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践范文12篇(全文)
野外实践范文(精选12篇)
野外实践 第1篇
一、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是通过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土壤取样, 对土壤生物和环境指标监测。在野外实习中, 学生们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中取样, 在对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进行物种调查和观测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地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从而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紧密联系。土壤取样是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认识, 结合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查, 学生能够理解土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把植被—土壤—大气各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联系起来考察, 对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如温室气体的排放、碳循环和氮循环等有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生科类本科学生通过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 能够把实验室室内实验与野外调查取样结合起来, 从而树立生态系统整体认识观念, 对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逐渐成为大学本科生态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与方法
土壤生态学是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土壤生态学这一学科特点出发,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内容涉及广泛, 包括土壤生物与土壤结构、土壤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生物与生产力、土壤生物与生物防治等。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强调应用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方法论, 重视土壤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思路, 通过野外实习观测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 探索从根本上改善与维持土壤生产力的方法。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土壤生物的调查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监测。土壤生物可分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两大类。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类群, 利用磷脂脂肪酸检测、微生物纯培养、微生物生物量熏蒸测定等不同方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土壤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土壤中肉眼看不见的原生动物和线虫等进行分类鉴定。野外实习样本的观测训练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使本科学生对土壤生物有了具体形象的认知。同时, 实验室室内实验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监测, 包括土壤p H、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氮、土壤总磷、土壤速效磷等指标, 做到较全面地观测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环境指标。野外实习和实验室室内实验的结合使学生从生态系统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并在野外试验和室内操作过程中培养了生态感。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也关注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会影响到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改变土壤生物主导的生态过程。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中引导学生观察人为干扰下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探索适宜的土壤管理方法以利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中学生有机会观测到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土壤生态过程的驱动因子和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生态功能。野外实习把土壤生态过程与土壤生态系统格局联系起来, 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多角度理解生态过程和格局之间的关系。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内容紧密结合当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科研工作开展生科类本科学生的野外实习工作。当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 其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是许多物种分布的南北分界。当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为本科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在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过程中,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当地生态定位研究站的科研工作, 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生态学基本知识, 强化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训练。野外实习把多学科交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土壤生态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土壤生态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使得人们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认识进入到更深入的层次。在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中, 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等现代文明病的解决提出了更多的技术方案。野外实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生态环境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土壤管理的角度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作为生态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对培养学生的生态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壤生态学揭示的土壤生态过程和格局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威胁到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减少了土壤生物多样性, 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土壤生态学对土壤环境和土壤生态过程调控机制的深入观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内容。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廓清了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健康的重要性, 对土壤退化和恢复的复杂性有所了解, 进一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中强调联系土壤生态学理论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深化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生态学的产生以土壤成土因素学说的形成为标志, 生态学知识仍强调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组分、作为植物的营养基质所起的作用, 但往往忽略土壤的其他功能。在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中, 通过实地考察强调了扩展土壤生态学知识范畴的重要性, 突出了土壤生态学交叉学科的特色。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把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共存的自然存在物即土壤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 揭示了土壤生物和周围环境介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很多情况下,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对土壤生态过程观察的失效往往是因为缺乏对土壤生态过程发生影响的人类活动的理解。土壤占据着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中心地位, 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对土壤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性。土壤退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系列生态过程, 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使学生对土壤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有机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野外实习调查中强调了土壤对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养分的功能, 认识到土壤食物网和土壤养分循环的关系。野外实习使得学生认识到土壤生态系统和地上生态系统一样, 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存在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存在着生物之间不同类型的种间关系。土壤食物网中复杂的土壤生物种间和种内关系是野外实习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野外实习中设计实验认识土壤的清洁功能, 验证土壤具有的限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抗菌作用, 了解土壤生物降解土壤表面有机质的过程。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过程中, 通过分析全球各种类型土壤的功能, 使学生深刻理解土壤和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乃至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野外实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初步认识土壤形成和岩石圈表面部分矿物质的关系、水循环过程和土壤对古老生命形式的保藏。虽然这些知识只是在野外实习中简单应用, 但对学生以后独立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管理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参与野外实习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实习的管理过程中。本着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的目标, 野外实习从野外采样到实验室室内实验, 同一批教师和学生同时参加同一批的各项工作。从联系实习基地到学习落实实习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实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每天按时填写野外工作日志, 落实实习基地常规管理措施, 组织当天实习计划和具体安排。野外实习过程中, 实行学生选择科研题目进行实习的方式, 落实野外实习科研化, 野外考核常规化的奖惩制度。野外实习中实施分组合作, 保证土壤生态学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野外实习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必要学时, 结合学校三学期制落实野外实习的课时安排。按照野外实习时间和进度安排, 组织实习研讨课对野外实习内容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引领学生进入土壤生态学科学研究的殿堂,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摘要: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通过土壤取样对土壤生物和环境指标进行检测, 促进学生认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生态感的养成。野外实习中教师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管理, 共同落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各项制度。教师和学生合作进行野外实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在科学研究中完成野外实习任务。
关键词:土壤生态学,野外实习,全员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俊华, 夏江宝.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20 (22) :148-150.
[2]徐驰, 刘茂松, 杨雪姣, 张明娟.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探索, 2012, 31 (5) :158-161.
野外生存实践心得 第2篇
野外生存实践心得
野外生存,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它考验人在各种复杂的自然环 境下战胜饥饿和危险的能力,对于锻炼人的生存能力、意志与耐力具有十分重要 的时间性意义。曾经在网站上浏览过国内外冒险家和探险家们的野外生存经历,不禁感慨: 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它将自然界造就成美好与危险;同时又对人类适应恶 劣自然环境的真实故事感到惊讶!我们期待到野外去,寻找刺激,冒险着接近大 自然,增加我们的野外生存经验。我参加了 2010 年中国地质大学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实践心得颇丰!首先,我们野外生存的目的地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那是一个经学校老师 一致同意通过而选择的地点。我是坐吉普车去的黄梅,一路上和老师有聊有笑的,特别期待到达目的地后的活动!在黄梅县里买鸡和其他物品的时候,我在市场上 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这让我联想到黄梅县野外生物资源的丰富……
2010 年 11 月 19 日。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搭建我们 的营地,因为之前上过野外生存教学课,所以每组成员在搭建帐篷的整个过程中 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不出二十分钟就把营地给搭建起来 了,而这时候时候也不早了,大家都把电灯拿出来照明。拿到锅碗瓢盆之后大家 就忙着做饭菜了,今天吃这顿晚餐比较简单,主要是大米饭和开水泡的面条。大 米饭做得还可以,虽然说米饭里面掺杂了很多烟灰、黑星点点的,但是吃着也挺 香的,毕竟是大家一起动手做的嘛!吃晚饭,时间八点左右,要做点什么呢?有 的同学就把拿来的扑克啊三国杀啊在帐篷里面开始玩……
2010 年 11 月 20 日。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但是我看天气晴朗得很呐,是开展活动的好日子!今天活动主要有穿越丛林、岩降、扎竹筏还有就是晚上的 篝火晚会。
八点一刻,老师讲完要领之后,一二组最先开始穿越丛林。我们轻装上阵,背包里主要是水和中午的干粮。我们任务是穿过一个大山,在大山的另一边岩降 回到营地。从没有在如此茂密的丛林中行走过,有点担心丛林里突然冒出个什么 蛇啊、野猪之类的野生动物,但只要想到我们这是集体行动,一切的担心害怕全 没有了,自己就壮着胆子往前走。穿越的同时我被丛林里奇怪的植被、岩石结构 给迷住了,不时回头看看经过的上顶上层层结构的大理石、两块大石头天然堆成 的“一线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大山雕刻得这样奇特!穿越丛林上坡段大部分是陡峭的细小的山路,有时候甚至看着前面已经无路 可走了,但当直走时你会有种“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感觉。还有一种路型就是没 有路型,要靠双手拉住小路两旁的枝干才能行走,而且也非常陡。大家在行进过 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遇到陡坡互相提醒着小心路滑、小心路陡……的确是 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团结就是力量!
