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湖北(精选十篇)
健康湖北(精选十篇)
健康湖北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湖北省抽取的3个城市6个社区中的15~69岁居民进行了“健康湖北”项目终期评估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在该地区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1.2 抽样方法
将湖北省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从各部均抽取一个市,东部为武汉市,中部为随州市,西部为宜昌市,其中武汉市和宜昌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示范社区和一个非示范社区;随州市抽取了两个非示范社区。每个社区至少完成问卷250份。
1.3 问卷内容
在参照苏州市健康城市指标体系[4,5]以及“健康湖北”中期评估问卷并结合湖北省地方经济与文化特色,设计“健康湖北”项目终期评估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湖北”建设参与情况、居民满意度、健康素养,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题目来源于《健康素养66条》读本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健康素养部分进行探讨。
1.4 计算与判断
答对80%健康知识题目即9道及以上为健康知识知晓,答对80%健康行为的题目即6道及以上为健康行为形成,答对总题目的80%即15道及以上为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素养具备(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率是指具备健康素养(知晓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人数占总人群的比例。
1.5 质量控制
参与此调查的调查员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质量控制小组每天会对10%的问卷进行抽查,发现漏项和错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纠正。
1.6 统计方法
Epidata2.1进行问卷的录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58份,回收有效问卷的2143份,回收率为90.92%。调查的2142名15~69岁人群中,武汉市767人(35.79%),宜昌市802人(37.42%),随州市574人(26.79%);示范社区769人(35.88%),非示范社1374人(64.12%);男性1011人(47.18%),女性1132人(52.82%);男性平均年龄为(42.35±14.97)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2.28±13.93)岁,见表1。
2.2 健康知识知晓以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所调查人群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的3个方面分别关于吃药和打针的选择(70.79%)、肺结核的治疗(72.36%)、正常体温(77.79%);知晓率较高的问题集中在艾滋病防治(≥81.66%)方面。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是关于健康体检方面,较高的是关于食品保质期方面,见表2。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比较
不同城市、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社区、性别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调查居民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为因变量(具备=1,不具备=0),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纳入标准为P<0.05,剔除标准为P>0.10)。以表3中P<0.10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的城市、年龄、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武汉市和宜昌市的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参照组随州市;15~24岁、25~岁、35~岁、45~岁、55~64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65~69岁年龄组;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职业为其他的人员,见表4。
3 讨论
3.1 湖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这是WHO给出的包含提高和改善个人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定义[6],“健康湖北”项目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在项目建设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如“健康素养66条”读本、居民合理膳食自我管理包的发放,健康知识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建设五大健康阵地(健康广场、健康长廊、健康俱乐部、健康教育栏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评比活动(健康宝宝、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示范社区)[3]。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相对于湖北省2012年健康素养水平9.3%,健康知识水平为15.8%,健康行为水平为12.0%高出了很多[7],可能因为居民健康素养在“健康湖北”建设项目期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也可能是此次调查问卷的难易程度较低。此次调查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这与很多研究结果保持一致[8,9,10],提示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拥有健康知识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健康技能。在后期“健康湖北”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生活习惯、方式的矫正。
3.2 健康素养最突出的方面
通过对健康素养的调查发现健康行为研究中每年能够参加健康体检的人数最少,这不仅与健康体检意识较低有关,更与体检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健康体检是一项自我预防保健行为,可以了解身体整体状况,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达到预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11],通过健康体检二级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的疾病负担。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可以增设一些免费体检的项目和一些送健康体检下乡的活动来使居民获得更多的体检资源。
3.3 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回归结果显示武汉市和宜昌市的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参照组随州市;年龄较小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高龄组;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均高于职业为其他的人员,这些很多的调查保持一致[12,13],原因可以与经济发展较好、交通较发达的地区其卫生资源的获得性越好、健康知识的宣传越多;年龄较小的人群健康知识的接收能力越好,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工作性质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其文化程度较高,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越强有关。下一步工作应该是以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的年龄较大的人群和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等弱势人群为重点,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湖北”项目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建设过程,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后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弱势人群的健康需求,联合各个部门、发动民间组织、调动社区居民,形成一个网络结构,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资金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矫正,真正使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到循序渐进式的提高。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湖北”项目实施5年后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为后期的“健康湖北”建设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城市6个社区15~69岁居民2143人,使用统一制作的问卷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情况。结果: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3.70%,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9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3.63%。健康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打针和吃药的选择,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方面是关于健康体检。城市、年龄段、职业是健康素养的综合影响因素。结论:“健康湖北”项目的实施在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弱势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矫正。
健康湖北 篇2
安陆市接官初中 张婉秋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也是指心理健康。这两者之间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只有这两者并存,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健康的人。
---题记
作为新时代人类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保持健康,为后一代奠定良好的基因。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养成一个健康的行为习惯应贯彻四个“一”,即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在学校或在家打扫一次卫生,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和视力,每人掌握一门终生受益的体育技能。只有做到这四点,健康也就不再话下了。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这句话就阐述了锻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发现古代有许多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怪”现象,我想应该有许多人不相信吧!其实古代的人民几乎每天都在忙碌地劳动中度过的,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也依然行动自如。若是到了现代,人们也应该早已多病缠身了吧!
