发挥,虽然从精神本质上看好像完全是按照教案进行的,但形式上教学活动会因此呈现出多样性,事实上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三、教案“一次性”消费向“标本化”归档的发展示例

新课程改革给备课领域也带来了变革,促进了校本备课的发展,尤其是基于个体智慧之上的集体备课制度,为最优化教案的撰写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但问题恐怕并未因此而终结,因为它仍然没有解决教案的“一次性”消费问题,即这一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否具有对未来的指导性,是否可以几年不变呢?

在研究和总结一些优秀教师,特别是许多特级教师备课的成功经验之后,我们发现在对教案“一次性”消费中积极因素充分研究基础之上,进行“标本化”归档,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教案的“标本化”归档是指对每一次教案中优秀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主题化概括,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更新、更好、更有效的教学资源之后再予以增补、删改,通过这个过程使教案日趋完善,使教师经验日趋成熟。“标本化”并不是说教案克服了“一次性”消费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相反教案会随着时代、内容、教材整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而不断地与时俱进。总之,我们不是要拒斥教案“一次性”消费,而是在寻找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教学背后隐藏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才是“标本化”归档的真正本意。比如在经济学教学中,有许多经济理论给予科学的解释并不能完全地得到学生的认同,需要教师研究其中的规律并予以解决。像汇率问题,从新入职教师到成熟教师的教学经历中他们会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知(教学中具体用人民币和美元分别代替本币与外币):

后来通过进一步的研修,专家们建议可以在这问题上适当介绍“美元贬值影响日本经济”的历史背景,重申防止中国重蹈日本覆辙的最佳选择是保持人民币稳定或者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多国货币体制,从而升华学生对汇率的认识。这就使经济学的教学具有了经济味道,要达成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地对已有的教案进行“标本化”归档。从这一意义上说,保留各个时期的教案对教师自身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标本化”归档类型丰富,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材料搜集整理,如笔记剪报;旁注勾勒,如对某些主干内容处作旁注,包括教学方法探索、优缺点说明、题型考查情况、学生可接受能力等等;边修改边发展,如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微课备课等。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归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但是作为专业的、新时代的教师成长,在这一点上则需要更多的探索。首先,要加强研究。自己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多看新闻、报纸和教学类杂志,比如政治教学类的书籍、相关学科的科普知识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看《货币战争》等经济学的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宽广;看《该不该把桥上的男人推下去》等哲学类的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情趣;看《剑桥中国文化史》等文史类的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深邃……其次,要接受专家的引领。学校、各级教育机构都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名师讲座,我们要用心去听,主动地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最后,要与同行多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去名校学习、与其他学校交流等活动,只要用心总会有所收益。

据此,我们以必修一模块“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内容为例来谈,“标本化”归档是如何促成教师成长的。本框内容顺序是先从商品开始讲货币的历史,再说货币的职能,最后说纸币,大约要花2-3课时进行教学。“一次性”消费向“标本化”归档的具体做法如下。

1.材料变而思路不变阶段

这是第一阶段。大约对应于教师的适应期,这个时候的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按照某些教案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创新,但对教材的整体思路不敢僭越。在这一内容上,许多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入职教师,上课基本就是“背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知识点通常不会有错,但教学技术方面有待发展,这个阶段在教师职业发展中需要的时间并不长。

2.思路变主旨不变阶段

这是第二阶段。当教师进行职业形成期之后,已经熟练掌握教学的一般技能,他们已经懂得应该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前例中,教师只要不改变“货币的历史”、“货币的职能”与“纸币的一般常识”三个重难点前提下,究竟先讲授哪一块内容都没有关系,不一定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这是“标本化”归档的一次质变。但是实现这一转变之后,教师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可能会碰到瓶颈,也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很多教师在这个阶段将会停留好长时间,甚至一辈子,要突破它需要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旨趣,广泛接受来自各方的有益经验。

3.主旨变而境界不变阶段

这是第三阶段。达到这一阶段时,颇有“翻转课堂”的味道,只要实现框目内容的“三维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当然要达到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达到这一境界自然地就会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作更大的努力,教师教学已隐于学生学习的背后。比如“沙龙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性教学等。笔者曾经尝试引入《货币战争》一书的相关知识,并附上我国经济学家的一些点评与读后感,让学生主动谈论货币的职能与发展史。引入这种“原著导读”式的教学,改变了为人诟病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事实证明,越是成熟教师的教学尝试越接近新课程的理念,同样,越是深入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越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心中还有教材。