丛林穿越完毕,我们来到了瀑布旁边,这是我们将要岩降的地方,我们要从 大约一百米的瀑布源头岩降到瀑布底下。在这之前上过攀岩课,但是面对这样一 个峭壁,不免有些害怕,老师和同伴的鼓励让我充满自信,第二个抢着要岩降!踩在湿度不大的岩石有点滑滑的,真担心会一不小心踩滑了会掉下去,经验告诉 我千万不要急,慢慢稳定地下滑总会降到终点。事实证明,我是勇敢的,我成功 地完成了岩降任务,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下午两点钟,岩降之后没有经过休息,我们直接投入到扎竹筏的活动中,因 为我们要用自己扎的竹筏进行竹筏比赛!扎竹筏的任务中,我学会了各种绳子打 结的方法,学会了怎样把一根根竹子有效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可供人们使用的竹 筏。说来也真是幸运,在第二天的竹筏比赛中我们第二组在竹筏比赛中取得了第 一名的好成绩(不包括老师那组的成绩,因为老师小组在所有小组中是遥遥领先 我们各小组的)。虽然我没有被选入小组比赛选手,但是拉拉队里,我们还是努 力加油的呀!
这天的晚饭材料不错,但就是组里没有哪一个是比较会做饭的,大家做饭过
程中有点缺乏主动性,搞得一个量个人在做饭菜,其他人几乎在一个饭菜做好的 同时已经围在锅边狼吞虎咽了,大家确实是又累又饿啊!
晚上的篝火晚会最是精彩!各个小组都有出或是小组项目或是个人项目。第 一组成员在晚会上表现非常出色,他们组几乎每个成员都是能歌会舞的,跳了个 十八摸,一个兔子舞,开场跳那个街舞也非常好看。自己觉得这晚会上是个自我 表现的机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上台唱个歌什么的。总之,篝火晚会进行 十分顺利,会场气氛相当浓厚!(夜晚光线不足,在这里就不晒图片了)
2010 年 11 月 21 日。今天是野外生存体验的最后一天,主要活动是竹筏比 赛和滑锁。竹筏比赛我们第二组拿了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滑锁感觉距离有点 短,都没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在空中滑翔的刺激。在滑锁活动中个人有一个疑问: 如果需要在野外相距相对较远的两个山头之间滑锁的话,那个绳子怎样才能在两 个山头有效地连接起来呢?不会是直接把一个绑有绳子的勾扔到另一个山头的 大树上吧,那这也要考虑绳子的安全实用问题啊…… 快到中午时,整个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也接近
尾声了,大家收拾好包裹之后等 待着离开坐上返校的汽车。真有点恋恋不舍这个美妙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有瀑布、有大山、有人家,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与世无争,这里村风淳朴,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在这次野外生存实践中,我学会的团结合作,学会了在复杂自然环境下怎样独立 地处理自己个人问题,这里有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伙伴的关心帮助。这次活动磨练 了个人意志、增长了个人见识、懂得了更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感谢学校老师,感 谢同去的伙伴,让我有这次学习的机会!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地质实践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地质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 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
实习地区是太古宙到新生代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成为岩石、地层、构造等研究的“黄金”场所,具有地质现象丰富、野外露头良好的显著特征,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因此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老三件”)结合现代高新技术(GPS、数码相机和电脑“新三件”)的训练为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室内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上,增强和提高野外动手能力、文图表达能力,培养和建立综合的地质思维,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地质生产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
①地层。充分利用地质图及不同区段的信手剖面图等资料,学习实习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形成的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分布规律;以“组”为单位由老至新对其分布、出露情况、岩性及其岩石组合、岩相及厚度变化情况、时代划分及其依据、地层接触关系等进行描述和总结;对含矿层位则应详细说明。
②岩石。通过实习观察了解实习地区的总体岩浆活动概况;主要侵入体的岩石类型、活动期次和各岩体的相应关系;介绍实习区变质岩的主要类型,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
③构造。充分利用地质图及实地考察概述实习区构造的总体面貌、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构造类型、褶皱断裂发育情况、区域构造线的展布和构造形成时代等。对主要构造特点的描述可按构造类型、按构造区段和按构造期次或序列,分类描述。构造分析,要将褶皱、断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时期分析构造的变形特征,推断地壳活动的规律性。论述构造与矿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地质的关系。绘制信手图件。
④地质发展简史。在综合分析实习区地层、岩石和构造等各方面资料基础上,将各种地质事件联系起来划分地质构造演化序列,由老到新对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概要总结,简要阐明各阶段形成时的环境和大地构造性质,恢复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历史。
⑤矿产。对发现的矿点、矿化点进行考察;对已知矿产要收集资料,推断测区内的矿产种类、规模以及它们的成因类型;分析各类矿产与地质作用的成因关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将所取得的矿产成果编绘于矿产图上。
按照实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工程部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
①完成手绘地质剖面和地质现象素描图;
②获得有价值的地质图片和资料;
③完成兴城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④完成局部区域地质填图;
⑤绘制地形、地质图。
2.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在开展野外实习工作前,从相关单位收集地质、地形图共6幅、拟定11条实习路线:
①台里晚太古宙和中生代深成岩以及韧性剪切带观察路线。掌握晚太古宙深成侵入岩(绥中花岗岩ArSγ)的野外地质特征;依据变质变形、穿切关系、岩石特征等标志,进行深层侵入岩侵位顺次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各种糜棱岩的主要特征;识别各种脉岩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②钓鱼台侵入岩路线。能够识别中酸性侵入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掌握其主要特征;能够推断各种脉岩——花岗伟晶岩、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辉绿岩等侵入岩体的相对形成时代的分析和描述。
③夹山元古代地层。学习斑状花岗岩的主要特征;元古代地层——常州沟组(Chc)、串岭沟组(Chch)的主要特征,如肉红色含砾长石砂岩与细粒花岗岩的区别,地层中的小断层、含铁锰结核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及其与元古代地层接触关系。
④上长茂早古生代地层及矿产观察路线。观察震旦系雾迷山组(Jxw)、长龙山组(Qnc)、景儿峪组(Qnj)、寒武系昌平组(■1c)、馒头组(■1m)、毛庄组(■2mz)、徐庄组(■2x)、张夏组(■2z)等地层的主体岩性和各组地层划分标志及主要特征(图1)。重点掌握沿途所见各组主要岩性段的基本特征、注意采集代表性岩石标本及化石。
⑤牤牛山古生代地层、矿产观察路线。掌握古生代地层蛤蟆山组(P3h)砾岩、山西组(P1s)、太原组(C2-P1t)、本溪组(C2b)、马家沟组(O2m)主体岩性和层序特征的学习;了解各类矿产赋存层位,原生露头特征,与围岩关系,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变化,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
⑥龙回头中生代地层观察路线。学习海岸带地质作用与地貌特征;了解海房沟组(J2h)复成分砾岩、砂岩、基性岩脉和断层角砾岩特征。
⑦老滩白垩纪火山岩观察路线。学习火山熔岩类——粗面岩、粗安岩、气孔杏仁玄武岩等;火山碎屑岩类——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等岩性特征;学会辨认不同期次火山熔岩接触关系。
⑧茶棚庵采石场构造路线。学习绥中花岗岩、常州沟组岩性的特征,绥中花岗岩与常州沟组的接触关系;及绥中花岗岩与常州沟组接触带附近发育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发育的斜歪倾伏褶皱、小型断层传播褶皱。
⑨白庙子构造地质观察路线。观察断层两盘岩石特征、地层时代、产状特点;掌握断层、褶皱构造的识别标志;学会确定断层性质的方法;掌握断层、褶皱等构造要素的测量与描述。
⑩松树卯矿产地质路线。了解松树卯矽卡岩钼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环境,熟悉松树卯矽卡岩钼矿床的基本地质特点;掌握透辉石、石榴石、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等主要矽卡岩矿物和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镜铁矿、磁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的鉴定特征;熟悉块状、脉状、网脉状、浸染状等矿石构造的特点。
■角山白垩纪火山岩及古长城考察路线。
了解绥中花岗岩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
3.1 联系教学实际。开展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的优势互补式教学
野外实践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室内辅导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升华,二者的互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以往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往往是带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先重复课堂教学的相应内容,再亲自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但通常还有不少的学生没能掌握知识或技能的要点,给后继实习造成了恶性的影响。针对这种教学弊端,采用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控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联系野外实际,开展和合理推测相结合的启发讨论式教学
启发讨论式教学采用多样的感性手段使讲授的知识点便于记忆和易于理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教学方法[3]。实习地区的地质现象虽然全面但是局部出露(后期构造运动破坏、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等原因所致),这种实际情况就决定了实习过程中只能以典型剖面观察和典型点观察为主(类型具代表性、现象具特征性、交通条件较为方便等)。由于野外露头是地质研究中最直观、最真实和分辨率最高的资源,因此在实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4 工作质量评述
实习过程中以“教学实习工作方法指南”和“地质实践教学指导书”为依据,很好的完成实习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知识方面,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地区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分布、成因和相应的接触关系。能力方面,通过实习,学生基本掌握手持GPS、罗盘等地质仪器的应用,能够完成各种地质图的绘制。德育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地质专业的热爱、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事地质工作[4]。
参考文献:
[1]左文喆,韩秀丽,邢文晋.普通院校地质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9,2:16-18.