农民每天的任务只有一个---种田。而我们却必须在学习和运动中度过。运动分为很多种,但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但是如果你在那一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你也可以尝试去做另一方面的运动。
现在的年轻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体重,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此同
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视力。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和视力。一方面,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我们该“减肥了”或应该多吃一点。另外,如果你的视力下降了,你就多注意一点,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视力。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躲在家或学校打扫卫生,争做“卫生小天使”。或许还会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表扬,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应该做到这四点,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一种非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我们应该杜绝不良行为的“诱惑”,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做到以上四点,才能成长为新时代的新人类。
健康湖北 篇3
市科协、市中医院先后组织全市部分中小学生到野外进行中药材辩别与采集,到医院进行实物参观、体验,通过专题讲座、实物观摩、讲述中医药特性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中小学生传授传统医药知识。
当天,中医药专家现场向学生普及常见的中医药保健科普知识。学生们采集的30多种中草药向专家询问,鲜明的实物与详实的讲解,令一堂原本枯燥讲座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阶段,市科协、市中医院还将在部分中小学校设立“百草园”中草药博物馆,以中药材样本实物陈列的形式,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力图从小培养学生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增强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自豪感,使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在下一代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王武 田英 编辑:马瑛)
健康湖北 篇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报告以2010年我校公体2007、2008、2009、2010年四个年级的13868名学生(其中男生4581人、女生9287人)各项体质测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收集本研究报告所所需要的各类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应用Excel2003、SPSS17.0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学生2010年体质健康测试等级情况分析
表1是湖北师范院校2010年学生体质测试总分等级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2010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6.23%,其中良好以上达90.48%,3.77%的不及格学生全部是男生,13.73%的达到优秀水平的全部是女生,这反映了男女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N=13868)
身高体重指标是反映身体形态的重要指标。表2表明, 只有43.11%的学生属于正常体重, 41.1%的学生体重偏轻, 另有7.28%的学生营养不良, 超重、肥胖学生分别为3.55%、4.95%。造成学生体重偏低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就业压力有密切关系。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不久, 就发现最初想象的象牙塔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学分而学习, 为了考各种证书而努力, 为了考研而奋斗, 为了体验生活而四处奔走兼职;繁重的学习之余还得有业余生活, 上网聊天、看电影、游戏是大部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N=13868)
身体机能是体质健康测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试内容以肺活量为主, 通过肺活量体重比来反应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从表3可见, 93.69%的学生肺活量体重等级达标, 其中25.59%的为良好, 36.73%的为优秀。
(N=13868)
2005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表4是2010年我校学生耐力类项目等级统计表,测试项目男生是1000米、女生是800米。数据表明,96.29%的学生达到及格标准,其中43.53%的为良好以上,不及格率仅为3.71%,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N=13868)
表5是我校学生柔韧、力量类项目项目等级统计表。从表5可见, 我校2010年所测13868名学生该项目全部达到优秀等级。说明我校学生柔韧、力量素质发展非常好且水平也非常整齐, 男女生无差异。
(N=13868)
表6是我校学生速度、灵巧类项目等级情况统计表, 测试项目是立定跳远。表中数据表明, 94.68%的学生达到及格标准, 其中67.34%的及格, 25.40%的良好, 仅1.94%的达到优秀。说明我校学生速度、爆发力水平一般。
(N=13868)
3. 结论与建议
3.1 我校2010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6.23%,其中良好以上达90.48%。3.77%的不及格学生全部是男生,13.73%的达到优秀水平的全部是女生,这反映了男女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3.2 体重正常的学生仅占43.11%,41.1%的学生体重偏轻,另有7.28%的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学生分别为3.55%、4.95%。造成学生体重偏低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就业压力有密切关系。
3.3 身体机能上,93.69%的学生肺活量体重等级达标,其中25.59%的为良好,36.73%的为优秀。
健康湖北 篇5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报告——北京、湖北、甘肃》日前在北京发布。据《报告》显示,北京等三地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为8.41%。即每100个15~69岁居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备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0.11%、5.85%和24.27%,其中,基本知识水平低是导致环境与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为了解现阶段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组织领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北京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兰州大学等完成了三省(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从北京、湖北、甘肃3省(市)选取15~69岁常住居民3128人。
从基本理念有关问题回答看,北京三地绝大部分居民已了解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且城乡居民没有明显差异,但普遍对环境与健康之间复杂关系认知不足,如没有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就不会有影响、不存在“零风险”等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仅27.84%、22.01%。另外,居民普遍了解自我防护以及预防的重要性,但自身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进而维护健康的参与意识不强。
从基本知识有关问题回答看,居民对空气、水、辐射、铅污染等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有关科学知识掌握不足,相关问题正确回答率低于30%;居民对雾霾防护、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行为知识掌握仍然相对较低,正确回答率低于30%。其中,城市居民的正确回答率,对雾霾防护和预防铅污染行为知识等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农村居民。
从基本技能有关问题回答看,城乡居民对信息获取渠道上的认知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上看,城乡居民普遍掌握了信息获取、应对突发事件、投诉和维权的简单技能和尝试,但对信息理解的正确回答率,以及具体操作细节,城市居民都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报告》还显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低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居民高度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并具有强烈风险感知,但局限于表面认知,知识储备、理性认识不足,不利于个体保护环境、维护健康行为的养成,既增加个体健康风险进而加重社会疾病负担,也妨碍风险交流。
此外,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任务艰巨。农村、女性、低学历、高年龄段人群素养水平整体较低,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宣教科普投入力度、覆盖率和可及程度等有关,即便是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高学历、低年龄段居民,其基本健康知识也是明显“短板”。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但在重度雾霾时,北京等城市的大街上,依然处处可以看到人们在跳广场舞;在粉尘排放较多的车间里,工人没有戴口罩等防护工具……
《报告》称,基本知识的不足必然影响基本理念的形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提高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营造保护环境、促进健康的社会风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大力推进环境与健康普及传播工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把环境与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引导新闻媒体设立环境与健康有关的科普类专栏、频道等;鼓励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等开展环境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将整体提升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纳入环境保护重要议事日程,把监测和评估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作为“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常规工作,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的素养提升目标和措施。
健康湖北 篇6
《新课程研究》:黄厅长, 我们有幸拜读了您最新出版的教育思想专著《教育, 一切为了孩子》。这本书, 可以说是您20多年来教育工作的智慧结晶。我们特别想知道, 作为分管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的您, 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处理各种公务, 是什么力量吸引着您思考基础教育中深层次的问题?
黄厅长:谢谢你们的关注。从读书到现在, 我一直和教育有缘。出生在教师家庭, 对教育更是有一种特殊感情。在学校工作18年, 从老师到校长, 接触过很多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 他们对教育的关心和理解以及他们对教育的期盼, 让我自然地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教育的问题, 如教育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如何让教育不太难?如何让大家感到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带着这些问题, 阅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 加之我平常比较注重收集些资料, 更喜欢做些思考, 也喜欢写些小文章, 总希望探寻到教育的一些真谛。尽管有些观点可能肤浅, 但都是在教育基层的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
做校长期间, 我参加过多种国内外培训、考察和研修, 虽然对教育的思考有了一些提升, 但更多的还是在从校长、教师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后, 接触面又有所改变, 这时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发生了视角上的变化。如, 经常想到为什么教育改革会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 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每次思考或者与人讨论过后我都思绪万千, 感受颇多。于是, 我经常不由自主地提起笔来写点短文或随笔, 以求寻得一剂良方。
《新课程研究》:在您的这本教育思想专著里面, 既有对宏观层面教育制度设计的思考, 也有对国际教育的比较分析, 更有具体到对“课堂改革与学生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以及健康课堂的实施, 可谓深入浅出、鞭辟入里。那么, 您最想告诉读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是什么?
