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多“雕”

文/ 吾生悦 时间:

  一箭多“雕”

  吾生悦(湖北荆州)

  14年前,康晓峰已经在技术领域工作了很多年,当过科长;当时是技术专家,是技术序列里面最高的,觉得可以看见自己一直在这个岗位干到退休了。

  那年6月,公司决定,拿出20多个高管岗位,在近2万名员工范围内公开招聘。科长级别以上可以报名,据说有400多人参加,康晓峰以技术专家身份报了名。笔试的内容有英语、行政能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等,笔试就淘汰了一大批人。康晓峰进入面试环节的时候,还有4个竞争者。经过两轮面试和考察,康晓峰竞聘成为战略领域的高管。

  康晓峰在事后经常想,如果那次不是公开招聘,而是组织选配,估计没有自己的机会—自己从农村考上大学,连“小镇做题家”都算不上,从小也没有社交的天赋,也不懂得如何去结识领导、表现自己。在这个全国知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康晓峰虽有更上一层楼的想法,也去自学过一些管理方面的课程,却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去争取。

  康晓峰办好转岗手续之后,去向技术领域主任江新告别。江主任笑着说:小康啊,去战略领域是好事,但是那里不搞技术,是搞管理的;你要多注意,多调整自己哦。

  到了战略领域,康晓峰依然跟技术领域很多同事保持有联系和偶尔的聚会,包括两年前从技术领域去了经营领域当高管的柳庆华。

  在战略领域,康晓峰的工作是一个专项业务,是基于技术做规划,总体还是比技术工作宏观得多,经常的工作是调研、写材料、开会汇报、落实推进。

  康晓峰觉得这些工作不是自己的强项。后来,偶尔跟老同事聚会,有同事说:“不管怎么样,你现在是公司高管啊。很多人达不到的高度!”他们又说起江新主任升值了公司研发副总,新的主任姓薛。

  康晓峰倒也认识薛主任,以前曾经在一个科室,薛主任偶尔还邀请康晓峰搭自己的车下班。康晓峰在战略领域干了4年之后,还是感觉不得劲、憋屈,就去找过了一次薛主任,希望回去搞技术工作。

  薛主任说:“你在公司战略领域干得不好吗?”

  康晓峰说:“那些工作我不擅长,我还是想做技术的事。”

  薛主任说:“你现在是公司高管,你回来搞技术,我欢迎,可以搞个技术专家,给不了你高管的位置啊。”

  康晓峰犹豫了,还是希望能够有相应的平台和资源,当然也是考虑待遇问题。

  又过了几年,听说江总退休了,薛主任高升为研发副总了,而一位姓游的部长提拔成了技术领域的主任。康晓峰也认识游主任,但是不很熟悉,大约一起当科长的时候有过交集。听说游主任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工作很细,人很勤奋;对各方面要求很高,手腕厉害。

  4年前的5月,康晓峰听说自己所在的分部要被裁撤,心里很郁闷,就更想回到技术领域。7月,分部裁撤了,分部的几个高管都调整为管理专家。

  康晓峰在盛夏暑热的某一天,下班之后鼓起勇气跟游主任发了微信,说希望回到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工作,不要求高管岗位。

  晚上吃饭的时候,游主任回电话了:“小康,你想回技术领域,是真心的吗?”

  康晓峰说:“是真心的,我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做技术工作,技术专家就可以。”

  游主任说:“好,了解了。我这边有一个做规划的技术专家岗位。你稍等我一段时间。”

  8月份,康晓峰听说游主任晋升为公司研发副总,同时还兼任技术领域主任,心想他更能够决定自己的岗位的了。10月份的时候,康晓峰就回到了技术领域,回想离开这里正好10年了。出去的时候是技术专家,转了一圈,回来又还是技术专家,感谢游主任认可和给面子,虽然不算很让领导为难。

  技术领域熟人很多。柳新华此前所在的经营领域的分部也几乎同时被裁撤了,也是那年回了技术领域当技术专家。康晓峰跟他一起去领笔记本电脑,黑色的,看着比较笨重,两人还笑着互相调侃。

  在又一次的老同事聚会上,柳新华说:“我本来想搞一个更高级别的技术职务的,没搞成,唉。”这时候康晓峰才知道,离开10年,技术领域还有一个比技术专家更高层次的公司级专家岗位。

  回到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工作,是给领导写报告材料,康晓峰这才发现,这个工作还是偏向管理的事情,不是技术开发。

  有一天的下班后,游主任召集技术领域多个分部的人员讨论报告材料。康晓峰提前去游主任办公室做准备。游主任看了一眼康晓峰的电脑,说:“不对啊,公司级专家应该是灰色的PAD电脑啊。你这。。。”