[2]陈丽霞,张先进.关于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工作经验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0-32.
[3]李长冬,王亮清,严森.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2:51-52.
[4]王家生,龚一鸣,顾松竹,等.地质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方法改革和完善——以2010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0,4:89-92.
基金项目:本文收到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兴城地质实训基地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LDY20120210。
作者简介:
浅谈工业设计专业野外写生实践教学 第4篇
大自然是一切设计的源泉, 设计源于自然, 反映自然, 作用自然, 改变自然。到自然中去感受、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 是设计师获取设计灵感、提高技艺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写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 去感受大自然风光, 在领悟大自然万物美感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熟练掌握绘画基本技法, 采集地方文化, 把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归纳自然形态, 创造出我们对自然感受的新形态, 进而得以设计创造新的产品。而这就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写生造型能力。
1 工业设计专业野外写生的重要性及教学目的
野外写生是设计专业素描、速写、色彩课程教学室外的实践训练, 即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主要通过学生外出写生加强巩固设计专业素描、速写、色彩课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在实际面对对象的情况下, 逐步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创造性思维观念, 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是造型设计的积累、学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2~3周的技能训练, 使学生学会敏锐地观察和捕捉物象的能力及设计表达能力, 并在选景、构图及自然物体的形的观察、分析、理解、表现、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合格工业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育, 为以后设计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基础的写生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野外写生课在具体专业中的市场适应能力。
2 工业设计专业野外写生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野外写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教学组织系统, 在安全的前提下, 作为指导老师要有步骤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 实施科学的、人性化的、全方位的管理手段, 同时科学合理地设计写生实践教学环节, 才能保证写生顺利进行, 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2.1 充分做好写生前准备
学生野外写生前要做好工具与材料准备, 了解写生日程安排和具体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在到达目的地后分组写生。为了保证学生写生安全、顺利、圆满地进行, 学生在写生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写生期间规定的各项纪律和注意事项, 在写生过程中, 自始至终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要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班级之间、个人与集体、各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维护学校声誉和大学生形象, 虚心接受老师及同学的指导, 做到礼貌待人,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 爱护公共财产等。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写生实践教学
2.2.1 写生辅导、考核
以写生实践基地景点写生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导作用, 提前布置当天教学内容及要求, 根据不同景点情况对学生进行现场指教、讲解和分析, 做到言传身教, 进行写生方法、步骤的示范, 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 辅导时要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实行每天小组讨论和会看、评讲, 对每个学生给以肯定和鼓励, 并及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每天勤画、多练、多搜集资料。在写生过程中, 应做到认真请教指导老师, 虚心向同学学习, 互相学习, 互相进步, 加强对速写快速表现的理解。写生作品是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也是积累和学习收获的体现, 学生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每一阶段结束后, 应对本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明确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需要达到的目标, 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根据学生作品完成的质量与数量进行等级评分, 综合成绩评定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本次写生中作业会看、讲评参与的主动性及纪律表现情况+作品的等级成绩评定合成。其中每幅作品按照以下比例评定:取景构图占10%, 内容、立意占30%, 色调及线形处理占20%, 整体关系占20%, 深入刻画及艺术处理的程度占20%。在返校后及时整理学生作品, 拍照、存档提交总结报告, 举办野外写生作品成果展览, 使写生成果接受大家的评价, 以此扩大影响,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对野外写生的思考和认识, 让每一位学生在专业领域上, 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2.2 写生方法步骤、表现形式
野外写生内容主要以山水风景、民居建筑写生为主, 基本要求:1) 了解山水风景、民居建筑写生的艺术特点, 熟悉速写、色调的基本表现技法。2) 掌握写生的步骤与方法。3) 培养学生简洁、概括的表现能力, 做到大胆取舍、主题突出。4) 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提高选景和构图能力。5) 要求认识画面整体效果的重要性。
野外写生具体方法与步骤:1) 首先观察与分析,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 对表现的物象进行深入研究, 观察物象形态特点和环境的空间关系, 选择能充分体现物象特征的角度, 以更有力突出主体形象, 观察中必须遵循由静到动, 由近到远, 由简到繁, 由表及里的原则。2) 构图, 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分析, 根据构图原则, 把物体主次、前后充分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3) 体面分析, 按照物象的形态特征, 加深对主体形象的结构、比例、透视的深入理解。4) 色调处理, 以突出物体形象为原则, 根据物象及环境的特点、光源的角度, 确定色调与明暗层次, 特别注意画面中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表现出景物的远、近、中的空间关系等。5) 深入刻画、艺术处理, 从画面的主体形象入手, 开始深入细致地刻画, 同时注意整体感, 突出主体形象。运用明暗、疏密、虚实、强弱等对比手法加强空间关系的描绘, 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意图, 同时强调景观气氛和意境的体现。
野外写生表现形式一般有:1) 线性表现, 根据风景、建筑、人物、事物等形态特点, 用提线的的手法对它们的轮廓、结构概括地组织其形态特征, 运用疏密、浓淡、粗细、虚实、顿挫等方法体现它们在环境中的空间形态。2) 线面结合表现, 根据风景、建筑、人物、事物等形态特点, 对它们的轮廓和结构以提线的的手法, 略加明暗处理, 使它们的形态特点更加概括, 明暗层次更加简练, 以达到快速、准确地体现形态特点和空间层次的表现手法。在表现物象时, 可根据特征或表现意图来选择以线为主明暗为辅, 或明暗为主少许线条活跃画面的形式。3) 明暗调子表现, 以块面明暗为主要手段表现物象形体结构。它是建立在光影的基础上, 在光线的照射下, 通过黑白块面描绘来表现物象形态、质地、空间关系等, 具有强烈、简练厚重的特点。光影速写要注意:概括结构、体面特征;画面上受光面、背光面黑白调子对比;物体固有色黑白层次处理;调整画面整体关系。4) 色彩表现, 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色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中的变化, 使学生能生动地把握对象鲜活的、丰富的、有生命的色彩, 增强色彩的表现力, 提高色彩审美水平。
3 结束语
野外写生在工业设计专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针对工业设计教学目的进行写生实践教学设计, 但还需不断探索、完善, 才能在野外写生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写生的目的。
摘要:通过介绍工业设计专业野外写生的重要性及教学目的, 提出了自己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一些教学经验。
关键词:工业设计,写生,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智杰.高师美术学专业外出写生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2006, (4) .