黄厅长:《教育, 一切为了孩子》这本书说到底还是围绕着探讨教育规律、正确理解教育本质的一些所思所想所感,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甚至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批判的靶子。我总想, 种农田要遵循农事规律, 并靠天气;从事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 同时靠人气。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寻找教育的规律, 是我一生的教育追求, 也是我一生的教育情结和情缘。
《新课程研究》:说到教育规律, 对于您主持的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健康课堂”, 应该说把握住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脉搏”, 为全省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目标。我们想知道提出这一课题的初衷。
黄厅长:提出“健康课堂”这个概念, 是源于姜沛民同志一次提问的启示。2008年8月6日, 他在孝感调研时, 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位教师, 拿着教材、备课本走进教室, 教室里会是什么情景?我们是否清楚教师进去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能不能设计一种流程, 教师进课堂之前就知道教室的情况, 教师出来后不问学生就知道课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要知道, 过程决定结果。健康课堂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预料的。
当前教育的许多突出问题, 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其映射的影子。比如, 教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 教师、学生的眼神都会转向成绩好的学生, 认为他们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而一旦回答不出来,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遭受打击。教师提问很多时候只注重了知识层面的问题的解决, 而很少关注谁能解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心脏, 课堂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败。亚健康状态的课堂不可能成就健康的教育, 病态的课堂背后一定是病态的教育。因此, 解决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 我们需要追根溯源, 高度关注和研究课堂, 从教育、教学本质出发, 认识、研究和构建健康课堂, 用课堂的健康逐步促进和实现教育的健康。
《新课程研究》:在您看来, 什么是健康课堂?
黄厅长:健康课堂是人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一种优质的课堂形态, 它的内涵既包括身体健康, 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 又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健康课堂既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 又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目标导向, 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健康课堂就是教师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类认知的规律和教学规律, 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实施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科学、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研究》:具体来说, 健康课堂有哪些特征?
黄厅长:健康课堂的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健康课堂的方法是科学的。首先,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是科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知的规律以及教学规律, 也就是不能没有取舍、没有选择地盲目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上大包大揽的不良习惯,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智慧地引导学生, 真正“授之以渔”,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幸福和快乐, 收获成长与成功, 得到自由与发展。其次,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是健康课堂的重要特征。健康课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 如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喜好独立探究、勇于质疑问难、敢于向权威和传统挑战、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勇于求异创新、能自觉形成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学习品质等。
健康课堂是人们根据新课程理念而提出的一种优质的课堂形态, 它的内涵既包括身体健康, 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 又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
健康的课堂必须体现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师生是朋友, 课堂是民主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要求, 从智力、性格、兴趣、成就、情感特质等方面, 不断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
2.健康课堂的流程是简洁的。健康课堂的教学流程为“三环节教学”。第一环节为“快乐自学”。自学是健康课堂十分重要的环节。轻松有效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充分的自学为基础, 而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自学则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学生自学指导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与技能。第二环节为“激励导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课堂上,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表达、展示、质疑、合作探究,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三环节为“轻松练测”。练习、检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精心设计或选择练测内容, 是健康课堂的基本要求。练测内容不能有偏题、怪题、废题, 要少而精, 练非练不可的内容, 测非测不可的知识点与能力。
3.健康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健康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 是教师激情四射的课堂, 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快乐学习源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健康课堂的关键任务。健康课堂要求教师以自己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 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学活动; (2) 让学生自己出练习题、检测试卷, 进行练习和考试;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激励评价, 如积分评价、口头赞美、具有夸张意味的荣誉性称号、实物奖励等; (4) 利用网络、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请相关的社会学者、贤达等进课堂为学生上课, 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健康课堂的负担是适中的。健康课堂追求“减负增效”。负担适中的健康课堂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第一, 一堂课给学生呈现的知识分量要不多不少, 内容不偏不怪, 深度与广度适当;第二, 不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第二, 作业最好能在课堂内完成, 统一的课外作业尽量少布置, 即使布置也应有层次性和选择性, 既可以让优秀的学生超前发展, 也可以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确保学生不产生压抑、烦躁、苦恼等消极情绪;第四, 检测考试要适度, 健康课堂必须改变过度频繁检测考试的做法, 既要发挥检测考试的诊断功能, 也要发挥检测考试的激励功能, 让检测考试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5.健康课堂的环境是生态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健康课堂的重要特征。健康的课堂必须体现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师生是朋友, 课堂是民主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要求, 从智力、性格、兴趣、成就、情感特质等方面, 不断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 引导每一个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 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保持并增进学习兴趣的同时谋求充分、自由、全面的自我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育要尊重、唤醒、服务学生的理念, 揭示了人性化和生命化的课堂意义, 提升了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2) 课堂的文化环境是阳光的。如标语、口号、教学辅助资料等都应具有阳光的文化特质。 (3) 课堂合作的氛围是积极的。生生之间亲密合作是健康课堂的又一特征。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群体的差异构成了学习的磁场, 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智慧互启、真诚交流、资源共享均称为班级学习的独特资源。 (4) 课堂的整体情绪是快乐的。保持课堂积极向上的氛围, 能最大限度地张扬教师的风格, 发挥学生的学力,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更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
6.健康课堂的价值是实用的。健康课堂的核心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明确的价值取向, 凸显了健康课堂务实的教学理念。健康课堂应该具有高效性, 如果一堂课教师教得很生动, 却没有任何效率, 那么这堂课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说健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健康课堂的实效性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高,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二是课堂效益最大化, 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即课堂满意度高, 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过程与结果完美结合。
《新课程研究》:在了解到健康课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后,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进行健康课堂研究呢?
