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1】
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样子的真品,锅里添上水,打上几个鸡蛋,艾草水熬鸡蛋,水淡浊而青涩,入口苦则涩,心底自我安慰着幸是一口良药。网上搜寻感觉着入药后的清明,然则只是一款如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故是发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寻艾草有讲究的,必须来去不见阳光{就是早早的}寻觅来。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个辈分比我高的论起来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节就会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汤后精神上觉得百毒不侵。后来都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来的遗憾。
某夜,偶尔酒场碰一长时间不相逢的友人,无意聊起时,朋友的父亲年前存了好多苹果,均价4块,过了年接近半价的卖价,除去人工,冷库费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钞票灰飞烟灭,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锅了。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鱼,接下来的桃李瓜果牵带着也掉进了低价的漩涡。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随便挑个西瓜都是贼甜贼甜的但价格却是相当的‘贱’。每年下树的桃子却不一样,天旱的情况下浇了一水又一水,像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况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长途跋涉上的颠簸去南方。南方人好这一口,天气也是最大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气潮湿了,南方人也淡了好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贩子之间的争斗后的利益浅薄,最后摊在了伟大的农民伯伯身上。无休止的压价后,微博的利润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落在农民伯伯的口袋。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
6月23日{农历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雨终于下下来了,站在雨中看着院子里菜园里绿绿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发的大了,我生来就喜欢雨,不是文人也沾来了一点清闲。下午四口和湘湘{舅子媳妇}找了个自助餐店饱食了一顿,向来小气的我,无非是庆贺一下伊家赫赫有名的二公子晓文生日罢了,平时可懒得破费,虽然生日在昨天。各自回家安然无事。期间好多趣事,省略。
自己在楼下听雨,下落的雨点像是敲击在身体上不同点位的音符,像是有高低之分。雨点潜入泥土最后飘出的香气,闻着我也是醉了。
往前推一个月,超超的班主任马老师打给我的电话,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还得提前一星期。第一次最先是四姐夫打来的,晚上十点多了打来,幸好我关机,四姐夫跟超超的班主任是同学,也当了传话筒的作用告诉我说孩子有点动静,劝我去体察民情。超超是我姐的孩子,唯一的孩子,我外甥。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给马老师,接下去就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一个令我不安的消息。为啥这样说?其实我在很早就知道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谨小慎微的心跟循规蹈矩的态。
私底下说,我不是袒护我外甥,我小时候比他胜似好多倍,所以我觉得该是够乖了。我咋去批评?
“孩子上课传递了一个P3,我批评了他了,不是太服气,你当家长的说说他吧”。都是场面人,我说了万句对不起老师的话,回头装出一副严父的嘴脸跟超超好好沟通了一番。孩子是在眼前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像姐姐现在这样子,我怎舍得再去伤口上撒盐?我知道放纵跟严苛的距离和后果。
孩子还是沉默了很久,脸上连带着无辜的样子,眼里噙着泪水,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在放假后饶过我回了老家。我告诉父亲,那次我真没舍得说过孩子一句出格的话,甚至责备都没有长辈的口吻,因为我不舍得。父亲说没啥,孩子过段时间就好了。
今天,还是这样久逢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我在菜园里吸着烟,姐夫电话来了,说姐姐身下尿不湿垫子还剩下不多了,我说明天捎过去,听别人说孩子明天放假。
给超超的班主任打过电话,说知会一声孩子,回个电话,有东西要捎回家。
晚自习现在也应该下了,电话呢?
