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 明月 时间: 原创美文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安三万里,近3小时的观影,我看到大唐的盛世繁华,从辽阔无垠的边塞关道,到芳菲艳丽的江南风光,再到盛世繁华的大唐盛景。各路名人粉墨登场,把李白、高适和杜甫的首次邂逅提前到二十多岁时,“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以及在唐诗中出现的裴旻、哥舒翰、李龟年、岑夫子、丹丘生都有登场,中兴大将郭子仪,被杜撰了一段与李高不为人知的“过命之交”。这对于酷爱历史、诗词的我来讲,多少有些纠结。女儿说你不要以历史的角度来看,试着以诗词的角度去欣赏,就会是一场盛宴。

  我看到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少年人,怀揣着那些美丽且伟大的梦想在大唐辉煌的脉象里流淌,像极了年少的我们坐在星空下约定未来。不同的是他们飞扬的文采和俯瞰人生的魄力,而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某个人畅想未来但是激情不减,情谊啊不减。

  我看到高适与李白相见,一片芦苇丛里,一个端庄沉稳,一个意气风发,一个如家国的箭矢,一个如天上的仙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看到厚重与飘逸相映,理性与浪漫相依,如众星与皎月彼此相拥,看到一对意气风发的少年,怀揣对长安的梦想,对自己未来的憧憬。

  后来高适第一次赴李白之约前去扬州,山高水远的奔赴夹杂了现实的渴望,看到李白肆意妄为的样子,他虽有讳异,但是在肆意妄为之中惊艳地欣赏了江上美女,水袖散开,花儿一般的圆舞美到极致的时候,也许他明白了生命的平等。

  再到那年高适在梁园再次收到李白的信,信上说“速来、速来”,这几个字应该是李白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充满希望的曙光里想见到友人,与之分享。李白始终是单纯模样,也始终是儿女情长。可当高适披星踏月赶赴长安的时候,看到醉酒情景,让自己对于现况的心灰意冷。高适所向往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用自己一身才华报效国家,而不是纸醉金迷的长安景象,。他不是李白,看不明白那宿命里无法言语的悲伤,悲伤里致命的浪漫和落寞。也还了解不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中李白的心境。我想此刻高适是读不懂李白的。再到后来对于李白的入赘和附逆,对于严肃中正将门之后的高适,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再到后来,安史大乱之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高适,从八品幕僚做到三镇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达到人生顶点,也成为了唐朝唯一封侯的诗人。而能够镇守边疆,平定内乱对于一位渴望杀敌报国的边塞诗人来说,这样壮志得筹的完美结局,足以让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钦佩羡慕。

  最后的最后,两人都已是垂暮之年,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让一切功名利禄,对错成败都成了诗歌里的过眼云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里那30多年的相识与友情,虽不是一帆风顺,确是彼此珍惜。一如人到中年的我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当鬓角泛白,眼角渐起皱纹,相对无言,打开话题时,聊别后的生活,聊人情世故,聊父母孩子,聊一些远去的梦想,聊现世的生存之道,却只字不提过去属于我们年轻的时光。

  长安三万里,我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何止三万里。“轻舟已过万重山”,精才绝艳如李白,坚忍勇毅如高适,尚且半生颠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况你我。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跨越的修行,圆满是偶然,遗憾是常态。再过些年,当我们垂垂老矣,再相聚是可以对错成败皆不论,与尔同销万古愁。(姓名:明月)

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安三万里,近3小时的观影,我看到大唐的盛世繁华,从辽阔无垠的边塞关道,到芳菲艳丽的江南风光,再到盛世繁华的大唐盛景。各路名人粉墨登场,把李白、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