[2]段庆.美术专业大学生的野外写生指导[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J].2009, (12) .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第5篇
关键词:中学;高校;地理实践教学
地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地理知识的学习模式倡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精心授课且学生积极参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特色,需要学生到野外进行相关地理事物的实地观察和了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都强调学生应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提倡“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中,地理实践能力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接触身边的地理现象,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养成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我国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现状不同的学者对于地理实践教学的理解和阐述有一定的差异,陈澄和卞鸿翔等均认为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1-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完成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其活动范围为实验室或校外。李家清则认为地理实践活动是为帮助学生直接获得地理经验和地理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性活动项目及方式[3],没有对活动场所和形式进行严格的限制。但不论哪种阐述方式,都强调地理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在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通过创建实践教学情景、引入纪录片等视频、增加教具和现代教学设备等方法,使地理教学条件逐渐优化,课堂实践教学逐渐增加。据统计,65%的教师开展过课堂实践活动,且以年轻教师为主[4]。地理实践教学还需要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展野外考察实践和观察观测实践,根据赵丹[4]的问卷调查统计,在所有实践教学活动中,野外考察类的实践活动只占到4%,参观调查类的活动占14%,82%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展开;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汇总,70%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野外考察类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野外考察和参观活动还非常缺乏。2.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缺乏的原因分析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安排中,一般没有考虑野外考察类实践活动的时间,教师的授课几乎都在教室内完成,导致野外实践教学极其缺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学地理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设备紧缺。很多学校的地理教辅设备仍然只有地球仪、地图等传统工具,而对于野外实践活动需要的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区域地图、气压表、GPS等设备和工具缺乏,说明学校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2)缺乏野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加上学校考核主要看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不重视,只有极少数教师开展过野外实践教学[4]。尽管每年中青年教师都要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但是缺乏野外实践技能和知识的专业培训,导致中学地理教师对于学校及所在区域的地理实际情况了解甚少,野外实践知识储备和经验缺乏。(3)中学课程结构设置较单一,缺乏弹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仍然是学校课程内容设置的指挥棒,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在小学阶段还有一些趣味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到了中学阶段则完全以考试分数为中心,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4)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是各级教育部门最担心的事情,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时间大量减少,甚至很多学校直接取消了。
二、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尝试
尽管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绝大部分学校取消了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但是,这种现象不应该长久持续下去。因为:(1)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2)实践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发现科学问题;(3)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优化学习环境;(4)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5]。同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改变当前我国各个阶段学生“只动脑,不动手”、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才能让学生们永远保持好奇心,留住那份最原始的创新动力。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途径解决阻扰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障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同育人中心”通过对重庆市多所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兼善中学、重庆七中、重庆南开中学等)进行考察和调研,与多名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本学院的教学特色,利用学院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成熟的野外实践路线和多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与中学地理教师联合,在学校周边开展野外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目前,已与重庆市北碚区兼善中学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野外考察活动如下。(1)北碚鸡公山的野外调查,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学生把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貌形态相结合,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脊、山谷、鞍部、山顶等地理事物的实际形态。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罗盘确定地理事物的方位;训练学生野外绘制地貌素描图;通过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变化,观察气压的变化;观察泥石流形成区域的地表形态,分析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2)在嘉陵江的观音峡背斜进行考察,主要了解背斜形态、背斜两翼岩层的变化规律,并学习使用罗盘来测定岩层的产状;观察断层形态及特征;认识当地的主要岩石类型。(3)沿嘉陵江观察河流地貌,包括认识壶穴及形成原因;观察水流特征,了解河流侵蚀与堆积作用的原因;认识河流阶地及阶地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并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认识嘉陵江沿岸的主要沉积岩类型;了解北温泉形成的地质原因。(4)缙云山亚热带土壤和植物实习。包括认识亚热带的典型植被;认识缙云山主要的岩石类型,并与植被和土壤类型结合,了解基岩、气候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缙云山俯瞰北碚城区,了解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野外实践活动的场所均选择在中学附近,以缩短学生在路上的时间;考察内容和讲解的深度均以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和目标作为依据;考察时间均选择在周末,大约为4个小时,尽量不占用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高校协作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反馈与评价
经过多次的野外实践活动,参与的中学生、中学地理教师以及高校的指导教师,都积极反馈了各自的评价和思考。1.学生对地理野外实践教学的反馈(1)建立了地理空间观念,能够把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与实际事物进行有效结合,增强了阅读地图的能力。(2)地理课堂上讲述的地理术语、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不再抽象化,课堂学习时能结合野外实践所看到的内容,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激发了地理学习的热情。(3)对自己家乡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现身边有很多现象是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并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其原因。(4)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各种看似普通的事物后面隐藏的地理学及其他学科知识,是他们平常没有想到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2.中学地理教师的反馈(1)增强了教师对周边环境的了解。由于现在人口流动较大,很多中学教师来自于外地,对当地环境不太熟悉,野外实践考察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机会。(2)增加了地理教学素材,教师把这些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有了感官认识后,课本知识返璞归真,教学效果有较大提升。(3)考察活动中受到高校地理教师的专业指导,对于野外实践教学的认识、设计、计划和具体操作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能力,鞭策着教师们提高自身地理教学基本技能。3.野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反馈(1)利用高校实践教学人才和现有的实践基地补充基础教育部门在此方面的不足,提高了高校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利于基础教育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解决课程设置单
一、缺乏弹性的问题。(2)高校与中学协作发展,可以帮助基础教育部门培养具有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师,提高中学地理师资力量和水平。(3)通过与中学的多方面接触,了解当前中学对地理教师的要求,有助于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供给更多适应现代教育的人才。
四.总结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与中学联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利用高校资源帮助中学野外实践设备不足和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既符合高校开放式教学的宗旨,也拓展了高校资源的使用范围,同时加深了高校与中学地理教育的联系,高校在地理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可以紧密结合当前中学的要求,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卞鸿翔,李晴.地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强化地质野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 第6篇
关键词:管理 经验 地质野外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中心作吉林地质野外分队实验室承担了地质样品的测试任务,每月监测量高达几千件,对我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形成不小的压力。从样品送往实验室到实验数据的出炉,再到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结果的输出,最后依据结果得到相应的结论。这样繁琐的工作也增加管理的难度。目前我单位采用人性化管理,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以省质量计量认证为标准,通过合理的管理,将送检的样品逐一检测。确保不遗漏一个样品,不遗漏一个数据,不错过一个结论印证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工作量。强化日常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报道如下。
1 将质量第一贯穿于样品测试的始终
我们工作人员从样本的接受到实验数据分析的报出每个环节都高度负责,收样人员对样品进行详细描述给予样品唯一标识,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分组,然后没组采取层级一体化对样品展开分析,以防环节纰漏。
2 强化实验室仪器、化学试剂的规范、科学内部管理
严格把关化学实验的购买和仪器的采购,对采购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其次要强化仓库管理,确保我中心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且库存处于国家要求范围之内,对剧毒试剂要有专人管理,避免伤人和被盗事件发生,确保人的安全。对于重要仪器和大型笨重仪器要先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然后统一招标采购,此过程中要与厂家核对所需产品的规格、数量。
昂贵的实验仪器的采购必须由厂家负责安装和调试与校正,正常运转后方可签字,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与厂家协商,确保质量不被浪费。工作人员根据检测任务的不同和测定项目的差异能实验不同实验仪器和试剂的转换,熟悉各项操作和试剂性质。
3 强化主要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
日常使用仪器要强化维护和管理,大型仪器要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对于运行中的仪器要强化强巡回检查,确保无操作失误出现,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等待修理。检测完毕后要注意断电和环节卫生,避免电力浪费和火灾隐患。
4 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不断增强建立良好实验室的信心
在实现中我中心以人性化管理为宗旨,让中心全体人员动参与目标过程和质量方针,强化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积极性增强责任感,所有的员工都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制订了激励措施,让员工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以求不断接近和达到良好实验室的水平。
5 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壮大自己提高检测能力
我中心时刻关注新产品的推出和应用,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化等,要用发展的眼观看待新事物,在不给单位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工作的环境,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新仪器培训,严格要求自己,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更好的提高了我中心的检测水平。
6 建立和完善各项记录
由于我们的日常客户比较多,工作繁琐且比较枯燥,所以我们要规范管理,优化工作,检测人员必须按部就班完成各项工作的保存和记录,确保不出现难以挽回的纰漏。(1)样品登记记录:样品送检后应记录样品的名称、送样日期、重量、数量、性质、包装、时间、费用。然后进行编号,要求和可检性等逐项查对、验收、填表、登记。做到记录清晰明了。(2)检测准备记录。检测人员做好检测准备记录,其中包括实验项目,需要配制的化学试剂,所用到的仪器名称和规格等。因为不用客户检测的项目不同,准备测试试剂的量也有不同。(3)检测工作记录。建立和完善各项检测记录,有利于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协调能力,确保检测的质量。我中心对主要仪器使用,检测日期,工作量及项目数、检测人员及检测项目登记记录等。
7 改进完善细化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
明确岗位职责及承担的责任,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各组长根据客户和质量管理组反馈的工作质量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各组长切实抓好监控各环节的质量和组员的操作规范,查找工作纰漏采取措施及时更正。实验室既有工作的质又有工作的量,虽然地质行业的兴起增加了地质野外队实验室的工作量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次数,以及管理的科学化,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地质行业,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要改进创新,不断加强,建立了以责任为核心,使实验室工作更上一层楼。以全员防范为主体的全防护、标本兼治,以人为本全面完善我中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壬飞,陈晓鹏,仝允桓.管理层级、职业经验与项目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5):137-142.