端午情怀【2】
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猛然间抬头看到桌边的日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香萦绕、思绪飘香,遥远的画面慢慢浮现,一幕一幕……
端午节在一年众多节日中也是一个很重要很特别的节日,它的特别在于这一天吃的是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而不是其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变着花样的做出各种花样的粽子,让孩子们吃的尽兴,享受其中。
端午节的习俗来源于楚国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无以报效国家,郁郁寡欢中为后人留下《离骚》,便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抱恨投入沽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见屈原尸体,百姓怕河里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家中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5月5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长在兵团,这里无江,因此不存在龙舟。只是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从早晨吃到晚上,算下来估计吃的得有20个。
年少时,总是很盼望节日,端午也不例外,总是在节前的一周就开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准备包粽子的原料,一般情况都是父亲去鱼池边,渠道旁拔芦苇叶子,而母亲负责购买糯米、红枣、蜜枣、猪肉、红豆、葡萄干、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们则是负责吃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位很高的团场,连队周边的渠道、泉子、都积满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边都会长满芦苇,绿油油的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时节,正值芦苇生长旺季,叶片肥而大,就好像为端午节做准备似的,这时候连队的大人孩子也会相约一起寻着最茂盛的芦苇荡去采叶子,一般情况都会采一尿素袋子,用不完的用开水烫过晾干,放起来随时待用。
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做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骑着自行车来到芦苇密集的水渠边,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身手利索的寻着最大的叶子迅速扯下,一片两片直到堆积的左手实在拿不下才扎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来将额前的短发侵湿都疼不出手抹一把,这份兴奋和热情是难以言语的。
回到家父亲总是劳动的那一个,他动作不快,总是慢慢悠悠的将芦苇叶子交叉成三角在放点米、几个葡萄干、一颗蜜枣、几颗红豆,然后很认真的卷成棱锥形,反正四个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线绳将它五花大绑,扔进盆中。我学着他的样子试过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个漏嘴的小沙包,样子丑及了。无奈呀,我的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始终没有创造出奇迹。
长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依然只能从父母那里掠夺一些粽子来吃,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学会包呢,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的同事家包粽子,我跑过去苦苦的学了一个上午,她交的包法简单快捷,不需用线绳,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芦苇叶子将包出造型的粽子顺着四个角的方向缠一遍最后用一根大针穿住芦苇尖穿过粽子即可,当我成功的学会后竟然兴奋的跑去父母家将这一年要包的粽子一个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酸背疼啊,不过当我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在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的时候,心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从那次之后,包粽子,煮粽子的日子在也没有了,因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乌市,这边没有芦苇,大家都是买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叶子、包粽子的环节,吃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点什么,不过粽子的香味依然会让我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回味那些曾经快乐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温暖。
又到一年端午节【3】
又到一年端午节,走在街上,卖粽子吆喝声声声入耳,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竹叶粽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因为那醇厚粽香和浓浓爱意掺合的味道已积淀在我内心深处。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一粒粒的被牙齿磨出吱吱的响声,糯米沾着白糖或者一勺勺黑糖浆拈香拈香,红枣蜜甜蜜甜,那种味道让我们回味无穷。
那时,我们村有个大竹园,端午节包粽子的粽叶都是在竹园里拾的。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吧,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他们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为了筛沙子)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离“漏斗”口还剩一小点距离),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为了多留些空间),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父亲和邻居们包出的粽子,个个都是标准的圆锥体,秀气可人,尤其是牢固,十个结成一束后,怎么煮都是煮不散的。母亲把父亲包好的粽子整齐地排在厨房的大铁锅里,待水没住粽子后,再放上竹篦,用砖头压在上面,然后就开始烧火,待到粽子的清香随着白腾腾的蒸汽弥漫开来,米枣香味飘出来时,粽子就熟了。这一幕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端午节的早上,天刚刚亮,我们姐弟四人起床后做第一件事就是争着往厨房里冲,此时厨房热气腾腾,弥漫着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就顾不上洗脸漱口了,毫不犹豫的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提出一两个小粽子。湿漉漉的粽子烫得我们不断的把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一下了没办法吃的,我们只得双手捧着粽子不断吹气。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身后,看我们那副猴急的神态,便会给我们一人一个碗,口里说着“不急不急,慢慢吃!”我们能不急吗?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粽子稍冷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叶,用一支筷子对着那雪白晶莹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里轻轻一滚,然后将其高举过头,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腻不粘,香气泌入心间。那时,我们感到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幸福了。
端午节的早上,父亲和乡邻们一样,忙着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悬艾虎。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括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的早上,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们戴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挂胸襟,长大福随身”。“手脖系五彩,娃娃惹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家乡的风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熟粽子容易变质)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如今,我参加工转眼二十年多了,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端午节时,很少自己亲自包粽子,但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油然而生。那浓浓的情,蜜蜜的意,那清泉、那艾草、那凉糕、那五色符,嵌在心间,仿佛又见父亲包粽子的身影,又见到父老乡亲过节时的喜庆和甜蜜!
