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残雪之谜
□宋金科
残雪,在国内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残雪是谁?我们先不妨看看她获得过的国际文学奖项:
2015年,获得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和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三个国际文学奖提名;同年5月,残雪与翻译安娜莉丝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2019年,她的作品《新世纪爱情故事》被选入国际布克奖长名单;2021年,获得第一届美国《大他者》图书奖终身成就奖,还获得德国最重要的翻译奖项——德国豪斯国际文学奖提名;2022年9月,获得马来西亚最高华文文学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同时,她的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还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文学机构。
残雪,女,湖南耒阳人,1953年5月30日生于湖南长沙,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部分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你能想象吗,就是这样一位国际奖项拿到手软的著名作家,她只有小学学历。残雪先后做过街道工厂的工人,赤脚医生,个体裁缝,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1985年开始文学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新世纪爱情故事》《苍老的浮云》等。2019年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第三位;2020年,2022年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名;2023年上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第一名。
仅在1987年至1997年的这十年里,残雪作品就已被翻译成日、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出版,还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知名大学的文学教材。
一直以来,她都以其奇异的写作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残雪的小说善于构造梦境,梦魇般的叙事贯穿其中,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无论是自我独白还是对话,都似呓语般的胡言乱语,其中也毫无逻辑可言。
残雪这个闻名世界文坛的名字,大多数中国读者对她却十分陌生。可能正是因为她的作品晦涩难懂,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即使很多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要对残雪作品做出评判也颇感吃力,因此被称为“残雪之谜”。更为奇怪的是残雪在中国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可残雪的作品在西方文学界和文化界广受好评和推崇,其人气一直连年上涨,被西方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国的卡夫卡”。
有人说残雪就像是一个巫婆,她的作品纯属巫婆文学。她的文字总是诡异、胡言乱语,她的小说所取的环境都是那些阴冷、黏湿、腐臭的地方,就像一个巫婆总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一样;她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跟别人沟通一下,说一走出去就破坏了她的世界,就像一个巫婆死也不肯走出她的山洞。
她小说里的主人公总是那些最褴褛最负面的人物,就像一个巫婆总不愿意与好人为伍;她把蛇、蜘蛛、鬼当作最美丽的意象,只有巫婆才会喜欢这样的动物;她使用的语言与传统的古典文学完全不同,前者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深广的思想,她的语言则词汇极少,却任意地重复冗长,就像一个巫婆念念有词外人却永远无法听懂的咒语。
她完全是用一种潜意识在写作,不考虑任何的结构技巧,竟然这样一写就是几十年,这不是一种巫术是什么?她的小说根本谈不上好看,一般人读她的小说就好像接受自虐,令人痛苦恶心,完全像一个巫婆给我们的东西;她对世俗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所有的题材都是灵魂的故事,就像一个巫婆一样,总想要攫取人的灵魂。
不过残雪曾说过,她的读者应该是未来的年轻一代,因为她的小说完全是一种想象,而且寓言的成分比较重,确实我们的新锐一代不知怎么取消特别喜欢巫婆的东西,竟把她的小说当成童话来读;她说,凡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创作,而且她说要跟这公认的世界反叛到底,只有巫婆才有这样的意志跟现实世界做斗争。
就是这样一个巫婆,中国文坛的“怪蛋”,异数、先锋;做过裁缝,当过个体户的残雪,被认为是文坛奇才,东方的卡夫卡,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先锋派作家之一。
对残雪,就像对一个修炼了几千年的老巫婆一样,我们对她充满了恐惧和了解的渴望。残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读不懂,你也不一定能读懂,相信大多数读者也不容易读懂。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并不能自以为是去解读残雪的作品。同时,对于残雪文笔的好坏,我不会妄加判断和定论,因为那不属于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会欣赏就是会欣赏,读不懂就是读不懂。本来想好好欣赏残雪的作品,可是我就是真的读不懂。也许这就是我喜欢残雪对文学的执着,又读不懂她的小说梦的态度。
纳闷的是中国作家那么多,随便一拎就是一大把。胡适、巴金、鲁迅、茅盾、老舍……哪一个的作品不比残雪要沉甸甸得多;哪一个不是教科书式的人物。残雪的文笔,同余华、孙甘露、刘震云、陈忠实、贾平凹、路遥……这些作家的文字摆在一起,怎么比?没法比。不是一个概念。可诺贝尔文学奖怎么不给他们提名入围,外国搞文学的专家难道心中没有掂量作家的一杆秤,没有衡量作家的一把尺?我不相信。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残雪并非一个声名煊赫,被广为人知的作家。当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曝光后,她才第一次如此盛大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十年辛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仿佛也是残雪文学选择和最终际遇的写照。
有人说残雪是个奇迹也很奇葩:她长得村,很土冒,却是最先锋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怪诞难懂,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令外国文学研究者津津乐道;她不出洋,纯粹用中文写作,而知她名号、读她作品的中国人,却比洋鬼子少得多。
诸多相悖的数据勾勒出了残雪的卓然与尴尬。残雪以其独树一帜的个性在上个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作为新潮小说中的先锋作家,其作品的小众化,一直备受争议和冷落。
而今已是大寿之年的残雪无法被明确定义,因为在她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悖论”。她的小说世界荒诞梦幻,充满奇思妙想,但眼前的她满头银发,面容祥和;她描写的人性冷漠疏离,甚至不无丑恶肮脏,但生活中的她平易近人,善良柔软;她虽只有小学学历,却写出世界级的作品。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她,相信你绝不会将这位普通的老人和一个先锋作家对上号的。
在国内文学界,对她基本上是“不予评价、绕道而行”的“回避”和“失语”状态。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是一个吊诡的现象,也是中国当今文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做一个真实的人,成为一个真诚的作家,就像顾城说的那样:“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
一直被低估的残雪虽然多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毕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了她人生中最热切的关注。
我们相信从前门口罗雀,将来也未必门庭若市,但“写”是写的意义,就像“活着”成为活着的皈依。那些如微光在夜空闪烁的才华,那些痛苦执着而又晶莹剔透的灵魂,终会在这个世间,得到一种妥帖地安放。
作家残雪之谜相关文章:
★ 前尘自传
★ 作家残雪之谜
★ 请七姐
★ 辽宁销售的灯
★ 雨停了吗
★ 东北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