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女群雕“出生”之考证

文/ 郭黎春 时间: 原创美文

  采茶女群雕“出生”之考证

  郭黎春

  2024年6月6日

  郑元福老师在《龙岩采茶灯的起源和演变》文中写道:“龙岩建市后,特别邀请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在市区的繁华地段、沿河路、中山路、解放路、溪南路的交汇处,塑造起了《采茶灯》的群体雕像,让各地宾朋一踏进龙岩市,便会看到这里是《采茶灯》的故乡。”对于“龙岩建市后”我想当然理解为龙岩撤地改市的1997年,这显然与我在一中上初中时(1986–1989)就有采茶女雕塑的记忆有出入。为了避免今后误导读者,我决定为采茶女群雕解开“身世”之谜。

  近一个月来,我不断电话、微信咨询市住建局、市园林中心、市政维护处、市城投公司等老城建人,区文体旅游局老干部,以及在街心一带工作生活的朋友,同时结合不断增加的信息不停辗转于区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区政协等单位,象挖绿笋一样循根摸脉从中寻找答案。梳理史料记载与当事人回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关于塑立群雕的背景、目的。

  说法一:龙岩撤县设市后,县级市委市政府决定要建一座具有龙岩地标的市雕,采茶灯作为龙岩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进入市委市政府及艺术家们的视野,期间还确定了龙吐珠为市花,香樟树为市树。

  说法二:为迎接龙岩市首届山茶花节而塑此群雕。

  说法三:为迎接全国警民共建法制文明城大会而与街心环岛广场改造工程同时建设。

  2.关于群雕的建设时间。

  根据上述关于群雕背景的三种说法,该群雕设立的时间也有三个期间:

  (1)1981年9月–1983年7月间,即撤县改市至福建省艺术学校首届龙岩山歌剧班学生毕业汇报演出时。

  区档案馆文件记载1981年9月国务院批准龙岩撤县设市,1982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印章。

  通过找市花市树资料,我在区档案馆找到1990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纪要,记载表决通过了市花市树,但没有关于市雕的内容。

  佐证材料1:老文旅人回忆。

  1980年福建省艺术学校在龙岩首届招生,学制三年,第二年,浙江美院的老师到学校取材,看学生表演了采茶灯,后面还请学生摆了几个造型,拍了照片。从这一点来分析,1981年群雕应该属于酝酿阶段。她还记得,以前龙岩人民医院往兴龙酒家与原水泵厂交叉口,还有一座代表龙岩是革命老区的“五老”雕塑,与采茶灯群雕差不多时间立,现也不知所终。

  佐证材料2:《龙岩采茶灯图典》。

  该书p144记载“1983年7月,福建省艺术学校首届龙岩山歌剧班学生毕业汇报演出了采茶灯,并被作为龙岩标志性‘采茶女群雕’的创作原型”。根据这段记载,推断群雕可能仍在创作中,也可能已经完成创作。

  (2)1989年2月–1993年,即龙岩首届山茶花节至溪南桥改造时:

  佐证材料1:相关人员回忆,大概是在龙岩首届山茶花节前后。

  据区档案馆资料显示,龙岩首届山茶花节是1992年2月举办。《1988-1992年龙岩地区年鉴》也多处记载龙岩首届山茶花节于1992年2月在中山公园举办(彩页及P94、P261)。

  佐证材料2:相关照片。

  ①市城建档案馆保存照片:1992年溪南桥提升改造照片,溪南桥与群雕同框。

  ②1993年夏天市民在群雕前的留影,照片中群雕清晰可见。

  (3)1983年8月–1986年7月前

  佐证材料1:相关人员回忆。

  ①马伯钦(时任市建委分管城建副主任):“为迎接全国警民共建法制文明城大会,县级龙岩市委、市政府决定龙川路街心环岛广场改造,我在市建委抓这项工程,1986年4月8日至5月20日,日夜赶工,其中包括《采茶扑蝶》雕塑,在广泛征集方案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采茶灯,聘请中国美院设计、制作,李卫民老师具体负责,竣工后得到社会好评,当年7月上旬,我前往杭州向中国美院赠送龙岩市政府感谢信。”

  该回忆明确1986年7月前群雕已竣工,至于创作单位是中国美院,虽与《采茶灯图典》及郑元福老师《龙岩采茶灯起源》记载的浙江美术学院表述不一,但前往杭州赠送感谢信一事,从地点可以推断浙江美院即指中国美院。马主任说:“是中国美院设计雕塑,该院在浙江省杭州市,不叫浙江美院。”

  区档案馆史料显示,全国警民共建法制文明城大会于1986年在岩召开,但档案中查无任何关于群雕的内容。龙岩市档案馆于2004年12月编的《历史上的龙岩》p95有老侨声影院照片,其门口悬挂的横幅内容:热烈庆祝警民共建法制文明城市现场会在龙岩胜利召开。

  ②据市财政局某干部回忆,他1985年毕业分配到市财政局(街心广场旁,现金融街橄榄宿),第二年,看到大卡车拉着重重的雕塑到街心,当时一起运来的除了采茶女群雕,还有“海外赤子”和以计划生育为主题的“母爱”两座雕塑(立于老侨声影剧院及龙岩大旅社对面的河边绿地,即现龙津河畔东门大水坝左岸,两座雕塑相邻)。至于“五老”雕像,要比采茶女群雕早些,后来登高西路拓宽改造,“五老”雕像迁移到东肖镇邮电所附近的万人台旁。

  佐证材料2:1993年版《龙岩市志》记载。

  “1984–1986年,市园林管理处聘请浙江美术学院、浙江城市雕塑创作室、浙江画廊来龙岩联合制作《母子情》《赤子之心》《采茶扑蝶》《青春》《鹿》《五老》六组钢筋水泥雕塑,分布在龙川路、登高公园、登高路等处。此外,地区第一医院、市工商银行大院内分别有《母子戏水》《姑娘与孔雀》雕塑。”据实地考察,《母子情》《赤子之心》《采茶扑蝶》三雕塑,即为后命名为《母爱》《海外赤子》和采茶女群雕(也有称《采茶灯》)。

  佐证材料3:1989年10月前编撰的《龙岩城市建设画册》。

  该画册主要反映龙岩撤县设市以来的城市建设概况,有大量图片资料并附有中英文说明,是由龙岩市建委编,马伯钦任主编。画册中收录了包括采茶女群雕在内的许多雕塑,其中就有《龙岩市志》记载的“《母子情》《赤子之心》《采茶扑蝶》《青春》《鹿》《五老》六组钢筋水泥雕塑”中的四组,《青春》《鹿》两组未收录画册中。

  根据《龙岩地方志》记载、《龙岩城市建设画册》及马伯钦的回忆等有力证据,结合其他佐证材料,推断:龙岩街心花园采茶女群雕是由中国美院以福建艺校首届龙岩山歌剧班学生表演的采茶灯为原型创作,并于1986年5月间立于街心。

上一篇:城市公交剧场

下一篇:爷爷的笑颜

《采茶女群雕“出生”之考证》

  采茶女群雕“出生”之考证  郭黎春  2024年6月6日  郑元福老师在《龙岩采茶灯的起源和演变》文中写道:“龙岩建市后,特别邀请浙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