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共8篇)

文/ 星启 时间:

篇1:一次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法教具准备弹簧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简单复习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

,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演示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现象,提出问题:在弹簧长度发生变化过程中,弹簧的长度是哪个变量的函数?为什么? 3、汽车匀速行驶途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与什么有关系?这其中有函数吗?二、新课学习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157页上面两个题目,使学生在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讨论:刚才写出的两个关系式y=3+0.5x、y=100-0.18x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①左边都是因变量,右边都是含自变量的代数式;②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次数都是1;③从形式上看,形式都为y=kx+b,K,b为常数。

问:从自变量的次数上看,这样的函数大家认为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一次函数y=kx+b中,k可以为0吗?b可以为0吗?引导学生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并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用集合的方法比较):一次函包括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3、例题学习

例题1是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直接进行口答。

例题2是培养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简单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三问严格地讲应先判断出工资的范围是800

三、随堂练习

1、找出下面的一次函数,并指出其中K、b的值。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

A、y= +x B、y=-0.8x C、y=0.3+2x2 D、y=6-

2、已知函数y=(m+1)x+(m2-1),当m ,y是x的一次函数;当m ,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四、拓展应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井岗山体验革命历史。出行方面准备从甲、乙两家旅行社中选择一家代办,已知两家旅行社报价相同,都是每人200元。不过,甲旅行社开出的团体(15人以上)优惠办法是返还现金500元作为门票费,乙旅行社的团体优惠是,所有人员费用均打9折。设学生人数为x人,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y甲、y乙,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两家旅行社收费y(元)与学生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该关系式是什么函数?(y甲=200x-500,y乙=180x)(2)如果学生为20人,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收费。到哪家合算?(y甲=200×20-500=3500(元);y乙=180×20=3600(元);y甲< y乙,所以到甲旅行社合算。)(3)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乙旅行社?(依题意得, y甲- y乙>0,即(200x-500) -180x>0,解不等式得,x>25,所以当学生多于25人时,到乙旅行社合算。)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六、作业读一读:中国古代漏刻必做题:161页习题6.2第1、2、3题选做题:161页试一试

篇2:一次函数教案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篇3:一次函数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去经历、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学生的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1、由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能接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结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学生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2、根据学生抽象归纳能力较差,学习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有难度。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图象变化特征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其规律。

3、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而互动式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吗?

生1:函数的解析式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整式表示的,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一次函数。

生2:一次函数通常可以表示为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k≠0。

生3: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归纳——问题升华:

1、师:问(1)你们知道一次函数是什么形状吗?(4分钟)

生:不知道。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出示幻灯片)

用描点法作出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

(1)y=0.5x(2)y=0.5x+2

(3)y=3x(4)y=3x+2

师:(为了节约时间)要求:用描点法时,最少5个点;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分配,每人画一个图象。画完后,小组订正,看是否画的正确?

然后讨论解决问题(1):观察你和你的同伴画出的图象,你认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小组汇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

师:所有的一次函数图象都是直线吗?

生:是。

师:那么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也可以称为直线y=kx+b(其中k、b为常数,k≠0)。(板书)

师:(出示幻灯片)问(2):观察你和你的同伴所画的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2分钟)

讨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般的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没有不同之处。

小组1: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小组2: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一般的一次函数不经过原点。

师出示幻灯片3(使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

师:问(3):对于画一次函数y=kx+b(其中k)b为常数,k≠0)的图象——直线,你认为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一边思考,可以和同桌交流)(2分钟)

生1:用3个点。

生2:老师我这个更简单,用两个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嘛!

生3:如画y=0.5x的图象,经过(0,0)点和(2,1)点这两个点做直线就行。

师:我们都认为画一次函数图象,只过两个点画直线就行。

(幻灯片4:师,动画演示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过程)

师:做一做,请你用“两点法”在刚才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其余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比一比谁画的既快又好)(4分钟)

师:问(4):和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取的那两个点更为简便一些?