黄厅长: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正是我想重点讲的内容。我认为健康课堂研究应该是“三有”研究:有意义的研究、有序的研究和有成效的研究。
对健康课堂的研究首先要着力于对人的研究。这里的人包括两类, 一类是教师, 一类是学生。比如, 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教好, 而有的教师却教不好。我国外交部一位工作人员在地方挂职, 在参观学校时提出, “教师教授知识很重要, 但教师的性格和希望艺术更重要”。如果教师的性格孤僻古怪,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紧张。如果条件允许, 应尽量让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接受不同教师的教育, 从而让学生从不同教师的优秀品质中吸收养分。其次, 要着重对健康课堂核心概念的研究, 健康课堂是科学课堂模式的总和, 要允许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健康课堂模式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健康课堂是一个系统, 它包括教师、学生、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构成课堂的各种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应该是健康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和环境中也应是健康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 在这个课堂里都是快乐的, 而快乐的学生并非只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就好比我们在教室里放了很多盆景, 有灌木、乔木、草本植物, 要让所有的植物都能健康成长一样。目前的课堂中是有矛盾的, 如升学率和学生快乐之间的矛盾, 家长希望孩子考高分, 学校希望有高升学率, 而学生本身却希望能快乐的学习。健康课堂就是要在不回避怎样取得高升学率的情况下, 让学生更快乐, 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在研究健康课堂的过程中, 首先要把元概念搞清楚, 即健康课堂的定义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它的要素有哪些?要素和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健康课堂有两个关键点, 即教师和学生。现在的一些教师, 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 拿到教材、教案、课程标准就走进了课堂。有的地方在选拔教师时并不严格, 教师正式上岗前, 都没有听过课, 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比如, 一名教师在当教师之前是学数学的, 是不是他数学学得好就能教得好呢?不一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岗前进行培训, 学习怎么教学, 怎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研究健康课堂应具备研究意识。研究意识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问题意识。“健康”和“不健康”是相对的两个概念, 让学生乐学首先需要考虑他为什么厌学。还有, 教师花了很多工夫, 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 为什么学不好?其次是本土意识。一个地方的文化决定着社会怎样看待教育。比如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但到底怎么尊师, 怎么重教?要立足于地方文化来研究课堂教学, 研究健康课堂。再次是规律意识。就像人的成长一样, 由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人是有规律的。教育从古代到现在, 发展了2000多年, 也是有规律的。对健康课堂的探究不是一种偶然的探究, 应该是研究它产生的必然过程。最后是创新意识。健康课堂的课题研究不是从没有人研究过的, 实际情况是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研究得比较宽、比较深, 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提出的健康课堂应该与之有别, 在某些方面更加有效, 认同度更高, 既有本土性, 也有普适性。
健康课堂是一个系统, 它包括教师、学生、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管理、评价等构成课堂的各种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应该是健康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和环境中也应是健康的。
健康课堂的研究会出现很多阶段性成果来帮助所有教师和学校, 让这些教师和学校共同分享。健康课堂的研究一定要扎根一线, 这样才能找到很好的有代表性的样本。
健康课堂的理论应该也是一样的, 但实践操作的模式应该各有特色, 进行教育研究时应该解放思想。什么叫创新?正确地、成功地使用好新思想, 就叫创新。什么叫科学?就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知识, 如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沸腾。什么叫学科?就是对科学知识进行加工, 用来进行教育的知识体系, 如物理中水的问题、力的问题等, 原来是分散的, 整合在一起就是物理学科。
研究健康课堂更需要健康的心态。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已呈如火如荼之势, 也涌现出许多典型。比如20世纪90年代湖南汨罗的素质教育、安徽铜陵的无差别教育, 还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及其他一些教学模式。有的经久不衰, 有的昙花一现。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 不能带有功利的目的和色彩, 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正如将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进行比较, 流行歌曲流行一段时间就过去了, 而经典歌曲任何时候听都是一种享受。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首歌叫《流浪歌》, 当时满大街的人都在唱, 但是现在还有几个人唱呢?而《天路》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 听起来依然令人震撼, 这就是经典。有人开玩笑地说:“好的东西叫作品, 不好的东西叫作业;唱得好叫歌唱, 唱得不好叫唱歌。”教育研究不应该是玩概念。“健康”到底指什么, “健康课堂”到底指什么, 这需要做内涵研究, 做模式的研究, 最终要考虑学生是否受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是否健康和快乐。而教师不仅思考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 关键还要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得怎么样。角度不同, 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例如, 荆州市北门中学的生源一般, 学校推行课堂改革后, 教室里桌椅按小组摆放, 学生通过独学、互学、群学, 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 体现出课堂以人为本的精神。枝江一中的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自学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些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有效解决了学习问题, 课堂是高效的、健康的。
因此, 研究健康课堂要静下心来, 要有耐心, 不要想今天参与、明天就出成果。健康课堂的研究会出现很多阶段性成果来帮助所有教师和学校, 让这些教师和学校共同分享。健康课堂的研究一定要扎根一线, 这样才能找到很好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当然, 样本要能代表常态性的课堂, 而不要刻意打造。
围绕“健康课堂”的课题, 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了专家研讨会, 在各学校申报子课题之前, 把健康课堂的内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健康课堂的定义、内涵。专家们还指导参与学校怎样研究, 目标指向比较单一。学校要做的主要是按照专家设置的模式和操作流程进行落实, 在落实中进行创新。
健康湖北 篇7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并逐步摆脱贫困, 农村健康教育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拥有七亿多农民的大国, 农民健康和农村卫生工作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败,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4]。为此, 中共中央将“三农”问题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200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推进亿万农民的健康促进行动[5], 关心农村居民的生命质量, 以人为核心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发展[3]。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中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庞大群体, 其健康教育现状更是不容忽视[6]。该文以仙桃市农村居民为例, 开展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旨在增强农村居民健康意识, 推进农村居民生活健康和谐发展, 完善农村健康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湖北省仙桃市农村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仙桃市中老年农村居民115人 (45岁以上) 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该课题通过对付仙桃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农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情况、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等情况进行调查, 对仙桃市农村健康教育机构组成情况、人员配备情况及农村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1.2.2 访谈法
就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优势和困难、适合农村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农村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态度等问题访问有关专家、领导和村民。
1.3 文献资料法
在进行该研究之前,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网站, 查阅了大量与该论文相关的文献并对其。
1.4 数理统计法
研究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存储、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
该次共调查对仙桃市农村居民115人, 共发放115份调查问卷, 回收115份, 剔除2份无效问卷, 问卷有效率为98.26%。调查中男性60人, 占53.1%;女性53人, 占46.9%。年龄:最小为45岁, 最大为81岁, 61岁以下的有80人, 占87%;61岁以上的有60人, 占61.7%。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学历有80人, 占70.8%;高中以上有33人, 占28.2%。 (如表1)
2.2农村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的认识与态度
该次调查的农村居民平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43.9%, 在调查的相关行为中, 形成率最高的是“洗手有助于防范流行性感冒”“正常血压值”“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咳血等症状的处理方式”“成年人腋下体温正常值”, 分别为86.7%、72.6%、66.4%、61.1%。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是能够对“健康”概念有正确的理解、“肺结核病人可享受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分别为3.5%、11.5% (见表2) 。