记忆中的端午节【4】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瞬间又到。想想出来十多年了,还是比较怀念在老家的端午节,甜蜜而又温馨。在老家过端午节最好的记忆,就是看到笑弯了腰的麦秆——-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
端午节在老家里是最繁忙的节日了。翻滚的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他们边劳动边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农人欢欣鼓舞的赤铜色脸。远观气势磅礴,似千军万马,成为老家乡村一道亮丽、灿烂的风景线。
端午节当天,天刚蒙蒙亮大人就要到沟头河边,用镰刀去采割带有露水的七种不同的枝条,比如艾草、柳条、榆树条等等,放在家里晾干,说如果有摔伤可以烧水疗伤。每家每户在自己家的房门顶插满艾草,端午节前几天大人就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五彩线,端午节当天天不亮前就要给睡梦中的孩子系在脖子、手脖、脚脖上,这一切就是为了庇护一家老小的平安——避邪。
现在居住在城市,超市琳琅满目的粽子,有水晶粽、桂圆粽、咸肉粽、火腿粽等等,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怀念的还是老家的粽子。东邻西舍的,你家包好送给我,我家做好送给你,花样繁多,虽说就是来来往往的几个粽子,却更能浸透出浓浓的乡情与亲情。我觉得最好吃的应该是用新下来的小麦,用大的石臼捣去皮,在锅里加点碱,放上几片芦苇叶煮出来的麦子粥,入口品尝,更能用舌头“捕捉”到粽子的味道,那种香味常在唇齿间萦绕。
回忆起老家的端午节,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乡村的空气里,飘散着粽的香甜,让人充满了希望,忘却烦恼,这是城市无法感受到的。
记得小时候听老师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关端午节的传说多种多样,赋予端午的释义也越来越多,无论什么样的传说,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作为端午节的代表——粽子,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亘古弥香的美食之一。又是一年端午节,我们将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样子的真品,锅里添上水,打上几个鸡蛋,艾草水熬鸡蛋,水淡浊而青涩,入口苦则涩,心底自我安慰着幸是一口良药。网上搜寻感觉着入药后的清明,然则只是一款如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故是发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寻艾草有讲究的,必须来去不见阳光{就是早早的}寻觅来。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个辈分比我高的论起来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节就会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汤后精神上觉得百毒不侵。后来都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来的遗憾。
某夜,偶尔酒场碰一长时间不相逢的友人,无意聊起时,朋友的父亲年前存了好多苹果,均价4块,过了年接近半价的卖价,除去人工,冷库费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钞票灰飞烟灭,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锅了。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鱼,接下来的桃李瓜果牵带着也掉进了低价的漩涡。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随便挑个西瓜都是贼甜贼甜的但价格却是相当的‘贱’。每年下树的桃子却不一样,天旱的情况下浇了一水又一水,像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况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长途跋涉上的颠簸去南方。南方人好这一口,天气也是最大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气潮湿了,南方人也淡了好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贩子之间的争斗后的利益浅薄,最后摊在了伟大的农民伯伯身上。无休止的压价后,微博的利润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落在农民伯伯的口袋。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
6月23日{农历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雨终于下下来了,站在雨中看着院子里菜园里绿绿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发的大了,我生来就喜欢雨,不是文人也沾来了一点清闲。下午四口和湘湘{舅子媳妇}找了个自助餐店饱食了一顿,向来小气的我,无非是庆贺一下伊家赫赫有名的二公子晓文生日罢了,平时可懒得破费,虽然生日在昨天。各自回家安然无事。期间好多趣事,省略。
自己在楼下听雨,下落的雨点像是敲击在身体上不同点位的音符,像是有高低之分。雨点潜入泥土最后飘出的香气,闻着我也是醉了。
往前推一个月,超超的班主任马老师打给我的电话,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还得提前一星期。第一次最先是四姐夫打来的,晚上十点多了打来,幸好我关机,四姐夫跟超超的班主任是同学,也当了传话筒的作用告诉我说孩子有点动静,劝我去体察民情。超超是我姐的孩子,唯一的孩子,我外甥。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给马老师,接下去就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一个令我不安的消息。为啥这样说?其实我在很早就知道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谨小慎微的心跟循规蹈矩的态。
私底下说,我不是袒护我外甥,我小时候比他胜似好多倍,所以我觉得该是够乖了。我咋去批评?
