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重游有感
母校重游有感
(散文)作者张玉堂
我和爱人刘爱英毕业于强计农业中学已然五十余载,如今的我们已是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游子。前些日子,因事回乡小住,得以再次踏上那片故土,无意间走进了曾承载着我们完小和初中岁月的强计中心校——我们心中永远的母校。
母校坐落于襄垣县城东北部边陲的强计乡,这里不仅是我们呱呱坠地的地方,更是我们茁壮成长的摇篮,如今已归下良镇管辖。强计中心校始建于六十年代,由当时的人民公社倾力建设,最初仅是容纳五、六年级的完小,到了七十年代文革后期,增设了七年制初中和九年制高中,成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毕业,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得到门卫马爱国的许可后,我们缓缓走进校园,幸运地遇到了校长赵卫中,他热情洋溢地接待了我们,并亲自陪同我们参观那整洁的校园。母校占地面积约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服务于周边的11个行政村,惠及5000人口,服务半径达15千米。现有六个教学班,还附设一个幼儿园。2014年时,在校生有62人,其中寄宿学生46人,职工2人,教师1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人,大专7人,中师中专4人,教师合格率达100%,学校达到小学二类标准。校园坐北向南,街门是别具特色的中西结合大口网式。院心行道宽约2.5米,从街门径直通往后院的教学大楼。西侧原有的教师宿舍已移到东侧,土木结构也更新为坚固的砖水泥结构,西侧新建了设施齐全的幼儿园。中心前排教室重建为矮式平顶校舍。后院东侧的茅厕移到了西侧,院心是宽阔的操场,东侧是规划有序的停车场。教学大楼前是教研室和学生宿舍,曾经的土木结构宿舍已变为宽敞明亮、带有卫生间的混凝土结构。校园的这些变化让我和老伴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然而,当赵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的现状时,却令人不禁忧心忡忡。撤乡并镇以及优化教改之后,学校近20名教职员工,但一到六年级的在校生只有10多个,幼儿园也仅剩下一个幼童。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校园,如今好似一座空城,每年还需背负巨额的教师工资,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这不禁让我们深深思考,国家在教育领域、教改征程上究竟应走出怎样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教学之路,才能够既不劳民伤财,又能深得民心、顺应天意呢?
二0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中篇小说《山花烂漫》连载笫二十二章《巅峰之上,爱与传承》
下一篇:童趣(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