[2]李志强,赵延庆.强化地质野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J].西部探矿程,2010(8):218-219.
[3]吴冲龙,毛小平,田宜平,等.月球资源探测信息的管理与可视化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4,23(4):15-18.
野外实践 第7篇
一、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发展状况
(一) 外军非常重视飞行员野外生存技能的训练及其理论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航空救生技术的发展, 在不断完善其救生体制和营救设备的同时, 近年来着重加强了飞行员的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美俄等国的飞行员在进行系统的航空救生教育和训练的时间分配上, 生存技能训练几乎占了一半的时间。美国空军在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方面非常重视, 每年都要进行综合性的野外生存训练, 训练内容和强度都是以飞行员被迫跳伞弹射离机后飞行员孤身一人实施生存为背景。在食品消耗完的情况下, 训练飞行员学会利用树木制作弓箭、梭枪, 构制陷阱猎捕野兔、野猪、蛇等;用骨头、金属丝、木块、别针、荆棘等做成鱼钩来钓鱼, 熟练区别有毒与无毒植物, 采食野菜野果;依靠“钻木取火”、射击取火和利用竹筒做饭等方式, 在应急条件下, 就地取食;还要学会选择:近水、背风、避险、防兽、日照、平整的宿营地, 就地取材搭建临时的帐篷和床铺, 以及利用野生药用植物治疗伤病等;训练飞行员在与主力隔绝的敌占区进行隐蔽作战。训练时无特殊情况一周不联络, 任其与严酷的大自然作抗争。正因为强度高、对抗性强、科目繁多的生存技能训练, 保证了大多数美军飞行员在飞机失事后, 都能正确对待孤立无援的情况, 最终被成功营救。
(二) 我军生存技能的训练及其理论研究亟待发展
目前我军的航空救生体制和营救设备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生存训练还处在初级阶段, 理论学习和野外生存训练存在脱节现象。我国幅员辽阔, 地貌各异, 当飞行员落在荒郊野外时, 其生存的成败, 不仅与环境恶劣程度、生存装备的好坏以及营救的速度快慢有关, 而且与飞行员的意志, 掌握生存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密切相关。
二、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几点构想
现代战争对生存营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借鉴外军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手段, 立足现实, 科技兴训, 从难从严, 突出对抗, 紧贴实战, 加强我军飞行员的生存技能训练。
(一) 加强飞行人员的遇险生存理论知识的研究
遇险生存主要研究海上、沙漠、寒区、高原及热带丛林等地区的环境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应用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建设野外生存与营救综合训练基地
生存与营救是航空救生中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飞行员弹射跳伞后, 降落的地区难以预测, 落到寒冷的雪原、毒蛇众多的热带丛林、酷热干旱的沙漠、鲨鱼频出海洋及其他生存物质贫乏地区都是有可能的。前苏联有两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 驾机迫降到酷热沙漠地区。其中一名飞行员难以忍受干渴和饥饿的痛苦, 感到生存绝望开枪自杀, 另一名飞行员以顽强的意志生存着, 赢得了时间, 最后被营救人员发现获救。飞行员必须要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自救能力, 才能适应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大型野外生存与营救综合训练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基地建成后, 利用基地内的各种自然环境, 锻炼飞行员的生存能力, 培养顽强的生存意志, 对飞行学员进行紧贴实战的寻找食物、隐蔽、生火、找水、求救联络、定向、徒步行走、搭建临时帐篷等生存能力的训练培养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如春季、夏季、秋季, 培养飞行员采集可食植物和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在夏天多雨季节可营造热带丛林环境, 培养飞行学员识别毒蛇和预防毒蛇咬伤的能力;在酷热旱天模拟沙漠环境, 培养学员抗干渴的能力;另外, 教员可利用基地内的自然环境进行各种条件下生存试验和科研, 获取成果和实验数据用来指导飞行员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存。
(三) 打牢基础, 加强飞行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
战时怎么生存, 平时就应该怎么练。由于部队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飞机性能越来越先进, 致使航空兵部队作战半径不断扩大、作战区域更加广阔, 飞行人员一旦被迫跳伞, 着陆点不可预测。为此, 必须根据训练作战实际需要, 扩展生存训练内容。如:增加为抗敌侦察、搜捕、封锁的隐蔽伪装、化装和逃离训练, 为海 (水) 上生存的防淹亡、漂浮和抗冷水浸泡训练等。此外, 还应进行耐寒冷、耐缺氧、耐饥渴、耐疲劳等项内容的训练。增加训练难度和提高训练标准。把野外生存训练转移到野外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中。把训练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冬季或夏季、恶劣天气和艰苦环境中进行。把掌握生存技能训练与心理品质和生存意志训练结合起来;把使用制式生存装备与采集和使用简易器材结合起来。
摘要:飞行人员的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对于挽救飞行人员的生命, 保存空军作战实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飞行人员野外生存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阐述自己的几点构想, 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飞行人员,生存技能,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英国军事标准学会.英国特别空勤部队训练手册, 1994.
[2]刘林山, 张代平.虚拟对抗磨砺战斗力——国外军队模拟化训练扫描[N].解放军日报, 2003-03.