“孩子上课传递了一个P3,我批评了他了,不是太服气,你当家长的说说他吧”。都是场面人,我说了万句对不起老师的话,回头装出一副严父的嘴脸跟超超好好沟通了一番。孩子是在眼前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像姐姐现在这样子,我怎舍得再去伤口上撒盐?我知道放纵跟严苛的距离和后果。
孩子还是沉默了很久,脸上连带着无辜的样子,眼里噙着泪水,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在放假后饶过我回了老家。我告诉父亲,那次我真没舍得说过孩子一句出格的话,甚至责备都没有长辈的口吻,因为我不舍得。父亲说没啥,孩子过段时间就好了。
今天,还是这样久逢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我在菜园里吸着烟,姐夫电话来了,说姐姐身下尿不湿垫子还剩下不多了,我说明天捎过去,听别人说孩子明天放假。
给超超的班主任打过电话,说知会一声孩子,回个电话,有东西要捎回家。
晚自习现在也应该下了,电话呢?
端午情怀【2】
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猛然间抬头看到桌边的日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香萦绕、思绪飘香,遥远的画面慢慢浮现,一幕一幕……
端午节在一年众多节日中也是一个很重要很特别的节日,它的特别在于这一天吃的是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而不是其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变着花样的做出各种花样的粽子,让孩子们吃的尽兴,享受其中。
端午节的习俗来源于楚国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无以报效国家,郁郁寡欢中为后人留下《离骚》,便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抱恨投入沽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见屈原尸体,百姓怕河里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家中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5月5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长在兵团,这里无江,因此不存在龙舟。只是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从早晨吃到晚上,算下来估计吃的得有20个。
年少时,总是很盼望节日,端午也不例外,总是在节前的一周就开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准备包粽子的原料,一般情况都是父亲去鱼池边,渠道旁拔芦苇叶子,而母亲负责购买糯米、红枣、蜜枣、猪肉、红豆、葡萄干、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们则是负责吃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位很高的团场,连队周边的渠道、泉子、都积满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边都会长满芦苇,绿油油的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时节,正值芦苇生长旺季,叶片肥而大,就好像为端午节做准备似的,这时候连队的大人孩子也会相约一起寻着最茂盛的芦苇荡去采叶子,一般情况都会采一尿素袋子,用不完的用开水烫过晾干,放起来随时待用。
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做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骑着自行车来到芦苇密集的水渠边,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身手利索的寻着最大的叶子迅速扯下,一片两片直到堆积的左手实在拿不下才扎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来将额前的短发侵湿都疼不出手抹一把,这份兴奋和热情是难以言语的。
回到家父亲总是劳动的那一个,他动作不快,总是慢慢悠悠的将芦苇叶子交叉成三角在放点米、几个葡萄干、一颗蜜枣、几颗红豆,然后很认真的卷成棱锥形,反正四个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线绳将它五花大绑,扔进盆中。我学着他的样子试过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个漏嘴的小沙包,样子丑及了。无奈呀,我的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始终没有创造出奇迹。
长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依然只能从父母那里掠夺一些粽子来吃,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学会包呢,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的同事家包粽子,我跑过去苦苦的学了一个上午,她交的包法简单快捷,不需用线绳,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芦苇叶子将包出造型的粽子顺着四个角的方向缠一遍最后用一根大针穿住芦苇尖穿过粽子即可,当我成功的学会后竟然兴奋的跑去父母家将这一年要包的粽子一个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酸背疼啊,不过当我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在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的时候,心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从那次之后,包粽子,煮粽子的日子在也没有了,因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乌市,这边没有芦苇,大家都是买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叶子、包粽子的环节,吃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点什么,不过粽子的香味依然会让我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回味那些曾经快乐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温暖。
又到一年端午节【3】