通过调查结果反映出, 该市农村居民对于常见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有一定认识, 能够正确对待常见病症, 对“流行性感冒”“血压”“体温”等基本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调查结果也同时反映出, 当地农村居民对于健康知识的认识大多停留于常见病症上, 对于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等病症的健康知识了解较少。
2 . 3 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戒烟的正确认识、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个人毛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成年男性的正常饮酒量、饮用受污染的水对健康不好、食用碘盐、交通安全、保质期的正确认识、家用菜板生熟分开, 在调查的这是个日常生活健康相关行为中, 形成率最高的是“使用个人毛巾”“保质期的正确认识”“交通驾驶安全”, 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8.8%、78.8%、77.9%。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的是“戒烟的正确认识”“引用受污染的水对健康不好”, 分别为1.8%、0。
日常的生活行为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体质健康状况。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受限, 水源、食品安全、饮食卫生等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行为常常受到大多农村居民的忽视, 也成为影响农村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7]。
2 . 4 农村居民健康技能知识
关于拨打紧急医疗救助电话的问题有90人回答正确, 其中4份此题没有回答, 回答错误的有19人, 占剩下问卷量的17.5%。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分, 此题缺失6份回答, 有效问卷量107份, 其中回答正确10人, 占剩余总问卷量的9.3%, 回答错误的有97人, 占剩余问卷量的90.7%。关于火灾的正确逃生方法, 回答正确的有35人, 占113人的31%, 其中回答错误 (只答对了一、两点) 有73人, 其中不知道此题答案的有4人。对于正确测量体温计方法, 其中78人知道如何正常测量, 不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有30人, 缺失答案5人。
调查结果反映出仙桃市农村居民在健康技能知识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医疗药品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存在明显的盲区, 较少农村居民能够正确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当地卫生部门仍需加强对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 提高基本健康技能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 随着仙桃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起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为积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政策保障。居民在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上有正确的认识及态度, 这说明该地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及卫生医疗制度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从总体上而言, 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
3.1.2 传染病预防及大病医疗工作力度应加大
调查结果表明, 农村居民对严重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置认识薄弱, 这些提示我们体质健康监测人员和健康教育研究人员应加强对农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积极主动的开展医疗卫生宣传力度, 减少农村四害威胁, 预防和消除潜在的传染源。
3.1.3 健康教育的手段需多元化、内容缺少针对性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式较为单一, 在调查走访当中发现, 大多数村落的卫生宣传通过卫生服务站的布告栏或者村委会的相关通告等, 形式较为单一。农民获得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资料、医生口头传播, 最喜欢的传播途径也是这四个, 可见大众传播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 丰富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宣传手段, 多元化、多样化的提高居民健康教育水平对于开展农村医疗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慢性病、传染病等开始明显增加, 在日常的健康教育宣传中, 除了以个人卫生习惯、消化道传染病、地方病、营养、妇幼保健等以外, 例如:艾滋病、性病、生殖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也应提上日程, 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开展农村疾病健康宣传。
3.2 建议
3.2.1 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 切实抓好农村健康教育
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健康教育问题的认知程度。针对调查城市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应加大对仙桃市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投入, 积极鼓励农村居民接受高等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 通过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渐提高农村中老年居民的自我预防、自我保健、自我教育的行为与一时。
政府主导是健康教育最根本的保证和决定性因素。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 只有通过社会措施和保健措施才能履行其职责。仙桃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应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现今农村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 摆正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个农村发展中的位置, 予以高度重视, 才能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领导, 有利于推动卫生体制的改革, 有利于将卫生发展纳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改变目前农村健康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
3.2.2 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宣传, 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网络
从传统的针对农村常见病的宣传转入加强对农村重型传染病的预防与宣传。国外已有研究发现,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高于健康老年人群[8], 慢性病及传染病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问题息息相关。通过该次调查发现, 仙桃市胡场镇的部分农村居民对于常见流行病的预防与处理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和行为意识, 但在严重性的传染病 (如:鼠疫、结核病、艾滋病等) 的预防上意识模糊、缺少相关的知识普及, 然而从社会层面上而言, 严重性传染病的影响面和危害幅度更为重大。因此, 转变常规健康卫生宣传, 针对性的开展医疗卫生及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对于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水平尤为重要。
逐步建立并且逐步健全农村县、乡 (镇) 、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县级应当有健康教育机构, 乡 (镇) 应当有教育专职或固定的兼职人员, 村要有健康教育工作责任人, 卫生、宣传、教育、农业、妇联、环境保护等部门都应当有明确的健康教育人员。要对各级健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使他们的能力水平能够适应所承担职责的需要。
3.2.3 加强基层卫生医疗工作者的专业化培训
基层卫生医疗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影响着当地农村居民就医就诊、知病应诊的行为态度。定期开展对基层的职业培训 (农村卫生院) 与服务, 将“医疗下乡”“卫生下乡”“健康下乡”[9]作为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现状的重要策略, 由省、市疾病控制中心、医疗保健单位挑选医学专家成立农村健康教育演讲团, 负责对农村居民进行能让他们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讲座, 对乡镇防保人员严格的进行重点传染病、慢性疾病防治、演讲技巧等内容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乡镇防保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3.2.4 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形式要多样化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充分动员社会和群众参与, 运用农村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和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健康知识培训, 引导农村学生从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 着力倡导生活行为方式, 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摘要:为了较全面了解湖北省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素养、健康知晓、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等情况,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该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仙桃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率较低;农村中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较大;农村中老年居民健康技能掌握与运用较差。
关键词:农村居民,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赵斌,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医院, 2005 (1) :3-11.
[3]卫生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N].人民日报, 2013-02-08.
[4]杜维婧, 王萍.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7) :236-537.
[5]张里程, 汪宏, 王禄生.我国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3) :8.
[6]董冬.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之友, 2007 (11) :73-74.
[7]黄汉先, 温素琴, 吴爱玲.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32) :175.
[8]张丽.山东三县农村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014.