4.教学无法阶段

这是第四阶段。“至上无法”,当教学达到一定的阶段同样可以实现“无法”的境地,此时教师心中已经没有教材,只有学科。窃以为,这一阶段在目前中学教育领域鲜有听闻,反倒是改革开放之初或民国学案中多有提及。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教的不是眼前的教科书,而是大经济,也就是在融会高中阶段需要的经济学知识基础上,自行编写教材组织学生探究发现,形成知识、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对学科知识也已了然于心,教学也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就是教育家陶行知所谓的“生活即教育”阶段,也是叶圣陶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的阶段。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经济与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即:为何生产(生活和消费)——是谁生产(经营者与劳动者)——为谁生产(个人收入的分配)——在哪里和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列表如下:

只要按照这一逻辑体系,教师自行开发教材,运用素材,在不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的尝试都是科学合理的,这大概也是新课程选修课程开发的初衷吧,目前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示例的内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中是随心所欲的,好像所有的知识都是教师自己的,听其课如同听故事,但受益匪浅。

缺乏反思的教案写作对专业发展是无效的重复劳动,依赖经验积累的发展路径对专业发展是低效的,个性化教案的推出则是对教师专业的尊重与肯定。我们坚信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教案使用的“一次性”问题无可避免,但是扬弃这一现象中的优势和缺点,通过“标本化”归档能够使教师快速走向成功。

篇5: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 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那么,是不是不等式的知识是孤立的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不等式的有关应用.

二、新课讲授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一次函数吗?请举例给出它的一般形式. [生]如y=2x-5为一次函数. [师]在一次函数y=2x-5中,当y=0时,有方程2x-5=0; 当y>0时,有不等式2x-5>0; 当y<0时,有不等式2x-5<0.

由此可见,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有密切关系,当函数值等于0时即为方程,当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即为不等式.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做一做.

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哪些值时,2x-5=0?(2)x取哪些值时,2x-5>0?(3)x取哪些值时,2x-5<0?(4)x取哪些值时,2x-5>3? 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1)当y=0时,2x-5=0,∴x=(),∴当x=()时,2x-5=0.

(2)要找2x-5>0的x的值,也就是函数值y大于0时所对应的x的值,从图象上可知,y>0时,图象在x轴上方,图象上任一点所对应的x值都满足条件,当y=0时,则有2x-5=0,解得x= .当x> 时,由y=2x-5可知y>0.因此当x> 时,2x-5>0;

(3)同理可知,当x< 时,有2x-5<0;(4)要使2x-5>3,也就是y=2x-5中的y大于3,那么过纵坐标为3的点作一条直线平行于x轴,这条直线与y=2x-5相交于一点B(4,3),则当x>4时,有2x-5>3.

3、试一试

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

[师]由刚才的讨论,大家应该很轻松地完成任务了吧.请大家试一试. [生]首先要画出函数y=﹣2x-5的图象

从图象上可知,图象在x轴上方时,图象上每一点所对应的y的值都大于0,而每一个y的值所对应的x的值都在A点的左侧,即为小于﹣2.5的数,由﹣2x-5=0,得x=-2.5,所以当x取小于﹣2.5的值时,y>0.

4、议一议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2)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3)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4)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师]大家应先画出图象,然后讨论回答:

[生][解]设兄弟俩赛跑的时间为x秒.哥哥跑过的路程为y1,弟弟跑过的路程为y2,根据题意,得y1=4x;y2=3x+9 从图象上来看:

(1)当0<x<9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2)当x>9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3)弟弟先跑过20 m,哥哥先跑过100m;

(4)从图象上直接可以观察出(1)、(2)小题,在回答第(3)题时,过y 轴上20这一点作x轴的平行线,它与y1=4x,y2=3x+9分别有两个交点,每一交点都对应一个x值,哪个x的值小,说明用的时间就短.同理可知谁先跑过100 m.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讨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并且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解不等式.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篇6: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设计