组1:若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组先取(0,0)点,如画y=0.5x的图象,我们再了取(2,

1)点。这样找的坐标都是整数。

组2:我们组认为尽量都找整数。

组3:我们组认为都从两条坐标轴上找点,这样比较准确。如y=3x+2,我们取点(0,3)和点(-2/3,0)

组4:我们组认为,正比例函数经过(0,0)点和(1,k)点;一般的一次函数经过(0,b)点和(-b/k,0)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根据情况来取点。

2、师:我们现在已经用:“两点法”把四个一次函数图象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四个函数图象之间在位置上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问(1):(由自己所画的图象)观察下列各对一次函数图象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独自观察——学生回答)(3分钟)

①y=0.5x与y=0.5x+2;

②y=3x与y=3x+2;

③y=0.5x与y=3x;

④y=0.5x+2与y=3x+2。

生1:①y=0.5x与y=0.5x+2;两直线平行。

生2:②y=3x与y=3x+2;两直线平行。

生3:③y=0.5x与y=3x;两直线相交。

生4:④y=0.5x+2与y=3x+2;两直线相交。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5:③y=0.5x与y=3x都是正比例函数;两直线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0)点。

生6:老师,我也发现了④y=0.5x+2与y=3x+2的图象相交,并且交点是点(0,2)。

师:(出示幻灯片5)同学们回答都不错,我们要向生5和生6学习,学习他们的细致思考。

篇4:一次函数的的教案

一次函数的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有关函数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弹簧秤有自然长度,在弹性限度内,随着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增加,弹簧的长度相应的会拉长,那么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就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请看: 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 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 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分析:当不挂物体时,弹簧长度为 3厘米,当挂 1千克物体时,增加 0.5厘米,总长度为 3.5厘米,当增加 1千克物体,即所挂物体为 2千克时,弹簧又增加 0.5厘米,总共增加 1厘米,由此可见,所挂物体每增加 1千克,弹簧就伸长 0.5厘米,所挂物体为x千克,弹簧就伸长0.5x厘米,则弹簧总长为原长加伸长的长度,即y=3+0.5x。 2、做一做 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 100升,汽车每行驶 50千克耗油 9升。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 x) 接着看下面这些函数,你能说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上面的几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右边是含自变量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 ①y=x6;②y= ;③y= ;④y=7x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概念,特别要强调一次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指数都是1,因而②不是一次函数,答案为B

 

篇5:苏教版一次函数教案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本节课通过画图让学生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两种不同角度分析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这节课的知识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而且在今后二次函数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教材的理念,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如何让“问题串”贯穿于课堂?将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我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实录】

教学片断一:问题情景引入,驱动学生求知

问题:师:我每天上班都是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现在老师的问题是:如果我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那么,你能说明S= (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学生1:S=60t

掌声……

师:你很了不起,帮了老师一个忙。那么在导学卡上的问题你们能自主解决吗?

学生完成导学卡问题。

1、某城市的市内固定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钟的计时费(按0.1元/分钟收取),y= (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像y=0.1x+22,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 。特别地,当k=0 时,一次函数 y=kx叫做 ,例如 y=0.1x。

3、练习:

(1)下列函数中 ① y=-8x ② y=-8/x ③y=x² +1 ④ y=2x-1 ⑤ x/2 ⑥ y=x/2+1。其中 是一次函数, 是正比例函数(填编号)

(2)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k= ,b=

很快完成,以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以汇报形式完成,学生兴趣高涨。

教学片断二 :画一次函数图像

师: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提示,画出下列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

y=x+1; y=2x

(1)列表:

x

-2

-1

0

1

2

y

 

 

 

 

 

x

-2

-1

0

1

2

y

 

 

 

 

 

(2) 描点

(3 )连线

学生画图像。几分钟后,教师提出问题:

师:由上面两个图观察看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 。

生: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师:画一次函数的图像至少需要几个点?

生:两个

师:你能用两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吗?

(1)y=-x-1 (2) y=-3x

(学生画图)

教学片断三:探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在学生画完图之后,提出问题:

师: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y=kx+b(k、b为常数,k≠0),下面请各个小组选出两个代表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数较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师:观察你们在黑板上写的这些一次函数大致有几个类型?

(分组探究讨论生得到四类,即k>0,b>0;k>0,b<0;k<0,b>0;k<0,b<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画出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几分钟后……)

师:请各个小组之间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图像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说走向不一样,有的说经过的象限不一样。)

师:看来是有些不一样,那么它们位置的不一样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

生:是由k、b的取值确定的。

师:好,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能得到图像或函数的那些结论?

分组探究后,请各个小组把你们探究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急忙写到自己的黑板上,几分钟后……)

师:刚才你们是研究图像的性质,你们能否由图像性质得出相应的函数的性质?请看黑板各函数的图像,能说说“走向”的意思吗?