健康湖北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三峡库区宜昌段人群健康监测点。按照国务院三峡办项目合同要求,宜昌段有峡口镇、郭家坝镇和沙镇溪镇3个监测点,监测人口10万人左右,监测区总面积约592 km2。
1.2 方法
按照《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方案》,自1996年起长期连续和系统收集包括基础资料、卫生资源、出生死亡资料、疾病监测资料、媒介生物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人口构成
2004—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人口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的93 528人,最高为2004年的96 625人,平均人口数为96 295人。监测点男性人口数构成比大于女性,其中男女构成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为1.045∶1;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为1.020∶1(表1、表2)。
人
2.2 卫生资源
2004—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年平均卫生机构数为87个,其中2004年最多为105个,2006年最少为73个;年平均各级各类卫生人员数328人,最多为2006年的340人,最少为2007年的3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3.28人;医疗机构病床均数为105张,其中2004年最高为128张,2008年最低,为60张;年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为1.12张(表3)。
2.3 人口出生和死亡
2004—2008年监测点共出生2 846人,其中,男性1 467人,女性1 379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年平均出生率为5.91‰。2004—2008年监测点共计死亡3 066人,其中男性1 757人,女性1 309人,年平均死亡率为6.37‰(表4)。
2.4 婴儿死亡与期望寿命
2004—2008年监测点共有27例婴儿死亡,年平均婴儿死亡率为9.49‰。婴儿死亡率呈波形下降,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的16.78‰,最低的年份为2008年的4.68‰。人群期望寿命最高年份为2006年的83.53岁,最低年份为2005年的78.11岁(表5)。
2.5 死因分析
按ICD—10疾病分类标准,2004—2008年期间,每年前5位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245.95/10万)、肿瘤(102.04/10万)、呼吸系统疾病(80.91/10万)、损伤及中毒(26.41/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93/10万)(表6)。每年循环系统疾病均列第一位,且历年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肿瘤、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每年均列第2、第3和第4位,其中呼吸系统疾病除2005年外,每年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构成三峡库区宜昌段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占居民全部死亡率的86.79%(表6、图1)。
2.6 传染病监测
2.6.1 报告病种及发病率。
2004—2008年各监测点共报告传染病1 925例,累积总发病率为402.98/10万,其中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10种(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及HIV携带者、钩端螺旋体、淋病、梅毒、麻疹、狂犬病、疟疾和肺结核),发病1 4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9.31/10万;丙类传染病5种(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出血性结膜炎和感染性腹泻),发病512例,年平发病率为103.64/10万。居前5位乙类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194.77/10万),病毒性肝炎(90.87/10万),痢疾(9.14/10万),淋病(2.25/10万),麻疹(1.03/10万),这5种传染病是影响该地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表7)。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年肺结核发病率比2004年增高1倍多;病毒性肝炎有波动上升趋势;性病、淋病呈下降趋势,其余病种无较大变化。丙类传染病中感染性腹泻呈上升趋势;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波动较大,其他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均较平缓。
2.6.2 总体发病情况。
在2004—2008年报告的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居首位。其次是血源性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图2)。
2.6.3 时间分布。
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月发病率曲线中出现小锯齿状波动,无明显高峰月份,无大的暴发疫情出现。丙类传染病以9月份发病偏高,主要与2007年秭归县周期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有关(图3)。
2.6.4 人群分布。
(1)性别分布。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男性发病1 019例,死亡1例;女性发病394例,死亡0例;男女发病性别比平均为2.58∶1;丙类传染病男性发病271例;女性发病241例;男女发病性别比平均为1.24∶1(表8)。(2)年龄分布。2004—2008乙类传染病无明显发病高峰年龄组,丙类传染病的高发年龄组为1~15岁年龄段(图4)。(3)职业分布。2004—2008年乙类传染病中农民、学生和工人居前3位,丙类传染病以中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前3位。2004—2008年宜昌市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都呈升高趋势。其中农民的发病数呈逐年增高趋势,散居儿童发病数也呈增高趋势。
1/10万
2.7 地方病监测
2.7.1 甲状腺肿大率和碘盐食用率。
在监测区开展碘盐和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监测。2004—2008年地方性甲状腺肿肿大率呈下降趋势,最高的年份为2005年的5.38%,最低的年份为2006年的1.71%;碘盐检测合格率最高为2007年的98.13%,最低为2006年的92.16%(表9)。提示今后要继续加强食用盐的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碘盐销售力度,控制非碘盐与不合格碘盐流入市场,同时还应持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库区人群碘缺乏病的发生。
3 讨论
3.1 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人群健康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宜昌段人口出生率为5.91‰,死亡率为6.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6‰。分析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深入人心,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或负水平。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是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期望寿命在78.44~83.53岁之间波动,比同期2008年宜昌市人均期望寿命75.3岁要高,分析原因为三峡库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无人为污染,所以,预期期望寿命逐年增高,2008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0.83%,提示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3.2 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医疗卫生条件的变化
2008年与2004年相比卫生机构数减少了31个,但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数变化不大,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数减少了0.64张。分析原因可能与2003年非典后卫生机构体制改革有关[3]。
3.3 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2004—2008年期间居民死亡率维持在5.58‰~7.11‰之间,死亡原因顺位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等,这5种死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86.79%。其中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占首位,并且呈上升的趋势,分析认为,循环系统疾病是影响居民死亡率的主要疾病,其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多数,有从老年组向低年龄组发展的趋势[4];肿瘤在居民死亡原因中排第二位,并且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分析主要为吸烟、饮食、大气环境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原因[5],恶性肿瘤中肺癌居首位,可能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使烟草消费和烟民的增加,吸烟和被动吸烟机会加大;另一方面汽车的增加,使尾气排放增加,造成了大气污染。因此,要加强以上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策研究[3]。
3.4 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
在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居民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居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与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6]有关;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第二位,也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有:(1)与2003年非典后国家加大了对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力度,并于2004年实行了网络直报,各监测点传染病报告率增加有关。(2)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增加较多,可能与诊疗部门判别标准变化、管理部门的指标要求和重复报告等有关,例如:乙肝,有血清学阳性但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报告;“卫十项目”管理要求肺结核“菌阳”指标要提高等。(3)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容易漏报或虚报,其病例增加与对各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的监督力度加大有关。肠道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和伤寒及副伤寒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宜昌市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一致。因此,对库区卫生防病工作绝不能松懈,要时刻提防随着蓄水后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新变化,加强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疾病变化规律[7]。
3.5 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地方病监测情况
地方病监测主要为地甲病,2004—2008年期间,甲状腺肿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碘盐的合格率在93.33%~98.13%之间波动[8]。提示今后要继续加强食用盐的加工和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碘盐销售力度,控制非碘盐与不合格碘盐流入市场,同时还应持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库区人群碘缺乏病的发生[9]。
通过收集三峡库区宜昌段2004—2008年的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库区宜昌段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今后应继续关注疾病发病趋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黄真理.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与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2):101-108.
[2]张静,毛德强,贺圆圆,等.三峡库区蓄水一年后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3):140-144.
[3]汪新丽,王伟军,吴国辉,等.三峡库区重庆段1997—2002年人群健康监测报告[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4):286-288.
[4]周会林,董学平,林静芳,等.2000年三峡工程宜昌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2001,17(16):471-472.
[5]刘金纪,殷凯,黎明强,等.居民死亡分析与我国慢病防治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518-519.
