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你的,是热爱生活的自己
——《我的阿勒泰》观后感
近期,根据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改编的《我的阿勒泰》,像一股旷野的清风,给快节奏生活中的当代人,带来一种诗意生活的探寻与向往。
有人说画面美,有人说故事好,有人说选角成功……其中“治愈”和“诗意”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在此之前,我从未想到散文还能被拍成电视剧。总觉得,散文,是高度心灵化的文本,它更多注重点的,是心灵对于外在人事景物的关照,是片段而非连续的,是注重内心感悟而非故事走向的。所以,当得知《我的阿勒泰》被拍成了电视剧时,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口气看完了这部迷你短剧。
和原作不同的是,剧里很多人物都是重新设置的。但整部剧的底色、节奏和格调保留了原作散文集所氤氲着的轻盈与明亮、清新与温暖、孤独与幽默、辽阔与希望,同时增加了李文秀与巴太的感情线,让内容更加丰满。
散文化的表达,没有过多情节的堆叠。很多情节,紧扣一个场景进行景物、人物和活动内容的铺陈,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对眼下的生活很享受,给人一种久违的自然感与随性感。这恰恰是散文所追求的慢,情节的慢,故事的慢,时光、场景流动的慢。
唯美的镜头语言,将散文里的世界明亮化,将大地的深远具象化,巧妙又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广袤的草原在镜头下舒展,清澈的河流穿越峡谷泛起层层浪花,连绵的山峦在晨光和夕阳的映照下更显壮丽,而女主角李文秀与男主角巴太的爱情故事被娓娓道来,那种纯净的情感像阿勒泰草原上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触动着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唤起了大家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
但《我的阿勒泰》,也并非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该剧在描绘生命的浪漫与明亮的同时,也直面人生的苦与痛。李文秀身处追逐写作理想的困境里,巴太深陷走出草原与留守牧场的抉择中,张凤侠斩不断与亡夫的情感羁绊,苏力坦摆脱不掉传统的束缚,托肯一心改嫁却无能为力。
而《我的阿勒泰》之所以治愈,是作品从内而外传递出的处世态度,及其所抒发的内涵,折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爱情观。
剧中,蒙古奶奶那句“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打动了无数人。简短而蕴含哲理的一句话,诠释了在广袤草原上生活的人们,那种昂扬的生命热情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不顺和苦恼,作者李娟的世界也一样。她说:“现在的年轻人迷茫焦虑很正常,这是每个人的命运,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
是的,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各有各的困境,困在疾病中,困在空虚里,困在繁忙的工作里……
重要的是,面对困境,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因为能治愈人的,不是诗与远方,而是热爱生活的自己。
我们都向往诗和远方,也常把人生是旷野挂在嘴边,可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才是日常……但不论生活如何,只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哪里都是阿勒泰,处处都有桃花源。
焦虑时,去吹吹旷野的风;疲惫时,做做洒脱的梦;悲观时,看看有趣的书……清空焦虑和纠结,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就像蒙古奶奶说的那样: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作者姓名:陈小英
治愈你的,是热爱生活的自己——《我的阿勒泰》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