野外实践 第8篇
1 准备
(1) 选择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种类多且分布相对集中的野外作为实习基地。例如, 我校选择广东省湛江南药试验场作为野外实习基地。南药试验场占地约1 000亩, 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南药, 其主要任务是引进南药品种, 总结并推广南药栽培技术。目前试种成功的有印尼檀香、越南肉桂、泰国大风子、印度马钱子、胖大海、儿茶、白豆蔻、藤黄等20多个品种, 其植物标本园内有200多种常见药用植物。
(2) 教师在野外实习前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调研, 熟悉实习基地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了解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期、分类和药效等, 在此基础上制订实习计划, 包括实习时间、讲课次数、教学目的、观察和实习内容、认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
(3) 组织学生借阅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手册和常用药用植物彩色图谱、全国中药志手册等, 并上网查阅有关药用植物的资料、图片等。另外, 编写供学生野外实习用的实验报告。
(4) 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保护植物资源和爱护大自然教育。另外, 准备学生认药实习必需的工具, 如标本夹、吸水纸、枝剪、塑料袋、标签纸、笔记本、药箱等。
2 教学
2.1 要求
(1) 每名学生至少要识别200~300种药用植物及其所属科; (2) 了解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3) 了解常见药用植物的功效; (4) 每小组学生自制一套药用植物蜡叶标本。
2.2 方法
第1天请南药试验场场长及有关专业人士介绍南药试验场的药用植物分布情况以及南药引种栽培情况等, 然后带学生参观植物标本园。第2天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 沿事先制订的路线实习。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采集和记录原药用植物。例如, 在采集豆科植物葫芦茶时, 先让学生观察其花, 判别其花冠形状特征 (蝶形花冠) , 再描述其叶形及排列方式等, 然后判断它属于哪一种药用植物。辅导学生学会使用被子植物分类检索表。在集中指导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后, 组织学生在指定范围内独立观察、反复辨认, 以加深记忆, 巩固知识。另外, 指导学生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药用植物压制成蜡叶标本。
2.3 考试
考试内容: (1) 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识别出100种药用植物 (学生自采50种, 教师另采50种) , 并指出药用植物名称及其所属科; (2) 学生能描述教师所选重点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 (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
考试形式:笔试或口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
3 体会
通过野外实习, 让学生认识本地区常见药用植物, 熟悉主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 了解药用植物的性能与功效, 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中草药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野外实习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直观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毅力, 培养其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蒉
野外实践 第9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周口店,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二者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主要培养服务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环境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该专业除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学等基本地质知识外, 还需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对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巩固课堂学的基本地质知识, 培养学生地学思维和工作方法, 提高学生野外动手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口店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 50多年来, 我校的师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地质工作者, 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结合周口店地质野外教学的体会和工程地质专业的特点, 对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实习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充分利用周口店基地丰富的野外地质教学资源
1. 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安排。
工程地质专业地质实习期间为4周, 依据实习目的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分为6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 (1) 实习动员及准备阶段; (2) 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三大岩类地层认知、褶皱和断裂构造观察以及旅游路线; (3) 野外考查或考核教学阶段; (4) 实测地层剖面教学阶段; (5) 地质填图阶段; (6) 地质报告编写阶段。
2. 丰富的地层和岩石资源。
周口店地层出露齐全, 自下而上太古宇, 中、新元古界, 古生界和中、新生界。太古宇为官地杂岩, 零星分布房山岩体边缘部;中元古界在周口店地区出露广泛, 有常州沟组、串岭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 岩石普遍轻微变质;新元古界青白口群在本区出露齐全, 有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下古生界只发育有寒武系和下奥陶统, 有府君山组、馒毛组、徐庄组、张夏组、黄院组、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上古生界-中生界有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杨家屯组、红岭庙组、双泉组、南大岭组、窑坡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新生界大面积分布在本区东部及东南部山前平原地区, 有鱼岭组、新庄组、东子岭组和第四系。[1]周口店地区出露的岩性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砾岩、砂岩。周口店地区岩浆侵入面积最大者为房山复式侵入体, 面积约为60Km2, 早期侵位的是石英闪长岩体和闪长岩体, 后期侵入的为花岗闪长岩体。周口店出露的变质岩有区域变质岩、接触热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占周口店地区75%以上的面积, 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片岩和大理岩;周口店地区接触热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房山复式侵入体周围, 岩性为红柱石角岩、绿泥石角岩、接触片岩、透闪石大理岩;与韧性剪切带、剥离断层伴生的糜棱岩及脆性断裂伴生的碎裂岩系列在实习区广泛分布, 动力变质岩包括糜棱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和碎裂岩。
3. 丰富的构造资源。
周口店处于NNE向太行山山脉、近EW向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接壤地带, 大地构造属于华北陆块燕山板内构造带。周口店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和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 使得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岩石变形强烈, 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出露良好。变质核杂岩构造核部为太古宇官地杂岩, 上覆和外缘则为厚度大为减薄的盖层地层系统。其地质构造要素未包括官地杂岩、基底剥离断层、盖层构造系统合中心部位晚期底辟式就位的房山复式岩体等。盖层构造系统主要包括与折叠层构造相关的顺层韧性剪切带、顺层掩卧褶皱、粘滞型香肠和楔入褶皱等。实习主要认知的褶皱有东西向印支期的西南部三岔复杂背斜构造、太平山向斜和164背斜, 叠加燕山期的北东向周口店褶皱群, 发育在周口店附近萝卜顶、煤炭沟和煤矿沟一带的北东向褶皱群。区域断裂构造包括剥离断层、推覆构造和山前正断层, 南大寨断层带是著名的八宝山-南大寨断裂带的西南端, 空间展布颇具特色, 叠加了后期山前断层的正断层, 断层角度有高角度和低角度两类。节理构造主要在八角寨一带的开挖公路两侧的白云岩出露, 还有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也有优势的节理出露。小尺度的构造现象也很发育, 主要有尖圆褶皱、石香肠构造、鞘褶皱、缝合线、风暴岩、鱼嘴构造、SC组构、旋转遂斑。
4.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
路线地质教学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的, 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地质路线教学详细观察和实习, 系统掌握常规的地质调查方法和基本技能, [2]主要包括: (1) 地层的野外观察和描述:岩性及其组合、地层结构的观察, 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系统和单位的建立, 沉积构造及沉积相分析。 (2) 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利用罗盘测量方位和坡角、线理和面理构造的测量;利用地形图和罗盘定点, 熟悉地形地貌在地形图的特征。 (3) 地层实测剖面:通过实测剖面可以准确地建立地层层序, 确定岩石地层, 主要包括地层剖面的测制与实测地层剖面的室内整理。 (4) 独立地质填图:该区主要填图区包括褶皱填图区和断裂填图区, 工程地质专业主要集中在太平山向斜的褶皱填图区。 (5) 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内容和格式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 地质报告的附图有地层实测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构造纲要图、地质图。
二、强化具有工程地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
周口店实习能够使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地质理论、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 周口店地质实习也需为后续《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路线教学过程需加强工程地质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3]
1. 崩塌。
崩塌 (崩落、垮塌或塌方) 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观察八角寨-拴马桩路线由于修建公路开挖引起岩体应力释放和调整而形成卸荷裂隙, 裂隙切割破坏岩体的完整性, 讲述崩塌类型和特征、形成的内在条件及外界诱发因素、崩塌边界的确定和崩塌体的识别方法。
2. 岩溶现象。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岩溶作用, 岩溶现象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总称。以164背斜的马家沟灰岩的岩溶现象和牛口峪水库的岩溶发育区的水库建设为例, 讲述岩溶发育机理、岩溶渗漏问题及岩溶地面塌陷, 以及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何采用超前地质预报, 预报的内容及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等内容。通过对灰岩分布区的岩溶现象的分析, 讲解岩溶工程地质问题。
3. 断裂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在对八角寨房山西断裂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 讲述断裂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1) 地震:地下能量往往沿着既有的深大断裂积聚能量, 当能量积聚一定程度时, 该断裂就会在地下一定范围突然发生错动, 形成地震。对工程主要表现为较强的地面震动使建住物遭受破坏或地基边坡失稳, 或地表产生错动是建筑物破坏; (2) 对工程的不利影响:断裂发育总体上有规律的, 但对不同的工程影响是有差别的。断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种:A.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胶结不良的破碎带自稳能力差, 在工程施工时产生临空面时崩塌;B.因断裂发育加剧了可溶岩岩溶地貌的发育, 给地基成桩造成困难;C.因存在储水裂隙, 在一定程度形成导水通道和富水带, 造成施工排水困难, 而过度排水可能导致周边岩土体下沉, 危及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三、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工程地质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证明, 野外实习是培养工科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的一种必要手段, 这对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尤为重要。周口店教学的主要安排是以地质认知实习为主, 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心得, 讲解工程地质专业特色的实习内容, 缺乏统一、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根据自己带专业学生的经验和一些心得, 学生在一些方面仍有很大的加强空间。
1. 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现在很多学生重视数学计算、建立模型和数值分析, 而恰恰忽略了对地质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测量产状、三大岩类辨别、褶皱和断裂构造的识别、实测地层剖面和独立填图的能力。这些基本的能力和技能对一个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人员至观重要。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教员要从严要求,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勤于动手、敢于思考、做事认真负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加以监督和管理, 如讲课过程中的随机抽查, 太平山北坡的独立考核, 闭卷考试和教员要每天检查野薄, 并对每个学生对其所犯的错误进行讲解。
2. 团队合作精神。
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 在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 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工作前, 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 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 杜绝单打独斗。
周口店地质实习在锻炼学生观察力、地质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 须强化工程地质学专业学生的工程地质思维和能力, 并在实习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的不断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温霞.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03.