[6]毛德强,汪新丽,陈亚林,等.三峡库区重庆段蓄水前后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89-1390.
[7]汪洋,龙倩,李颖,等.三峡库区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预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156-157.
[8]潘会明,余枫华.三峡工程宜昌库区二期蓄水水库卫生清理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控制,2006(5):71-72.
健康湖北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质健康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参考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科学方法,及我校体质健康测试资料,这些文献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3份,男生213人,女生200人,男女比例接近1:1。
1.2.3 访谈法
通过对我校部分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听取他们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取的文献资料及统计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归纳、类比等方法,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校为了实现二次崛起,正在践行“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2年基础,1年专业,1年实习),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做准备。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调查将有利于我校对学生身体状况及课余时间安排的了解,为课程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等提供客观依据。
2.1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现状分析
表1是我校2009、2010级7793名学生体能测试成绩,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北文理学院的女生体质健康总评成绩要普遍的好于男生,及格及以上都接近90%,而男生不及格人数偏多,及格及以上只能达到70%左右。从我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中可以看出,身体形态(身高、体重)男女生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但男生的肥胖率和超重明显高于女生。立定跳远中女生不及格人数多,而在台阶试验中男生的不及格人数多。
调查显示,大部分没能达到及格的学生,都是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和自身因素造成的。其男生主要是熬夜上网、吸烟等不良习惯;女生主要是饮食不科学,追求体型完美和运动频率少等对体质健康影响上认识不足,其中共同的特性就是没能克服自身的懒惰性,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呆在寝室或者网吧等。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各项要求都降低。不喜欢体育,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为了比赛,忽略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益处,还停留在竞技体育思想上。学校受竞技体育的影响,普片重视智育,对体育不够重视,忽视体育锻炼,造成不少学生只埋头读书,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重视,造成学生缺乏锻炼与健康意识淡薄的情况。
由于我校体育课程只开设2年,大一、大二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及体育选修课。除体育课外大部分学生很少安排体育锻炼,没有课后锻炼的意识,不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导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在上课时纪律性差,积极性差,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建立以班干部为骨干,到最后积极性提高,整体成绩有所提高。长跑是学生最怕的体育项目,每年的体育考试总有大部分同学不及格,怕苦、怕累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心疼从而造成对体育运动不积极。现在学生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表演项目的热情高,田径和足球等项目则无人或少人参与,学生主要喜欢时尚性的运动,而枯燥需要毅力的耐力项目参与热情低,使每年的耐力考试,近两成的学生感觉非常吃力或者不及格。
2.2 影响湖北文理学院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因素分析
2.2.1 学生锻炼的原因
表2显示学生选择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身健体。二是娱乐消费与寻求次激,三是为了体育考试。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注重个性的培养,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体育生活模式,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层次已经上升,这些积极,健康的原因,会引领大学生在强生健体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能通过体育考试而锻炼。
2.2.2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从表3中得出影响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点重要原因:一是没场地、器材、二是没有伙伴、三是没时间。分析得出影响我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和没伙伴及没时间,由于我校近两年的扩招使得场地建设显得有些滞后,不过三期工程竣工在即,到时场地问题将迎刃而解,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锻炼的意识,所以使大部分学生没有一起锻炼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的时间都花在了上网、谈恋爱,上课及参加学校活动上,只要加强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这样那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不仅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良好基础,还可以带动身边同学,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优良的体育竞技作风有着重要意义。
表4中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在“从不”及“偶尔”参加上大约占到一半左右,可以分析得到我校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人数不够,而那些“偶尔”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完全可以将他们引入到正确的体育运动轨迹。
2.3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生活作息习惯分析
2.3.1 饮食规律性分析
表5中显示,我校大部分学生的饮食习惯良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研究表明我校学生对饮食搭配合理上,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有科学的搭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已经逐步下降(某些贫困生学生仍可能营养不良)。其中存在高脂、高糖饮食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和脂代谢紊乱,导致肥胖几率增加,高盐饮食则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2.3.2 休息状况分析
表6中,约80%的学生每天睡眠6—8h及以上,说明我校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大学生睡眠时间充足的主要原因:大学阶段没有中小学式的学习压力:大学生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11点熄灯),可以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2.3.3 上网状况分析
表7中,多数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安排比较不合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者进行网络游戏,这样影响会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免疫力下降、心里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所以这点,学校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严格控制上网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各类活动及加强身体锻炼,充实学习生活。
本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在吸烟、饮酒方面,做得还是相当的不错,认识到烟、酒对身体的危害性。其中吸烟的控制比饮酒要好。吸烟被认为是目前最主要的可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因素之一,虽然因烟草而导致疾病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但吸烟通常开始于青年时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全国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男
生体质普遍低于女生,女生体质及格率能够达到90%,而男生只能达到70%。
3.1.2 我校近两年来的扩招使体育场地硬件设施没能及时
的跟上学生人数增加的速度,使运动场地紧张,致使大部分学生想运动而没有地方。使一部分同学呆在寝室或者网吧上网,而每年学校组织的体育赛事中,也只是那些爱运动的同学参加,没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俱乐部流于形式。
3.1.3 大学生在饮食、休息方面的安排还比较合理,尽量避
免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但在上网时间的分配上不太科学,仍有部分同学上网时间过长,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静坐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2 建议
3.2.1 学校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大
学生强化体育意识,不断吸收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2.2 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宣传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国家经济
发展、国防建设、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2.3 通过选修《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的理论课程,加强对
合理膳食结构与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认识,激发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2.4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完善体育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
身卡制度,在运动场馆等地方以打卡的方式促进学生锻炼,对学生参加运动及时间的监控,增加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S
参考文献
[1]王利森.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7,28(3):60-64.
[2]王晓红.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2):6-8.
[3]薛海红.高等学校有效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0(81):652-655.
[4]宋振桥,张剑珍,陈海啸,等.大学生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1):65-69.
[5]常德胜.浙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92-95.