  康晓峰一楞,没敢接话,心想:我就是技术专家,不是公司级专家啊。

  年底的时候,康晓峰又有“新发现”---技术领域有一个据说是游主任亲自搞的考核模型:除了KPI分数之外,还有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的数量要求等。康晓峰的工作没有这几项产出,考核就排到了最后几位,心里很慌,也很不痛快。

  康晓峰觉得自己曾经是先进分子的那部分,现在很丢人。觉得那个模型不公平----纯粹技术工作的人才可能有那些科技成果;技术领域的规划终究也是规划,怎么可能有那些技术成果呢?!感觉自己是回来填坑了,要成为“末位淘汰”机制的牺牲品了。

  又过了一年,康晓峰还是做那些规划工作。有一天,犹豫再三,康晓峰去找游主任,申请从规划岗位去技术开发岗位。

  游主任说:“都去搞技术开发,规划工作谁做啊?”

  康晓峰说:“我还是想做更技术的事情。而且,考核模型对规划工作太不友好了。”

  游主任说:“那个模型我早就让他们改,没人落实嘛。”

  康晓峰说:“您了解我的担忧的。”

  游主任就说:“你工作干好了,别的都不是问题嘛。”

  康晓峰就笑了笑。

  游主任说:“那你等等,过几天吧。”

  到了年底,模型还是那个考核模型,康晓峰的考评结果不幸就是最后一位,被降级降薪。康晓峰忍着,心想,接受一切,看你想把我怎么玩?—模型也是你主持搞的、打分你也参与了,我很佩服你。

  又过了一个月的一天,游主任在走廊里碰见康晓峰,说:“你不是要去开发部门吗?你现在去吧,不过,降级还是要降级的。你也别怪我,都是各位领导打分打出来的。”

  康晓峰说:“。。。那我就去吧。”

  游主任又说:“好,你就跟那个张卫国对调一下---你认识的,他跟柳新华一个办公室。”

  康晓峰心想,柳新华很熟悉,刚上班的时候就是一个科室的同事;张卫国也是认识的,之前打过交道。

  康晓峰顶着降级的“帽子”到了新的部门,很多同事都是他曾经的部下,还算顺利。

  有一天,康晓峰问柳新华:“那个,张卫国说没啥跟我交接的,他以前主要管哪些事情啊?”

  柳新华说:“张卫国啊,主要搞研究性工作,开发的事情基本没参与,他经常不在办公室。”

  又说:“张卫国跟那个薛总关系很好。薛总已经退居二线,不管公司的具体事情了。游总、游主任,不喜欢薛总的队伍,明白了吗?反正游主任也不待见他,张卫国经常出去帮着薛总办事。”

  康晓峰就默然了。心说,这个这个,终于明白游总为啥就答应自己的请求了----自己真是做了一回又一回的“填坑”棋子。让张卫国去搞规划,然后到年底再考核他!

  过了几天的中午闲聊,康晓峰问柳新华:“对了,你那次聚会的时候,说要搞公司级专家的。。。”

  柳新华说:“是啊。我在经营领域的时候,薛总还是公司副总嘛。那时候我也听说我们业务要裁撤,就跟薛总说想找个岗位。”

  康晓峰说:“你跟薛总关系很好?!”

  柳新华说:“也就那样吧。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在一起。一起出国过2次,在国外我们俩一起呆的多,都英语不错。”

  又接着说:“我跟薛总说了之后,有一天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他拉着我说帮我找了一个岗位----回技术领域搞规划,是公司级专家。我说那挺好的啊。”

  康晓峰听了,心里一抖,问:“你这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柳新华说:“你跟我都是同一年回技术领域的嘛,好像就是那一年的6-7月份吧。”

  康晓峰心里叹了一口气,没吱声,感觉又要发现自己是填坑的棋子了。

  柳新华接着说:“没想到,就那段时间,薛总退居二线了。我就去找游主任。哈哈,结果游主任说‘薛总都退休了,你跟他混个啥?’,他还又说‘规划那个岗位,我们要考虑一下。’。其实,就是他自己不想接受薛总推荐的,仅此而已!”

  康晓峰就说:“唉,好吧,真是太有才了。”

  康晓峰就没说什么了,心里说:我们俩都被“玩”了。

  当初游主任同意给这个规划岗位,既是一个人情;又造成一个事实---规划岗位已经有人了,就堵住了薛总安排的人来担任公司级专家了。

  康晓峰终于认识到:“交浅言深”带来的是为别人“填坑”和“挡子弹”,但都是自己无意中的“主动”,怨不得别人。所以,都是意外---以为是自己意外的“收获”,最后却是人家意外的价值---一箭多雕。

《一箭多“雕”》

  一箭多“雕”  吾生悦(湖北荆州)  14年前,康晓峰已经在技术领域工作了很多年,当过科长;当时是技术专家,是技术序列里面最高的,觉得可以看见自己一直在这个岗位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