[2]赵温霞.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04.
野外实践 第10篇
1 Power Point触发器的概念
触发器是PPT自定义动画中“计时”选项卡的一项功能,制作后单击触发器(可以是图片、图形、按钮或文本框)时会触发一个操作,该操作可能是某元素的进出动画,也可能是音视频的播放与关闭且该动作可以重复执行多次[2]。
利用触发器增强幻灯片的交互性在课件制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交互式练习题、动画重播按钮等,所以,将幻灯片中的影片设置触发器,则可以实现视频播放的交互性控制。
2 问题描述
地理野外实践之前,通过课件对实践区做视频介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区系统的知识;野外实践后,可把相关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视频或资料图片有机整合到具体教学中。但是,有时能找到的实习区视频资料较长,如果一气呵成播放给学生,则往往不利于结合实践点的教学要求启发学生思维,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以野外实践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其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及建设特点深奥而宏伟,要真正理解其精髓,在实践准备前,通过视频介绍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成效。现找到较好的视频有《青城山与都江堰》片长31分钟,由于内容多、时间长,而教学并不需要全部视频内容,如涉及青城山的13分钟视频内容。加之,视频中没有明确用标题把内容划分,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控制下播放其中相关内容,并在各相关内容结束后呈现相应的知识小结。为了达到较好的播放效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实践任务,把视频中涉及到都江堰的内容分为《建设背景》、《基本概况》、《治理原理》三个视频片断,通过设置触发器,在相应视频片断处设问、小结,则可收到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的效果,达到启发学生不断消化与深刻理解实践点的相关情况。
所以,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通过触发器对视频资料进行相应设置,就可达到按照教学需求,有机地把视频内容“节选”到教学课件中,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样,通过触发器控制视频播放,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 制作步骤
要实现在教师的控制下播放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部分内容,需要在《青城山与都江堰》视频文件中插入三个放置按钮的文本框,作为影片操作动画的触发器,以便当教师单击按钮时呈现相应的教学内容。
(1)插入视频文件。新建幻灯片,选择“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文件“青城山与都江堰wmv”。
选择“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格选中Power Point预设的影片操作,单击“删除”按钮,将其全部删除。
(2)自定义动作按钮。选择“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命令,在幻灯片中绘制三个自定义按钮。在按钮上右击,选择“添加文本”命令,分别在按钮上添加都建设背景、基本概况、治理原理。目前,虽然有了三个按钮,但它们还不起作用。
(3)视频播放控制。单击“建设背景”按钮,将影片准确地从2分05秒开始播放。这就需要为影片添加播放动画,并指定动画的开始时间和触发器,方法如下:
选中影片,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选择“添加效果/影片操作/播放”命令,添加影片播放动画。单击该动画右侧的向下箭头,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效果选项”,打开“播放影片”对话框。
在“效果”选项卡中,设置影片从“02:05”秒开始播放。在“计时”选项卡中,选择“动作按钮:建设背景”为影片播放动画的“触发器”。这时放映幻灯片,单击“建设背景”按钮,影片准确地从2分05秒开始播放。
(4)视频暂停控制。设置影片从“建设背景”开始,播放420秒后自动暂停。这就需要为影片添加暂停动画,方法如下:
选中影片,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选择“添加效果/影片操作/暂停”命令,添加影片暂停动画。单击该动画右侧的向下箭头,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计时”,打开“暂停影片”对话框。
在“计时”选项卡中,设置开始时间为“之前”,延迟时间为“420”秒,并选择“动作按钮:建设背景”为影片暂停动画的触发器。这时放映幻灯片,单击“建设背景”按钮,影片开始播放,播放420秒后,影片自动暂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暂停动画的开始时间设置为“之前”,表示在上一个动画之前开始计时,计时420秒后,执行影片暂停动画。如果将影片暂停动画的开始时间设置为“之后”,则表示在影片播放结束之后才开始计时,结果达不到影片暂停的目的。
(5)多段视频控制。继续添加“基本概况”与“治理原理”按钮。“基本概况”和“治理原理”视频片段的播放和暂停动画,并分别设置“动作按钮:基本概况”、“动作按钮:治理原理”为动画的触发器。
这时放映幻灯片,单击任意按钮,相应的视频片段开始播放,播放指定时间后,影片自动暂停。
至此,一个具有视频分段播放与重复播放的课件就完成了。教师在每段视频播放结束后,可以相应设问、分析、总结,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通过本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到,对PPT自带的触发器功能进行开发与利用,以此增强课件交互性,会为野外实践教学课件的设计增色不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方.PowerPoint让教学更精彩PPT课件高效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04.
野外实践 第11篇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药用植物学作为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医院校中药与药学类专业均开设了这门专业知识课,并且将野外实习作为课堂实验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我校药用植物学实习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搞好野外实习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目前我校学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近年来我校一般将实习时间安排在五一假期或十一假期前后,一般是两到三天的野外实习时间。此时多数植物已经进入凋谢阶段,不适宜观察植物特征,并且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学生很难针对实习内容形成系统记忆。其次,目标不明确或者过于简单且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次实习都将学习目标定位单纯的辨认药用植物,并且一个小组有七八个人组成,且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不能够认真参与。
再次,整个过程走马观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会直接询问教师,很多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是直接告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有效锻炼学生思维。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仅将野外实习成绩当做总成绩的一部分,比例为20%,致使一些学生讲野外实习当做观光旅游,教学效果较差。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理想的实习基地和适当的实习时间是搞好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前提。一个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不能太远且交通便利;二是实习基地应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三是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状况(种类、分别、数量)、自然与社会概况要有必要的资料积累;四是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根据上述原则,建议我校的野外实习地区选择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据统计这里拥有植物164科642属1280种,如桔梗、南沙参、百部、东北天南星、乌头、忍冬、海州香薷、杜仲、半夏、贯众等。实习时间最好选择在8月下旬学生开学前两周时间内,这个时间段即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也不会耽误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应预先做好实习用品的准备,个人需要携带的物品包括:工具书、雨具、铅笔、笔记本、标本带、标签、吸水草纸、标本夹、剪刀、高枝剪等,野外实习不同于校内学习,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因此出发前还应该准备一些跌打药、感冒药等;另外野外实习需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比如为每个班级安排三位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安全等后勤工作,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同时要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实习出发前组织全体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说明此次实习的目标、任务、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到达实习基地后应该再次组织学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简要介绍实习基地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考虑到野外植物种类远远超出课堂所讲述的范围,这就要求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因此,专业指导教师最好提前考查实习路线上的植物种类,对可能遇到的植物做好充分的理解。
丰富实习内容,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学生素质。丰富的实习内容和科学的实习指导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首先,学生在学习了药用植物学课程之后,接着会学习生态学等后续课程,但很多院校对这些后续课程是不安排野外实习的,因此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应该增加生态学相关内容的实习指导,如在讲解植物时可以同时讲解植物生长环境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植物所处的群落结构、群落类型等;其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都是教师就实习路线中遇到的植物向学生讲解,学生间接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对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是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后,当初识别的植物可能会记不清,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仅仅起指导作用;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如遇到唇形科植物益母草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幼苗期、花前期、果期后的叶子形态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身作则,爱护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向学生灌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关键。实习结束后,对实习进行考核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比如,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写一份实习科研小报告,归纳总结自己对植物分类鉴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己编写6~8种植物的检索表,学习运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结束语
总之,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总结问题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该从实习基地的选择到考核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实习细节中着手,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王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8(09):24.