健康湖北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湖北省游跳中心备战十二运会运动员63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建档, 基本情况见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医学检查法
健康检查包括既往病史、形体测量、医务监督检查、运动创伤检查、血、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对每名对象调查既往史, 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 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运动医学》[1]。既往病史分为一般病史、运动史、月经情况 (女生填报) , 形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骨密度、肺活量等指标, 医务监督检查采用彩超及心电图对心脏、甲状腺、淋巴结、胸、腹、肝、胆、脾、肾进行检查, 运动创伤检查由医生采取问诊和触诊, 对脊柱及骨盆、上肢、下肢、皮肤外观进行检查诊断。
1.2.2 生化检测法
晨起安静状态下7点检测血常规、尿十项、采静脉血测血糖 (Glu) 、甘油三酯 (TG) 、胆固醇 (Chol) 、谷丙酰胺转氨酶 (ALT) 、乙肝两对半检查 (HBV) 等生化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运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体检情况
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和医务监督检查, 测量结果见表2所示。
血液生化检查显示基本正常, 结果见表3所示。HBV检测均为正常, 其中有74.6%有抗体。尿10项检查中尿蛋白阳性检出率49.2%, 尿酮体阳性检出率7.9%, 其余指标正常。
2.2 运动损伤调查情况
运动创伤检查伤病主要特点为慢性伤、劳损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游泳93.75%、跳水81.25%、现代5项80%、花样游泳58.3%。
2.2.1 运动损伤类型
最常见的是关节损伤、软骨病, 其次是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末端病, 项目的损伤类型分布见表4所示。
2.2.2 运动损伤部位及损伤率
对运动损伤部位构成进行分析, 腰椎损伤有33例, 上肢损伤有15例, 其中肩伤9例, 腕伤6例;下肢损伤有29例, 其中膝关节26例, 踝关节3例。不同项目的损伤部位见表所示。
2.3 伤病治疗情况
备战期间针对运动员伤病治疗: (1) 腰肌劳损, 椎间盘膨出, 采用温热式低周波, 干扰电治疗; (2) 腰三综合症, 采用针灸、按摩、微波治疗; (3) 双肩劳损, 采用超短波治疗; (4) 踝韧带劳损采用热敷、超声波、神经肌肉电刺激;左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采用红外线; (5) 腕关节韧带损伤, 采用微波治疗。共治疗游泳52人次, 现代五项14人次, 跳水7人次, 花样7人次, 蹼泳3人次, 合计83人次。
3 讨论与分析
运动员的健康管理与其他群体不同, 一是健康体检;二是运动员伤病的检查与评估;三是健康干预措施[8]。
3.1 运动员健康体检分析
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项目运动员发育正常, 骨密度检查骨强度指数全部正常。女队员中40人有初潮, 平均初潮年龄为 (13.3±1.2) 岁。表3显示备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基本正常, 心脏彩超及心电等医学检查脏器功能正常。
3.2 不同运动项目伤病特点
国内的许多伤病调查研究表明损伤部位与项目技术特征相符, 但也反映了技术动作薄弱环节[3,4]。刘明辉调查1999年优秀游泳运动员肩伤多为蛙泳、仰泳、蝶泳;腰伤主要发生在蝶泳;而膝部损伤则较少, 多见于蛙泳[6]。方银调查2010—2011年78名国家游泳集训女子运动员易损伤部位前3是肩部、腰背部、膝部。自由泳运动员肩颈损伤人数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蛙泳运动员膝部损伤人数高于肩颈部;而蝶泳运动员是腰背部损伤人数高于其他泳姿[5]。
从表2, 表3统计看出, 备战十二运会的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以腰为主, 膝关节次之, 然后是肩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膝关节软骨病、肩峰下滑囊炎、腰肌劳损、腕关节劳损。该省游泳运动员的腰伤居多, 尤其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表现为慢性软组织疼痛, 是积累性损伤引起的急慢性肌筋膜腰痛。游泳专项技术动作需要腰背发力向前, 翻转时要抱腿转身, 第三腰椎横突长期受到反复牵拉而引起的积累性损伤, 因此, 在训练中应加强腰部的力量训练。
该研究中跳水运动员主要损伤腰部和膝部, 包括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双膝膑尖劳损, 膝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右侧颈椎劳损等。国外研究也表明跳水损伤多发在腰、腿、手腕、眼等部位[4]。国内研究指出慢性损伤发病率较高, 腰背损伤居多, 与跳水运动员腰部、下肢、上肢长期承受较大负荷有关[2]。跳水是高难美项目, 动作难度的提升, 不断地重复练习前后抱膝、屈体、转体、翻腾等成套动作, 迫使腰椎处于较高负荷, 长时间积累就会引发过度使用损伤, 使得腰部的组织结构和机能发生退变。
国外研究表明花样游泳损伤常见于肘部和腕部[4], 该研究花样游泳损伤集中在腰椎和膝关节, 花样游泳的动作在水中除了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还需要更好的腰部肌肉力量, 现代五项运动膝关节损伤突出, 因此, 在训练和比赛期间, 因加强对队员的技术指导和训练监控。
3.3 针对评估结果的干预措施
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 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 对运动员训练、赛前赛后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做出科学化指导意见。
(1) 有伤病的运动员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治疗与康复。在备战期间, 建议教练和运动员做好训练计划, 强调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不同项目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体能训练, 重点加强腰腹部、膝部、踝部以及薄弱部位的肌肉力量与功能性训练, 增强关节稳定度。做好主动放松活动促进机体超量恢复。
游泳项目除了上身力量训练还要加强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5,6], 而跳水由于技术动作要求的慢性劳损要做好运动防护和动作标准化, 不能扭曲或是肌肉代偿发力增加损伤风险[7]。现代五项队员在骑马和跑连射的训练中要做好膝关节防护。
(2) 对于潜在伤病、慢性伤病的运动员, 加强伤病预防, 备战期间监控生化指标变化, 系统监控训练效果。队医应检查训练场地的安全保护设施。
(3) 对于健康的运动员则强化饮食、训练等健康予以保持。
4 结语
湖北省对备战运动员构建健康管理体系, 包括采取建立运动员健康档案, 对运动员的机能和伤病监控, 对运动员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 针对评估结果实施干预手段共4个部分, 将运动训练、科技监控、伤病防治有效结合利用, 在十二运会期间游跳项目共获得了2金1银1铜的好成绩。目前构建的健康管理体系还缺乏运动员的心理评估和运动损伤的心理干预, 将在今后发展中逐步完善, 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 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避免伤病, 促进竞技体育的长效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27-921.
[2]魏东凌, 周琳, 李凤莲.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 33 (1) :67-70.
[3]朱章标, 鹿红宁, 张方同.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原因及防治[J].中国体育科技, 2014, 50 (1) :43-47.
[4]郭隆珠, 郝红忠.四个水上奥运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70-72.
[5]方银.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损伤致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48 (2) :79-82.
[6]刘明辉.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 20 (2) :210-212.
[7]周林芝, 李凤莲, 郭金龙, 等.跳水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与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9, 28 (2) :181-182.
上一篇: 奥运男篮(精选十篇)
下一篇:儿童风疹(精选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