生:当k>0时,图像右端翘起来,k<0时,图像左端落下来。

师:好,你们从图像的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图像性质,很贴切,你们还能从其他角度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吗?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当k>0时,x与y同向变化;有的说当k<0时,x与y异向变化。 也有的说x增大,y减小;x减小,y增大。)

师:好了,你能用x与y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表述一次函数的性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17再次熟悉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

……

就这样,在同学们的积极发言、表达之下很快就下课了。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来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生通过画图,知道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观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四个基本类型;在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总结中,先通过观察图像的规律,后又引导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y=kx中k的正负对图像的影响,得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大家七嘴八舌,你说我记激烈探讨,最后总结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做到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知、观察、归纳、类比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合作探究的快乐。

2、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观察、类比、归纳。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借助直观图像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虽然花去了不少的时间,但比直接让学生接受一次函数的性质还是比较轻松的。只有放手探究,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要善于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组织好教学流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真正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一节课45分钟在画一次函数图像时个别学生速度比较慢,以致于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比较紧张,学生探讨交流不能有充足的时间。最后的反馈练习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同时在结束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后,如果列一个表格把一次函数的各种类型图像的性质表示出来会更好。

篇6:苏教版一次函数教案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

1、教师要“放得开”,做一个边缘人。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不再搞“包办代替”,不能急性子。凡是学生能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主去做;凡是学生之间能合作完成的,就应该让他们自主探究。给学生一滴水的机会,也许他会收获一片海洋。

2、要做到“问题引领”,用问题牵引学习。本节课的设计给予学生的基础,设计了多个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串,这样,能够在循序渐进中学到知识。

3、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平台,伸向与教材有关的领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科学安排,对问题妙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4、注重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某种教学情境中的探究活动。这节课教师本着“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充分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历程”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作了充分的准备。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索、不断发现,品尝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总之,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教学中用问题引领学生,提升效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更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实践,与时俱进,争取做教学改革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有所作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给予学生成长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采用适时激励与点拨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发现的乐园。

篇7:初二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篇8:初二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知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法教具准备弹簧一根、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教案(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简单复习函数的概念(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 ,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演示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现象,提出问题:在弹簧长度发生变化过程中,弹簧的长度是哪个变量的函数?为什么?

3、汽车匀速行驶途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与什么有关系?这其中有函数吗?

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157页上面两个题目,使学生在探索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讨论:刚才写出的两个关系式y=3+0.5x、y=100-0.18x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①左边都是因变量,右边都是含自变量的代数式;②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次数都是1;③从形式上看,形式都为y=kx+b,K,b为常数。

问:从自变量的次数上看,这样的函数大家认为可以取个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问:一次函数y=kx+b中,k可以为0吗?b可以为0吗?引导学生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并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用集合的方法比较):一次函包括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3、例题学习

例题1是考察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学生直接进行口答。

例题2是培养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简单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三问严格地讲应先判断出工资的范围是800

三、随堂练习

1、找出下面的一次函数,并指出其中K、b的值。若不是一次函数,请说明理由。

A、y= +x B、y=-0.8x C、y=0.3+2x2 D、y=6-

2、已知函数y=(m+1)x+(m2-1),当m ,y是x的一次函数;当m ,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四、拓展应用

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去井岗山体验革命历史。出行方面准备从甲、乙两家旅行社中选择一家代办,已知两家旅行社报价相同,都是每人200元。不过,甲旅行社开出的团体(15人以上)优惠办法是返还现金500元作为门票费,乙旅行社的团体优惠是,所有人员费用均打9折。设学生人数为x人,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y甲、y乙,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两家旅行社收费y(元)与学生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该关系式是什么函数?(y甲=200x-500,y乙=180x)(2)如果学生为20人,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收费。到哪家合算?(y甲=200×20-500=3500(元);y乙=180×20=3600(元);y甲< y乙,所以到甲旅行社合算。)(3)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乙旅行社?(依题意得, y甲- y乙>0,即(200x-500) -180x>0,解不等式得,x>25,所以当学生多于25人时,到乙旅行社合算。)五、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内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六、作业读一读:中国古代漏刻必做题:161页习题6.2第1、2、3题选做题:161页试一试

《一次函数教案(共8篇)》

篇1:一次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