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之管见

文/ 龚开哲 时间: 散文随笔

  “丑书”之管见

  龚开哲

  在书坛,人们极其热衷于讨论“丑书”,在朋友圈,大家喜欢提及“丑书”。“丑书”两个字,在书坛,大家说起来可能谁也说不服谁;在朋友圈,大家谈起来能够引起许多笑声或骂声。美,丑,两个字在当下书法界被搅成一锅粥,丑书,成了拙、雅、古、高级等等的代名词;美书,成了浅薄,俗,新,低级等等的代名词。概而言之,“丑书”的出境率高、声量大,估计在较长的时间内,这个现象将会持续存在。

  讨论“丑书”的时候,人家不跟你讨论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反过来笼统地说你喜欢“美书”,不懂“丑书”。“喜欢美书”可别当着是一句夸赞表扬的话,这可是一句很严厉的批评话或讽刺话,这么一说基本上就将你定义为不懂书法的人。批评丑书的人都是一群不懂“书法”的人,在他们眼里可以肯定地说你的书法水平比较浅薄不入门罢了。他们会把清代书法家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抬出来作为信条跟你理论。

  其他艺术领域里,好像很少有这种现象,比如音乐,没有人总跟你强调说这是“美乐”,那是“丑乐”。美术,也似乎很少听到说“丑术”,那是“美术”……看来只能说是书法界的一大特色了,也是当下时代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书法学术圈里的争论,延伸到普通民众,这样以来,就引起了书法认知的大混乱。很多时候,在人们讨论来讨论去,越讨论似乎有点越偏离了“本源”。

  当然,众多书法的初学者,对于自己看不懂的书法作品,统统随声附和说人家写的是“丑书”,也是导致“丑书”一词“泛滥成灾”重要因素,毕竟书法的初学者数量相对书法家的数量要多许多。这种现实情况,就给那些钻研“丑书”的人予借口,以此把水搅浑,浑水摸鱼。

  对于美与丑,什么都不说,人们其实还是有一个相对一致的共同认知的。若按照现在书坛专家们一辩论,或者听听社会上广大爱好者和群众嘻哈笑骂,反而让大家感到晕头,让人莫衷于是。

  当别人质疑丑书,他们不想跟你辩论或者讨厌你这么说丑书的时候,“美盲”是癌症中的癌症,“丑书”爱好者或者从事丑书的人员就会冒出这样一句话来,以此论调来直接把你“干到”无话可说的地步。

  美,这个词的概念可能不像科技词语有一个非常精准说法。一段走心的文字,一杯温热的清茶,一曲琵琶语,一首钢琴曲,一阙入了心的诗词,都会让人陶醉在其中,心生暖味。这样的瞬间真的很美!喜欢一本书,一幅画,一件艺术作品,是因为这本书、这幅画、这件艺术品和心灵产生了共鸣,发自内心的共鸣真的很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也不例外。大众心里认同:美作为形容词,是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美。作为动词,是使美丽,美容,美发。美,是令人满意的;美酒,价廉物美。美,是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美得了不得……这些理解是我

  们生活中的通识,如果上面的“美”换成“丑”,大家再读读念念,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说到这里,也不知道爱好“丑书”的人是如何看待。

  《人民日报》曾刊文《文艺创作症结何在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批评文艺创作的十大恶俗现象: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

  大美学家朱光潜说: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无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

  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资深书法教授微信交流中提及“丑书”,他说“只是在书坛,喜欢丑书的谈丑书,不喜欢的都懒得浪费时间。还有一次向一个职业艺术家请教“丑书”问题的时候,我说现在书法界似乎陷入了一个说不清的状态,他说太容易说清了“以利为旨,抱团取暖”。听他们这么一说,我似乎豁然开朗。

“丑书”之管见相关文章:

家庭就是单位

“丑书”之管见

清晨漫步

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树

夏夜流萤

太行山上的璀璨之梦——梦之缘模特表演队

《“丑书”之管见》

  “丑书”之管见  龚开哲  在书坛,人们极其热衷于讨论“丑书”,在朋友圈,大家喜欢提及“丑书”。“丑书”两个字,在书坛,大家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