自由练读,学着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读

认识感叹号,读小燕子的话语速稍快,读出每一次新发现后的兴奋心情。燕子妈妈激励、赞扬的`语气

自由练读。选句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你怎么读,才能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句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

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识新笔画横钩

2、观察范字皮

3、说一说笔顺

4、跟着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一写,强调横钩要左低右高,钩短而有力

5、教师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皮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描红后试写一个,对照范字同桌评一评。

五、小结

燕子妈妈刚才又打来了电话,它说小朋友们学写字比认识汉字还认真、仔细,它希望小朋友们课外仔细观察一种或两种水果、蔬菜,说说它们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自主识字、朗读、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篇7: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

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

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五、小结

篇8: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 其实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 或者创设一定的场景, 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 并且能够在情境中获得发展.

一、一境多题, 综合运用

从教学理论上看, 情境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 引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 进而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概括来说, 情境教学法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上看, 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增力效能.正面的情感, 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而负面的情感, 会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是说, 利用情境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可以为我们解决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

在情境教学的使用中, 笔者主张一境多题, 综合运用.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 有部分教师把情境的设置当成了教学的重点, 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去研究怎么创设情境, 怎么让情境更真实, 怎么能够在每一个部门都导入相应的情境, 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本身, 却考虑得很少, 这就是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了, 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教学作用, 反而让学生在众多的情境中乱了阵脚, 光是理解教师的情境, 就耗费了不少的精力.

情境教学需要设置情境, 但是尽可能的设置一个情境, 达到多个目的.所以一个情境, 多个问题, 综合利用就是较好的教学方式了.比如在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 笔者就从“旅游”作为切入点, 设置了一个情境主体, 让学生在其中解决了多个问题.

早上6:30车从学校门口准时出发, 上车后平时爱动脑的小伟就想开了:随着时间过去, 距离杭州就越近, 那么车行驶的时间和到杭州的距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崧厦到杭州的距离是100千米,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小时)

情境问题1

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到杭州的距离s (千米) 和车行驶的时间t (小时)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s=100-50t (0≤t≤2) .

情境问题2

画出函数的图像并利用图像说明当车行驶1小时的时候我们距离杭州多远.

解如图所示点P的坐标为 (1, 50) , 即当t=1的时候y=50, 所以当车行驶1小时的时候我们距离杭州50千米.

情境问题3

到西湖后, 开始准备乘船游西湖, 在租船处, 能坐4人的游船, 租金10元;能坐8人的游船, 租金18元.假定游船的租金y (元) 是所坐人数x (人) 的一次函数:

(1) 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设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2) 假定我们班去租能坐6人的游船, 则需要付租金多少?

解当x=6的时候, y=14, 即每条能坐6人的小船, 需付租金14元.而我们班54人, 需要6人小船9条, 所以需要共付租金为14×9=126 (元) .

案例综述通过上面的情境设置和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将一个主题的情境连接起来, 营造一个整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熟知的教学情境中, 体会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旅游这名同学们喜爱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大可能地降低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恐惧感和排斥感.同时, 用一个主题情境, 贯穿教学过程, 从一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到函数图像, 再到函数的具体应用, 层层推进, 步步为营, 这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题多解, 多维度思考

如前所述, 情境的设置要尽量的精简.而情境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却相反, 应该是尽可能的多样化.最好能够实现一题多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实现多维度的思考,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 应试教育不是我们所倡导的, 却始终影响着我们的教育, 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中考能够考到好的成绩.而从实际情况看, 数学是所有中学课程中最难的, 也是平均得分率较低的学科, 原因就在于数学计算量大, 出题范围广, 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掌握时间的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 以最短的时间求出答案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解题的基本前提就是具有多维度思考能力, 可以快速地从各个角度去判断解题的突破口, 能够快速判断采用哪种解题方式.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 更需要如此.

三、结语

总之, 在情境教学理论的支撑下, 教师如何充分的运用相关的原理, 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激情, 充满学习的动力, 就要看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了.同样是运用情境教学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 但是不同切入点, 可以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巍.初中数学思维方法教学的基本途径.辽宁师专学报, 2006 (3) .

《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通用8篇)篇1: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章 一次函数1.函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 鄢正清、魏进华一、学生起点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