又到一年端午节,走在街上,卖粽子吆喝声声声入耳,看着那黄灿灿、又光又亮的竹叶粽叶,吃着那凉丝丝、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因为那醇厚粽香和浓浓爱意掺合的味道已积淀在我内心深处。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一粒粒的被牙齿磨出吱吱的响声,糯米沾着白糖或者一勺勺黑糖浆拈香拈香,红枣蜜甜蜜甜,那种味道让我们回味无穷。
那时,我们村有个大竹园,端午节包粽子的粽叶都是在竹园里拾的。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吧,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他们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为了筛沙子)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离“漏斗”口还剩一小点距离),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为了多留些空间),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父亲和邻居们包出的粽子,个个都是标准的圆锥体,秀气可人,尤其是牢固,十个结成一束后,怎么煮都是煮不散的。母亲把父亲包好的粽子整齐地排在厨房的大铁锅里,待水没住粽子后,再放上竹篦,用砖头压在上面,然后就开始烧火,待到粽子的清香随着白腾腾的蒸汽弥漫开来,米枣香味飘出来时,粽子就熟了。这一幕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端午节的早上,天刚刚亮,我们姐弟四人起床后做第一件事就是争着往厨房里冲,此时厨房热气腾腾,弥漫着粽子淡淡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就顾不上洗脸漱口了,毫不犹豫的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提出一两个小粽子。湿漉漉的粽子烫得我们不断的把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一下了没办法吃的,我们只得双手捧着粽子不断吹气。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身后,看我们那副猴急的神态,便会给我们一人一个碗,口里说着“不急不急,慢慢吃!”我们能不急吗?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粽子稍冷后,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叶,用一支筷子对着那雪白晶莹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或是蜜糖的碗里轻轻一滚,然后将其高举过头,昂首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腻不粘,香气泌入心间。那时,我们感到再也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幸福了。
端午节的早上,父亲和乡邻们一样,忙着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悬艾虎。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括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的早上,母亲总忘不了给我们戴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挂胸襟,长大福随身”。“手脖系五彩,娃娃惹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家乡的风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熟粽子容易变质)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年岁岁端午节,岁岁年年故乡情,家乡的端午节,如今,我参加工转眼二十年多了,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养成了依赖与懒惰,端午节时,很少自己亲自包粽子,但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油然而生。那浓浓的情,蜜蜜的意,那清泉、那艾草、那凉糕、那五色符,嵌在心间,仿佛又见父亲包粽子的身影,又见到父老乡亲过节时的喜庆和甜蜜!
记忆中的端午节【4】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瞬间又到。想想出来十多年了,还是比较怀念在老家的端午节,甜蜜而又温馨。在老家过端午节最好的记忆,就是看到笑弯了腰的麦秆——-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
端午节在老家里是最繁忙的节日了。翻滚的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他们边劳动边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农人欢欣鼓舞的赤铜色脸。远观气势磅礴,似千军万马,成为老家乡村一道亮丽、灿烂的风景线。
端午节当天,天刚蒙蒙亮大人就要到沟头河边,用镰刀去采割带有露水的七种不同的枝条,比如艾草、柳条、榆树条等等,放在家里晾干,说如果有摔伤可以烧水疗伤。每家每户在自己家的房门顶插满艾草,端午节前几天大人就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五彩线,端午节当天天不亮前就要给睡梦中的孩子系在脖子、手脖、脚脖上,这一切就是为了庇护一家老小的平安——避邪。
现在居住在城市,超市琳琅满目的粽子,有水晶粽、桂圆粽、咸肉粽、火腿粽等等,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怀念的还是老家的粽子。东邻西舍的,你家包好送给我,我家做好送给你,花样繁多,虽说就是来来往往的几个粽子,却更能浸透出浓浓的乡情与亲情。我觉得最好吃的应该是用新下来的小麦,用大的石臼捣去皮,在锅里加点碱,放上几片芦苇叶煮出来的麦子粥,入口品尝,更能用舌头“捕捉”到粽子的味道,那种香味常在唇齿间萦绕。
回忆起老家的端午节,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乡村的空气里,飘散着粽的香甜,让人充满了希望,忘却烦恼,这是城市无法感受到的。
记得小时候听老师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关端午节的传说多种多样,赋予端午的释义也越来越多,无论什么样的传说,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作为端午节的代表——粽子,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亘古弥香的美食之一。又是一年端午节,我们将绵延千古的爱国情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 关于端午节的美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节【1】 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