[2]李海生.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7(03):125-127.
[3]申志英.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策略[J].药学教育,2009,25(1):47-49.
野外实践 第12篇
一、野外地质的定义及重要性
Lonergan&Andresen (1988) 把地质教学的“野外”定义为“课堂之外获得第一手经验的地方”[8], 而“第一手经验”的获得则需要实地考察。野外地质教学的形式和室内教学显著不同, 野外是更广阔的大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索的头脑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是灵魂所在。尽管计算机模拟、先进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和遥感技术等现代方法飞速发展, 但原始数据的收集和重要信息的获得仍依赖于野外地质工作。野外地质考察不仅是学习的第一课堂, 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质工作是许多地质科学家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和空间, 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个人的技能, 有利于团队协作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野外地质教学的目标和学习成果
本科生野外地质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数据和采集样品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兴趣, 激发其思维能力和时空观。以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实习基地为例, 灌阳教学实习基地始建于1986年, 是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最早建立的实习基地之一。该实习基地建设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198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89年) 、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 (1989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5年) 。灌阳实习基地的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典型、丰富, 是地质填图实习的理想场所, 每年接收大量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这次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学生, 要求学生掌握实习区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 包括主要的组成地层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地层内所含矿脉与矿层的特征;褶皱 (复式向斜) 、断层、劈理等构造特征;岩浆岩的岩石特征及与地层的关系;实习区地质发展过程、野外填图方法和数字填图方法。通过野外实习和填图中各个环节的训练, 使学生运用、巩固并丰富课堂理论知识, 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测量、地层划分、岩石的野外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工作方法, 掌握观察和熟悉野外地质现象的方法, 并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野外地质教学的程序方法及成果
(一) 实习动员
实习动员是野外地质实习前的重要环节, 在此环节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实习队长”教师会详细介绍野外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 并结合以往的实习经历和经验, 介绍实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趣事”。班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主要负责实习工具和实习资料的借用, 以及与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 负责实习小组的分配、小组组长的挑选、野外住宿的分配、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等工作, 安排好班级及小组内部的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实习动员之后学生都会对实习充满着向往, 并且做好了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二) 室内课堂与野外课堂相结合
野外实习过程相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是比较辛苦的。白天要在野外踏勘填图, 晚上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室内授课。以桂林理工大学灌阳综合地质填图实习为例, 室内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灌阳地区的地质概况、沉积———构造发展史、GPS使用与数据处理方法、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制作、实测剖面方法介绍、数据处理和地质报告编写等内容。历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种晚上室内授课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相比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很多, 但学生们听课都非常认真, 并能很好地和授课教师互动, 整个授课过程都是轻松愉悦的, 也保证了白天野外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 野外踏勘
野外实习的第一项工作是野外踏勘, 掌握整个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包括地层、构造、岩体、矿产等) 和地质发展史, 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以灌阳地区为例, 野外踏勘的主要任务包括:掌握海洋山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与下泥盆统地层的接触关系;下泥盆统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的分层标志;下泥盆统地层内矿化石英脉的特征;跳马涧组顶部赤铁矿层的特征;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下泥盆统邵东组地层岩石学特征以及它们的地质分层界线;灌阳复式向斜东翼地层格架及其岩石学特征;上奥陶与下泥盆统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庞岭花岗岩的岩性特征;都庞岭花岗岩与寒武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野外踏勘的路线安排是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老一辈地质学家精心设计的, 能够观察到最丰富的地质现象和特征。野外踏勘期间, 每到一个工作控制点, 带队教师都会把该点的地质信息详细讲解给同学们, 并提出疑问启发同学们思考。
(四) 资料整理
晚上回到驻地, 则要求同学根据野外记录复习当天的路线并相互讨论, 带队教师们则到宿舍检查同学们对当天野外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情况、作图情况, 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同学们经常能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在解答和讨论过程中在师生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以致让同学们毕业多年仍对野外实习记忆犹新, 对带队教师也有一种难忘的情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 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鲜活, 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枯燥章节中。对地质专业的学习和掌握, 需要到野外的大课堂中锤炼, 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精髓所在。
(五) 报告编写及成果提交
野外实习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实习报告的要求类似于毕业论文, 包括“绪论、区域地质概况、测区地质特征、基于3S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发展史和结语、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等内容, 并有特定的撰写格式。其中, 绪论部分应包括“实习任务、实习目的、实习区地理概况、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和前人研究简史”等, 区域地质概况应包含“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区域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内容, 测区地质特征包含“地层和构造”等, 基于3S地质填图方法应包含“基础地图的数字化、GP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GI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和R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等, 地质发展史包含“沉积发展史和构造发展史 (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 ”等, 结语应包括“实习经历、心得体会、感悟、收获、不足和建议”等内容。其中“参考文献+附表+附图”部分, 对实习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要求学生把所读文献标注出来, 可锻炼本科生查阅和引用文献的基本功。灌阳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附表包括“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节理产状统计表和GPS点数据属性表”, 附图包括“广西灌阳上泥盆统实测地层剖面图、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区域地质纲要图、区域地层柱状剖面图和数字化地形地质图”。有了这些内容, 才能使论文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最终提交的报告才能图文并茂。在实习报告的结语部分, 有学生写道“经过了半个月艰苦的野外地质实习, 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期间, 不仅加强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更提高了对于野外的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于野外地质现象及特征的辨别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野外地质学习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通过这次实习, 使我对地质学课程的内容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 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足以看出野外地质实习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总结及展望
A.M.Celal Sengor (1991) 在《板块构造与造山运动》序言中写道, “与几乎所有其他的人类活动相比, 科学的荣耀不一定在于证实某些观念是对的, 而在于证明某些观念 (包括为个人所珍惜的观念) 是错误的。要证明某一观念是错误的, 人们必须要有某种新颖的东西, 或是一个新的信息, 或是一种新的观念, 推动科学前进的正是这种苛求的态度”。野外地质学的丰富信息将为我们现在的理论根基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批判性信息, 这些信息将是推动我们现有的理论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温家宝同志在中南海与中小学教师座谈时说:“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 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南京大学周新民老师在给南京大学研究生所做的讲座中提到, “地质学学科室内和野外实践类教育相结合是体现‘五个学会’的重要场所, 并要从难从严设计, 在野外要有意安排‘多晒太阳多吃苦’的训练”。地质出版社副总编何蔓参与了温家宝同志作为地质工作者期间的45个地质工作记录本, 深受震撼, 感叹说“和许多曾经看过这些笔记的人一样, 当我们看着一本本书写工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地质笔记时, 我们编辑组成员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些笔记真实地反映了温家宝专注执着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这一阅读感受传递给广大的读者, 力争在有限的篇幅中还原温家宝同志在地质系统工作、成长的经历, 反映我国地质行业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可见, 野外地质工作是地质学的灵魂所在, 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在前辈们的指引下使之发扬光大。
摘要: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西灌阳实习基地为例, 论述了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过程、实习报告的编写及成果提交等。野外地质教学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技能, 有利于团队协作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野外地质,灌阳实习基地,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04, (4) :49-51.
[2]王冠民, 陈世悦, 吴智平, 赵勇生.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J].中国地质教育, 2008, (3) :34-36.
[3]缪秉魁, 吴志强, 冯佐海, 王葆华.强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桂林理工大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 2012, (5) :15-18.
[4]童亨茂.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 2013, (2) :145-148.
[5]余际从, 刘粤湘, 李杰, 吴青.我国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口[J].中国地质教育, 2013, (4) :1-5.
[6]王天, 刘喆, 彭树岱.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环节现状与分析[J].石油教育, 2015, (1) :62-64.
[7]高红灿, 王茂成, 李小刚.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时空观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15, (2) :72-74.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现状论文6篇(全文)
下一篇:人口状况范文12篇(全文)